• 沒有找到結果。

目的或慾望形成時即產生動機,動機如強烈則容易持續行動,達到心中想要的目標。

每個人的動機不同,但確信的是每個人的動機會隨著情境轉變而變化,動機在不同的人 之間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動機。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作為基礎,

共分為四部分:一、動機之定義;二、參與動機理論;三、參與動機衡量構面;四、運 動舞蹈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動機的定義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起的活動,並促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內在歷 程 (張春興,1987) 。從心理學的觀點,動機是指內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或驅力 (王克 先,1987) 。許樹淵 (2000) 提出動機是指激起某一行為的心理歷程,其程度大小端視行 為後所能獲得的報酬或滿足感而定。動機在不同的人之間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 間也會有不同的動機。

國內外學者因為研究取向不同,對動機一詞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茲將動機之定義 彙整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動機定義釋義表

學者 年代 動機之定義

王克先 1987 動機是指內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或驅力

張春興 1987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的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引使該種活 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

盧俊宏 1994 動機為滿足需求及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一種動力。

許樹淵 2000 動機是一種意識、一種驅力,人的行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有其動 機,激勵去從事某項活動。

溫世頌 2007 認為動機包括驅力、活動及目標三部份。

Corey, Charles, Michael, Kelly,

&Ting

2010 動機可界定為個體進行或推動一項具體的行動或行為,能引導該 行為的方向與持續性,若缺乏內在動機或外在動機的促進,學生 在學習興趣上則會有負面效果的產生。

從上表學者對於動機之定義可知,「動機」指個人在受到內在心理因素或是環境影響 後,經過心理狀態的調適而顯現於實際行動上,心理狀態會因應不同的狀況而持續改變,

直到累積到某一程度,再度呈現出不同的行為,可能是增強,也可能是消滅,並且動機 也會決定行為的模式、強度及持續的時間。每個人的動機不同,且每個人的動機因不同 環境或情境而變化,因此,本研究為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動機,將動機定 義為:「促使國小學童願意參與及持續運動舞蹈課程之原因」。

二、參與動機理論

基於本研究的需要,以及延續對動機定義的探討,本研究將針對動機理論,進行系 統性、理論性的分析歸納,以下就不同的動機理論加以說明如下:

(一)期望價值理論(expected value theory)

根據 Eccles (1983) 的期望價值理論,影響個人活動的選擇和表現的動機因素分成 兩類,一是成功的期望 (expectation of success) 個人在長期或短期的目標中,針對自我 概念和工作困難度的評估覺得自己能成功的可能性 (Eccles & Wigfield, 1995、2002) 。 二是主觀的活動價值 (subject task value) ,亦即是個體認為從事活動的重要程度,以及

對個人是否具有價值。一個活動的價值是由活動及個人的需求與目標而定,活動的價值 越高越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及目標;另一方面,活動的價值越低則反之。價值部分又可分 為四部分:興趣或內在價值、成就價值、實用價值、代價。

1. 興趣或內在價值

興趣是參與活動的原動力,因個人喜好不同產生不同興趣,因此 Eccles 等人定義興 趣價值即是內在價值,亦就是個人在從事活動時從中所得到的樂趣。

2. 成就價值

活動中是否能帶來成就感也是因素之一。成就價值是為個人自我認定將活動做好重 要性 (Eccles et al., 1983) 。若能做好這項活動不但能開發自我潛能,也提高自我概念及 自尊,並從中獲得了成就感 (廖主民,2004) 。

3. 實用價值

個人認為活動對本身有實際上的幫助,而做出選擇,進而影響參與行為,實際上的 幫助可以是實際上的回饋或是完成個人目標。例如金錢上的報酬,名次的獎賞,甚至是 未來的發展。

4. 代價

個人投入某項活動時所帶來的損失 (廖主民,2004) 。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等都可 歸在此一範圍,因此每個人在選擇活動時,會去衡量所付出的代價。

個人從事某項活動時,期望與價值信念影響了從事活動的動機。從事運動舞蹈動機,

亦受到期望和價值信念影響。曾嘉珍 (2006) 指出臺北市運動舞蹈教室學習者參與動機 為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而大專學生學習國際標準舞主要 是以休閒作為考量 (楊童超、廖敏淑,2010) 。以期望價值理論探究,運動舞蹈參與者 皆欲自舞蹈中獲得不同價值,運動舞蹈推廣方面可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其價值需求。

(二)需求層次理論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Maslow (1970) 提出需求層次論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整體性的,各種動機之間是彼此 相關聯且有順序性的,各種動機間關係的變化會受到個人過去的經驗、社會、文化以及 現有環境的影響,人類的多種需要可按照性質由低而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1. 生理需求: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如食物、飲水、居住、睡眠等都屬生 理需求。

2. 安全需求:身體與情緒上的安全與保護,從中獲得安全感的需求,如免於傷害、

遇危難時求人協助等。

3. 社會需求:獲得接納、認同、歸屬感以及友誼、感情的需求。

4. 自尊需求:內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仰慕,獲得肯定自信與自我認同的需求,

被人讚許、受注意等。

5. 自我實現需求:強調理想的實現,如自我實現以及個人潛能的展現,並不在乎個 人做些什麼,而在於對自己的所做感受如何。

當某個層次獲得大致滿足後,下一個需要層次於是變成主要的需求支配力量,參與 動機可瞭解目前個體落在哪一個層級,且因應此一層級提供適當的條件,使個體形成持 續的動機。由電影「來跳舞吧」,林麗真與王學富 (2010) 指出,在生理層面上,運動舞 蹈可活絡筋骨、強健身心,重拾健康、找回年輕的活力;在心理層面上,滿足心靈、獲 得自信心之外,也能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感情的層次;在人際層面上,能開拓生活 圈,認識不同屬性的人,培養與人合作的默契,增進人際關係能力。運動舞蹈參與動機 可由低層次生理與心理需求,延伸至人際與自我實現需求,符合馬斯洛所提出之層次需 求理論。

(三)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 與 Ryan (1985) 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以三種動機型態來解釋個體為何從事 活動,分別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無動機,依序形成一個自我決定連續區,此連續區 程度上從低到高可區分為四種不同的動機型態,分別為外在調節 (external regulation) 、 內射調節(integrated regulation)、認同調節 (identified regulation) 和整合調節 (integrated regulation)。內在動機為自我決定最高者,代表因自我內在追求滿足感及獲得樂趣;外在 動機則為了獲得他人認同或是實質上的獎賞而產生的驅力。但許多參與動機一開始是以 外在調節為主,行為是受到外在獎賞或處罰實際上的影響,下一階段為開始內化行為的 內射調節,但仍未完全地代表自我決定的行為,目的是獲得社會的認同或避免內在的壓 力和罪惡感。第三階段認同調節代表行為屬於更多的內化,行為的結果是受到高度的評 價,即使參與活動不是愉悅的,此時個體也不會感受過多的壓力。最後整合調節是指,

雖不是自發性的參與某行為但很願意去執行,且對於該行為會產生較高的自我規範的過 程,而將此行為與自我的概念及外在的因素整合協調,此行為的動機型態亦較趨近內在 動機 (鐘孟鈴,2010) 。最後,在參與活動中自我決定程度最低的動機稱為「無動機」。

無動機源於個體認為活動是不重要的以及個體無法知覺他的行為和結果之間有任何關 聯。無動機的行為缺乏任何行動認知或只是被動的去行動。

曾嘉珍 (2006) 以問卷方式調查臺北市運動舞蹈教室學習者之參與動機、滿意度及 阻礙因素,其中包含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以自我決定理 論而言,外在與健康需求、他人影響符合其外在調節動機,知性需求以及人際需求則符 合內在動機,因此自我決定理論可由運動舞蹈的參與動機得到印證。

綜上所述,動機的理論眾多,參與活動都有其動機,動機是行為的原動力,引發個 體行為的內在因素,也影響個體投入及持續參與的程度。以期望價值理論、需求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來看運動參與行為,理解運動需求及目的,由內在、外在的欲求來分析討 論個體的參與動機,可用於引導思考或是規劃運動活動的策略與方向,因此,藉由以上 動機理論來探討運動舞蹈之參與動機,可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對運動的推廣必有其助益。

三、參與動機衡量構面

盧俊宏 (1996) 認為,參與動機乃是讓運動員從事運動競賽與訓練的一種內在燃料,

它可以讓運動員和一般人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從事運動。Beard 與 Ragheb (1983) 發展 的休閒參與動機量表,提供許多運動或休閒參與動機的研究衡量構面,構面分類如下:

(一)知性需求 (intellectual need)

知性需求旨在評估個體從事休閒活動的動機程度,包含心智活動,例如:學習、探 索、發現、創造或想像。

(二)社會需求 (social need)

因社會需求從事休閒活動,包括兩個部分,分別為友誼和人際關係需求,以及渴望 被他人尊重的需求。

(三)能力精熟需求 (competence-mastery need)

為了挑戰、獲得榮耀、成就感、發展身體能力而從事休閒活動,這些運動參與動機 多屬此類。

(四)刺激避免 (stimulus-avoidance)

為了跳脫規律的日常生活型態而從事休閒活動,例如:減緩生活步調、獨處、身心

為了跳脫規律的日常生活型態而從事休閒活動,例如:減緩生活步調、獨處、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