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舞動人生 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舞動人生 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Copied!
1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舞動人生: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研 究 生: 吳 明燕 指 導 教 授: 施 致平 中 華 民國 103 年 2 月 中 華 民國 臺北 市.

(2) 舞動人生 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2014 年 2 月 研 究 生:吳明燕 指 導 教 授:施致平.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與背景、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之現況, 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差異情形,並 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 312 位國小中高年級參與運動舞蹈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以高年級女性、參加時間一年以上未滿兩年、每周練習 時間2~6小時、父母親未參與過運動舞蹈、有參與過比賽及表演為主要群體。 二、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多以成就需求為主,社會支持主要來源為教練 支持。 三、 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因年級、性別、參加時間、每周練習時 間及是否參與比賽而有所差異。 四、 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為正相關。 基於上述結果,學校社團教練與相關人員可協助學生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藉由社 團教練與家長的力量共同合作,成為學員重要之社會支持。建議進一步增加取樣其他地 區之國民小學學童,增加質性的研究,以更深入探討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 支持之關聯性。 關鍵詞:國小社團、運動舞蹈、參與動機、社會支持、國標舞、拉丁舞. iii.

(3) A Study on Dance 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Feb, 2014 Student:Wu, Ming-Yen Advisor:Shih, Chih-Pi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on backgrou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for dance sport clubs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e difference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to compare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The valid samples were 312 junior and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joined dance sport clubs in greater Taipei are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test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were: 1. The majority of dance sport club members were senior female students, having 1-2 years of experience in dance sport clubs, 2-6 exercise hours weekly, participated in competition and performance, whose parents never participated in dance sport. 2.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as the main dance 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coach was the main social support. 3. Grade, gender, participation years, practice time per week, and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nce on dance 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4.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school club coaches and related personnels can assis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tra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aches and parents would be important social support for studen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further studies could involve elementary students from other areas and increase qualitative researches so that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ance 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be available.. Key words: dance 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ballroom dance, latin dance. iv.

(4) 謝. 誌. 心中埋著夢想的種子,種子一直沉睡著,突然間一點衝動、一點熱情,加上呂宏進 校長的鼓勵,以及最愛的先生說了一句:「想讀去讀吧!小孩我來帶。」在工作十幾年 後,我重新回到校園。夢想開始萌芽,只是跟十幾年前不同的是,我是小學老師,我是 社團教練,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再加上學生身分,許多人不禁問我:「蠟燭兩頭燒,很 累喔?」我總是笑一笑,回答:「我用天然瓦斯,燒不完的。」 其實真的累死了,早上七點半出門上班後,帶完班上孩子、帶完社團,再到師大上 課,回到家已是晚上十一點,寫論文不像懷孕生小孩,懷小孩十個月後就長好了,論文 則是場連續不斷的戰鬥。在工作、社團、家庭與學業中,一直不斷的告訴自己,認真做 好每件事,但是卻也常常出現一個聲音:幹嘛這麼累呢?夢想跟現實總是不停的拉鋸, 但是現實的存在讓夢想更加璀璨,而夢想的存在又讓現實充滿希望。就在疲累和璀璨希 望中,兩年過去了,謝謝我的同學們:潔萍、莞紜、央毅、姮蓉,在辛苦的工作後互相 鼓勵打氣,互相分享經驗,讓這段求學之路有一起努力的堅持。 還有施致平老師及同門的學長姐、學弟妹:瑛蓮、蘇珊、俐綾、韻璇、庭安,一次 又一次的讀書會中,除了吃了多家不同口味的便當,也在大家互相討論的過程中,讓我 慢慢登上學術殿堂的階梯,而施致平老師的指導和堅持,讓我的論文之路有了強大的靠 山,回頭看來,施老師的指導就像園丁辛勤施肥和抓蟲,讓夢想能繼續長大,不再只是 株小芽,看著自己印出來的著作,夢想已經成真,也想對老師說:「老師,謝謝您高規 格的品管!」 最後是親愛的家人,有先生大力的支持和婆婆幫忙帶家裡的三隻小豬,讓我有餘力 能繼續進修,小孩還穿著幼稚園的圍兜兜,還未感受到未來人生將迎接的一連串考驗, 藉由這篇章寫給未來的三隻小豬:小孩們,當你看到了媽媽的論文,請記得媽媽也曾經 努力完成自己夢想,並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能充滿熱情的去達成目標。 論文題目是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常常寫到夜深人靜時,想著自己讀書的動機是為 了心中小小的夢,同時也為了要做給學生看,要讓學生知道學業和社團是可以兼顧的; 也想著自己讀書這條路有這麼強大的同學支持、師長支持和家人支持,我是何等幸運能 擁有這麼多,我願意也當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成為他人的支持。 謝謝這條路上的所有重要他人,很多的點滴累積成現在的我,即將再脫離學生身分, 心中僅有多到滿出來的真心感謝。 v.

(5)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 圖次…………………………………………………………………................……….………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4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5 第七節 名詞釋義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運動舞蹈演進與分類 ...................................................................................... 7 第二節 參與動機及其相關研究 ................................................................................ 13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分析 ........................................................................................ 21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 ................................................................ 29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3 vi.

(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 3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受試樣本之人口結構特性分析 .................................................................... 51 第二節 運動舞蹈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現況分析 ............................................. 5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探討 ................................................. 6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社會支持之差異情形探討 ................................................. 72 第五節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情形 ................................................................. 8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結論 ................................................................................................................. 91 第二節 建議 ................................................................................................................. 92. 參考文獻 ............................................................................................................. 94. 附錄一 ............................................................................................................... 102. 附錄二 ............................................................................................................... 107. vii.

(7) 表. 次. 表 2-1-1. 運動舞蹈發展歷程表 .............................................................................................. 9. 表 2-1-2. 運動舞蹈種類表 .................................................................................................... 10. 表 2-1-3. 國內運動舞蹈發展歷程表 .................................................................................... 12. 表 2-2-1. 動機定義釋義表 .................................................................................................... 14. 表 2-2-2. 支持參與動機衡量構面彙整表 ............................................................................ 18. 表 2-2-3. 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彙整表 .................................................................................... 19. 表 2-3-1. 國內外專家學者社會支持定義釋義表 ................................................................ 22. 表 2-2-2. 社會支持類型分類 ................................................................................................ 24. 表 2-3-3. 社會支持之因素構面 ............................................................................................ 25. 表 2-3-4. 社會支持研究彙整表 ............................................................................................ 27. 表 2-4-1.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相關實證研究 .................................................................... 30. 表 3-2-1. 大臺北地區開設運動舞蹈社團之國小一覽表 .................................................... 34. 表 3-4-1. 參與動機之問卷量表說明 .................................................................................... 38. 表 3-4-2. 社會支持之問卷量表說明 .................................................................................... 39. 表 3-4-3. 參與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41. 表 3-4-4. 社會支持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43. 表 3-4-5. 專家組合表 ............................................................................................................ 44. 表 3-4-6. 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44. 表 3-4-7. 參與動機構面信度 Cronbach`s α 值分析摘要表 ................................................. 45. 表 3-4-8. 社會支持構面信度 Cronbach`s α 值分析摘要表 ................................................. 45. 表 3-4-9. 參與動機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46. 表 3-4-10 社會支持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47 表 3-4-11 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49 表 4-1-1. 人口統計變項之描述性分析表 ............................................................................ 52. 表 4-2-1. 參與動機各因素現況分析表 ................................................................................ 55. 表 4-2-2. 社會支持各因素現況分析表 ................................................................................ 56. 表 4-3-1. 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0. 表 4-3-2. 不同年級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1 viii.

(8) 表 4-3-3. 參與時間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2. 表 4-3-4. 父親是否參與運動舞蹈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3. 表 4-3-5. 母親是否參與運動舞蹈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3. 表 4-3-6. 每周練習時間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4. 表 4-3-7. 參與比賽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6. 表 4-3-8. 參與表演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67. 表 4-3-9. 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4-1. 不同性別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2. 表 4-4-2. 不同年級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3. 表 4-4-3. 參與時間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5. 表 4-4-4. 父親是否參與運動舞蹈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6. 表 4-4-5. 母親是否參與運動舞蹈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7. 表 4-4-6. 每周練習時間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78. 表 4-4-7. 參與比賽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80. 表 4-4-8. 參與表演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 81. 表 4-4-9. 社會支持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3. 表 4-5-1.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簡單相關表 ........................................................................ 87. 表 4-5-2. 社會支持與參與動機構面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9. ix.

(9) 圖. 次. 圖 3-3-1.. 研究架構圖 ........................................................................................................... 35. 圖 3-3-2.. 研究流程圖 ........................................................................................................... 36. 圖 3-4-1.. 問卷設計流程圖 ................................................................................................... 37. 圖 4-5-1..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典型相關路徑圖 ............................................... 89. x.

(10)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節旨在闡述本研究之背景問題與研究目的,共分成七節,詳述如下:第一節、 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 之重要性;第六節、研究限制;第七節、名詞釋義,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競爭力來自於健全的身心基礎,有身心均衡發展的現代公民,才能提升國家的競爭 力。運動有益於身心,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及態度更應從小開始,依據教育部99學年度 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統計指出,國小學生有74.5%喜歡上體育課,48.2%國小學生 在學期中的主要運動地點是學校,在學期中每週運動時間達 210 分鐘以上的比率有 70.4% (教育部,2010) ,足見學校提供了學童參與運動休閒的動機、時間及軟硬體設備, 並顯示七成國小學童在學期中有運動的習慣。 在學校的體育活動中分為體育教學、學校社團活動及運動代表隊的訓練。教育功能 強調以生活經驗為重心,透過各類活動的參與,促使學生適性發展、培養興趣與專長、 表現個人的特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部,2003) 。學校社團活動對學生而言符合 以上所述,因其能幫助學生發展個性、培養群性、滿足學生需求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 學習社會適應能力,同時社團活動在學生完全自由意願及心態下,進行學習活動,最能 發展學生潛能,滿足心理需求,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 (羅月鳳,1988) 。教育部於2007 年快活計畫中同時也推動各校學生參與社團,鼓勵輔導各級學校加強學生假日及寒暑假 的休閒活動,支援學生社團,並推廣運動種類,增加學生參與運動機會,擴展學生參與 運動人數。據調查顯示,99學年度國小學童參加學校運動社團百分比為24.5%,與98學 年度比較結果顯示,比率上升約2.6%,幾乎是每四位學童就有一位參與社團活動 (教育 部,2010) 。學生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建立新的人際互動關係及培養不同的嗜好,更能 夠擴展個人的生活領域,提供新的社會角色定位,得到充份的社會支持,使其更能產生 正向情緒,增加其幸福感 (李志恭,2012) 。學校設立運動社團,可拓展學童生活範圍, 有益身心發展,增加活動時間,亦培養學童對單項運動的興趣,提升特定項目的技能, 更是國家未來專業運動人才養成的搖籃。 在眾多社團活動中,舞蹈是兼具藝術和運動的體育項目,近年來在電視節目的宣傳 之下,運動舞蹈 (Dance Sport) 蔚為風潮,比賽賽事及演出活動讓民眾更加認識運動舞 1.

(11) 蹈。運動舞蹈具有相當高的人際互動特性;透過肢體的操作,配合音樂而達身心愉悅, 給予欣賞及抒發情感 (林幼萍、黃孟立,2009) 。運動舞蹈亦是一項適合全民的運動, 結合生理、心理、社交、放鬆、教育、和美學六項效益的活動 (賴韋伶、畢璐鑾,2008) 。 學習運動舞蹈必須了解舞蹈方面的技巧,有柔軟的身段展現身體線條、有肌肉的爆發力 表現力度、和足夠的肌耐力持續舞蹈,並隨著不同音樂節奏呈現舞蹈,融入自我的情意 與人際方面的配合,再加上外在的服裝造型,內外兼具才能呈現出完美的成果。研究者 從事運動舞蹈教學工作多年,發現學童學習運動舞蹈,在音樂及藝術的薰陶下能增加美 感經驗,上課的過程中能習得舞蹈技巧、培養團隊精神,並透過各項比賽表演活動的參 與能增加生活經驗,擴大生活範圍,而目前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與國立體育 大學適應體育學系,皆能以運動舞蹈項目運動績優甄選甄試入學,持續學習甚至能幫助 升學,因此,研究者欲瞭解目前學校開設運動舞蹈社團及學童參與社團的現況,期能集 合各校或各區的力量進行運動舞蹈相關活動的推廣,並提供學童學習運動舞蹈之機會, 使運動舞蹈人才培育自小扎根,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Maslow (1970) 強調人類因需求產生動機,由不同性質需求組成,並 且因為動機產生行為。動機可說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能引起 並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願望或理想,亦是引起 學習者投入參與的力量。在運動層面而言,運動參與動機關係著參與者的興趣,更驅使 其持續參與的動力 (陳淑芬、章宏智,2010) 。運動參與的動機眾多,潘義祥 (1998)指 出,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有五大項,第一項為健康體適能因素,包括獲得身體健康、身 體的適應能力等;第二項為心理需求因素,包括滿足成就感、獲得快樂與經驗、冒險與 挑戰、了解自己、發揮想像與創造力等;第三項社會需求因素,包括增進朋友間情誼、 團體隸屬感等;第四項為刺激避免因素,包括有逃避生活中煩惱、忘掉緊張忙碌的生活 等;第五項知識需求因素,包括有獲得運動知識、運動技巧、運動禮儀、裁判法等。此 外,蔡佳和 (2009) 將運動參與動機分成健康適能、心理需求、成就需求、生理效益及 人際需求共五項類型。多數運動社團的參與動機不只一個,多項因素交互成參與動機, 而動機會隨著時間、環境而改變,也會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所差異。有人為了健康來參 與運動,有人為了紓解壓力來參與運動,因此,了解學生的參與動機及需求,更能因應 其動機來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或是設計適合的課程以符合需求,也讓已參加團隊的學 員能持續學習。目前運動舞蹈參與動機研究偏向成人,而瞭解學童參與運動舞蹈動機, 針對動機進行團隊活動設計,更能使運動舞蹈在國小廣為推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2.

(12) 鼓勵學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及提升體適能,須以多元方式來來推動,包含運用社 會支持,改善運動環境文化、培育師資及獎勵政策等 (方進隆、黃泰諭,2011) 。「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是依附於社會網絡架構上所產生的功能,並影響個體參與運 動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社會支持的種類包含有形及無形的支持都是在協助運動員於運 動中遇到困難時給予關鍵的支持脈絡之一。社會支持與參與運動動機兩者的交集越大, 其影響力也跟著越大 (林呈樺,張俊一,2012) 。由以上研究得知,社會支持在參與運 動中為重要因素之一。個人能自社會獲得的支持有幾個層面,Cobb (1976) 指出,社會 支持分為:(一)情緒支持:讓個體覺得是被愛被關心;(二)尊重支持:讓個體覺得是受尊 重有價值的;(三)網絡支持:讓個體覺得是屬於一個溝通網路。能提供支持的對象是個 體所接觸到人或團體,在小學階段的學童,所接觸的人與團體是家長、同學、老師等, 而依據Bach (2002) 針對兒童參與運動的研究中,預估有70%青少年的運動參與行為是 受到父母親興趣的影響。顯然家長是否提供足夠的社會支持成了學童參與運動重要的因 素。在臺灣地區統計指出國小學生參與運動的最主要原因有33.7%是家長贊同 (教育部, 2010) 。此外,張仲豪與季力康 (2011) 研究亦指出,父母提供情感的支持和正向的運動 經驗給涉入運動兒童,提供兒童參與運動的機會、購買運動器材及書籍、陪伴兒童參與 運動或是擔任義工屬於正向運動經驗。另則,章宏智與李佩樺 (2007) 亦指出,同儕的 運動社會支持程度對學童的價值觀有相當的影響存在。顯然,兒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所 提供的社會支持深深影響兒童參與活動,無論提供物質上或是情感上的社會支持都會影 響兒童參與活動的意願與學習獲得的價值。因此,學童從事運動舞蹈社團活動,需要獲 得何種社會支持,以利動機的持續,亦是重要的研究課題,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近年來,越來越多小學開設運動舞蹈社團,亮麗的隊伍能在校園中展演或代表學校 參與校外賽事,已成為學生個人及學校發展特色。因此,如何鼓勵學生持續參與,培訓 出更多人才,是現階段重要挑戰。有鑑於此,本研究擬以大臺北地區參加運動舞蹈社團 之國小學童為對象,探討其參加運動舞蹈社團之動機,及其社會支持對於學童參與社團 的影響,並分析兩者間之關連性,進而鼓勵並幫助學童持續參與運動舞蹈,為運動舞蹈 領域培訓更多未來的人才。.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問題背景、研究動機與相關文獻分析,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為主要研 究對象,旨在了解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與背景、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之現況,比 3.

(13) 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差異情形,並探 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其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列之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之論述,本研究之主要問題如下: 一、 暸解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不同背景變項為何? 二、 暸解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現況為何? 三、 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其參與運動舞蹈社團在參與動機與社 會支持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 分析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關連性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區分為主題範圍、對象範圍、和時間範圍,茲分述如下:. 一、主題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在不同背景變 項下,其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因素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其兩者間之關連性。. 二、對象範圍 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101學年度經註冊在學,且參加運動舞蹈社團之中高 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 三、時間範圍 本研究為一年之研究期程,於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進行文獻收集、分析及資料 彙整,並提出研究計畫。於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間進行問卷預試修訂與正式施測。.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運動舞蹈在各項運動賽事中十分吸引觀眾目光,配合音樂及動作,觀眾欣賞運動員 的運動技術,也沉浸在音樂及舞蹈的藝術氛圍中,然在國內運動舞蹈相關之研究較為缺 乏,此研究不僅從學術上或是實務上皆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其理由如下:. 4.

(14) 一、學術上的貢獻 國內過去運動舞蹈的相關研究,研究對象多是大專以上或是成年人,探討議題偏向 運動舞蹈訓練方式及參與涉入的因素,較少由兒童的角度切入及探討其社會支持對參與 運動舞蹈之影響,兒童的學習經驗及習慣的建立,對其規律運動之養成扮演重要之影響 性,成年後的運動生活態度,結果必影響國家未來國民健康體能。因此,有進行研究必 要性,本研究嘗試以不同角度分析,完成後除了強化社會支持對運動參與的探討,並可 建構運動舞蹈領域相關學術研究之完整性。 二、實務上的貢獻 國內欲培養運動舞蹈人才及選手,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基礎的舞蹈教育必須從小 開始,國小為基礎觀念及習慣養成重要階段,本研究之成果希冀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 舞蹈各種面向,亦能提供相關運動舞蹈教練或單位人士於國小運動舞蹈推廣與持續推行 之參酌。.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的關連性,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雖縝密掌握與整理研究的流程,但仍有無法全盤探討之處,因此, 在研究中仍受到部分限制,相關限制研究羅列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僅限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學員,若欲將本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類型社 團,則需要進行更進一步之研究。 二、 本研究對象限大臺北地區中高年級學童,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其他縣市或其他年 級之學童。 三、 本研究採自陳量表的問卷方式,受限於填答者本身的配合度、認知及意願,僅能 假設填答者皆依據本身實際狀況真實的回答。. 第七節 名詞釋義 為更清晰界定本研究所使用之相關名詞,本節針對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 等三個名詞之概念性定義加以說明。 一、 運動舞蹈 西元1942年,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首次公佈舞蹈教材,為世界各國所遵循,進而. 5.

(15) 命名為「國際標準舞」,英文名為「Ballroom Dance」,西元1990年為促使此項運動成為 奧運比賽項目,因此更名為運動舞蹈 (Dance Sport) 。運動舞蹈是配合特定節奏音樂而 發展出的舞步,具有嚴謹的方向、轉度、腳法、升降、步位、傾斜、節拍等七大重點。 運動舞蹈包含「標準舞」與「拉丁舞」兩大舞系,而標準舞分別為華爾茲、探戈、維也 納華爾茲、狐步、快四步等五種舞科;拉丁舞分別為森巴、恰恰恰、倫巴、鬥牛舞、捷 舞等五種舞科 (賴韋伶,2008) 。因此,本研究將標準舞與拉丁舞統稱為運動舞蹈。 二、 參與動機 所謂動機,是指有機體內的一種生理或心理的慾望或驅力 (王克先,1987) 。何燕 娟 (2000) 在體育運動舞蹈參與動機研究中提出五項因素:健康適能、成就需求、社會需 求、壓力避免、知識需求。林曉怡 (2005) 指出,運動參與動機包含生理、心理和社會 三個面向。林麗真 (2011) 則將參與動機分為人際層面、成就需求、運動效益、健康適 能、滿足需求。故本研究所指之參與動機,係指驅使產生參與活動的因素,並將參與動 機分為健康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成就需求等四個構面。 三、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包含「社會」和「支持」兩個概念,社會是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支持則 是指情感和工作性的支援活動,故社會支持乃是來自於親密者、社會網絡、社會人士三 者所提供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的支持活動 (單小琳,1987)。國內學者 (林曉怡,2005;許 碧章,2006) 對社會支持的分類則為重要他人的支持,大致分為家人支持、師長支持、 教練支持、同學支持及隊友支持等五個來源。因此,本研究將社會支持分為家人支持、 師長支持、教練支持、同學支持及社員支持等五個面向。. 6.

(1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課題與目的,探討本研究之相關文獻,擬分為五節敘述,依序為:第一 節、運動舞蹈演進與分類;第二節、運動參與動機理論分析與相關研究分析;第三節、 社會支持相關理論與研究分析;第四節、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文獻;第五節、本 章總結。. 第一節 運動舞蹈演進與分類 舞蹈是一種以身體來運作的藝術,而動作亦是舞蹈的起始,人每天都在動,扣除工 作所需後,剩餘之肢體動作都可稱為舞蹈,亦可說是一種原始、本能的表現。簡言之, 將動作節奏化、輕快化,即是將日常生活的動作舞蹈化。舞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 舉手、一投足,都是舞蹈的表現。歐美惠 (2005) 即指出,以人體和動作為媒介,透過 各種運動感覺之經驗、心智的感知與認知來表現的藝術就是舞蹈。同時,李天民 (1990) 也指出,舞蹈是一種生命情調的舞動,在手舞足蹈時,自我宣舒情感,是人類自然的生 理和心理的表現。 舞蹈的種類眾多,依不同的音樂、步伐表現於社會生活中產生不同的分類,如芭蕾 舞、現代舞、爵士舞、社交舞、土風舞、迪斯可、街舞等。各種舞蹈各有愛好者,葉榮 裕 (1997) 指出,運動舞蹈是一種寓休閒於競技,寓運動於藝術之體育活動,是體能之 發揮、藝術之展現。因此,本節擬從運動舞蹈演進、運動舞蹈種類、國內運動舞蹈發展 分別說明之。 一、運動舞蹈之演進 運動舞蹈亦即是國際標準舞,是一項全世界通行的運動項目,融合音樂、舞蹈和運 動,具有一般運動項目競技和運動休閒的特性,同時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運動舞蹈 原為愛情求偶活動的舞蹈,男女成雙成對展現出男女之間交誼舞的形象。後因社會階級 分化,宮廷貴族取自民間舞蹈素材,並將求愛目的舞蹈改變為彬彬有禮,充滿高貴氣質 的宮廷交際舞蹈。運動舞蹈原名為社交舞,英文名為 social dancing 也稱 ballroom dance。 社交舞為歐洲宮廷中交誼之舞蹈,也是一種配合特定音樂而發展出的舞步 (賴韋伶、畢 璐鑾,2008) 。 在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和浪漫主義運動之後,人們生活產生巨大改變,包含衣著 重量變輕,跳脫服裝重量限制,輕盈華爾滋在此時出現,在舞廳中成為主流。直到二十 7.

(17) 世紀科技進步,資訊化與現代化後,交際舞打破國家與社會階級範圍,發展出許多新的 舞種,拉丁美洲出現阿根廷的探戈、巴西的森巴、古巴的倫巴、墨西哥的恰恰恰、多明 尼加的梅倫格等,爵士樂的發展更帶動新的舞種增多。鑒於舞蹈種類繁多雜亂,於是英 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mperial Society Teacher of Dancing, ISTD) 在 1924 年由經研究姿 態、舞步,並分類改良,依系統、規範訂出一套大家都認可的步法,並對當時社交舞篩 選出探戈、維也納華爾滋、狐步、快步舞、勃魯斯、華爾滋與倫巴等 7 種舞蹈,稱之英 國式的社交舞蹈 (English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 ,統一名稱為「標準舞」 ,國際標準 舞自此奠定以英式舞蹈為基礎架構的舞蹈。不論就定義上,風格上和要求上比較,「交 際舞」和「標準舞」基本上是二條完全不同的路線,「交際舞」的主要功能在社交,只 不過是利用舞蹈為工具和手段罷了,而「標準舞」的主要功能在表現舞蹈藝術之美,藉 比賽活動來相互觀摩學習 (王學富,2008) 。西元 1929 年,英國聯合舞蹈組織成立英國 舞蹈總會 (British Dance Council, BDC) ,成為英國運動舞蹈的管理單位,其中英國皇家 舞蹈教師協會 (ISTD) 勢力最為龐大,同時倡導建立以「英式」為「世界第一」的概念 (McMains, 2006) 。而後,1945 年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ST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再整理恰恰恰、鬥牛舞、森巴、捷舞等 4 種拉丁舞,納入國際標準舞,並成為正式的比 賽項目。歐美的「交際舞」演變至此,正式形成所謂的「標準舞」。然而英式的國標舞 直到 1948 年英式舞蹈「Modern Ballroom Dancing」被翻譯成日文,英國所發展之舞蹈 競賽標準才開始推廣亞洲地區。 黑池是運動舞蹈愛好者的聖地,源自 1950 年世界舞蹈總會 (World Dance Council, WDC) 在英國黑池第一次舉辦運動舞蹈節,至今仍為全世界公認為運動舞蹈最高殿堂。 此時名稱仍是「Ballroom Dancing」,屬於舞蹈藝術的範圍。在 1990 年國際舞蹈運動聯 盟 (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 IDSF) 因應會旨:積極爭取國際奧委會內的單項 資格,在協會名稱上加上運動 Sport 這個字。為了促使運動舞蹈得以成為奧運比賽項目 之一,將國際標準舞 (Ballroom Dance) 改名為運動舞蹈 (Dance Sport) (朱呈銘,2006) 。 在 多 年 的 努 力 後 , 終 於 在 1995 年 獲 國 際 奧 林 匹 克 委 員 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認可,納入奧會的運動競技正式比賽項目之一。自此,Dance Sport 的 名稱就此正名 (楊昌雄,2000) 。為便於清晰理解運動舞蹈重要發展歷程,整理如表 21-1 所示:. 8.

(18) 表 2-1-1 運動舞蹈發展歷程表 年代 1924年. 重要事項 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STD) 研究姿態、舞步,並分類改良,依系統、規 範訂出一套大家都認可的步法,並對當時社交舞篩選出探戈、維也納華爾滋 、狐步、快步舞、勃魯斯、華爾滋與倫巴等7種舞蹈,稱之英國式的社交舞蹈 (English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 ,統一名稱為「標準舞」。. 1929年. 英國相關舞蹈組織聯合成立英國舞蹈總會 (BDC),是全英國運動舞蹈的管 理單位,其中以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STD)勢力最龐大,倡導建立以「 英式」為世界第一的概念。. 1945年. 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ST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整理恰恰恰、鬥牛 舞、森巴、捷舞等4種拉丁舞,納入國際標準舞,並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1948 年 英式舞蹈「Modern Ballroom Dancing」被翻譯成日文,英國所發展之舞蹈 競賽標準才開始推廣亞洲地區。 1950年. 世界舞蹈總會 (WDC) 在英國黑池第一次舉辦運動舞蹈節,至今仍為全世 界公認為運動舞蹈最高殿堂。. 1960年. 增設拉丁舞 (Latin Dance) 比賽,包括:森巴、恰恰恰、倫巴、鬥牛舞和捷舞 等5項舞科。. 1990年. 國際舞蹈運動聯盟 (IDSF) 因應會旨:積極爭取國際奧委會內的單項資格, 在協會名稱上加上運動Sport這個字。為了促使運動舞蹈得以成為奧運比賽 項目之一,將國際標準舞 (Ballroom Dance) 改名為運動舞蹈 (Dance Sport). 1995年. 國際奧委會 (IOC) 正式將國際標準舞納入奧運會觀察項目。. 1998年. 第十三屆曼谷亞洲運動會,運動舞蹈為表演賽項目。. 2000年. 第二十七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舞蹈為表演賽項目。. 2009年. 第八屆世界運動會高雄舉行,運動舞蹈為世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2010年. 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運動舞蹈為亞運正式比賽項目。. 9.

(19) 二、運動舞蹈種類 國際標準舞分成華爾滋、探戈、維也納華爾滋、狐步、快步等,稱為「標準舞系 (Standard Dance) 」 ,以及森巴、鬥牛舞、倫巴、恰恰恰、捷舞等,稱為「拉丁舞系 (Latin Dance) 」 ,分為兩大舞系、共 10 種舞科 (李玉蘋,1997;廖敏淑、詹建人、楊童超、陳 秀花、莫金玉,2011) 。整體而言,拉丁舞多為熱情奔放、動感十足、花俏多變化,而 標準舞則為高雅穩重,近似宮廷舞蹈,兩者的舞風大相逕庭 (曾嘉珍,2006) 。世界上 的舞蹈種類繁多,運動舞蹈因經過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STD) 在舞蹈理論、種類、 步伐、技巧、音樂及服裝等制訂上有所規範,並統一標準。因此運動舞蹈具其專業性且 受到重視。為便於清晰運動舞蹈種類之舞科、發展歷程、特性等相關資訊,運動舞蹈種 類彙整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運動舞蹈種類表 舞 種. 舞科. 發源. 倫巴 (Rumba). 發展歷程. 地. 特性. 四、五百年前,古巴有許多非洲 古巴. 黑人奴隸,由於他們在古巴被 音樂充滿浪漫情調、風格柔 壓迫,因生活困苦而產生悲傷 媚而抒情、舞步婀娜多姿。 的民歌。. 拉 丁. 恰恰恰. 墨西. (Cha-Cha) 哥. 舞 捷舞 (Jive、. 美國. 南美洲的土人將曼波的音樂演 舞曲熱情奔放,詼諧風趣; 奏的更快,並加進打擊樂器成 風格輕巧利落,花俏有趣; 為今日的恰恰。 1940 年最先流行於美國南部, 不到幾年之間風行於全世界。. Jitterbug) 森巴 (Samba). 舞步快速活潑,不拖泥帶水。 舞曲歡快,有躍動感;風格 輕鬆熱情,輕快動感;舞步 活潑豐富多變。. 源於里約熱內盧。1929 年傳入 音樂歡快熱烈,富感染力; 巴西. 美國,而後傳至各地,是非洲人 風格粗獷,起伏強烈;舞步 和南美人的綜合產物。. 奔放緊湊,具彈性。 (續下頁). 10.

(20) 表 2-1-2 運動舞蹈種類表(續) 舞 種. 舞科. 拉. 鬥牛舞. 丁. (Paso. 舞. Doblo). 發源. 發展歷程. 地. 用於鬥牛場的配樂,用以激勵 西班. 鬥牛士的精神。法國在十九世. 牙. 紀以此種樂曲作為舞曲,表現 鬥牛士的瀟灑英姿。. 華爾滋 (Waltz). 特性. 音樂雄壯威武舞;風格陽剛 味強,神氣激昂;舞步剛勁 雄壯,力度感強。. 承襲德國、瑞士及奧地利等地 德國. 的土風舞特性,將音樂節拍的 音樂柔美嬝繞;風格舞態雍 速度放慢而成的,在第一次世 容;舞步婉轉曼妙。 界大戰後由英國廣為流傳。. 標. 探戈. 據史料記載,1900 年探戈即在. 準 (Tango) 阿根. 舞. 廷. 巴黎出現,由於舞姿怪異受教 音樂華麗剛強;風格剛勁俐 會反對。1910 年至 1914 年間, 落,強弱分明;舞步頓挫磊 阿根廷舞蹈教師在美國介紹後 落。 漸風行。. 狐步 (Slow. 起源不可考,但一般認為是二 英國. Foxtrot). 其舞步相當具有英國風。. 快步舞 (Quick. 十世紀由英國 Harry Fox 改編,. 英國. 起源於英國,二十世紀初才發 展起來,流行於歐美。. 音樂閒適慵懶;風格瀟灑; 舞步行雲流水。 音樂歡快;風格輕快活潑; 舞步靈巧快速。. Step) 維也納華 爾滋. 十六世紀初由義大利傳入英 奧地. (Viennese Waltz). 利. 國,後又出現在法國宮廷,具有 歡愉及自由氣氛,之後由商賈 將此舞帶往奧地利,與當地土 風舞結合。. 11. 音樂行雲流水;風格婆娑; 舞步環繞翩翩。.

(21) 三、國內運動舞蹈發展 臺灣運動舞蹈的發展,目前僅短短幾十年,戒嚴時期,由於民風保守及舞廳的設立, 使得一般民眾對於雙人之運動舞蹈存有負面認知。政府全面禁止舞蹈所有活動,跳舞、 教舞和開舞會都會被取締;因民風純樸保守,而社交舞為男女雙人舞,又帶著交際的性 質,民眾有著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加上一些舞廳的出入份子複雜,使得民眾對於運動 舞蹈存著錯誤觀念及不良印象。運動舞蹈在此時被認定為地下化、違反善良風俗的運動。 1987 年解嚴是個重要分水嶺,解嚴後解除跳舞禁令,運動舞蹈教學教室才漸漸設立,學 舞、跳舞才漸為社會所接受。直至 2012 年,登錄於舞網情深雜誌教師名冊的舞蹈教室 多達 314 家。因應世界潮流,教育部於 2001 年將「國際標準舞」更名「運動舞蹈」 ,成 為正式體育運動比賽項目,而原本屬民間交際性質的社交舞也登上世界運動會的殿堂, 近年來在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的大力推動、媒體報導和名人的加入學習及推廣, 促使喜愛運動舞蹈的人越來越多,年齡層也越來越低 (廖敏淑等,2011)。國內運動舞蹈 發展如表 2-1-3 所示。. 表 2-1-3 國內運動舞蹈發展歷程表 年代. 重要事項. 1987年. 政府解除跳舞禁令。. 1988年. 教育部公布國際標準舞列為舞蹈班正式課程。. 1994年.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立案成立。. 1996年. 第1屆亞洲盃國際標準舞錦標賽臺北舉行,我國獲一金一銀。. 1998年. 第13屆亞洲運動會表演賽,我國獲一金一銀。. 2000年. 第1屆全民運動會雲林縣舉行,運動舞蹈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2001年. 教育部體育司將國際標準舞更名為運動舞蹈,成為正式體育運動項目. 2005年. 第4屆東亞運動會我國獲二銀。第1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我國獲一金。. 2006年. 我國舉辦IDSF世界盃錦標賽暨臺北國際運動舞蹈公開賽。. 2009年. 第8屆世界運動會高雄舉行,運動舞蹈為世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2010年. 第16屆亞洲運動會廣州舉行,運動舞蹈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資料來源:“淺談運動舞蹈之休閒效益”。賴韋伶、畢璐鑾 (2008) 。大專體育,96,44-50。. 12.

(22) 四、小結 運動舞蹈起源由來已久,由原始的手舞足蹈,進入到具社交功能,延續至競技及 藝術的層面,目前仍有社交功能的「交際舞」與競技層面的「標準舞」,在政府及民 間機構的努力下,建立起其專業與制度,亦在正式運動賽會中成為比賽項目。運動舞 蹈自國外傳到國內,臺灣的社會對於運動舞蹈自一開始禁舞,到慢慢開放,近年來在 各項比賽賽事、電視節目的播出、藝人的參與推廣下,漸成為受大眾熟知且歡迎的運 動,不受年紀限制,由幼童到老年人,都適合從事此項運動,不同需求、不同目的參 與者,皆可從中得到益處,從運動層面或是藝術層面而言,舞蹈能美化人生、健康身 體,可謂益處相當多。目前在運動舞蹈比賽中,臺灣選手努力在國際舞臺上爭一席之 地,以競賽的層面而言,選手的訓練須從小開始,國小階段可推廣此項運動再選擇人 才進行訓練,以期未來登上國際舞臺。以休閒的觀點而言,運動習慣的培養也須從小 開始,因此,了解此一運動項目的起源及舞科的特性,進行技術方面的訓練與文化的 潛移默化,學生亦能自知識、情意、技能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同時達到運動休 閒及藝術人文的培養。基於此因,本研究期能研究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各種面向, 在運動舞蹈的推廣與教育上提供相關運動舞蹈教練或單位人士參考。. 第二節 參與動機及其相關研究 目的或慾望形成時即產生動機,動機如強烈則容易持續行動,達到心中想要的目標。 每個人的動機不同,但確信的是每個人的動機會隨著情境轉變而變化,動機在不同的人 之間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動機。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作為基礎, 共分為四部分:一、動機之定義;二、參與動機理論;三、參與動機衡量構面;四、運 動舞蹈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動機的定義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起的活動,並促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內在歷 程 (張春興,1987) 。從心理學的觀點,動機是指內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或驅力 (王克 先,1987) 。許樹淵 (2000) 提出動機是指激起某一行為的心理歷程,其程度大小端視行 為後所能獲得的報酬或滿足感而定。動機在不同的人之間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 間也會有不同的動機。 國內外學者因為研究取向不同,對動機一詞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茲將動機之定義 彙整如表 2-2-1 所示。 13.

(23) 表 2-2-1 動機定義釋義表 學者. 年代. 動機之定義. 王克先. 1987. 動機是指內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或驅力. 張春興. 1987.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的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引使該種活 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 盧俊宏. 1994. 動機為滿足需求及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一種動力。. 許樹淵. 2000. 動機是一種意識、一種驅力,人的行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有其動 機,激勵去從事某項活動。. 溫世頌. 2007. 認為動機包括驅力、活動及目標三部份。. Corey,. 2010. 動機可界定為個體進行或推動一項具體的行動或行為,能引導該. Charles,. 行為的方向與持續性,若缺乏內在動機或外在動機的促進,學生. Michael,. 在學習興趣上則會有負面效果的產生。. Kelly, &Ting. 從上表學者對於動機之定義可知, 「動機」指個人在受到內在心理因素或是環境影響 後,經過心理狀態的調適而顯現於實際行動上,心理狀態會因應不同的狀況而持續改變, 直到累積到某一程度,再度呈現出不同的行為,可能是增強,也可能是消滅,並且動機 也會決定行為的模式、強度及持續的時間。每個人的動機不同,且每個人的動機因不同 環境或情境而變化,因此,本研究為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之動機,將動機定 義為:「促使國小學童願意參與及持續運動舞蹈課程之原因」。 二、參與動機理論 基於本研究的需要,以及延續對動機定義的探討,本研究將針對動機理論,進行系 統性、理論性的分析歸納,以下就不同的動機理論加以說明如下: (一)期望價值理論(expected value theory) 根據 Eccles (1983) 的期望價值理論,影響個人活動的選擇和表現的動機因素分成 兩類,一是成功的期望 (expectation of success) 個人在長期或短期的目標中,針對自我 概念和工作困難度的評估覺得自己能成功的可能性 (Eccles & Wigfield, 1995、2002) 。 二是主觀的活動價值 (subject task value) ,亦即是個體認為從事活動的重要程度,以及. 14.

(24) 對個人是否具有價值。一個活動的價值是由活動及個人的需求與目標而定,活動的價值 越高越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及目標;另一方面,活動的價值越低則反之。價值部分又可分 為四部分:興趣或內在價值、成就價值、實用價值、代價。 1. 興趣或內在價值 興趣是參與活動的原動力,因個人喜好不同產生不同興趣,因此 Eccles 等人定義興 趣價值即是內在價值,亦就是個人在從事活動時從中所得到的樂趣。 2. 成就價值 活動中是否能帶來成就感也是因素之一。成就價值是為個人自我認定將活動做好重 要性 (Eccles et al., 1983) 。若能做好這項活動不但能開發自我潛能,也提高自我概念及 自尊,並從中獲得了成就感 (廖主民,2004) 。 3. 實用價值 個人認為活動對本身有實際上的幫助,而做出選擇,進而影響參與行為,實際上的 幫助可以是實際上的回饋或是完成個人目標。例如金錢上的報酬,名次的獎賞,甚至是 未來的發展。 4. 代價 個人投入某項活動時所帶來的損失 (廖主民,2004) 。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等都可 歸在此一範圍,因此每個人在選擇活動時,會去衡量所付出的代價。 個人從事某項活動時,期望與價值信念影響了從事活動的動機。從事運動舞蹈動機, 亦受到期望和價值信念影響。曾嘉珍 (2006) 指出臺北市運動舞蹈教室學習者參與動機 為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而大專學生學習國際標準舞主要 是以休閒作為考量 (楊童超、廖敏淑,2010) 。以期望價值理論探究,運動舞蹈參與者 皆欲自舞蹈中獲得不同價值,運動舞蹈推廣方面可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其價值需求。 (二)需求層次理論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Maslow (1970) 提出需求層次論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整體性的,各種動機之間是彼此 相關聯且有順序性的,各種動機間關係的變化會受到個人過去的經驗、社會、文化以及 現有環境的影響,人類的多種需要可按照性質由低而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1. 生理需求: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如食物、飲水、居住、睡眠等都屬生 理需求。 2. 安全需求:身體與情緒上的安全與保護,從中獲得安全感的需求,如免於傷害、 15.

(25) 遇危難時求人協助等。 3. 社會需求:獲得接納、認同、歸屬感以及友誼、感情的需求。 4. 自尊需求:內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仰慕,獲得肯定自信與自我認同的需求, 被人讚許、受注意等。 5. 自我實現需求:強調理想的實現,如自我實現以及個人潛能的展現,並不在乎個 人做些什麼,而在於對自己的所做感受如何。 當某個層次獲得大致滿足後,下一個需要層次於是變成主要的需求支配力量,參與 動機可瞭解目前個體落在哪一個層級,且因應此一層級提供適當的條件,使個體形成持 續的動機。由電影「來跳舞吧」 ,林麗真與王學富 (2010) 指出,在生理層面上,運動舞 蹈可活絡筋骨、強健身心,重拾健康、找回年輕的活力;在心理層面上,滿足心靈、獲 得自信心之外,也能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感情的層次;在人際層面上,能開拓生活 圈,認識不同屬性的人,培養與人合作的默契,增進人際關係能力。運動舞蹈參與動機 可由低層次生理與心理需求,延伸至人際與自我實現需求,符合馬斯洛所提出之層次需 求理論。 (三)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 與 Ryan (1985) 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以三種動機型態來解釋個體為何從事 活動,分別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無動機,依序形成一個自我決定連續區,此連續區 程度上從低到高可區分為四種不同的動機型態,分別為外在調節 (external regulation) 、 內射調節(integrated regulation)、認同調節 (identified regulation) 和整合調節 (integrated regulation)。內在動機為自我決定最高者,代表因自我內在追求滿足感及獲得樂趣;外在 動機則為了獲得他人認同或是實質上的獎賞而產生的驅力。但許多參與動機一開始是以 外在調節為主,行為是受到外在獎賞或處罰實際上的影響,下一階段為開始內化行為的 內射調節,但仍未完全地代表自我決定的行為,目的是獲得社會的認同或避免內在的壓 力和罪惡感。第三階段認同調節代表行為屬於更多的內化,行為的結果是受到高度的評 價,即使參與活動不是愉悅的,此時個體也不會感受過多的壓力。最後整合調節是指, 雖不是自發性的參與某行為但很願意去執行,且對於該行為會產生較高的自我規範的過 程,而將此行為與自我的概念及外在的因素整合協調,此行為的動機型態亦較趨近內在 動機 (鐘孟鈴,2010) 。最後,在參與活動中自我決定程度最低的動機稱為「無動機」。 無動機源於個體認為活動是不重要的以及個體無法知覺他的行為和結果之間有任何關 聯。無動機的行為缺乏任何行動認知或只是被動的去行動。 16.

(26) 曾嘉珍 (2006) 以問卷方式調查臺北市運動舞蹈教室學習者之參與動機、滿意度及 阻礙因素,其中包含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以自我決定理 論而言,外在與健康需求、他人影響符合其外在調節動機,知性需求以及人際需求則符 合內在動機,因此自我決定理論可由運動舞蹈的參與動機得到印證。 綜上所述,動機的理論眾多,參與活動都有其動機,動機是行為的原動力,引發個 體行為的內在因素,也影響個體投入及持續參與的程度。以期望價值理論、需求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來看運動參與行為,理解運動需求及目的,由內在、外在的欲求來分析討 論個體的參與動機,可用於引導思考或是規劃運動活動的策略與方向,因此,藉由以上 動機理論來探討運動舞蹈之參與動機,可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對運動的推廣必有其助益。 三、參與動機衡量構面 盧俊宏 (1996) 認為,參與動機乃是讓運動員從事運動競賽與訓練的一種內在燃料, 它可以讓運動員和一般人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從事運動。Beard 與 Ragheb (1983) 發展 的休閒參與動機量表,提供許多運動或休閒參與動機的研究衡量構面,構面分類如下: (一)知性需求 (intellectual need) 知性需求旨在評估個體從事休閒活動的動機程度,包含心智活動,例如:學習、探 索、發現、創造或想像。 (二)社會需求 (social need) 因社會需求從事休閒活動,包括兩個部分,分別為友誼和人際關係需求,以及渴望 被他人尊重的需求。 (三)能力精熟需求 (competence-mastery need) 為了挑戰、獲得榮耀、成就感、發展身體能力而從事休閒活動,這些運動參與動機 多屬此類。 (四)刺激避免 (stimulus-avoidance) 為了跳脫規律的日常生活型態而從事休閒活動,例如:減緩生活步調、獨處、身心 放鬆、休息與釋放壓力等。 運動有其健康休閒、健康、社交、成就的效益,每個人為獲得的效益產生參與運動 的動機,且因性別、年級、運動項目、成績表現等人口背景變項的差異,連帶使得動機 不盡相同。為深入瞭解參與動機在各研究中之衡量構面,表 2-2-2 為各學者對於支持參 與動機衡量構面之相關整理。. 17.

(27) 表 2-2-2 支持參與動機衡量構面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參與動機分類. 何燕娟. 2000. 健康適能、成就動機、社會需求、壓力避免、知識需求. 曾嘉珍. 2006. 知性需求、人際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他人影響. 許碧章. 2006. 健康適能、技術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刺激避免. 蔡佳和. 2009. 心理需求、健康適能、生理效益、成就需求、人際需求. 2010. 一般益處、深度感受、專業期望. 林麗真. 2011. 人際層面、成就需求、運動效益、健康適能、滿足需求. 陳佳伶. 2012. 成就需求、健康適能、心理需求、社會需求. 徐健偉. 2012. 獎賞稱讚、自我成就、訓練情境、人際關係、滿足需求. 蔡妙玫. 2012. 健康適能、成就需求、社會需求. 蔡蟬羽. 2012. 運動發展、環境影響、滿足需求、重要他人. 楊童超、 廖敏淑.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對於運動參與動機的分類,各學者所提出衡量支持參與動機之方 式主要還是分為「健康需求」 、 「社會需求」 、 「心理需求」 、 「成就需求」等四項衡量指標。 本研究將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分為健康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成就需求等 四個構面進行研究。 四、運動舞蹈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國內各領域皆有對參與動機的研究,參與動機運用在運動領域上可謂相當廣泛,以 下為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做相關研究分析。 何燕娟 (2000) 以嘉義技術學院體育運動舞蹈課程 142 名學生之參與動機進行研究, 對象分為一般休閒運動選修生及體育運動舞興趣選項修,實驗結果在運動舞蹈課程項目 之參與動機表現上,體育運動舞興趣選項優於一般休閒運動選修,而在參與動機之健康 適能、成就需求及社會需求因素中,女生高於男生。 歐美惠 (2005) 進行 450 名高雄市成人學習運動舞蹈之動機、學習利益及阻礙調查, 男性學習動機及學習利益均高於女性。 曾嘉珍 (2006) 以問卷方式調查臺北市運動舞蹈教室學習者之參與動機、滿意度及. 18.

(28) 阻礙因素,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為其參與動機的排序。 王學富 (2008) 針對 2007 年世界運動舞蹈臺灣公開賽 385 位參賽選手之參賽動機及 參與阻礙進行研究,運動舞蹈選手的參賽動機依序為技術發展、成就性需求、健康與適 能及社會性需求動機。 楊童超與廖敏淑 (2010) 探討 139 名大專院校學生參與運動舞蹈學習動機與阻礙, 動機因素為「一般益處」、「深度感受」、「專業期望」,學習阻礙因素分為「個人內 在」、「一般限制」、「參與機會」、「人際困擾」、「跳舞環境與自我開放」。研究 結果大專學生學習國際標準舞主要是以休閒作為考量,阻礙方面學習阻礙上則以「個人 內在」及「一般限制」兩因素達顯著差異。 林麗真 (2011) 探討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行為與阻礙因素,以 2010 年「第 八屆星光盃全國青少年運動舞蹈錦標賽」參賽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參與比賽的學 童在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因素構面得分高低依序為「人際層面」 、 「成就需求」 、 「運動效益」 、 「健康適能」和「滿足需求」。 為便於清晰運動舞蹈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彙整如表 2-2-3 所示。 表 2-2-3 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結果發現. 陳湘. 私立金陵女中 365 名高 認知評量的先後順序為獲得樂趣、訓練手眼. 林文岳. 中女生之體育運動舞蹈 協調、肢體靈活、與更多人相處、培養氣質、. (1997). 認知因素. 何燕娟. 142 名嘉義技術學院體 參與動機表現上,興趣選修優於一般休閒運. (2000). 育運動舞蹈課程學生之 動選修,參與動機之健康適能、成就需求及 參與動機. 觀賞表演、肯定自我和展現技能。. 社會需求因素中,女生高於男生。. 歐美惠. 450 名高雄市成人學習 男性學習動機及學習利益均高於女性,女性. (2005). 運舞蹈之動機、學習利 較男性及教育程度低者有較大學習阻礙。 益及阻礙. 曾嘉珍. 459 名臺北市運動舞蹈 參與動機依序為知性需求、外在與健康需. (2006). 教 室 學 習 者 之 參 與 動 求、人際需求及他人影響,阻礙以個人結構 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 及個人內在阻礙為最深。 (續下頁) 19.

(29) 表 2-2-3 運動舞蹈參與動機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結果發現. 廖敏淑、劉堂 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國際 大專學生學習獲益上最關心的因素是人際 安、楊童超、 標準舞之滿意度研究. 關係體驗,次要關心的因素是律動線條。. 陳秀花(2008) 楊童超. 139 名大專院校學生參 動機因素為可調整體型、體態及身材變苗條. 廖敏淑. 與運動舞蹈學習動機與 之「一般益處」 ,學習阻礙因素為「個人內在」. (2010). 阻礙. 林麗真. 以電影《來跳舞吧!》分 生理層面可重拾健康找回年輕活力,心理層. 王學富. 析運動舞蹈者之參與動 面獲得滿足和提升感情的層次,以及增進人. (2010). 機. 林麗真. 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 參與動機因素構面得分高低依序為「人際層. (2011). 動機、行為與阻礙因素. 及「一般限制」。. 際關係能力等動機。. 面」 、 「成就需求」 、 「運動效益」 、 「健康適能」 和「滿足需求」。. 從上表資料分析得知,過去研究在對象部分主要還是以大專院校學生及成人居多, 對於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動機明顯較少,顯示參與動機議題上對國小學童之探討稍微 不足,有其研究之重要性。有鑒於此,本研究欲瞭解國小學童參與動機現況,以及更深 入瞭解參與動機對社會支持之影響關係,以作為發展國小運動舞蹈社團之參考。 五、小結 個體欲達到目標、滿足需求,在實際行動前必有其動機,動機愈強且明確,對於運 動行為的建立有其絕對的重要性,因此了解其動機,甚至因動機而設計活動或給予目標, 使之產生動機,甚至強化動機,在運動的過程中能產生行動、持續行動且強化行動。 行為的發生都必須先有動機,因個人的心理狀態、外在環境及目標需求不同而有所 差異,有些人因外在的獎賞而產生動機,有些人的動機來自內在的心理狀況,有些人在 無動機之下被動的從事活動。各種不同的狀態、不同的動機對於行為的發生,或是動作 強度和持續度都有影響,在運動方面大多以健康與適能、社會性需求、心理需求、成就 性需求四個向度引發其參與動機,獲得需求、達到目標後,再進入到不同的階段,此時 又有不同的需求目標,動機也會有所改變。動機並不是固定不變,同個階段中不同的人 20.

(30) 或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參與動機都是不同的。在推展活動時了解國小學童的現況 及參與運動舞蹈的動機,設定目標,提供適當的教學、活動或說明,使參與者產生強大 的動機來投入活動,更甚者創造參與者動機,開創藍海時代。.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分析 社會支持包含兩個概念,一是「社會」,亦即是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二是「支持 系統」,包含物質或非物質的支援;是個體藉由他人之互動獲得心裡或實質上的協助, 以緩和壓力對生理及心裡所造成的衝擊,增進個人生活適應 (蒲逸生,2004)。人不能離 群索居,在各式各項活動中,不 停 地 與 他 人 互 動 產 生 關 係 , 個 體 在 行 動 中 亦 不 停 地 受 到 各 類 社 會 支 持 的 影 響,透過個人或是團體,獲得物質上的提供或是身心壓 力的紓解,進而能持續活動或行為持續進行。近年來運動教育與社會支持的使用愈來愈 受重視,社會支持對運動動機維持有其重要性。本節擬從社會支持的定義、社會支持的 類型、社會支持的構面來源、社會支持相關研究分別說明之: 一、社會支持的定義 關 於 社 會 支 持 的 定 義 , 每 個 學 者 依 研 究 主 題 不 同 也 有 不 同 定 義 。 茲將 社會支持之定義彙整如下: (一)國內學者 國內學者對社會支持的論述方面,張笠雲 (1986) 指出社會支持是個人與他人互動, 喜愛、同情、了解、接納、認可與信任等情感性協助,或忠告、提供訊息及財務上等工 具性的協助,而得以滿足其情感、自尊、讚賞、歸屬、認同及安全感等基本需求的歷程。 許碧章 (2006) 說明社會支持是參與者個體週遭重要人士協助度過壓力,持續現狀的有 形或無形動力。劉士華 (2009) 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社會網絡的協助,使個體能解 決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危機問題及維持生活運作。另一位學者黃寶園 (2010) 認為藉由社 會支持的作用,減緩了壓力源對身心健康所產生的負向影響。學者從不同面向詮釋社會 支持。 (二 )國 外 學 者 國外學者對社會支持的論述方面,Caplan (1974) 認為支持系統是當個人在面臨具有 壓力的情境時,其他個體、網路、團體或組織(親人、朋友、重要他人等)所能夠提供各 種不同形式之援助與支持,這些援助包括了各種訊息與資料的提供,給予引導和適當的 安慰與庇護,增加其適應力。而在另一方面,Sarason (1983) 認為社會支持乃指週遭可 21.

(31) 信賴的人數、可以提供協助的數量及獲取實際協助或精神上支持感到滿意的程度。Thoits (1986) 指出社會支持是他人提供勸告、訊息及物質服務的協助,能增加個體面臨壓力的 能力,並協助個體因應壓力造成的影響。Cutrona (1996) 認為社會支持是人們為了滿足 某些特定基本需求所需的資源。Mina, Jessica 與 Nancy (2009) 說明個體週邊的重要他人, 提供有幫助的協助即是社會支持的一環;透過人與團體的幫助,個體可以獲得協助、滿 足需求。以下就國內外各學者所做的相關定義彙整如表 2-3-1。. 表2-3-1 國內外專家學者社會支持定義釋義表 學者. 年代. 定義 社會支持是個人與他人互動,喜愛、同情、了解、接納、. 張笠雲. 認可與信任等情感性協助,或忠告、提供訊息及財務上等 1986. 工具性的協助,而得以滿足其情感、自尊、讚賞、歸屬、 認同及安全感等基本需求的歷程。 認為社會支持是參與者個體週遭重要人士協助度過壓. 許碧章. 力,持續現狀的有形或無形動力。學者從不同面向詮釋社 2006. 會支持,在實際上,社會支持的類型彼此之間均有共通性 及相容性。. 劉士華. 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社會網絡的協助,使個體能解決日 2009. 常生活中產生的危機問題及維持生活運作。 藉由社會支持的作用,減緩了壓力源對身心健康所產生. 黃寶園. 2010. Caplan. 1974. Sarason. 1983. 的負向影響。 界定為個人與個人或個人與團體間的一種依賴之情,使個人在 面對挑戰、壓力和困難時,可增進其適應力。. 社會支持乃指週遭可信賴的人數、可以提供協助的數量 及獲取實際協助或精神上支持感到滿意的程度。 認為社會支持是他人提供勸告、訊息及物質服務的協助, Thoits. 1986. 能增加個體面臨壓力的能力,並協助個體因應壓力造成 的影響。 (續下頁) 22.

(32) 表2-3-1 國內外專家學者社會支持定義釋義表(續) 學者. 年代. Cutrona. 1996. 定義 認為社會支持是人們為了滿足某些特定基本需求所需的 資源。 個體週邊的重要他人,提供有幫助的協助即是社會支持. Mina, Jessica&Nancy. 2009. 的一環;透過人與團體的幫助,個體可以獲得協助、滿 足需求。. 從上表學者對於社會支持之定義可知,「社會支持」意指個體透過與其他個人或團 體的互動得到內在或外在支持,產生正面的作用,幫助個體度過壓力及困難,且支持須 由當事者來衡量。本研究欲探究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舞蹈社團,何種社會支持能鼓勵學生 持續參與社團,因此本研究將社會支持定義為「國小學童持續運動舞蹈課程所需之社會 支援」。 二、社會支持的類型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支持類別有許多分類方式,多將支持類型分為「情感的支持」、 「訊息的支持」和「實質的支持」等三類或是重要他人的支持。各學者對社會支持類型 的分類如下: Cobb (1979) 將社會支持分為心理層面的支持、工具性或諮商性支持、主動或母性 的支持、物質性的支持或服務。 House (1981) 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包含情緒支持 (emotional support) :同理心、 關愛與信賴感;工具支持 (instrument support) :直接援助有困難的人,如金錢、物質的 協助及行動支持;訊息支持 (information support ) :提供個人所需之有效訊息、忠告、 建議等;評價支持 (appraisal support):肯定、回饋等有關自我評價與社會比較的訊息。 Cutorna 與 Russel (1990) 則將社會支持分為五種類型,包含情緒支持、社會網絡的 支持、自尊支持、實質協助、訊息支持。 Robert 與 Angelo (2001) 將社會支持分為自尊的支持、資訊的支持、工具性的支持。 邱文彬 (2001) 認為社會支持大致上可歸納出五個方面;1.工具性支持;2.情緒性支 持;3.尊重性支持;4.認知性支持;5.友伴的支持。 劉士華 (2009) 指出社會支持的類型有(一)實質性支持:指遇到困難時,個體所接受 23.

(33) 到的訊息以滿足社會弱者的基本物質生活支援,透過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個體得 實際解決問題。(二)信任支持:指遇到困難時,個體所接受到的訊息將會提高個體的信 念與滿意度。(三)尊重支持:指個體從網絡中獲得到旁人給予情緒上的鼓勵,讓個體擁 有自我價值感及被尊重。(四)社會友伴支持:個體與他人參與活動,滿足與人接觸的需 求並獲得正面情緒以降低壓力。(五)認知性質支持:參與團隊組織中感受到團隊給予的 重視與關心,以獲得理解。綜整以上學者社會支持分類,如表2-3-2所示。. 表 2-3-2 社會支持類型分類表 學者. 年代. 邱文彬. 工具性支持、情緒性支持、尊重性支持、認知性支持、友伴的支 2001. 劉士華. 持 心理層面的支持、工具性或諮商性支持、主動或母性的支持、物. Cobb 1979. 質性的支持或服務。. 1981. 情緒支持、工具支持、訊息支持、評價支持. 1990. 情緒支持、社會網絡的支持、自尊支持、實質協助、訊息支持。. 2001. 自尊的支持、資訊的支持、工具性的支持. Cutorna 與 Russel. 持。 實質性支持、信任支持、尊重支持、社會友伴支持、認知性質支. 2009. House. 社會支持分類. Robert 與 Angelo. 綜合上述,社會支持大方向可分為(一)實質支持,如物質提供食衣住行育樂或其他 費用的協助。(二)非實質支持:則包括訊息、情緒或陪伴,如心理、自尊、精神、情緒 層面。不同社會支持的分類皆是協助被支持者得到協助及滿足;彼此間的內容都有相關 性,藉由無形或有形的資源,運用在運動團隊中幫助被支持者解決困擾、減輕壓力,增 進其適應力滿足個人基本需求 (林呈樺、張俊一,2012) 。依不同狀況提供給個體所需 的資源,讓個體度過壓力或是物資缺乏,進而能得到正面回應,持續動機。 三、社會支持來源構面 社會支持產生於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的互動,因此社會支持來源也因行動或所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compan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employees”, “employee training and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Meanwhil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