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情形。依 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節將提供運動舞蹈社團發展與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一、對國小運動舞蹈社團發展之建議

(一)對國小學童參與現況建議

由研究結論得知此次參與學童以女性居多,舞蹈運動幾乎是女多於男,因男性認為 舞蹈為柔美,不似其他運動激烈,且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中,舞蹈是女生參與的活動,因 此,較不能吸引男生參與興趣,然而運動舞蹈風格多變,參與正式比賽必須具備良好體 力與靈敏的反應力,除要有運動方面的爆發力、柔軟度與肌耐力,還需與音樂配合,能 聽取樂曲中的節奏,此外,必須與他人合作,男生、女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尊重 與合作的重要性,並從小培養正確社交禮儀。因此,建議招生自低年級起,於性別意識 不明顯階段鼓勵男生參與舞蹈活動,從小建立正確的觀念,從參與運動舞蹈活動中培養 學童運動、音樂、人際關係等多項能力。

(二)對參與動機方面建議

參與運動舞蹈動機以成就與心理需求為主要動機,學生欲藉由參與社團得到才藝方 面的認可,且參與社團活動擴大自我的生活圈,因此,學校社團教練與相關人員可協助 學生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校內活動如慶生表演、節慶活動或才藝競賽;校外活動如舞 蹈檢定、舞蹈比賽、公開舞展或與社區交流等,並透過學校及相關社團發布活動訊息,

在網站或校園公布欄呈現動態影片或是靜態相片,一方面紀錄學生學習成果,另一方面 滿足學童參與需求,同時無形中也為社團招生並宣傳社團特色,也讓大眾更了解運動舞 蹈的內涵。

(三)對教練與家人支持方面建議

社團活動經營時,需要各方不同的支持力量,本研究以教練支持與家人支持得分最 高,相關性最顯著。教練帶領社團,應具備專業能力,於教學時營造良好學習氣氛,並 依學員個別差異給予指導與建議,隨時鼓勵學員,可給與學童持續的力量,建議社團教 練本身應持續不斷進修相關技術,且關懷學生學習狀況,並隨時提供學員運動舞蹈資訊,

成為學員重要之社會支持。此外,亦需家長的力量共同支持,如家長認同運動舞蹈社團,

便能使其成為學童參與社團時重要支持,因此,學校社團可成立後援會,藉由家長的力 量共同合作,讓家長共同參與運動舞蹈社團,看到孩子的學習,了解運動舞蹈的內涵,

進而能認同並提供協助力量。

二、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對象以就讀 101 學年度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三、四、五、六年級為主,

因大臺北地區家庭背景結構等社會條件與其它縣市不同,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 他年級及其他地區。建議若能進一步增加取樣其他地區之國民小學學童,並比較其研 究結果,再度深入探討目前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現況。

(二)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與社會支持狀況,

填答對象以小學生為樣本,小學生在生活經驗或是語言理解上未成熟,填答可能有理 解不全等影響,因此,建議未來在研究方法上可增加質性的研究,再經深度訪談等方 式,做更深一層之探討,兼顧質性與量化的分析研究,讓本研究的推論能更為周詳。

(三)本研究發現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呈正相關。

學童的社會支持層面以家人、教練、師長、同學、社員做為探討,然而家庭的背景或 教練、師長的領導風格是否亦會影響學童社會支持與參與動機,建議未來之研究者,

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克先 (1987) 。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文科 (2007) 。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學富 (2008) 。運動舞蹈選手參賽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2007世界運動舞蹈臺灣 公開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文科、王智弘 (2009)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方進隆、黃泰諭 (2011) 。我國學生體適能政策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3),451-461。

朱 呈 銘 (2006) 。 WDC 大 戰 IDSF 。 擷 取 日 期 : 2012 年 11 月 7 日 , 資 料 引 自 http://www.dancers.com.tw/wnews/wnews07/07014.html。

李天民 (1997) 。東方人體文化與中國。藝術學報,61,91-97。

李玉蘋 (1997) 。體育運動舞蹈概述。大專體育,34,74-80。

李思招(2000)。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大,

臺北市。

李啟明 (2008) 。台中縣國小躲避球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志恭 (2012)。大專學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1 (2),

94-103。

吳統雄 (1984) 。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

吳明隆 (2005) 。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 (2009) 。SPSS 操作與應用: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 五南。

何燕娟 (2000) 。嘉義技術學院體育運動舞蹈課程參與動機之研究。中華體育季刊,52,

51-60。

邱文彬 (2001) 。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 社會科學,11(4),311-330。

林主忠 (2003)。國際標準舞舞者體適能之研究。體育學報,34,41~52。

林曉怡 (2005) 。臺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幼萍、黃孟立 (2009) 。一種生活的思維:國際標準舞之休閒功能。運動休閒餐旅研 究,4(1),131-143。

林呈樺、張俊一 (2012) 。社區支持對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之影響。雲科大體育期刊,14,

60-66。

林添興 (2009) 。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建興 (2009) 。國小學童巧固球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佳慧 (2010) 。長跑運動者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43 -67。

林昕翰、畢璐鑾 (2010) 。社區大學舞蹈課程休閒效益之研究─以臺北市社區大學為例。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82-94。

林麗真、王學富 (2010) 。運動舞蹈之參與動機─以電影《來跳舞吧!》為例。大專體育,

108,59-66。

林麗真 (2011) 。 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行為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邱政皓 (2011)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張笠雲 (1986) 。社會變遷中各類社會支持系統功能的討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怡潔 (2007) 。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仲豪、季力康 (2011) 。父母社會化模式與兒童運動社團參與行為。中華體育季刊,

25(1),16-26。

張春興 (1987) 。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徐健偉 (2012 ) 。國小團體跳繩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以新北市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許樹淵 (2000) 。運動生理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惠英 (2004) 。高中羽球運動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大學,臺北市。

許碧章 (2006) 。臺北縣國民小學手球團對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淑芬、章宏智 (2009) 。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化媒介關係之研究。

休閒與社會研究,1,29-42。

陳淑芬 (2009) 。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運動社會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心潔 (2011) 。澎湖縣國小學童社團活動的參與態度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佳伶 (2012)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城鄉差異(未出版碩 士論文) 。亞洲大學,台中市。

章宏智、李佩樺 (2007) 。國小學童社會支持因素對運動價值觀之影響-以公館國小爲 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192-204。

章宏智、程瑞福 (2010) 。兒童運動參與社會心理因素對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 。運動休 閒餐旅研究,5(4),50-60。

單小琳 (1987) 。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寶園 (2010) 。社會支持在壓力反應歷程中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

401-436。

黃淑婷 (2010) 。桃園縣國小棒球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教育部 (2003)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0) 。99 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0) 。99 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

曾嘉珍 (2006) 。臺北市運動舞蹈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葉榮裕 (1997) 。標準舞研究—線條篇。臺北市:明生。

楊昌雄 (1993) 。大專學生國際標準舞及土風舞之審美概念分析。體育學報,18,89-100。

楊昌雄 (2000) 。我國舞蹈運動之國際競爭力研究。體育學報,28,133-142。

楊童超、廖敏淑 (2010) 。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國際標準舞學習動機與阻礙之探討。屏東 教大體育,13,76 -84。

溫世頌 (2007)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三民。

廖主民 (2004) 。價值信念與運動行為。中華體育,18(1),102-112。

廖敏淑、劉堂安、楊童超、陳秀花 (2008) 。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國際標準舞之滿意度研 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5,273-281。

廖敏淑、詹建人、楊童超、陳秀花、莫金玉 (2011) 。 運動舞蹈教練證照制度與專業能 力培訓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 ,14。552-560。

舞 網 情 深 。 舞 蹈 教 師 名 錄 總 覽 , 擷 取 日 期 : 2012 年 11 月 7 日 , 資 料 引 自 http://www.dancers.com.tw/te/teacher.html。

蒲逸生 (2004) 。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2004 年學校體 育國際會議發表會,92-101,臺北市。

潘義祥 (1998) 。國小教師體育教學目標與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 大學,新北市。

鄭國隆 (2009) 。 臺北市中正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宛庭、林房儹、陳碧涵 (2009) 。國民小學舞蹈社團運作模式與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

舞蹈教育,9,22-29

蔡佳和 (2009) 。基隆市國小學童運動團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秉儒 (2010) 。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妙玫 (2012) 。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以新北市國 小田徑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