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鄉土與國際觀並重教學,期望在「國際觀點、國際關係、

國際關懷」的課程架構下,透過學習,讓學生能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生存的 世界。經由肯定自己、認同鄉土,愛家、愛鄉進而愛國,促進發展多元文化觀和 世界觀(歐用生,1992)。

近年來,國內多位教育學者對全球觀教育的相關理念積極引介、倡導或省思 批判,亦有論述在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應用或啟示者,可惜多未進行實徵性的課程 發展與實施;碩博士論文方面,亦不多見(陳麗華,2007)。

研究者在多方檢視國內外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之比較情形,發現進行實徵研 究者數量相當稀少,茲將國內外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重新檢視列舉如下:

壹、國內外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列舉

世界觀教育儼然已是新時代教育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國外早已針對相關研究 來進行探究。然而,我國近年來也因應社會多族群現象而掀起一股國際風潮,逐 漸重視相關議題研究。

一、國外實徵研究

(一)Mitsakos(1974):針對一群一至四年級國小學童進行研究,讓這些 學童參與一系列與世界觀發展相關課程,經過一段時間和控制組比較,

發現到這群有參與課程實驗組的學童,不僅能注意到他們與其他國家之 間的相似性,也能發現自己和他們的不同之處(Evans, 1987)。

(二)Morris(1977):根據「兒童中期」(the middle childhood years)學 童態度發展及認知運作的研究,向兒童介紹全球概念是可行的。Morris 曾引用 Edith King<全球社會的幼童與社會科教育>(Youngchild and Education for a world Society)一文來佐證小學階段教導全球社會及全球 互賴概念的可能。

(三)Mitsakos(1979):將 590 位國小學童分為兩組,一組特別強調世界 觀,另一組則無,研究結果發現,課程中強調世界觀的重要性,有助於 學童對外國人發展出正向的態度,對其他國家人事物會有更深入了解。

(四)Sweeny and Zandan(1982):針對美國、日本及泰國的學童進行國 際知識與態度的比較研究,以一千名小學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學童對於全球問題相關的知識與態度超越傳統課程所預期的標準,學童 在學習地方與國家事件時,也達到國際了解與認知的政治社會化過程。

(五)Evan(1987):研究發現八至十三歲的學童很能接受對外國的學習,

十四歲以後,容易對外國產生負面態度。

二、國內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多方檢視相關研究,發現到世界觀教育產生的價值對我國教育 發展有著深厚影響,因此,拓展世界觀教育當結合眾人力量一同來實踐,使 世界觀教育的觸角能無限延伸至不同學習領域。研究者將針對近年來國內世 界觀教育相關研究依照年代順序歸納整理如表 2-3:

27

表 2-3 國內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學者(年代) 相關研究主題

張嘉勳(2008) 九年ㄧ貫國中教科書全球教育內容分析─以社會領域為例 周立中(2008) 國小學童世界觀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六年級為例 蔡依倩(2008) 高中英文教科書全球教育知識之研究

江俊賢(2008)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觀知能與態度之研究 陳怡軒(2009) 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世界觀教育之教師行動研究

陳瑞堂(2009) 教師全球化認知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小學為

陳麗巧(2010) 國小高年級國語文教科書文化全球化知識之內容分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貳、世界觀教育研究探討

綜觀過去諸多研究,可以發現到我國在世界觀教育,依照不同研究主題及不 同方向屬性上都有明顯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不僅橫跨多個領域也涉及多面向的探 討。

近年來,教育課程應用方面依舊受到各界重視,而教科書內容分析方面則是 更上一層樓,不斷地推陳出新,從原本獨樹一幟的社會學習領域,現今更有語言 領域的相關研究加入,愈加使得世界觀教育研究呈現多采多姿的現象。讓我國原 本以學生知能學習及教師教學實施為主的研究方向,現今也開始出現以營造學習 環境及設備教材運用為主的相關研究。種種結論顯示出迎接新時代的來臨,世界 觀教育研究首當其衝,其重要性不可言喻。目前我國世界觀教育相關研究,大致 可以分為六類課題來探討,研究者將依據文獻資料來分析相關研究,並將所得結 論整理於下:

一、教科書內容分析

世界觀教育研究領域雖涉及廣泛,但實際運用於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上 的內容分析並不多見。經由相關研究證實,我國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上的 課程設計確實有必要再加強執行督導,特別是關於世界觀教育、實際參與社 會行動以及全球性指標等議題方面都有明顯的落差與不足,不僅如此,就連 同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上也有出現與課程難以銜接的現象(王聖馨,2006;王 錦蓉,2003;何雪珍,2006;呂秀雄,2006;張嘉勳,2008;莊富惠,2005;

許雅婷,2007;陳麗巧,2010;彭筱婷,2004;楊明華,2003;蔡依倩,2008;

嚴朝寶,2006)。

29

二、教育課程應用

在課程實施方面世界觀教育對學童的認知學習、技能發展以及情意培養 都有莫大影響,遺憾的是,關於實際參與社會行動的課程卻嚴重短缺,從早 期開先鋒的研究者(黃景裕,1994)到近期的研究者至今尚未有所突破(王 慧豐、陸正威,2001;張育菱,2004;張瓊文 2008;郭至和,2006;劉怡亭,

2002;蔡佩芳,2000;顏行亮,2005;顏佩如,2004)。

三、營造學習環境

完整的學習光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望仰賴學習環境的塑造。在多媒 體發達的今日,透過資訊科技融入世界觀教育的方式,促進國際交流,建構 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童「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能力(劉林榮,

2001)。

四、設備教材運用

教師要具體掌握教材內容以及有系統呈現教材,透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活 動,使世界觀教育相關教材得以獲得完整的概念架構,發揮最大實質效益(黃 琮益,2007)。

五、教師教學實施

推行世界觀教育課程,教師是落實理想的主要關鍵。教師必須要體認到 世界觀教育的可行性與重要性,隨即加強此領域相關專業,目前我國在世界 觀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方面似乎未受到大眾關注(江俊賢,2008;林文竹,

2004;陳季鈴,2006;陳怡軒,2009;陳瑞堂,2009;黃從孝,2006;劉欣 宜,2003;蔡幼倫,2007;謝瓛,2003)。

六、學生知能學習

近年來世界觀教育研究方向有所轉移,有關學生知能學習方面的研究雖 然不多見,但研究方向卻呈現多元樣貌,從早期開先鋒的研究者(沈坤宏,

1996;簡妙娟,1992)到近期的研究者(周立中,2008;易家邦,2005;陳 瑞堂,2009;樊德慧,2005;謝美華,2007;鐘予廷、林曉菁 2005)可以得 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此種研究方式只能探究出學生對於世界觀教育的 知識與態度,卻無法間接得知有關實際參與社會行動的狀態。

綜觀上述,研究者多方檢視這些影響因素,並將省思結論彙整如下:

(一)在教科書內容編排方面:目前我國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上的世界觀教育 知識概念還不夠周延,嚴重缺乏實際參與社會行動以及對全球性指標議題的觀 點來做深入地探究、批判、反省及討論。

(二)在課程設計方面:現行的世界觀教育課程目標未能確切落實於教學現場,

且課程綱要所存在的問題也有待透過改善來解決。

(三)在環境設備規劃方面:透過多媒體教育的同時,也須具體掌握教材的系統 性,過度仰賴會造成反效果,因此,最好能搭配書本知識相互運作。

(四)在教師教學方面:縱然教師對於世界觀教育知識的重要性已經有所體認,

但是其對於世界觀教育知識的現場落實、課程的設計內涵以及教學的實施概況 還是屬於非熟悉狀態階段。

(五)在學生學習方面:關於我國國小學童世界觀教育知識有明顯不足之現象,

卻實有必要再加強觀念。

歸納上述論點,可以歸納出我國在世界觀教育知識上的概念是缺乏遠見的,

凡舉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知識的內容編制、教育相關實徵研究、教育課程設計、

教育環境設備規劃以及教學現場的實施現況等,尚未能有效參與執行。目前除了 少數學者專家有所提及之外,在其餘學科知識領域方面卻是少之甚少,顯然此點 正是我國社會科教育所應該要反省改善之處。

參、世界觀教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探究

研究者查詢全國碩博士論文網站,發現我國歷年在世界觀教育「社會學 習領域」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方面數量並不多見,近年來我國此方面主要研究有 楊明華(2003)、王錦蓉(2003)、彭筱婷(2004)、莊富惠(2005)、呂秀雄 (2006)、嚴朝寶(2006)、何雪珍(2006)、許雅婷(2007)、張嘉勳(2008)

等九篇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將特別提出符合本研究具參考價值的社會學習領 域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來探討說明,略述如下:

一、楊明華(2003)國小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世界觀教育內涵之分析

研究旨在分析國小六年級的社會教科書:南一版、康軒版、國編版、翰 林版中世界觀教育的內涵。研究方法包括內容分析法與訪談法,探討重點三:

(一)了解國小六年級各版本社會教科書,在世界觀知識、技能、態度以 及參與行動四個層面的分佈情形。

(二)比較國小六年級不同版本社會教科書,在世界觀知識、技能、態度 以及參與行動的異同。

(三)比較國小六年級各版本社會教科書,其世界觀知識、技能、態度以

31

及參與行動的分佈情形。

研究發現歸納結論:

(一)四家版本在知識內涵層面出現最多的五個內涵,均是文化交流、世 界歷史、多元化的地球村、世界地理、生態問題。

(一)四家版本在知識內涵層面出現最多的五個內涵,均是文化交流、世 界歷史、多元化的地球村、世界地理、生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