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先以文件分析來進行相關文獻蒐集,再採用內容分 析來進行國小五年級至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之內容分析,最後階段 進行訪問,將教學現場實施現況與困境做一整合。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的發現,自行設計分析的題目。藉由社會學 習領域教科書為蒐集與分析的對象,內容分析之重點在於了解國民小學世界觀教 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科書內容情形演變與成果,以作為日後社會科課程教科 書編寫、修訂、發展與實施世界觀教育的參考指標。茲將內容分析法的定義、研 究步驟與流程以及研究方法與對象加以說明。

壹、研究方法 一、文件分析法

文件分析是指,對文件資料包含私人文件、正式文件、數據紀錄等各種 書面資料或視聽資料,進行蒐集與剖析。例如:教科書、報紙、論文、公報、

小說、雜誌、演講稿、圖書及私人文件等資料分析之後,就可以了解個人或 團體的想法、態度、價值觀,甚至潛在意識(葉重新,2008)。

本研究藉由文件分析從中瞭解研究相關內容,一方面根據研究架構從中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至歸納統整出有系統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學者 專家評估檢視出世界觀教育課程相關內涵。經由文件分析,可以使得本研究 建立出最合適的研究工具以成為內容分析知識類目表的基礎。

二、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研究(content analysis research),又稱為文獻分析研究或資訊 分析研究。透過質的分析與量化的技巧,以客觀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有 系統的分析,藉以推論該文件內容的意義,以及其歷史背景。將蒐集、採用 的資料,依據立項分類的標準,客觀而有系統的分析出其中所代表的意義或 隱喻的趨勢。透過系統化的分類過程,將文本資料逐漸由繁化簡的過程,並 賦予簡單統計數字作為說明依據。

內容分析是一種量化分析過程,但並不表示是一種純粹的「定量分析」,

它是以傳播內容「量」的變化來推論「質」的變化,因此,是一種「質」與

「量」並重的研究方法。傳統著重於量的研究,無法探討背後深層意義。因 此,近來紛紛加入質的分析(林進才,2008;楊孝濚,2006;葉重新,2008;

潘淑滿,2009;賴宣羽,2003;顏良宇,2010)。如眾學者對內容分析之定 義,下列研究者將針對內容分析的特徵、限制、優缺點以及研究步驟等屬性 做一個完整歸納:

(一)內容分析的特徵(楊孝濚,2006):

1. 方法:注重客觀、系統及量化。

2. 範圍:分析傳播內容,分析整個傳播過程。

3. 價值:傳播內容作敘述性解說,在於推論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 播過程所發生的影響。

4. 分析單位:分析傳播內容中的各種語言特性。

(二)內容分析的限制(林進才,2008):

1. 相關研究事件容易流失,資料保存不易。

2. 文獻資料誇張,夾雜個人偏見。

3. 易有抽樣偏差發生,容易影響研究的進行。

4. 文獻缺乏標準格式,文獻蒐集困難度較高。

5. 研究編碼困難,造成文獻整理上的困擾。

(三)內容分析的優缺點(潘淑滿,2009):

優點:

1. 是一種系統化的分析方式。

2. 可以在電腦輔助之下同時分析大量的資料。

3. 資料分析的步驟相當成熟。

缺點:

進行資料分析過程,過度重視資料的次數分析,反而忽略極少 數或被忽略的資料。

(四)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驟(林進才,2008):

(1)擬定研究目的;(2)形成研究問題;(3)確定群體;(4)選取 樣本,以決定研究對象;(5)決定分析單位;(6)界定分析類別;(7)

建立計數系統;(8)考驗信度、效度;(9)內容編碼;(10)蒐集與分 析資料;(11)解釋與推論;(12)撰寫研究報告。

整體而言,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種技術,經由分析人類的 溝通內容幫助研究者以間接的方式研究人類行為。我們可以分析許多文件式 的溝通資料,但並非侷限於文件分析。事實上,幾乎任何型態的溝通內容都 可以分析。歐用生定義出「內容分析法是透過量化技巧與質的分析,以客觀 和系統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藉以產生該項文件內容的環境背 景,及其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高明,2006)。研究者認為內容分析是包 羅萬象的研究方式,不僅使用於專業上的學術研究,就連文獻資料處理分析 也都綽綽有餘,堪稱少數能文擅數多方取向橫跨質量兩極的平衡使者。

45

三、訪問調查法

訪問係指研究者預先設計題目再以訪談方式獲取深入資料,也是透過訪 談、對話來蒐集受訪者意見、態度的研究方法,兼具晤談和觀察,使用錄音、

錄影、攝影等器材,可從受訪者得到一手資料,不但可以了解受試者的想法,

且可觀察表情及肢體動作,訪談是蒐集受試者資料的重要方法(林重新,

2001;葉至誠,2002;葉重新,2008)。

(一)訪問依人數多寡可區分(林重新,2001):

1. 個別:一對一的方式,最常使用的形式。

2. 團體:一群人或一個單位組織。

(二)訪談類型約略可分為五種類型(葉重新,2008):

1. 結構式:訪談問題事先設計好,訪談時逐題進行,如此可以有 系統地蒐集訪談資料,且能對訪談資料作分析、比較。

2. 半結構式:訪談問題一部分在訪談前先設計好,在訪談時依據 這些問題逐題訪談。另外,有些問題則是受試者臨場反應,隨 時訪談。

3. 非結構式:訪問的問題並非事先設計好,而是到現場構思或依 受訪者的反應來提出問題。

4. 正式:在事先約定的場所、時間進行訪談,訪談問題大多屬於 結構式問題。

5. 非正式:在自然情境中隨時隨地進行訪談,訪談問題大多屬於 半結構或非結構式問題。

綜合上述,研究者依據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內涵 來進行現場教師「個別訪談」。本研究訪談採取「半結構式訪問」,將社會學 習領域教科書各版本有關世界觀教育知識的訪談問題事先擬定好,再尋求各 學校現場教師進行訪談。

各版本選取兩位國小高年級教師進行訪談,冀望藉由訪談,可以清楚得 知教學現場教師對於世界觀教育在社會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與困境,以提供更 具價值意義的受訪資料。茲將訪談資料表、訪談教師基本資料表及訪談編碼 說明表整理如表 3-1、表 3-2、表 3-3:

表 3-1 訪談資料表

版本別 訪談教師編碼 訪談日期與時間

康軒文化事業 A1、A2 2011.02.18/2011.02.19(每位教師各三十分鐘)

南一書局 B1、B2 2011.02.10/2011.02.10(每位教師各三十分鐘)

翰林出版社 C1、C2 2011.02.08/2011.02.19(每位教師各三十分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表 3-2 訪談教師基本資料表

訪談者編號 性別 教學資歷 最高學歷 服務機構地點 A1 女 15 年 師範學院畢(碩士) 台東市小學 A2 女 8 年 師範學院畢(學士) 台東市小學 B1 男 4 年 教育大學畢(碩士) 高雄市小學 B2 女 3 年 教育大學畢(碩士) 高雄市小學 C1 男 10 年 師範學院畢(碩士) 高雄市小學 C2 女 7 年 師範學院畢(學士) 台東市小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表 3-3 訪談編碼說明表

訪談類型 談談記錄說明

編碼方式 十四碼標示,在訪談後括弧()註記

編碼原則

第一碼:「訪」即資料蒐集之方式為訪談

第二碼:「教科書版本別代號」,大寫英文字母 A、B、C 表示 第三碼:「研究參與者代號」,數字 1、2 表示

第四碼至第十一碼:研究參與者受訪日期 第十二碼至第十四碼:訪談大綱問題標號

範例說明

(訪 A1 20110218-01-01)表示:

康軒版第一位教師於 2011 年 2 月 18 日接受訪問,受訪時針對第 一項第一條訪談問題表示意見及看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7

貳、研究對象

教科書為學生所使用的課本,並輔以習作以及教師手冊藉以深入了解社會課 程品質,至於其所附屬輔助教材,則未包含在本研究所指稱的教科書之內。本研 究對象是指經由教育部審查合格之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僅限於九年一 貫課程標準公佈之九十八年版至九十九年版,國小五年級至六年級第五冊至第八 冊之審定合格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配合現今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選用情形,本研究決定選用康軒文化事業、

南一書局、翰林出版社等三版本的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來進行世界觀相關內容分 析。茲將協助研究對象名單呈現如表 3-4。

研究者為求分析上的準確性,決定逐一比對各版本、各冊別之單元段落課程 內容去分析比較,最後決定三個版本相同單元與相異單元之歸納,這當中亦包含 其中兩個版本,如此歸納方式才是最合適本研究信念。在歸納資料,赫然發現到 各版本程單元規劃之編排方式全然不同,因而導致各版本、各冊別在單元數量會 有明顯參差不齊之現象,就連單元段落的標號及文字描述也都不太一樣。茲先將 各版本出版時間完整列表如表 3-5。

表 3-4 協助研究對象名單表

協助名單 任教暨服務機構單位總稱

江芷玲 台東縣寶桑國小總務主任暨五年乙班社會科教師 吳煌銘 台東市豐榮國小五年丁班導師

李奇憲 台東市豐榮國小五年乙班導師

李綠梅 台東市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學組長暨六年五班社會科教師 李慧玲 台東市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小學五年美班導師

林松永 台東市豐榮國小設備組長

洪嘉慧 台東市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小學五年一班導師 黃曉筠 台東縣電光國小四年甲班導師

劉廉玉 台東縣卑南國小教學組長 謝惠珍 台東市豐榮國小四年戊班導師

藍琦 台東縣南王國小教學組長暨六年甲班社會科教師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協助名單依照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