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中共東北亞安全戰略與「六方會談」

第一節 中共新安全觀理論探研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中共東北亞安全戰略與「六方會談」

第一節 中共新安全觀理論探研

安全與發展是每一個國家、每一位領導者追求的永久目標,而國 家利益確實也一直左右著國家安全政策的施作,不同的國家、民族在 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不同的國際氛圍中會有不同的安全觀念。美國出版 的「國際社會關係百科全書」認為國家安全的解釋為:一般是指一個 國家保護它的內部社會制度不受外來威嚇的能力37;對於一個國家來 說,安全是國家的命運,是國家統治的基礎38;就學術層面而言,安 全的廣義解釋,在主觀上是指不用擔心外來攻擊的恐懼感,而在客觀 上則是指沒有來自外來攻擊的狀態或現實39。純就字面解釋,似乎較 偏傳統軍事威脅傾向,但事實上,現實的攻擊可能來自於軍事、也可 能來自於經濟、文化、科技乃至於環境與恐怖主義、資源、糧食供應 的侵略40,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得證上述的論點,亦顯示了21世 紀安全的多元性41,安全的概念就此突破,安全觀念的革命於焉展開。

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各國安全戰略的調整,安全 的問題益發具體、多樣且複雜,各國對維持國家安全的要求與標準,

無論就國內或國際所牽涉的層面言,都比固有傳統的觀念更為廣泛與 多元。安全觀念乃是安全環境與安全合作關係在意識型態上的反映,

是國家安全戰略制定的依據,更是確保國家利益的最終考量。西方學 者認為安全觀是指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對國家安全系統化的主觀認 識,它是具體安全戰略和政策的指導思想。不同的安全觀必然會制頒 不同的安全政策,形塑不同的安全環境,並對安全合作關係產生直接

37 劉躍進。「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政治』,2000 年第 4 期,頁 26。

38 席來旺,「國際安全戰略」,北京:紅旗出版社,頁 3,1996 年 4 月。

39 趙崇明,「當代合作安全理論的發展軌跡與中共新安全觀」,台北:『國防管理學院政治學論文集』,90 年 6 月,

頁 2-3。

40 王良,「變化中的安全觀念論析」,世界經濟與政治月刊,北京:1998 年第 7 期,頁 66。

41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綜合年報 2001-2002」,台北:遠景出版社,2002 年 6 月,頁 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衝擊。當一個國家體認到這股變化的潮流,國家安全戰略不斷的調整 與因應實屬必然。

暗潮洶湧的國際世局,在「一超多強」的戰略格局與「總體和平、

局部動盪」的主軸中不斷演進,更由於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態勢使得世 界各國關係日趨緊密,和平與發展的努力成為世界的主要潮流 42。觀 察冷戰與後冷戰時期的差別,首推國際大環境的氣氛逐漸和緩,兩強 對峙情勢不再,影響所及,世界各國遂逐漸將國家安全重心從軍事武 力轉移到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的競賽也成為世界強權競逐區域霸權的 主要手段 43。當經濟力超越軍事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對多數 國家言,如何防範外在的威脅對其經濟成長與發展形成的破壞,成為 國家安全的主軸。根據大陸學者王逸舟在其所著「正視世紀之交的國 際三個大勢」所述,本時期有以下幾個國際趨勢 44

第一:多極化在更多層面縱深發展,形成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格 局,在後冷戰時期,兩極格局顯然已經消失,而美國的獨霸優勢已很 明顯,「一超多強」的基本態勢在短期內不會有重大變動。

第二:經濟全球化將以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和各國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伸展。國際經濟交往對於國家的影響肯定 會更加重要,國家內部也會根據國際經濟體制和慣例作出越來越多的 相應調整和改革。

第三:科技革命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將大大超越以往的任何時 期,未來不管是國家內部生活,或是國家之間的來往聯繫,乃至於世 界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各個方面,科學技術都將會深深滲透進去和發揮 巨大作用。

根據王氏的論點,崛起中的中共為確保國家生存的安全及利益,

自必有所因應;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對內確立了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政策,揚棄傳統的「階級鬥爭」發展路線,將

42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年 3 月,頁 51。

43 劉躍進,「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北京:『中國政治』,2000 年第 4 期,頁 26。

44 王逸舟,「正視世紀之交的國際三個大勢」『瞭望新聞週刊』,1999 年第 1 期,頁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國家安全利益的重心由生存安全轉向為以「經濟安全」為主的「綜合 安全」,對外則從以往的「戰爭與革命」的好鬥習慣轉化為以「和平與 發展」為主的對外關係 45,這種觀念的突破與改變,對安全問題建立 新的認知與理解,加上國際大環境的趨於和平,為中共「新安全觀」

的萌芽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但中共真正開始大力倡導「新安全觀」卻係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 期;中共根據冷戰後的世界局勢提出了自己的「新安全觀」,藉以建立 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維護中共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和平安 全環境,且以更積極的態度,營造有利經濟發展的外在環境,自此中 共不斷的在不同的場合提出其對國家安全的新認識,如「新型的安全 觀念」46、「新的安全觀念」47、「新安全觀」48等,「新安全觀」於焉成 型。分析中共「新安全觀」思想的形成,自鄧小平、江澤民及至胡錦 濤政權,實係一脈相傳理念的實踐,並非即興演出,而係對國際、國 內客觀環境深入思考後之因應舉措。本節擬由冷戰後國際格局的轉 變、全球化的趨勢及國家安全威脅等層面的分析,深入瞭解中共「新 安全觀」理論的基礎、內容與意涵,進而解構「新安全觀」認知下的 北韓核武危機。

壹、層面分析

一、國際格局轉變:

「國際格局」係指一個時期在一定力量的對比基礎上所形成的 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結構,華爾茲(Kenneth N.Waltz)的結構現實 主義堪為代表。為了促進國家利益及擴大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中共

45 曲星,「後冷戰時期中國外交的戰略選擇」,鄭宇碩主編,『後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1999 年 6 月,頁 7-32。

46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 1998 年 7 月 27 日發布中共的「國防白皮書」內容提及「要爭取持久和平,必需摒 棄冷戰思維,培育新型的安全觀念,尋求維護和平的新方式。」,人民日報,北京,1998 年 7 月 27 日,版 1。

47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在 1997 年 12 月 15 日在東盟私營部門慶祝東盟成立 30 週年活動上發表講話 時,提出「站在新世紀的門檻前時」,應當有新的安全觀念和尋求維護和平的新途徑。詳中國新聞社北京 1997 年 12 月 15 日電。轉引自 http://www.sino21.com/big/home.htm

48 江澤民於 1999 年 3 月 26 日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的講話「推動裁軍進程,維護國際安全」提出「要求必 需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詳人民日報-江澤民言論庫 http://www.peopledaily.com.cn/jiangzm/

speeche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自 70 年代起便積極從事國際體系的研究,希冀形塑一個利於發展經 濟的國際格局;根據中共十四大政治報告指出:兩極格局已經終結,

各種力量重新分配組合,世界正朝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而新格局的 形成將是長期的、複雜的過程 49。顯示斯時中共已然掌握了國際格 局朝向多極化態勢發展的趨勢。

分析中共思維的基礎,中共認為身為多強一國的北京政權在崛 起的過程中,將有許多陣痛的現象,首先就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 家不斷藉由「中國威脅論」、「誰能養活中國論」、「隔離中國論」等 論調的宣揚,妖魔化其國際形象,使中共的崛起平添壓力,中共必 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站穩發展的腳步。其次,亞太地區俄羅斯的 快速發展、日本的企求成為政治、軍事大國以及東協國家的區域整 合成功與印度經濟實力的扶搖直上,使得世界各大國力量形成相互 制約與牽制,加快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亦使得中共在國際舞台上 的迴旋空間增大,也緩衝了美國超強一極對其圍堵與防範 50。第三,

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區域化、集團化的特點,經濟因素在 國際關係的重要性相對提高,不但為中共對外開放及經濟發展帶來 助力,且大大提高其在經濟領域中強國的地位。第四,聯合國等國 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持續增強,而中共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 任理事國,不斷的折衝,睦鄰友好,使中共的國際地位有效且快速 的提昇 51。第五,全球化的助益,天涯若比鄰,使得國界變成隱性 的名詞,在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普世價值中,中共順利的成就了經濟 的榮景,強力的磁吸效應,各國紛紛投入廣大市場,給予美國投鼠 忌器的為難 52。第六,蘇聯解體國力日衰,中共因緣際會隨著經濟 改革的成功,自然成為共產集團、第三世界的領導人,使國際間遭 受美國壓力或對美國心生不滿的國家紛紛來迎,集團勢力的重組與

4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 7 月,頁 34。

50 Zhao Suisheng,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2),pp.72-73.

51 趙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年 12 月,頁 395。

52 嚴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年 4 月,頁 193-19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成形,也緩衝了美國超強一極對其圍堵與防範;最後綜合國力經濟

成形,也緩衝了美國超強一極對其圍堵與防範;最後綜合國力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