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宣傳畫圖像符號運作規則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二節、 中國宣傳畫圖像符號運作規則

像以及少量的文字訊息(Hilbertova, 2012)。毛澤東符號的圖像化使得在文字符 號普及率較低的毛澤東時代,圖像作為簡單易懂的符號推動了中國無產階級視覺

(Fiske, 1990/張錦華譯,1995)。在中國宣傳畫中,二元對立的結構被廣泛的 運用到圖像中,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形象都有鮮明的特色,黑與白能使人一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眾的愛國熱情。同時,大量的宣傳畫以農業、工業、軍事題材為繪畫主題,被完 全的「去菁英化」,採用通俗易懂的且直觀的人物符號來展現社會政治生活(姜 蘭花,2009)。  

 

1. 工農兵符號的階級身份運作

        從階級身份的運作來看,宣傳畫圖像中的人物符號形態統一,失去了獨特性,

顯得樣板化和扁平化。以工農兵群體為例,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無敵組合,

在所有的畫面中都被描繪成「三大五粗」、孔武有力的強健體魄,表情總是充滿 著朝氣和希望;然而在面對敵對勢力的時候,又全部都變成無比堅毅又憤怒的超 人式形象,充分體現了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勞動者當家做主人的理念(黃升民、吳 學夫,2014)。建設時期的工農兵群體,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表符號,總是在畫面 中熱火朝天的工作著,往往佔據視覺焦點,與蘇聯「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繪畫風 格下的工農兵群體一脈相承,具有相同的階級運作概念。他們的身份很容易就能 被辨識出,在宣傳畫的創作中具有普遍性。另一種情況則是一群工農兵共同出現 在畫面中,形成「集體化」的概念,從而模糊個體;工農兵群體往往將個人行為 完全納入到集體中,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簇擁在一起奮力工作的形象象徵著新 中國工業與農業兩大經濟的蓬勃建設。

「毛時代」的工農兵符號都彷彿是親兄弟姐妹,與舊世界徹底決裂,將反革 命勢力徹底剷除,幸福的臉龐籠罩在金燦燦的陽光下,陶醉在烏托邦的美好世界 裡(費文明,2009)。尤其文革時期的工農兵,由於思想上的高度集權和禁錮,

每個人都深陷對於毛澤東的盲目崇拜以及對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熱衷;這些 人物的差異化特徵即為不明顯,服裝呈現的顏色也比較統一,沒有獨特的剪裁,

顯得極為樣板化與程式化。階級身份的運作有意縮小了社會差別與社會矛盾,合 理化無產階級專政和左傾的思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女性符號的階級身份運作

女性符號同樣也受到強烈的階級身份的運作,婦女大多數以「中性化」或「男 性化」的形象呈現,隱去了女性的特質,變得樸素而陽剛化,她們被安排去從事 高難度和高危險性的工作也在所不惜。她們同樣作為階級鬥爭的工具,必須捨棄 自身的自由來服務國家與社會。尤其是到了大躍進運動之後,婦女轉變了其在傳 統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透過姐妹情誼親緣結構的橫向聯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性 別角色,女性同盟有所增強,她們共同勞動,互相關愛,互相鼓勵,形塑美好的 集體生活。在階級身份的運作下,女性也縱向地和國家發生關係,成為國家制度 和政策的代言人,為土地負責,借用國家的權力,與傳統社會的性別歧視形成了 對立的觀感。但實際上,這都是被無產階級「一元化」的身份認同所影響,自然 化、常態化的婦女解放迷思強化了父權化的政黨;階級制度、單位體制和國家仍 舊扮演著「男性」的角色,宣傳畫透過了意識形態的過程,遮蔽了各種社會衝突,

使得社會性別矛盾不斷被弱化。

「毛時代」的女性特色相較於月份牌廣告畫中的女性產生了巨變,即使是出 自同一個畫家之手,而且都運用擦筆淡彩的手法,但是兩個時期的女性形象仍舊 大相徑庭。月份牌中的女性擁有著獨特的神韻與氣質,充滿摩登與時髦的觀感,

吸引觀者透過購買商品而成為畫中的女性,而「毛時代」的女性則以樸素勤儉為 主,更為寫實,讓觀者認同畫中女性的行動、形象並實踐之。這也是透過階級身 份的運作產生的差異,月份牌中的美女形象被無產階級專政之下的工農兵女性階 層所取代。

3. 兒童符號的階級身份運作

同樣的,兒童的符號也受到了階級身份的運作,他們統一佩戴者紅領巾,成 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象徵。兒童通常穿著白色襯衫,完全跳脫了民國時期的服飾,

亦或是穿著紅小兵的服裝,成為忠於毛澤東忠於革命的小戰士,盡可能效仿紅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兵的動作,展示出超出兒童自身年齡特點的「成人化」形象,具有強烈的階級意 識。他們聚集在一起,表現出國家人丁興旺的特點,塑造積極又自覺的學習運動 和愛國運動,被期許作為國家科技、文化、生產繼承人,成為國家意識型態機器 動員的一部份。

然而到了改革開放的階段,由於社會體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產階級身份 的運作不再那麼明顯,但中共的意識形態仍舊貫穿在宣傳畫的意義傳達中。改革 開放後,中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得以在中國重新發展起來,其話語空間漸漸擴張。

女性形象則重新恢復了女性特質,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各類職業不斷湧現,

西方文化被漸漸引進,透過符號指涉,兒童形象也開始傳遞富裕的意涵,新型的 階級身份逐漸得以運作。

二、文字訊息的符號運作規則  

        中國宣傳畫的文字訊息為海報的組成部份也有一定的運作規則,在畫面中的 起到的意義傳達作用並沒有很強烈,這也是由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文盲比例較高 的大國,群眾接受圖像訊息為主,文字訊息為輔。圖像能夠更加直觀又簡明的形 成宣導作用,文字則加以配合,促進了圖像的傳播。  

        觀察中國宣傳畫與月份牌廣告畫的圖文關係,可以發現在月份牌廣告畫中,

圖像符號與文字符號的連結非常薄弱,甚至是毫不相干;女性圖像與廠商的文案,

兩者在表意過程中產生斷裂(孫秀蕙,陳儀芬,2011);但是在中國宣傳畫中,

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相輔相成,文字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完整的契合圖像,讓意義 的連結較為緊密,圖文能產生強烈的對應關係。  

        在中國宣傳畫中,無論是文字對圖像產生預設意義的點化作用或是情境互補 的共融作用,其意義傳達仍舊以圖像訊息先入為主,以帶動文字訊息的傳遞。許 多文字訊息也會成為圖像的一部份,例如《毛澤東語錄》的文字說明的呈現,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教育形式指導讀者更加清晰的瞭解圖像的含義。語言更接近於理性,而圖像更 趨近於直覺,中國宣傳畫的圖像訊息總能形象生動的表現出標題訊息的意義,並 且兩者能將意義清晰直接的傳達給群眾,完全避免多義性,非常具體化。  

        另外,中國宣傳畫的文字訊息也會在標題內部產生「互文性」的現象,例如 圖 4-75 的文字標題《深入批鄧,抗震救災》,「深入批鄧」與「抗震救災」是兩 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由於兩者都是革命鬥爭的一部份,他們在精神上是呼應相 通的。又如圖4-67 描述「上山下鄉」的宣傳畫中,《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 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標題訊息與畫面中火車上拉著的橫幅「向金訓華同志學習」

產生了互文性呼應。  

        中國宣傳畫的文字訊息還呈現出逐漸簡化的特徵,在建國時期還保留著正體 字,但是從大躍進時期開始正體字的出現頻率大幅減少了,也出現了「拼音化」

運動,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則全部變為簡體字,讓當時文化程度較低的中國群眾 更方便學習。文字的簡化也成為了新中國階級文化的一部份,表現出中國「掃盲」

運動的歷史任務的推進,透過一種「文化革命」的清潔手段,成為階級制度下的 產物和意識型態的讖言。  

        值得一提的是,部份中國宣傳畫的文字訊息會配有英文翻譯、法文翻譯以及 德文翻譯,有些位元於中文字的下方依次陳列,有些則僅有西文字。這些標有西 文翻譯的宣傳畫會被大規模運往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由當地的毛澤東思想追隨者 分發,表現出毛澤東努力將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以及天堂般烏托邦式的國家形象 傳播到世界各地,甚至是資本主義國家,以顯示中國的毛澤東思想對全球都有深 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