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明清時期對越南邊境的設治管理

第三章 中越邊境貿易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中國明清時期對越南邊境的設治管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第二節 中國明清時期對越南邊境的設治管理

本節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闡述明朝、清朝前中期、清朝晚期在越南邊 境的設置管理情況。

一、明朝

(一)明在安南的制度設置

中國在西南邊疆地區的管理,可以從元代將羈縻治策發展為土官制度說起。

土官制度是冊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首領為各級土官或土司,官職為世襲制,由他 們統治本族民眾。但是,元朝並沒有在安南、緬國和占城設置土官,而是對這些 表示歸順的鄰邦派遣掌印官(達魯花赤),實施君王朝覲、歲納貢賦、編民服軍 役等規定。265達魯花赤只是監國之角色,安南還有自己的國王,而且該達魯花赤 之派遣只是在元朝統治中國之初期。

明、清兩朝時,進一步將西南邊疆地區的土司制度加以完善,明朝曾設交 趾郡統治安南 20 年。永樂五年(1407 年)六月在安南置交趾布政司,在元的基 礎上設府、州、縣。轄 15 府、36 州、181 縣,另 5 直隸州,分轄 29 縣。並且調 軍戶屯駐,設立機構,防守衝要,使其成為明朝的一個省級行政區。266

在交通往來方面,安南與中國的雲南、廣西接壤,在不同階段裡雙方的往 來要道有所轉移。漢朝是以雲南大理為中心發展與周邊的聯繫網絡:東南至交趾,

其他東至戎州,西至身毒(今印度),北至成都,西北至西藏,南經緬甸、寮國、

泰國通道於海。267元朝以後從雲南大理轉移到中慶(今昆明)地區,中、越交通

265 (明),宋濂,元史,卷 209〈安南傳〉。卷 210〈緬傳〉。卷 210〈占城傳〉。「維基文庫」網 站。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

266 郭振鐸、張笑梅編,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396-340。

267 方國瑜、林超民,《馬可波羅行記》雲南史地叢考(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北起中慶路(今昆明市),途經晉甯、江川、通海、建水、蒙自,沿紅河入越南。

268元代的「站赤」制度形成了暢通的交通網絡,是元代交通建設的重要表現。在 越南境內設置有站赤,推動了中、越之間的貿易往來,《元史·地理志》有關安南 郡縣附錄的記載:「自安南大羅城至燕京,沿途約一百一十五驛,計七千七百餘 里。」269

明朝承襲元代「站赤」的舊制基礎,並且加以改變。洪武元年(1368)改

「站赤」為「驛」,按功能分為驛站、遞運所、急遞鋪三種,並且將驛站與驛遞、

鋪舍、鋪哨相結合,更加確保道路的安全暢通。出於政治、軍事方面的考量,明 朝除了在重要的地方維持和新建陸地驛站網路之外,也設立了水上驛站以方便往 來。永樂間於安南設交趾布政司時,交趾總兵官張輔曾奏請在欽州與交趾之間增 設水馬驛,獲批准。其路線為:自欽州天涯驛,經貓尾港、湧淪、佛淘、萬甯縣 達交趾。270永樂十年(1412 年)二月,在雲南臨安府設「倘甸驛」,在蒙自縣設

「蒙自驛」,在梨花設「舊市驛」,以及寧遠州的「者隆驛」。271從蒙自縣南部的 蓮花灘(今河口縣西北部)及河陽隘,都可以沿著洮江(今紅河)兩岸或水路南 下到安南境內。272

明代特別規定,中國和越南雙邊的官方雙邊往來必須通過廣西。廣西與安 南之間的陸地通道主要有:憑祥道(由憑祥、鎮南關至安南文淵州)、思明道(由 思明、思陵州達安南溫邱縣)、龍州道(由龍州經平西隘至安南境內)。海上通道 則主要是經由欽州、廉州進入安南的不同地區。273在明憲宗成化時,安南國王黎 灝曾經收買鎮守雲南的太監,欲假道雲南赴北京,一度引起邊民驚恐而被邊境守

268 范淑萍,「古代紅河地區的交通開發與中越貿易」,絲綢之路,總第 147 期(2009 年 1 月),

頁 18。

269 大羅城即為今日越南河內。(明)宋濂,元史,卷 63,志 15,地理 6。「維基文庫」網站。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63

270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 176。「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97614

271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 81。「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23079

272 方國瑜,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頁 917。

273 張聲震主編,壯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 年),頁 741-7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臣拒之。《明實錄》記載,「憲宗成化十年(1474 年)八月丁亥(初五),敕安南 國王黎灝毋輕調夷兵,驚擾邊境。時雲南鎮守等官奏:廣南府富州與安南所屬宣 光等處接境,今被以軍民嘯聚竊掠為詞,輙調夷兵萬眾,越境攻擾邊寨,警散居 民。上乃降敕。」274

除了廣西以外,雲南也有多條道路通安南,紅河地區發揮了連接中國與安 南等中南半島國家的重要通道功能。由於中國和安南兩方交通管道通暢,雙方百 姓暗中遷移的情事時有所聞。例如中國人通過雲南潛入安南擔任御史之職,以及 廣西「鎮南關外類多華人」。在安南社會動亂之時,也會有安南土官「率眾避難 來歸」的情況。275

(二)明與安南的爭端

明代和安南有爆發兵戎相見的爭戰,史籍中屢見雙方處理雲南、廣西沿邊 一帶糾紛的記載。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八月,因為龍州趙宗壽叛亂,明太 祖派遣禮部尚書任亨泰、監察御史嚴震直一同出使安南,討伐龍州趙宗壽。《明 實錄》記載朱元璋命任亨泰、嚴震直曰:「龍州地連安南,大軍壓境,彼必致疑。

宜告以趙宗壽之罪不可赦,安南當慎守邊境,毋啟納叛之謀。若如朕命,彼此邊 徼之民皆幸矣!」任亨泰等人至安南,越南陳朝的君主陳順宗(Tr n Thu n Tông,

《明史》中作陳日焜)聞命畏恐,即奉詔書表示:「朝廷懷柔遠邦,矜恤蠻夷,

覆煦教戒不啻如天地父母,此皆好生之德也。而陋邦下國畏天事上之誠,惟閣下 亮察而已。」276

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思明府(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土官知府黃

274 明實錄,〈憲宗成化實錄〉,卷 132。「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67439

275(明)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 5,南蠻,安南。「維基文庫」網站。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6%AE%8A%E5%9F%9F%E5%91%A8%E5%92%A8%E9%8C%

84/%E5%8D%B7%E4%BA%94

276 明實錄,〈太祖洪武實錄〉,卷 241。「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013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廣成上奏,表示安南在元末大亂時,越過元世祖劃定的疆界,逐步蠶食由思明管 轄的五縣領土,包括丘溫、如嶅、慶遠、淵、脫。明太祖選派行人司的行人陳誠、

呂讓前往安南,要求黎季犛(L Qu Ly)歸還所侵佔的土地,黎氏不從。陳誠 和呂讓援引歷史寫成《諭安南國王書》駁斥黎季犛的說法。277永樂二年(1404 年),黃廣成再度上奏,控訴安南侵奪猛慢、祿州、西平州永平寨等地,明朝令 安南歸還。安南國王胡漢蒼(H Hán Thư ng)被迫派遣黃晦卿(Hoàng H i Khanh)

為割地使,歸還「古樓等村凡五十九村」。278

明宣宗即位後,宣德二年(1427 年)明軍被黎利(L L i)逐出越南,明 朝放棄直接管轄越南,取消交趾布政司。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 年)黎利創立 國號「大越」的後黎朝(Nhà H u L )。黎利趁明撤兵之際,佔領了雲南寧遠州、

廣西欽州,以及太平府祿州的部份土地。

正統元年(1436 年),明英宗封在位的黎利之子黎太宗(L Thái Tông)為 安南國王,雙方恢復宗藩關係。279正統十三年(1448 年),安南與廣西三司交涉 地方紛爭,安南將所占供村等 12 村撥還廣西龍州,廣西則將奔村等 6 村撥與安 南下思郎州,雙方定立界限,互約遵守等。280後黎聖宗光順十年(明憲宗成化五 年,1496 年)定全越南為 12 個承宣府(省):清化、義安、順化、海陽、山南、

山西、京北、安邦、宣光、興化、諒山、寧朔。281其中興化承宣的安西府所屬萊 州、倫州、瓊崖、昭晉、合肥、謙州、綏阜、黃岩、醴泉、嵩陵(廣陵)等 10

277(清)張廷玉等,明史,卷 321,列傳 290,外國 2,〈安南〉。「維基文庫」網站。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98%8E%E5%8F%B2/%E5%8D%B7321

278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 28,卷 29。「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437010

279(清)張廷玉等,前引卷(安南)。「維基文庫」網站。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98%8E%E5%8F%B2/%E5%8D%B7321

280 明實錄,〈英宗正統實錄〉,卷 166。「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5504

281 (後黎朝)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一,〈黎紀〉。「維基文庫」網站。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A4%A7%E8%B6%8A%E5%8F%B2%E8%A8%98%E5%85%A8

%E6%9B%B8/%E6%9C%AC%E7%B4%80%E5%8D%B7%E4%B9%8B%E4%B8%80#.E9.BB.8E.

E7.B4.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個州,就是由原本明朝所屬的雲南寧遠州的土地所改設的。282

明嘉靖年間,安南政府的權臣莫登庸(M c ăng Dung)與黎氏展開爭奪,

安南分裂為「南北朝」(Nam Bắc Triều,1527-1592 年),283莫氏割據北方,於 1527 年成立莫朝;黎氏則佔據南方。

明嘉靖十六年(1537)二月,黎寧遣使至京師控訴莫登庸篡位,乞明朝廷 協助問罪,嘉靖帝列舉了莫登庸十大罪狀準備發兵議討安南。嘉靖十九年(1540 年)派咸甯侯仇鸞、兵部尚書毛伯溫率軍 30 萬由廣西、雲南征討安南。莫登庸 率 40 餘名大臣上表請降,並歸還所占明欽州故地澌凜、金勒、古森、了葛 4 峒,

以及寧遠州中除萊州、倫州、瓊崖之外的廣陵等 7 州,同時割讓高平一帶的安廣、

永安州、澌浮、金勒、古森、了葛、安良、羅浮諸洞土地給明朝,明朝遂取消了 入侵計劃。嘉靖帝允許莫氏投降,並令廣西布政司頒賜《大統曆》,封莫登庸為

「安南都統使」,規定三年 1 貢。284此後莫登庸獲得了明朝的承認,成為安南的 合法統治者,只是中國將其地位下降,不冊封其為國王。

自 1527 年莫登庸稱帝,至 1592 年莫茂洽再度被黎氏消滅,莫朝共維持 65 年,之後安南重新歸黎氏所有,莫氏只割據有北部高平一郡。明神宗萬曆二十五 年(1597 年)下詔授黎世宗(L Th Tông,名 L Duy àm,譯作黎維潭或黎惟 潭)為安南都統使。285直至明亡,黎氏、莫氏雙方一直與明保持著朝貢關係。

282 明實錄,〈憲宗成化實錄〉,卷 7。「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22905;Qu c Sử Quán Triều Nguyễn, Ibid, p.567. [中譯:阮 朝國史館,前揭書,正編,卷 2,頁 567。]

283(越)陳重金,戴可來譯,前揭書,頁 195。

284 相關史料載於蕭德浩、黃錚編,中越邊界歷史資料選編,上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 年),頁 239-240;(後黎朝)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卷 4,〈黎紀〉;安南通史,第 3 編,

中古史,頁 120-122;明實錄,〈世宗嘉靖實錄〉,卷 248。

285(越)陳重金,戴可來譯,前揭書,頁 203-2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三)明代與安南的貿易

自古中國和安南就有經濟往來。《漢書》記載:「粵地,牽牛、婺女之分壄

自古中國和安南就有經濟往來。《漢書》記載:「粵地,牽牛、婺女之分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