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導論

本章主旨是勾勒論文的研究梗概。第一節「基本概念」定義邊疆(frontier)、

邊界(border)、邊境(borderland)之概念,並介紹中國和越南邊境貿易的法律 規定與形式。第二節「研究問題與重要性」,提出本論文預計回答的兩個問題:

第一,中國與越南邊境的特殊性,如何影響邊境貿易和邊境地區的發展?第二,

「邊境效應」(Border Effects)理論如何應用到中越邊境的個案?第三節「文獻 回顧」從中越邊境貿易的歷史脈絡、現狀發展、隱憂與未來走向等方面進行文獻 回顧與評析。第四節「理論運用與研究方法」,先說明在論文後續的章節中,將 使用歸納自邊界效應理論中認為國界之所以「阻礙」或「促進」邊境貿易與邊境 地區發展的三項因素,用以檢視中越邊境個案。接著說明本研究的方法與限制,

並概述論文的章節安排。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邊疆(frontier)、邊界(border)、邊境(borderland)的定義與特色

中文的邊界、邊境、邊疆等詞有近似的含意,然而英文 frontier 和 border 是 來自不同的字源依據。frontier 一字暗示統治能力結束的邊緣位置,是一個模糊 的前緣與周邊地帶。border 是指國界或邊界,boundary 則指政治管轄和社會組織 所及的地帶,用以劃分自身領土與管轄範圍內與之外他者的區隔。由 boundary 衍生的 borderlands 亦具有政治地理的限制意涵。1因此為釐清概念,本文統一將 frontier 譯為「邊疆」、border 譯為「邊界」、borderland 譯為「邊境」。

1 Andrzej Janeczek, Paul Barford translated, "Frontiers and Borderlands, "Quaestiones Medii Aevi Novae, Vol. 16 (2011), pp. 5-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美國東部白人往西部印第安人所處邊疆地區(frontier)拓荒遷移的過程,

為邊界研究開啟了序幕。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提出「邊疆學說」(Frontier Thesis),定義邊疆為「野蠻和文明的交會點」。他反對以歐洲源生論(Germ Theory) 來解釋美國的制度和文化起源,認為美國史可被理解為大西部的拓殖史,並呼籲 將視線從大西洋沿岸轉向美國大西部,重視邊疆在經濟學和歷史學的重要性。2

其後學者陸續為邊疆做出定義,並應用到不同的研究主題上。Leonard Thompson 和 Howard Lamar 將邊疆定義為兩個有區別性的社群互相穿透的區域,

呈現社群之間互動過程的情況(Intergroup Situation)。3 C. Patterson Giersch 認為 邊疆是一塊有入侵者和當地土著等多元人群相遇的地區,各方勢力在「邊境」

(borderlands)上爭奪資源或與土著結盟。多元社會文化和混雜的經濟政治體制 在「中間地帶」(Middle Groups)上應運而生。4 Herbert Eugene Bolton 以西班牙 教士 Eusebio Francisco Kino 大量未發表的手稿作為研究資料,指出新西班牙地區 的西班牙裔因為地理、傳教和文化的因素深受美國的影響,經濟生活依賴美國,

遂變成一個種族歧視與經濟邊緣化的場所。5 Walter Prescott Webb 以核心—邊緣 模式來分析歐洲(都市)與世界其它地區(邊疆)的關係,指出歐洲人在北美殖 民地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貿易關係,歐洲人幫助這些地區發展並建立起西方文明的 社會與政治制度。6

有別於邊疆代表的模糊前緣位置,邊界(border)與邊境(borderland)的 確立則與國家的形成息息相關。在邊界構成現代國家之前,世界是由各別獨特的 文化所組成的。William Cronon、 George Miles 和 Jay Gitlin 三位學者探討歷史上 美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由邊疆(frontier)變成美國行政區域(region)過程,是

2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 (New York: Holt, 1947).

3 Howard Lamar and Leonard Thompson eds., The Frontier in History: North America and Southern Africa Compared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6.

4 C. Patterson Giersch, Asian Borderl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Qing Yunnan Fronti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3-4.

5 Herbert Eugene Bolton, Rim of Christendom: A Biography of Eusebio Francisco Kino, Pacific Coast Pione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27).

6 Walter Prescott Webb, The Great Frontier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由一群入侵者建立新的社群和經濟政治社會體系,國家的建立和認同的塑造息息 相關。7 Gloria E. Anzaldúa 的《邊界》一書開啟當代文化邊界研究先河,她從美 國掠奪墨西哥土地為起點,揉合族群歷史與地理政治,闡述邊境女性勞工在性別、

種族、階級意識等各種界線之間互相辯證的關係。8 Charles S. Maier 認為 1860 到 1970 年代之間的特色為「領土性」,由控制疆域明確的政治空間產生國家界線 與種族認同的架構,同時激發出各種社會封閉的觀念,例如分隔了國與國、城與 鄉、教會與國家、公與私、男與女等。1970 年代後領土逐漸喪失政治經濟資源 的重要性,領土性日趨式微,舊式地緣政治的思考逐漸失去意義,繼之而起的是 網路互動而不再是空間。9

「邊境」的概念複雜,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族等多項議。Remigio Ratti 表示國界充滿矛盾性:既是要素進入的通道又是要素進入的障礙;既有與外部世 界交往的機會又面臨風險;既是不同經濟、政治、制度的接觸面又經常是容易引 發衝突的地方;既有合作的本質又有競爭的特徵。10至於邊境的種類為何?薛鳳 旋根據國界兩側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地理狀況對跨境合作的影響,把國界分為 三種類型。一、封閉的「對抗—分隔型」:邊界兩邊呈軍事政治對壘,邊界地區 的主要功能是軍事防衛,形成缺少發展甚至無人居住的軍事隔離區。另外有些自 然條件惡劣的邊界兩側也會形成自然分隔的無人區。二、開放的「自由型」:邊 界兩邊政治及經濟相似,兩邊政府對關稅、邊檢的限制較少,交通設施優良可以 自由流動人口、貨物、資金。這種邊界一般存在於區域性貿易組織內。三、半封 閉型:其一為「邊貿型」,指兩邊政治經濟存在明確的關稅及進出口限制,貿易 集中在兩國交通線等有利的地理點或邊貿點上;其二是「發展型」,邊界一邊的

7 William Cronon, George Miles and Jay Gitlin, “Becoming West: Toward a New Meaning for Western History,” in William Cronon, George Miles, and Jay Gitlin eds., Under an Open Sky: Re-thinking America’s Western Past (New York: W. W. Norton, 1992), pp. 3-27.

8 Gloria E. Anzaldúa, Borderlands/La Frontera: The New Mestiza (Aunt Lute Books, 1999).

9 Charles S. Maier, "Consign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History: Alternative Narratives for the Modern Era,"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5, No.3 (2000), pp. 807-831.

10 Remigio Ratti, “Spat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Frontiers: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and New Approaches and Theories of Border Area Development,” in Remigio Ratti and Shalom Reichman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border Cooperation (Basel: Helbing & Lichtenhahn, 1993), p. 42.

國界除了是國家主權的界線以外,還建構出人們的認同。Henk Van Houtum 指出邊界是自然形成的、也是人為塑造的;是封閉向心的、也是朝世界開放的;

既具有國家的制度化功能,同時又帶有民族主義的情感。行為者不斷想像和解釋 邊界的社會化過程,會產生民族同化與對比,形成「我們」(us)與「他們」(them)、

「這裡」(here)與「那裡」(there)的區別。12Hastings Donnan 和 Thomas M. Wilson 指出國界同時也是定義人們如何思考的無形界線,用以分析身份上自我與他者的

12 Henk Van Houtum,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nomic Relations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ThelaThesis Publishers, 1998), pp. 15-49.

13 Hastings Donnan and Thomas M. Wilson, "Ethnography, Security and the 'Frontier effect' in Borderlands," in Hastings Donnan and Thomas M. Wilson eds., Borderlands: Ethnographic Approaches to Security, Power, and Identit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April 2010), pp. 1-20.

14 Mary Louise Pratt, "Arts of the Contact Zone," Profession (1991), p. 34.

15 Emily S. Rosenberg, "Considering Borders," in Michael J. Hogan and Thomas G. Paterson eds., Explain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nd Edition 2004), pp.176-193.

16 Scott Michaelsen and David E. Johnson, eds., Border Theory: The Limits of Cultural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同時社會也構造出強烈的種族認同。17 Ibn Khaldûn 從殖民邊境的歷史探討帝國 興衰的輪迴,歐洲宗教復興運動統一了遊牧族群,從而向外殖民建立王朝。但是 歷經數個世代後王朝便失去軍事能力與熱情,被邊界的遊牧部族所攻擊,跌進衰 亡的輪迴之中。18Edward W. Said 以「東方主義」探討歐洲人與近代美國人對中 東的表述,「他者性」的概念被廣泛運用到分析不同地域與關係的文化邊界。19 D.

Emily Hicks 以拉丁美洲為例提出邊界書寫(Border Writing)難以歸類的複雜性,

她認為採取地理、語言、文化的「去領土化」(deterritorialization)方式,可以提 昇對邊境的複雜文化意義的掌握,並增加對政治社會壓迫狀態的理解。20

從上述各項定義可知,邊疆、邊界、邊境的概念除了有彼此重疊之處,又 各自存在差異,並且涉及了廣泛的地理、歷史、種族、經濟、社會認同等議題。

正如 David Newman 和 Anssi Paasi 所言,邊境的研究不只是傳統上政治地理學的 重要議題,在當代更延伸到社會認同、地理空間配置等領域,可說是跨學科的研 究範疇。21 Alejandro Lugo 甚至作出想像,將所有的學科重新融合在邊界的標題 之下展開研究。22受到這些學者的啟發,本文對邊境研究的多元複雜性產生興趣,

嘗試展開與此相關的研究課題。

二、中國和越南邊境貿易的法律規定與形式

國際上對邊境貿易(Border Trade)的界定主要是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關於最惠國待遇的例外中的規定為依據。根據 WTO

17 Ruth Behar, Translated Woman: Crossing the Border with Esperanza's Story (Boston: Beacon Press, 1993).

18 Ibn Khaldūn, translated by Franz Rosenthal, The Muqaddimah: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1967).

19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Vintage Books edition: October 1979).

20 D. Emily Hicks, Border Writ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Tex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1).

21 David Newman and Anssi Paasi, "Fences and Neighbours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Boundary Narratives in Political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 22, No. 2 (April 1998), pp.

186-207.

22 Alejandro Lugo, "Reflections on Border Theory,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in Scott Michaelsen and David E. Johnson, eds., Border Theory: The Limits of Cultural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pp. 43-67.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s/200402/20040200176117.shtml

24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易的形式主要有「邊民互市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同時還涵蓋「與邊境地 區毗鄰國家經濟技術合作」等三種:

第一、邊民互市貿易:邊民在邊境線 20 公里以內、經政府批准的開放點或 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定的金額或數量範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

第二、邊境小額貿易: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的邊境縣(旗)、 邊境城市轄區內經批准有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的企業,通過國家指定的陸地邊境 口岸,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的企業或其他貿易機構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

第三、與毗鄰國家經濟技術合作:邊境地區經外經貿部批准有對外經濟技 術合作經營權的企業,通過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經濟合作進口的商品,執行邊境 小額貿易的進口稅收政策。其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下換回的物資可隨專案入 境,不受經營分工的限制。邊境地區外經企業與毗鄰國家勞務合作及工程承包項 下帶出的設備材料和勞務人員自用的生活用品,在合理範圍內,不受出口配額和 經營分工的限制,並免領出口許可證。

2008 年《國務院關於促進邊境地區經濟貿易發展問題的批覆》進一步公告

2008 年《國務院關於促進邊境地區經濟貿易發展問題的批覆》進一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