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導論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象徵性內涵,國界的意義和邊區的地理位置也會隨著時間和空間不斷轉移。在全 球化和跨國依存關係提昇的現代,國界、領土、邊境地區的可滲透性(permeability)

不斷提高其複雜脈絡。73

因此,由於學界對於國界的作用為何、國界對邊境地區發展所發揮正面或 負面的效果尚未產生共識,這啟發了後續研究者在面對國界與邊境的多樣性特質 時,必須深入每個不同個案的特殊背景方能探查實際情況。David Newman 強調 對國界的觀察應該放在一個動態長期的視野,不同邊境有著不同的政治歷史背景,

影響了當地現在與未來的發展。全球化浪潮下國家邊界確實發生變化,但當今世 界依然存在國界秩序的區隔。國界有時候是封閉的,但有時候又會開放成為跨邊 境的接觸地區。74中國和越南邊境地區的歷史淵源、經濟水準和制度環境,皆不 同於目前學界主流的美加、美墨、歐盟等地的邊界研究個案,這些理由都說明了 研究中越邊境將有助於邊界效應理論的擴展。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中國與越南邊境貿易的發展已經受到學界的廣泛重視,本文回顧有關中越邊 境貿易的歷史脈絡、現狀發展、隱憂與未來走向等方面的研究文獻如下,並在最 後作出文獻評析。

一、中越邊貿的歷史脈絡與發展現狀

學者從中國和越南漫長的歷史互動中抽絲剝繭出牽動兩國互動的深刻軌跡。

Brantly Womack 回顧中國和越南過去一千年的全面互動,兩國是處於「不對稱」

73 James Anderson and Liam O'Dowd, "Borders, Border Regions and Territoriality: Contradictory Meanings, Changing Significance," Regional Studies, Vol. 33, Issue 7 (1999), pp. 593-604.

74 David Newman, "The Line that Continue to Separate US: Borders in our 'Borderless' World,"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 30, No. 2 (April 2006), p. 1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Asymmetry)的外交關係,在外界看來似乎認為中國是處於強勢的一方,而越 南是較弱小的一方;但實際上中國從未能完全控制越南。75陳鴻瑜深度解析越南 的近現代史,說明越南因為地緣和殖民的原因長期受到中國王朝體制與儒家社會 的影響,即使在 939 年脫離直接統治後仍需定期向中國朝貢,領導人登基亦需獲 得中國冊封方具合法性。76于向東指出,兩國古代史的互動中並沒有南海主權爭 議問題,要到 1970 年代以後南海爭端才成為惡化兩國關係的關鍵因素。77他精 闢剖析越南對中國存在六大矛盾:一、越南民族自尊與自卑交織的矛盾;二、友 好互信與外侮敵國意識的矛盾,;三、互諒互讓與爭取領土主權的矛盾;四、經 貿合作與經濟競爭的矛盾;五、一個中國政策和提升與臺灣關係的矛盾;六、推 動中越友好關係與阻礙中、越發展之間的矛盾。越南經常因為中、越雙方領土主 權發生爭端或企圖爭取優勢利益時,進行與中國經貿政策的微調,對中、越邊境 貿易造成限制。78

C. Patterson Giersch 挑戰過往「漢文化中心」的一元化論述,採取比較邊疆 歷史(Comparative Frontier History)方法探討 18 至 19 世紀在中國與東南亞邊境 地區的多元族群特性與模糊的政治文化界線。發現清朝、緬甸和暹羅王朝皆宣稱 擁有「新月地區」(現今中國雲南、中緬泰邊境一帶)的主權。各方外來者和土 著傣族人互相操弄利用,呈現出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多元互動,共同形塑出中國邊 境史。79 Sarah Turner 持續關注中越邊貿的歷史與發展現狀。她延續 James C. Scott 把現今印度以北、越南北部、中國雲貴高原和廣西四川一地的東南亞高地民族命 名為「佐米亞」(zomia)的概念,80指出中國和越南的國界線公民(Borderline

75 Brantly Womack, China and Vietnam: The Politics of Asymmet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76 陳鴻瑜,前揭書,頁 415。

77 于向東,「中越關系歷史演變與南海爭端」,新東方,2011 年第 6 期,頁 16-17。

78 于向東,「正常化以來中越關係的全面發展及其展望」,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41 卷第 6 期(2008 年 11 月),頁 81-86。

79 C. Patterson Giersch, Asian Borderl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Qing Yunnan Fronti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3-4.

80 James C. Scott,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Citizens)數百年來早就透過相同的文化連結、社會網絡、婚姻親屬關係進行跨 境經濟交流,範圍涵蓋絲綢、皮革等多項邊貿小額貿易。他們堅持延續這種務實 且有效的邊貿傳統,公開或暗中迴避現代越南和中國的政治邊界約束。8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越南對於邊境貿易的界定、管理和範圍皆有所差異,

羅琳比較中、越對於邊境貿易相關的概念和政策沿革,分析越南沒有制定相應的 邊貿專門政策法規,對邊境貿易的行為者、貿易形式與範圍等規定都沒有中國嚴 格,同時給予邊境貿易尤其是口岸經濟區很多優惠的政策。這些都增加了越南政 府管理邊貿的困難度,呈現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非常容易導致假冒偽劣 商品充斥。82羅琳的研究等於提醒了後續研究者,釐清中、越邊貿的異同是進行 相關研究的第一步。

邊境貿易關係涉及到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模式,學者的研究紛 紛論證追求地區發展的地方或人民,立場不見得與追求整體規劃的國家或政府一 致。Sarah Turner 另一份探討當前中越邊貿的研究,指出在歷史中長期被孤立和 忽略的中、越邊境地區如今被規劃為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的主角,包括一直以來維持自身特殊經濟文化的雲南 省和越南老街省境內的少數民族,現在也都獲得創造新邊陲空間的機會。然而兩 國的邊境民族並非完全依循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規劃內容進行跨國交易,

他們在頒佈的政策裡既企圖維持固有行為模式,又力求把握新的發展契機。因此 謹慎避開監督者的操縱目光,依然通過親屬關係、歷史聯繫、當地知識等管道,

深入到彼此的國家內部交易以賺取所需。83

林德昌分析中國大陸邊境貿易的模式,指出有別於全國對外貿易的政策和

81 Sarah Turner, "Borderlands and Border Narrative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Traders Shaped by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 Vol. 5, Issue 2 (July 2010), pp. 265-287.

82 羅琳,「中越邊境貿易政策對比及其啟示」,紅河學院學報,第 9 卷第 2 期(2011 年 4 月),頁 57-60。

83 Sarah Turner, " nder the State’s Gaze: pland Trading-scapes o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Singapore Journal of Tropical Geography, Vol.34 (2013), pp. 9-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對象,各個邊境省區由於地緣的關係,主要外貿對象多以直接相鄰的國家為主,

同時地方政府會採取最有利於地方發展和籌措財源的角度考量政策內容,逐漸擺 脫中央控制。至於邊境省區與鄰國貿易額的多寡,則取決於該國的經濟發展程度。

84趙甦成從雲南的邊境貿易探討中國的政經互動以及區域經濟整合,指出雲南為 擺脫落後追求經濟成長而加入西南經濟合作區,幫助雲南在 1985年開展與越南、

緬旬、寮國的邊境貿易。然而由於周邊國家經濟滯後,雲南必須再擴展對外貿易 的深度,由最初的邊境貿易,逐漸擴展到與東南亞的區域性經貿關係。因此雲南 與越南、緬旬、寮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就成為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經貿關係的重要 橋樑。85趙甦成另一份研究,說明雲南的邊貿發展和中央及鄰國的政經互動息息 相關,中央總體決策約束雲南邊貿委的行動,使雲南邊貿在傳統的貿易功能之外,

還擔負打擊毒品及幫助山區種植的任務。同時雲南邊貿的發展與鄰國的政經取向 有緊密關係,邊貿是雲南、滇緬、滇越和滇寮邊境地區的重要經濟成長點。86 1980 年代中國與越南先後進行改革開放,1991 年兩國重新恢復外交關係,連 帶引領兩國邊境貿易的進展,許多研究從不同角度觀察政策的轉向。Brantly Womack 表示,中國和越南的邊境貿易政策可視為對外政策的一環,具有發展邊 區經濟、強化民族情感、鞏固周邊關係等多重意義。然而透過邊境貿易,中國對 越南本土產業的威脅顯而易見,尤其是與中國交界的越南北部地區,這讓越南政 府維持警惕。87

Nguyễn Thị hư ng Hoa 和 Nguyễn Thị th y 指出中國和越南的關係中,衝突 與合作總是同時並存。兩國在南海的主權衝突造成劍拔弩張的政治外交,88這種

84 林德昌,「中共外貿分權的演變與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 39 卷第 3 期(1996 年 3 月),頁 48-62。

85 趙甦成,「區域經濟整合下的雲南對外貿易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 41 卷第 5 期(1998 年 5 月),頁 61-80。

86 趙甦成,「邊境貿易與政經互動:雲南省邊境貿易發展模式」,中國大陸研究,第 46 卷第 3 期

(2003 年 5 月),頁 79-114。

87 Brantly Womack, "Sino-Vietnamese Border Trade: The Edge of Normalization," Asian Survey, Vol.

34, No. 6 (Jun. 1994), pp. 495-512.

88 中國所指的南海,越南稱之為東海(bi n ông)。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氛圍下發展兩國的經貿不失為一個緩和關係的切入點。89B i Tất Thắng 分析越南 和中國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的現狀與問題,指出越南以海防和下龍為發展北部灣的 中心,但要增強與邊境城市如中國東興和越南芒街的合作及交通建設。90中華民 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觀察到中國大陸邊境口岸的進出口值從 2007 年至 2011 年間 成長近 63%,邊境貿易額超過 300 億美元,並且還在持續蓬勃發展中,因此介 紹中國邊境貿易現況,並說明投資中國邊境城市所著眼的商機並不限於大陸內需 市場,還要往四周國家擴散:東北側俄羅斯、西北側中亞國家、西南側越南。其 中廣西口岸呈現出中、越邊貿熱潮,每年中國和東協秘書處還在南寧舉辦「東盟 博覽會」顯示交流的熱絡氛圍。91

二、中越邊貿的隱憂與未來走向

雖然中、越兩國的經濟互動不斷升高,但是雙方依然存在分歧,學者舉出許 多當前交往所面臨的問題。Brantly Womack 和古小松(Gu Xiaosong)合著分析 1990 年代的中、越邊界關係,指出隨著 1979 年兩國邊境戰爭的告終,開啟了雙 方政治經濟重新交流的大門,邊境區域的貿易成長也清晰可見。然而戰爭的影響

雖然中、越兩國的經濟互動不斷升高,但是雙方依然存在分歧,學者舉出許 多當前交往所面臨的問題。Brantly Womack 和古小松(Gu Xiaosong)合著分析 1990 年代的中、越邊界關係,指出隨著 1979 年兩國邊境戰爭的告終,開啟了雙 方政治經濟重新交流的大門,邊境區域的貿易成長也清晰可見。然而戰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