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案例分析與改進對策

第一節 中央公有零售市場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91 級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91 級

家業的有 30.8%,係由於部分業者自學生時代結束後,即幫忙家業、以共同分擔 家計為己任,爾後一直在中央市場從業到現在。

換句話說,中央市場的攤商有三成以上是從未改行的營攤人口,且有三成以 上的比例,是以繼承家業為主,並且從攤位經營以二人夥伴關係五成以上的比 例,其服務規模皆除夫婦共同經營外(73.53%比例),其次則有部分子女共同經 營,比例為 18.6%,形成以家庭為重心的市場零售業結構。

從攤原因與從前職業交叉對照統計圖

1 1

1

1 9

4

2 1

2

1 1

1 4

1 1

2 1

1 1

1

1 2 1

1

0 2 4 6 8 10 12

攤販 服務業 家庭主婦 其他 攤販 服務業 家庭主婦 其他

中央市場 商華市場

市場別與從前職業別

有效次數

興趣 存錢 貼補家用 繼承家業 失業 生意倒閉

※ 圖 4-1 傳統市場從前職業別與被從業原因交叉統計圖

營攤年數的組成,中央市場攤商有近五成的比例具 20 年以上的經驗,營攤 年數於六年以下的比例,合計有 32.32%,其中分布於 30 歲以下青年的年齡層,

計有五成的比例(圖 4-2 所示),原因則出自於問卷取樣的過程中,年輕人比較 願意受訪,影響樣本年齡層之分布組成,但也由此結果可以顯示,中央市場的服 務年齡層有第二代青年的出現。

市場年齡層與經營年數對照圖

4 4

1 2

0

2 2

2 3

1

1

3 3

12

1

2

0 2 4 6 8 10 12 14

30歲以下 31-45歲 46-64歲 65歲以上 30歲以下 31-45歲 46-64歲 65歲以上

中央市場 商華市場

市場年齡層別

次數分配

20年以上 10-20年 6-10年 6年以下

※ 圖 4-2 傳統市場年齡層別與營攤年數交叉統計圖 2、空間經營結構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91 級

從立地條件來看,中央市場鄰近於竹東鎮辦公金融之中心的地理位置,且鄰 近公共設施,如公有停車場、公園、廣場等,提供中央市場停車或休閒的附屬設 施,另外更鄰近竹東火車站以及主要交通要道,就設施配套支應消費行為的產生 程度而言,已經提供居民產生消費行動的方便性。

中央市場的營業空間,為建築環繞之中庭廣場,以公共性使用的角度,其空 間性質較封閉,無法顯現其公共領域,入口從建築物鄰棟間隔或一樓樓層走道進 入市場空間,到達目的地購買程度較困難,必須要有明顯的入口招牌,才能夠判 斷其出入口位置,由此看來,降低了其公共設施領域的強度。

從調查界址範圍內的使用現況,在地使用的攤商除了向政府部門登記的有証 攤商之外,另有向私人地主(環建築物背立面的退縮空地)租借土地使用權經營 攤位,其比例與有証攤商相比約為 23:110;造成原規劃市場攤位配置的分布,

出現使用混雜之現象,再加上走道佔用之程度,產生購物與空間使用上的困擾。

中央市場為竹東的舊有市場之一,內部的設施目前並無排水設備、垃圾及衛生處 理設備,目前僅靠人力資源來維護,就空間經營的角度而言,應就使用行為來支 應環境規劃所能提供之方便性。

二、中央市場環境行為分析

1、竹東主要之民生需求場所

早期竹東鎮市場的發展歷程是不變的事實,市場是以物易物滿足生活所需而 一連串衍生而成的空間,也是滿足民生需求最大的功能之一。無論中央市場設置 的過程到底是在竹東地理範圍內的何處,或以怎樣的形式空間存在,或經營規模 多好、多落沒;宏觀的看,它是城市運作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也就是扮演溝通 生產與消費的交換場所,為經濟與社會文化功能。

在現況觀察的部分,中央市場及其周圍環境的一天,都有買賣活動,早上除 了早市的經營外,周圍仁愛路、東林路段處處擠滿了人潮,喧鬧的聲音一直擴散 至鄰近 300 公尺的範圍,到中午仍舊未散;黃昏時分,東林路木棉花行道樹兩旁,

便開始有餐飲小吃及蔬果攤集結成市4-1,每天在當地留連的居民也從未減少 過,這樣的現象,反應民眾生活的需求,中央市場所發展出的供給服務,扮演著 竹東鎮基本生產者與消費者服務網絡經濟規模。

中央市場的立地條件以及規模優於其他市場,也提供了以採買生鮮為目的的 家庭主婦最大的需求,顯示中央市場為竹東鎮的核心傳統市場,也具有代表性。

4-1

「結市」係指一個市場聚集的程度,也因此我們說一個市場存在,它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熱鬧 起來,讓數百個商販、店家以一貫薄利多銷的方式,使一個地方持續地繁榮(余舜德,1995)。

5-2

筆者於中央市場攤商意見調查時,便曾觀察參與民眾與攤商買賣的過程,民眾會尋求攤商所 提供的產品,應該怎樣烹煮才能提鮮,而改變原來的需求購買,甚至超過原先預計的花費,攤商 給予賒帳,民眾也因為與攤商達成了買賣上的信任,成為攤商的熟客。可見傳統市場的服務在買 賣過程中,還蘊藏了一套人際關係的運作。與一般超市和賣場不同。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91 級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央市場給人一種與生活住民生活緊密連結的印象,有 72.26

%居民大部分都選擇中央市場消費,顯示中央市場為竹東鎮居民最常消費之市 場;中央市場與婦女在家庭及社會角色的扮演亦息息相關;從消費民眾的背景及 需求習慣顯示,女性仍是中央市場主要的消費對象,以家庭主婦最主要,年齡多 為中壯年婦女人口,其中職業婦女佔全研究區取樣人口的比例約為 42.11%;市 場攤商所提供的商品種類,其採買項目以生鮮食品為第一順位。而居民與攤商彼 此間供需關係,除了目的性購物外,非目的性購物的民眾,也以食物新鮮多樣為 由。另外,家庭的採買需求依人口數而增加,可見得中央市場提供以家庭為主要 提供民眾日常買菜的場所,表示中央市場的消費活動是以買菜為主,到了以幾乎 純買菜的特點,是真正的「菜市場」,為特色之一,實則蘊含著社區訊息傳遞的 社會功能。

中央市場存在的價值、社會關係密集程度以及其發揮的功能在竹東地區的需 求程度相當明顯。以地理區域而言,除鄰近住民需求為主要之外,交通工具縮短 至市場的時間,鎮中心的商業設施在上坪、軟橋、瑞峰、員棟等里,扮演重要的 民生交易角色,商業交易場所也以中央市場為主要代表。換句話說,到中央市場 購物的活動,以買菜為主,且加上鄉鎮地區的公共運輸並不發達,僅有區域服務 的運輸路線,具有規模的市場數量分布不普遍,密度甚低,使得中央市場的服務 範圍更廣,到了全竹東鎮以中央市場為主要民生設施的地步,也顯示鄉鎮地區市 場的服務功能。

2、兼具居民休閒之購物場所

自古以來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市集攤販,他們在商品的流通上扮演 著貨暢其流的重要角色。在竹東具有都市規模前,居民因平時娛樂機會不多,加 上消費能力較低,所以趕市集、看熱鬧、討價還價、東挑西選,形成了民眾自古 以來的消費習性,並且藉此增加人際間的溝通交流機會,頻添了幾許生活情趣。

(謝英俊,1996)

根據民眾問卷的統計結果,民眾認為傳統市場不可取代的優點,以具有鄉土 人情味為第一重視的程度,其比例有 22.98%,其次則為可以貨比三家(18.12

%)、兼具休閒功能(14.24%),為問卷項目統計前三項優點,可見,中央市場 的特性,民眾也享受除消費供給功能外的社會休閒價值。從民眾的消費頻率也可 以顯現出同樣的價值,民眾的消費頻率,有 69.03%的民眾至傳統市場的頻率一 週僅去消費 1-2 次而已,以一次買就大採購者居多;但每次到市場購物所花費的 時間說明民眾消費購物時,東挑西撿討價還價甚而走馬看花,才會花費比較多時 間,與一般在超市拿了便走的消費習慣不同;在市場熱鬧狀態下的每個人都有其 獨特的形式,表達他的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並隱藏著一套人際的以買賣信任為基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91 級

礎的價值觀運作4-2,一種人類賴以行動的行為環境,而此種熱鬧的社會情境中,

個人因涉入買賣活動的程度,其面子、禮數、關係得以體現(潘英梅,1993)。

因此多數的民眾在市場消費時,認為購物消費本來就是件輕鬆隨意之事,可以貨 比三家價格彈性的選擇購買,殺價也是一種購物的樂趣,表現出自我的成就與刺 激感。另外,有近七成民眾對於傳統市場的熱愛程度,也認為中央市場不會被其 他零售設施所取代。所以,在日趨現代化且商品化的社會,市場更顯得傳統鄉土 文化價值觀以及人際關係交流。

像這樣的參與經驗與體驗,可知走進市集內,不只因其空間的擺設而衍生的 意涵而進入一個塑造出來的文化情境,也同時發展出鄉土、道地、淳樸且真實的 人際關係;這是因個人參與市集活動所衍生出的社會情境,進而發展出動態的過 程(process)或互動(interaction),如交易、合作、變遷等,也因為家庭結構、

層級體制、經濟結構等關係,產生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的結合。這樣特定的地 方,顯示著有關此地方文化意涵以及對此地方的規範(Shield 1991,引自余舜德,

1995)。日常生活中人們已先準備好感受情境與樂趣(有目的的購買或無目的的 選逛),當她們進入傳統市場時,能夠很快地與當地的空間配置、氣氛以及習慣 等產生互動(Richardson 1982,引自余舜德,1995)。相對地,傳統市場的形象 以及所激發起的感覺,鼓勵人們表現出一套適合這地方的行為模式,並與在場的 人,經由市場所發散出的空間媒介,鼓勵人們進入其互動模式:在市場的功能上、

社會結構上相互的關係、建構形成一套階序性的秩序(hierarchical order)。

三、中央市場經營需求分析(參表 4-2)

1、發展優勢與潛力

中央市場的經營現況,民眾以及攤商也並非完全持有負面的意見。在目標顧 客群的經營則以市場鄰近社區之家庭主婦為主,多數家庭採買的習慣已與傳統市 場攤商具有供需信任的基礎,市場攤商係於市場內具有登記固定位置的供給服 務,較流動攤販其性質對民眾而言,較具有主顧關係。基於購物的習慣性以及多 年購物所產生的信任度,部分攤商瞭解顧客所需,以及有做生意的需要,才有彼 此間固定買賣的需求,因而形成獨特的行銷策略和競爭環境。

另外,針對中央市場的優點,中央市場擁有先天上的地理區位資源,由於攤 商幾乎為本地人,因此認為市場的設置提供了許多當地正式就業的機會(合法的 攤販),且環境資源皆不錯,中央市場距離攤商居住地近,在竹東又位於人潮眾 多的商業區(中央市場攤商認為在地營業最大的優點有三成以上即在於工作地距 離家近,其次為眾多的人潮可以多帶來一點生意,比例有 25%,認為地理位置

4-2

筆者於中央市場攤商意見調查時,便曾觀察參與民眾與攤商買賣的過程,民眾會尋求攤商所 提供的產品,應該怎樣烹煮才能提鮮,而改變原來的需求購買,甚至超過原先預計的花費,攤商 給予賒帳,民眾也因為與攤商達成了買賣上的信任,成為攤商的熟客。可見傳統市場的服務在買 賣過程中,還蘊藏了一套人際關係的運作。與一般超市和賣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