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中學生領導內涵及相關研究

本研究希望透過冒險教育的方式讓參與者在領導技巧上獲得成長,因此針 對領導的定義、形成過程及相關理論進行瞭解,並針對冒險教育中領導的相關 理論進行瞭解。

壹、領導的定義 一、領導的定義

自古至今,領導(Leadership)一直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不論在政治、經濟、

軍事、教育,只要與團隊組織相關的都可以談到領導,小至班級經營或學生管 理都與領導相關,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唯有領導,沒有替代品」。 究竟什麼是領導? 由於領導的定義隨每個時期的社會狀態與研究者的切入觀 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在吳寶珍(2010)的論文中曾針對國內外學者對於 領導的定義做了整理(表 2-6),綜合表 2-6 中各學者對領導所下的定義可知,

領導是「一種行為過程,發生在一個領導者利用他的權限或影響力,去引導或 控制他人以達成某一特定目標的行為,這種個人與團體間互動的過程稱為領 導」,由此可知,領導的本質是一種關係,是「個人與團體間相互影響的行為 過程」。

因此,要進行領導相關研究就必須將個人放到團體當中,透過個人在團體 間發揮影響力的結果,來瞭解個人領導能力的變化,本研究以冒險教育活動做 為媒介,由上述文獻得知,冒險教育可透過情境塑造讓學生藉由活動過程中團 隊的互動,學習到對個人具有價值的寶貴經驗,這正是領導能力培養所需要的 過程。本研究的冒險活動為帶領學生從事攀登雪山活動,其中所發生的領導是 指發生於戶外冒險活動中個人與團體間相互影響的行為過程,希望透過活動設 計能進一步將這些領導經驗內化為學生的個人表現,使學生的領導技能有所增 長。

表 2-6 領導的定義

年代 學者 領導的定義與特點

1935 Tead 領導是影響人們齊赴他們所欲追求之目標的活動。

1950 Stogdill 領導是影響人們努力訂定並達成目標的一種過程。

1957 Hemphill

& Coons

領導是一種引導群體活動以達共同目標的行為。

1967 Fiedler 領導是一個人使用權利與影響力,集合眾人以完成共同 任務的一種關係。

1969 Gibb 領導係團體中某人以其意志、情感和洞察力,去引導或 控制他人,以求達成共同目標的歷程。

1974 House & Mitchell

領導是個體能將組織的效能,成功的感染、影響、內化 成員的能力。

1974 Stogdill 領導是在組織團體中訂定目標,達成目標過程中,影響 組織活動的一種歷程。

1982 Hersey 領導是領導者企圖影響他人活動所展現的一種行為型態。

1986 羅虞村 領導是領導者在團體交互反應的歷程中,引導追隨者共 同達成某一特定目標的行為。

1988 黃昆輝 教育行政領導乃是教育行政人員指引組織方向目標,發 揮其影響力,以綜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及激發 並導引成員心力,從而達成組織目標之行政行為。

1990 吳清基 在情境中以倡導與關懷兼顧組織目標達成與個人需求的 滿足。

(續下頁)

表 2-6 (續)

1992 Schein 領導是一種開創能力,能夠帶領組織革新。

1995 Owens 領導是指團體中的個人與其他團體成員間具有高度動態 的關係;也是影響力的一種。

2001 吳定 領導是指在一種特定的情況下,領導者影響部屬,使其 有效達成目標的過程。

2002 Kouzes

&Posner

領導者都從事於下列五項實踐:以身作則、激發共同願 景、挑戰過程、協助同仁達成任務、鼓舞人心。

2003 謝文全 在團體情境裡,透過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以導引 團體方向,並糾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團 體目標的歷程。

2004 蔡培村、

武文瑛

領導是指引組織及成員的努力方向,並激勵成員的士氣 與糾合成員團體的力量,以共同實現組織目標的歷程。

2005 范熾文 在組織團體情境中,領導人發揮影響力,運用各種策 略,激發成員動機,滿足成員需求,從而達成組織目標 的行為。

資料來源:吳寶珍(2010,頁 12-13)

二、領導的形成過程

由於本研究希望透過冒險教育活動來增進學員的領導力,因此針對領導的 形成過程進行瞭解,預期將形成領導的相關元素放入活動當中,讓學員能透過 活動實際進行領導,達到提升領導能力的結果。

在上一節的定義中可知,領導始於個人利用影響力對團體產生作用力,為 何個人能有這樣的影響力?最直接相關的概念為「權力(power)」,由於權力 通常兼具有「權威(authority)」和「影響力(influence)」,因此有能力去影響一個

團體。而權力的產生則必須依存有三個要件(蔡培村、武文瑛,2004):

1. 權力可以是處於「顯性」或「潛伏」的狀態,擁有者不一定會加以施用。

2. 權力擁有者與權力授予者間存在著「依賴」的關係。

3. 權力擁有者對自己的行為擁有某種程度的「主權」。

若上述三個要件達成則「權力」即會產生,同時被施加權力者將擁有對權 力授予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強制力」和「影響力」。因此,在任何組織中,一 個領導者希望促使組織成員團結一致,朝共同目標達成,必定藉助權力的力量 方能有效領導。然而,權力雖能對團體產生權威和影響力,相對的權力也受到 這兩者的影響:

1. 權威:許士軍(1981)表示權威代表一種經由特定法律途徑所賦予的某 項職位,是一種具有上下階層的概念,上位者有有權發佈命令,下位 者有義務服從,是一種外加的制約。但是,當權威消失權力亦消失(蔡 培村、武文瑛,2004)。

2. 影響力:張潤書(1979)認為影響力是指具有改變他人(或團體)思想 或行為的力量,是組織中的靜態結構,可泛指人與人之間互動與改變 個己行為的過程,是一種心理上的力量,不同於權威的剛性。因此,

只要影響力還在權力仍會存在(蔡培村、武文瑛,2004)。

由上可知,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能適切的運用權威和影響力,使自己的權 力在團體中獲得穩定的成長,才有辦法帶領團隊朝向目標邁進。學者 Szilagyi

(1981)提出領導的基本模式,來說明領導過程中權力運作情形(圖 2-11)。

在圖 2-11 中說明,領導的過程主要是透過法職權、獎賞權、強制權、參照權、

專家權等 5 種權力的運作,經由工作分配、執行、評鑑和獎賞的過程,來獲取 工作績效,而上述 5 種不同的權力在整個過程中無所不在發揮著作用(蔡培村、

武文瑛,2004)。

圖 2-11 領導行為與權力基礎模式

表 2-7 五大權力之優缺點及注意事項

容,並透過個別的專業訓練,讓擔任該工作的學生在所擔任的職務工作上能有 比其他學生更強的能力,並在其所擔任的職務上能指導其他學員,讓其他小隊 成員對其信服,藉此訓練其領導能力。

貳、中學生應具備的領導技能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仰賴著優秀的領導者,而今日校園內的學生都有機會 成為未來社會上的領導人物,我們不應等待領導人才的自然成長,使具有領導 潛能的學生因缺乏適當的教育而埋沒,因此,美國在 1978 年的「資賦優異教育 法案」中將「領導才能」列入資賦優異兒童的範疇(王振德,2001),希望透 過教育的方式為國家社會培養出領導人才,各州並有教育方案加以培育,甚至 在大學設立研究中心,開發課程、進行專業研究,提供學生研習的機會(Sisk &

Rosselli,1987b),而我國也在民國八十六年特殊教育法修正案中將「領導能力」

界定為資賦優異學生中的一個項目(教育部,2006),但是領導的範圍廣泛、

項目眾多,究竟哪些技能是領導的重要核心能力適合於青少年階段學習培養,

則是本節討論的重要目標。

MacNeil (2006)也指出:從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的相關研究文獻顯示,青 少年領導方案或活動的重點在於有哪些內容可以融入「領導經驗」,透過領導 經驗的實習,青少年能夠學習到領導才能相關的知識技能,這與成年人領導有 很大的差異。因此,瞭解適合中學生學習的領導技能對本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Wilder(1979)為鑑認校園中具有領導潛能的學生,建議了十二項特質做為 參考:(一)、受到大多數團體成員的喜愛與尊重;(二)、能影響團體成員 完成自己期望的目標;(三)、能影響團體成員完成自己不期望的目標;(四)、

能管理團體成員;(五)、能判斷團體成員的能力並給予合適的職務;(六)、

能評估活動的缺失並告知如何改善;(七)、經常被詢問構想和建議;(八)、

做決定時常是眾望所歸;(九)、能感受團體成員的需要並協助完成任務;

(十)、在很多活動中是一個領導者;(十一)、常很熱誠參與活動;(十二)、

常被選為幹部擔任某些職務(Foster & Silverman, 1988)。

蔡文標(2000)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看法,他認為具領導才能的學生應包括 下列十項特徵:(一)、具有中上能力、工作熱忱與創造力;(二)、在團體 裡受到大部分的人之喜愛與尊重;(三)、個人的意見經常被團體所接納;

(四)、熱心助人並善解人意;(五)、在很多活動裡是一個領導者;(六)、

在班級裡經常擔任領導幹部;(七)、負責、自信、獨立、善交際、興趣廣泛、

溝通技巧好;(八)、挫折容忍度高、情緒成熟、具有組織與作決定的能力;

(九)、富有正義感,好打抱不平,積極主動與客觀公正;(十)、對於理想 目標的追求有恆心和毅力,不輕言放棄。

鄭聖敏、王振德(2008)年針對中學生進行的領導才能內涵建構模式研究,

主要將中學生的領導才能內涵分為「領導特質」、「人際能力」、「概念能力」

三大部分,其中領導特質是指「個人特質,領導者個人處事的行為模式及思考 方式」;人際特質是指「以人際關係為導向的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以任務 目標為導向的能力」,透過專家學者進行德懷術分析後,獲得專家學者對於中 學生應具有的領導才能內涵如表 2-9 所示,包括八項重要的「領導特質」、五項

三大部分,其中領導特質是指「個人特質,領導者個人處事的行為模式及思考 方式」;人際特質是指「以人際關係為導向的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以任務 目標為導向的能力」,透過專家學者進行德懷術分析後,獲得專家學者對於中 學生應具有的領導才能內涵如表 2-9 所示,包括八項重要的「領導特質」、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