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對本研究研究建議

由於研究結果並不如預期,實驗組經由冒險教育活動所造成的改變量與控 制組比較時無法產生顯著差別,代表實驗設計上仍有不足之處,Patton(1990)

指出要使戶外冒險教育活動獲得實質效益,需考慮以下因素:(一)瞭解活動本 身是如何運作;(二)找出活動成敗的變項與要素及(三)將這些成功帶來活 動效益的變項與要素持續應用在未來的活動中。由 Marcia(2000)所提出影響 冒險教育效益達成的六個重要因子來進行檢討:

一、實體的環境(不熟悉的環境):本研究期望透過帶領學生至戶外實際進行攀 登雪山活動,為參與者提供不熟悉感的野外環境。但是,忽略了活動過程 除了 6 次的行前訓練以及實際攀登的過程之外,絕大部分的時間仍在學校,

因此,學員在研究過程中大部分時間仍處於熟悉的環境,甚至領導技能中 的書寫溝通技能增進原因可能是受到校內課程影響。如何增加這種對環境 的不熟悉感,應是下次活動設計的重點。

二、活動(具挑戰的活動):參與攀登雪山活動對參加者而言確實是一件挑戰,

尤其學員只是八年級的學生,但也因為參加者是中學生所以在風險管理上 更加謹慎,因而產生過度保護的效果,由帶隊老師進行大部分的決策,讓 學員在活動中較少做決定的機會,因此做決定的技巧無法提升,在下次活

動設計上應增加學員的責任,讓學員有更多機會去承擔責任。

三、過程(活動經驗):由於活動設計以攀登雪山為目標,將領導相關課程以 活動方式安排在行前的所有訓練中,但是並未特別說明或強調領導課程,

反而容易讓學員著重於登山技巧,而忽略了領導訓練。

四、團隊(多元思考):團隊成員為八年級學生,雖然剛經過分班過程,但大 部分學生多熟識,降低原設定團體的不熟悉感,使原先團隊建立相關設計 的成效降低,未來可以朝訓練時將成員打散的方向思考。

五、引導員(教師、登山指導員):每 8-1 0 人配有 2 名教師,教師並未受過引 導員訓練,因此無法有效發揮引導效果,在遇到問題時多直接為小隊員決 定,因此讓學員學習的機會降低,未來活動時應先向教師說明在沒有危險 的情形下,可以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真的無法解決或可能延誤活動時 再行幫助。

六、參與者(學生):由本研究可知在男女性別對活動有顯著差異,女學生的 參與度高表現較佳,對於活動充滿企圖心,而男學生對於活動的興致較低,

多以應付的方式來回應,因此在領導技能上沒有顯著改變,應針對活動系 統再行設計,可放入不同的獎勵制度,讓男女學生對於活動都能認真參與。

除此之外,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一、由於本研究採戶外冒險教育方式進行活動,領導技能問卷的內容是否適當,

值得後續研究時進行評估,可找尋適合戶外活動的領導問卷。

二、學生手冊應納入評分標準,讓學生不至於偷懶應付,讓領導技能的訓練更 紮實,並在活動後收回影印做為研究之用,可將研究相關內容放入活動手 冊中方便收集。

三、本研究期將領導技能融入冒險教育活動中,結果並不如預期,後續研究應 針對領導技能再行設計活動,或再加強領導訓練的設計。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尚有以下幾點改進之處將其列出,做為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與參 考:

1. 本研究僅以 100 學年度新北市某私立學校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未來研究 若能加入其他學校做為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對於研究結果可以有較明確的 佐證。

2. 本研究目前只針對國中學生且僅有累積一次的活動資料,因此在推論上難 免容易遭到質疑,因此未來應針對這活動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以累積更多的 資訊,且冒險性活動除登山外尚有腳踏車環島、泳渡日月潭等,亦可做為 研究對象,且年齡上除了國中生之外,國小及高中學生也可做為下次研究 內容。

3. 本研究主要以領導力為探討內容,但在其他文獻中可知登山及戶外冒險性 活動對於青少年在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人格特質等其他向度同樣也有實質 助益,因此再後續研究中可針對其餘向度再行探究。

4. 在本研究中的自變項僅採取性別和領導職務,但在相關文獻中提及與智力、

社經背景等亦有相關性,後續研究可以納入考量。

5. 本研究以量化分析為主,有其無法解釋之處,後續研究應納入質性研究的部 分較為完整。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王振德(2001)。領導才能優異學生鑑定工具之編訂初探。資優教育研究,1,

29-39。

王振德(2004)。領導才能教育融入課程之試驗研究。資優教育研究 4(2),

1-16。

王振德(2005)。領導技能問卷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王若蘋(2007)。從內隱理論觀點探討探索教育在團隊建立技能訓練之成效。

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正宇(2009)。 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 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 隔宿露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 五南。

李義男 (200 3 )。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台北市: 水牛出版社。

李慕台(2006)。「探索教育」對培養國小兒童團隊精神之研究-以台北市仁 愛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協信(2009)。探索教育活動對提升國小資優學生領導才能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資賦優異組碩士論文。

李三仁、邱淑媛(2010)。國人參與休閒運動價值之探討。永達學報,10(1),

54-63。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武文瑛(2004)。由領導意涵申論領導者之理念、行為與認知。學校行政雙月 刊,31,46-61。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 三版)。台北:五南。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裡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林玫君(2006)。從探險到休閒-日制時期台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台北:博 揚文化。

林芳菁(2007)。企業員工參與探索教育對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 壽險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創栢(2007)。國中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領導技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錫波、高麗娟、謝富秀、陳銨漵、寧玉麟、林明佳(2008)。探索教育訓練 活動體驗成效之因素探討。北體學報,16,171-182。

林雅琪(2010)。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資優生創造力、領導才能之成效研 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文政、王湧水、許智翔(2010)。不同訓練方式成效評估之研究:一項室內 講授方式與戶外體驗式團隊訓練的比較。管理與系統,17(2),229-254。

林淑娟(2010)。國中一般智能優異學生領導才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東海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昆壽(1998)。資優學生領導才能教育之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

1-14。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吳崇旗(2006)。建構戶外冒險教育效益機轉之模式—以繩索挑戰課程為例。國 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崇旗、謝智謀(2006)。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的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0(3),

43-53。

吳崇旗、張清源(2007)。探討戶外冒險教育效益的機轉。體驗教育學報,1,

13-24。

吳崇旗、翁綾君、吳惠瑩(2010)。冒險教育體驗營對青少年自我實現與人際關 係之影響研究。休閒研究,1(4),1-18。

吳寶珍(2010)。第五級領導行為之研究:校長與教師知覺差異分析。國立暨 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周美志(2009)國中生情緒智力、領導才能與創造力的差異與相關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竺定宇(2005)。探索教育對企業團隊效能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 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論文。

范熾文(2001)。開放社會、學校教育與行政領導。學校行政論壇第八次研討 會,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台北。

徐欽賢、鄭桂玫(2007)。戶外冒險教育之比較研究-以台灣與美國為例。加大 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68-176。

高三福(2007)。運動領導理論的發展及可行的研究方向。中華體育季刊,

21(1),59-66。

夏菁穗(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領導才能與休閒興趣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士軍(1981)。管理學。台北:東華。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12 年 5 月 10 日,擷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80065

張潤書(1979)。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定綺(譯)(1993)。快樂,從心開始(原作者:Csikszentmihalyi, M.)。臺 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張孝銘(2006)。遊客登山冒險遊憩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台中縣鳶嘴山為實 證。運動休閒管理學報,3(2),50-62。

張坤鄉、王文華(2007)。戶外教學提升青少年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 95 年童軍小隊長訓練營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8,254-275。

張國振(2008)。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資優班學生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國振、潘裕豐(2008)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數理資優班學生領導才能與 情緒智力之成效研究。資優教育研究,8(2),51-78。

張凌芳(2011) 臺北市青少年領導才能內涵之認知及領導才能發展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惠芳(2008)國小資優生領導才能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新發(2010)。柯林斯五級領導理論應用在高中職校長之研究。國立暨南國

黃新發(2010)。柯林斯五級領導理論應用在高中職校長之研究。國立暨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