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學生寫作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小學學生寫作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探討中小學學生寫作現況;第二節探討寫作教學研究 相關文獻;第三節說明歷程導向寫作教學之理論基礎、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第 四節則是介紹記敘文與摹寫、譬喻、映襯修辭的內涵與相關研究,以做為本研究 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中小學學生寫作問題

長久以來,中小學教師大多明瞭作文教學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現場中卻 存在許多困境,導致學生寫作能力不彰,目前文獻對於國中的寫作教學現況雖 探討較少,但我們仍可從對小學的寫作現況調查,略窺一二。

目前小學的寫作教學現況,大多採單一命題方式,缺乏指導學生寫作策略,

且評量僅著重寫作成果。張新仁(1992)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小學的作文教 學情況,大多是在學生寫作前,由老師限定一個的作文題目;寫作時,老師會 先說明題旨,並做段落結構的安排分析,然後由學生自行寫作,同儕間少有討 論;寫作後,多半是由老師評閱學生作品,再給予分數、評語後發還學生,讓 學生批改訂正。鄭博真(1995)的研究調查顯示:教師最常採用的作文命題方 式是固定一個題目讓學生習作;教師最常採用的作文教學方式是助作法(命題 後作適當指導,再由學生習作)。童丹萍(2004)的研究調查結果,也發現教師 的寫作教學方法乃是偏向成果導向的教學。王嘉燕(2006)的調查結果則顯示:

多數教師最常實施的寫作教學內容為「語文基本能力」和「文章組織知識」;較 少教師進行「寫作策略知能」的教學。寫作評量時乃是以「學生寫作作品為主」, 忽略其他多元的評量角度、方式。由上可知,目前國小的寫作教學現況還是以 教師為中心,多採單一命題的方式,雖然教師在寫作前會說明題目,或教導學 生安排段落結構,但仍缺乏寫作策略的指導;在寫作時也是由學生自行寫作,

學生缺乏支持;最後的寫作批改,教師亦僅著眼於寫作的成品,而缺乏其他的

10

評量的角度或方式。學生在這種被動學習的情況下,所寫出的作文多半成效不 彰。

在此情形之下,學生寫作的困難大致可歸納成四點,分別是寫作基本能力 不足、寫作內容貧乏、文章結構形式不佳,以及寫作態度不佳。前三者屬於寫 作技能層面的困難;而寫作態度不佳,則屬於學生情感層面的困難,茲分述如 下:

壹、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不足

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遣詞造句、標點的運用。楊裕貿(1996)

的研究顯示,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實屬不佳。另有些研究也顯示,學生的基本 能力僅為「及格」或「尚可」(教育部,1981;童丹萍,2004)。甚至有些研究 是專門析分學生錯別字的錯誤類型(陳佩櫻,2001),或不合語法的錯誤句型

(蔡米凌,1997)。林素珍(2007)的調查亦顯示,學生常犯的寫作錯誤在錯 別字、標點符號方面,有音近(或音同)而字誤、形近(或音同)而字誤、整 段僅用逗號標示到底、誤置標點等。由上可知,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不足是很 普遍的現象。

貳、寫作內容貧乏

寫作內容包含了學生針對作文題目選材、取材的能力;或是對題目與所選 材料的詮釋與表達見解的能力。大部分研究均顯示,學生寫作內容貧乏、甚至 拉雜零亂,如楊裕貿(1996)分析中部四縣市七十二所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後,

結果發現,學童在應用文的寫作的內容不夠豐富。其餘如陳宇詮(2000)、曾 瑞雲(2002)與童丹萍(2004)的研究亦顯現相同結果。由上可知,寫作內容 貧乏,也是學生經常表現的困難之一。

參、文章結構形式不佳

文章結構是文章材料的安排、佈局,必須首尾一致、段落連貫。然而大部分

11

的研究均顯示,學生在此方面有明顯不足(楊裕貿,1996)。陳宇詮(2000)的 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生寫作時在佈局方面表現不佳。曾瑞雲(2002)的調查則顯 示,學生的文章在結構方面層次不明,缺乏條理。林素珍(2007)的調查亦顯示,

學生常犯的寫作錯誤在行文布局方面,有篇章段落安排不當、行文次序輕重不分、

文意承接無法連貫、人稱敘述不統一。

肆、學生寫作態度不佳

陳宇詮(2000)的研究顯示,國小學生寫作教學困境之一即是:學生的寫 作的態度和能力普遍欠佳。曾瑞雲(2002)的調查則指出,國內兒童寫作呈現 的問題之一即是:欠缺寫作興趣,寫作態度不佳。童丹萍(2004)的研究顯示,

教師對學生學習寫作狀況感到困擾的問題之一,即是學生態度寫作不好。研究 者認為這是由於當學生在寫作技能層面表現不佳時,自然而然就會影響情意層 面,導致學生抗拒、害怕寫作。因此所謂的學習態度不佳,其實是一種「習得 無助感」。

由上可知,學生感到寫作困難是因為:缺乏基本遣詞、使用標點的能力;

對題目缺乏看法,導致內容貧乏,篇幅短小;缺乏架構文章的能力,以致文章 結構鬆散,也因上述寫作技能層面的不足,從而產生害怕的或抗拒寫作的情。

因此在設計寫作教學時,應該從增進學生寫作能力著手,多給予策略性的協助,

以增加學生信心,克服寫作困難。

上述研究調查皆為小學階段,目前對於國中階段寫作現況調查頗為缺乏,

但仍可從陳鳳如(2007)的研究稍見端倪,此研究取台北市西湖國中高寫作能 力與低寫作能力學生各十名,探討學習潛能評估對國中學生寫作能力的促進和 區別效應,結果顯示,低能力寫作者在學習潛能評估中,所需的提示顯著高於 高能力者,其需協助的類型是偏向錯別字、寫作格式和標點,而高能力寫作者 需要的協助類型則是計畫階段的提示內容。從這份研究可看出在國中階段仍有 部分同學有基本寫作能力的困難,更不要提內容的充實與結構的安排。綜合上

12

述可知,中小學學生的寫作困難,不外乎是缺乏基本寫作能力、內容貧乏、結 構不佳,以及學習態度不佳。

教與學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在教師方面,對於寫作教學最感困難的部分,

除了缺乏有效可循的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教學指引與時間上的限制外,其餘 更是學生寫作能力不足與態度不佳(王嘉燕,2006;張新仁,1992;童丹萍,

2004;鄭博真,1995)。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時間限制」的困難,此項困難在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有頗大的差異。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鄭博真(1995)

的研究顯示,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生每學期應當練習的作文篇數是六篇以下;

大多數教師每學期讓學生寫作的篇數是六到十篇;教師認為的「時間不足」較 傾向是批閱文章的時間不足。然而,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童丹萍(2004)的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認為新課程實施後,寫作教學時間不足,教師也減少命題 作文教學篇數。王嘉燕(2006)的研究也顯示,「寫作教學不足」是教師最感困 擾的問題,希望「調整語文域教學時數」。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原本已在學生「習 得無助」的情形下,搖擺前行,在九年一貫新課綱實施後,語文時間的減少,

更是雪上加霜。不過,研究者也認為,時間不足的困境不能成為學生不會寫作 的理由,在有限的時間中,老師更應該利用有系統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提升學生 的寫作能力。

研究者認為目前中小學的語文課中時數雖變短,但作文教學仍有發揮的空 間,所以與其樣樣通,最後卻樣樣鬆,不如鎖定一種文體來學習。目前國民中 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命題方向與測驗目的,本就著重學生從個人生活經驗取材 寫作,且在記敘、抒情、論說三大文體中,要中小學生純抒情或純論說是很困 難的,像鄭博真(1995)研究指出,大多數中小學生最感困難的文體是論說文。

可是如果學生的抒情或論說是從自身經驗出發,就會容易一些,因此先學會述 說自己經驗的記敘文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文獻中呈現小學寫作的現況,大致可見寫作練習最多的為記敘文(鄭

13

博真,1995;王嘉燕,2006);以及小學老師大致認為學生記敘文表現較佳(張 新仁,1992)。不過,童丹萍(2004)的研究結果卻顯示,學生寫作記敘文雖優 於說明文,但也僅是「尚可」而已。研究者以為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不足,也 欠缺寫作興趣,不會因文體的差異有所改變,所謂的記敘文較佳,應僅是「相 較」於其他文體而言,事實上應是連記敘文的表現都差強人意。

本節透過文獻探討旨在探討目前中小學寫作現況,雖然目前的調查對象多 是以小學的教師與學生為主,不過,亦可給國中寫作教學諸多啟示。綜合上述,

可見目前寫作的困境,在學生方面,缺乏基本寫作能力、內容貧乏、結構不佳,

導致學習興趣缺缺、態度不佳;在老師方面,則是缺乏專業寫作指引,也無寫 作教學的能力;客觀情形面,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寫作教學亟需更有系 統的規畫,以因應時數縮減的壓力;從文體方面來看,學生連基本的記敘文寫 作皆有困難,更難以抒情或議論,因此研究者認為,若是能讓學生學會寫作的 技巧,則學習態度不佳的情形自然能迎刃而解,而解決的辦法,可從最基本的 文體–記敘文的書寫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