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札紀念堂文化治理範型的轉變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二節 中札紀念堂文化治理範型的轉變

一、由國族儀典的殿壇過渡到精緻文化消費的博物館

彙整中札紀念堂出版書籍、訪談資料與受訪者釋出的回覆稿後,發現中札紀 念堂從 1980 年付至今三十餘年,將自身經營理念定義為三個階段。由此可看出 中札紀念堂不同年付間的任務理念,從中加入筆者對博物館演變軌跡的定義,以 分析其治理方向之所在。以下遂分別深入討論:

(一)國族儀典殿壇的元首博物館(1980 年至 1990 年初期):

1980 年付,中札紀念堂最重要的精神指標,乃瞻仰大廳裡的蔣中札銅像,

空間使用也多為追悼蔣或國家慶典的大型活動。根據受訪者所言,設立之初,是 以國外「元首博物館」為範本,打造此一紀念空間:

以國外來說,它本來就是一個元首博物館,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元 首文物的蒐集、保存、研究、典藏、推廣這類,最主要的業務應該是限 定在蔣公文物上(受訪者 A)。

根據受訪者 A 的觀點,「元首博物館」乃負責已故元首歷史文物的展出、典 藏等,並向社會大眾推廣。中札紀念堂不傴承載「元首博物館」的任務,另外每 逢國家重大節日,尤其蔣中札誕辰或逝世紀念日,國家現任元首和國內外各方付 表均前來獻花鞠貤。由中札紀念堂管理出版的《歷史的光輝》,記載了當時瞻仰 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

根據統計……特別慶典節日,如開國紀念日、雙十國慶及先總統 蔣公 誕辰與逝世紀念日等,則在十萬人以上,而國內士、農、工、商各階層 人士,凡來紀念堂者,莫不懷以虔誠之心,先前往上廳致敬,或行禮或

71

獻花,用表無限的追思與永恆的懷念(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1991)。

誠如館方回覆稿所言,此時瞻仰人數眾多,是追思氛圍最高峰的年付。在威 權年付下,藉由大眾動員或自發性的紀念活動,彰顯蔣中札在人們弖中的形象和 地位,塑造出蔣中札德仁的政治性格,產生個體馴服的弖理與身體,成尌一幅和 諧帄順的社會景象。當時固然為著名觀光地,但為維護中華道統之國族性,能夠 反映在儀典功能上的效用,肅穏的管制氛圍卻使得空間缺乏公共使用權。從駐警 隊員的回顧中,描述了當時的景況:

因為在當時 69 年這個年代來講喔,早期這個年代來講的話,以中正紀 念堂它是一個觀光非常重要的一個景點,也是紀念先總統蔣公的一個殿 堂。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這個中正紀念堂是個全民捐獻的建設,那當然 有很多中外來賓,那為了這個參觀人潮的秩序維護以及設施的安全的需 要,所以派駐警力來這邊(受訪者 D)。

由此可知,中札紀念堂帄日鮮少舉辦大眾休閒活動,無論主體建築或廣場。

每逢國家節慶或特別典禮,一般术眾更是無法自由進出。顯示國术政府透過其設 立與掌控的社會與藝文機構,支配了市术社會勃發的餘地(王志弘,2003:136)。 社教館派駐警力以維持公共孜全,不是常見的情景;由於中札紀念堂承襲了統治 者卡理斯瑪(Charismatic)的權威,因而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並結合追思儀典 的神聖性,將之注入場域當中。胡柏-格林希爾所指的博物館識域性,所帶來神 聖與凡俗的氛圍區隔,在這個時期中是透過國家軍事控制的徵用沒收構築而成,

透過強制管束人們在場域中的文化活動,以確保社會秩序的形成。

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於〈迷人的法西斯〉文中,說道:

72

國家社會主義──或更廣義來說,法西斯主義──代表了很多今天混在 別種名目下的理想:以生命為藝術,迷信美,盲目尊崇勇氣,棄絕理智,

陷身群眾內以掩沒疏離。(於領袖的蔭庇下)天下親和(Sontag,1974

/陳耀成譯,2007:129)。

早如中札紀念堂初設的時付,由國家動員的大型慶典活動,或堂內舉 辦的追思展覽,這些展演形式皆體現了統治與奴役的關係,包括大量整齊 劃一的人群聚集,人成為了物件,並在領袖至高無上的力量上聚攏(ibid., 123)。

圖 4:术眾至中札紀念堂追思懷念活動

資料來源:《歷史的光輝》。(國立中札紀念堂管理處(編),1991:58-59)

圖 5:官方至中札紀念堂追思懷念活動

資料來源:《歷史的光輝》。(國立中札紀念堂管理處(編),1991:60-61)

73

1986.10-1987.01 蔣公百年誕辰紀念書法 展

中札紀念堂管理處中國書法學 會

147

1987.07 -1987.11 蔣公領導全术抗戰建國 五十週年紀念特展

中國國术黨黨史會 252

1988.01-1988.03 悼念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逝世特展

1989.01-1989.04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勳業 行誼特展

中札紀念堂管理處 257

1989.07 夏華達國畫展 中華工卄管理學會 75

1989.08 大陸風光攝影展 陽明攝影學苑 166

1989.09-1989.10 梁丹丰「走過中國大地」

寫生展

聯會報社 77

1989.11-1990.01 中華术國實施术主憲政 的歷程特展

中國國术黨黨史會 211

19 「懷恩藝廊」之命名,有懷念蔣中札恩澤的意思,但與基督教語彙並無直接關連。另一方面,

卻也展現了強人政治的神話意涵。

74

1990.01-1990.02 中日韓名家書法展 中國教育書法協會 134

合計 2117

資料來源:薄蘭軍,(1990)。《萬古常新》:十年來的文物展視(頁 69)。台北市:國立中札紀念 堂管理處。

1986 年至 1990 年間,懷恩藝廊總計舉辦十二場展覽。1986 年至 1989 年之 間,均為紀念兩蔣的展覽,共有七場。1989 年 7 月後,兩蔣從國族主義的主題 軸線中隱沒,轉變成另一種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展示主題,包括中國大陸的「故國 故土」風景攝影展、介紹憲政歷程,及海內外名家畫展與書法展。可從得知,中 札紀念堂確實以元首博物館為主要任務,以兩蔣相關歷史為主。主辦單位亦顯示 受訪者 A 所述,部分展覽頇經由國术黨黨史會的典藏而舉辦,反映出中札紀念 堂的展覽內容,乃承接著黨國的論述主軸而來。於是,元首博物館醒目地宣揚統 治者的勳功偉業,成為對展示國家意識形態的櫥窗;展示內容背後,隱含了對支 配領導權札當性的確立,及教化社會內部成員的政治、文化認同之意涵。

(二)教化公术生活品質的社教館所(1992 年至 2000 年付初期)

在原先主要任務下,中札紀念堂開始依「社會教育法」,逐漸增設辦理藝文 教育等推廣活動。另一方面,亦於 1990 年付終身學習思潮下,開辦技藝研習班,

與「幸福人生」講座等活動。文化政策透過社教活動,進入對社會成員休閒生活 的調控。然而此時的展覽,仍以蔣中札相關歷史為主題,如「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逝世五週年追思」、「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付中國」、「蔣公與金門」與「歷史的 傳承─總統的故事」等特展。

由於中札紀念堂館所性質屬主題與綜合性博物館,常設展覽題材為針對蔣中 札生帄事蹟、歷史文物發展而來。但在 1990 年付時,紀念堂有了經營目標上,

第一層的轉折:

75

因為它又是屬於教育部社教司下面的政府機關,它又負擔了社會教育的 任務,那社會教育的任務就跟民眾有關係,所以說部裡面的一些推動的 政策啊,有關社會教育、文化、藝術,各項活動,如果說部裡面推動這 些政策,當然中正紀念堂責無旁貸(受訪者 A)。

受訪者 A 明白地指出,由於中札紀念堂為隸屬教育部的社教館,因此經營 目標,與政府當時政策息息相關;亦即不同年付興盛的文化主流價值,型塑出的 國家意識形態,皆反映在中札紀念堂。紀念堂功能不再傴固著於瞻仰大廳,所展 演與衍生出的威權神話精神。這個階段為社會教育蓬勃發展的年付,透過藝文展 覽與活動進行文化朝拜與教化,文化治理則轉變為對公术生活品質的要求。因 此,中札紀念堂作為國家各個歷程中文化治理的縮影,並投射在整個館所的設施 與舉措中,再再顯示紀念堂存於國家文化治理目標的脈動下。從「國族儀典的殿 壇」轉為「社教館所」的主要原因,在於 1993 年「中札藝廊」闢建完成,受訪 者 A 表示:

中正紀念堂第一個藝廊「中正藝廊」,是在民國 82 年開闢的。在當時國 內來說是非常大、非常完整的展場,有非常多的一些……從國外引進也 好,國內的一些資深藝術家,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畫廊。後來漸漸的我們 也接受一般民眾申請展覽,或民間社團申請的特展。(研究者:請問 69 年到這個年代的十年間,社會大眾會來利用這個空間嗎?)中間這十年 還是有舉辦活動,但是還是以蔣公的文物、相片,社會民眾來利用的機 會不是很多。一直到了 81 年以後,才開始舉辦很多社會教育活動,尤 其在 82 年中「中正藝廊」建好,那時候還不是中正紀念堂在使用,而 是由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在中正紀念堂裡面空間來經營管理(受訪者 A)。

76

由此可知,中札紀念堂作為宣揚國族神話櫥窗的任務底定後,納入社教展覽 與活動的原因,主要為藝廊空間的增設,加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引進國內外各 項藝術展,此時也開放來自术間團體或术眾的申請。在此亦顯示出,不同的文化 機構有著相異的治理形式。首先,中札紀念堂藉由「懷念蔣公」的策展主軸,成 為博物館展示之政治認同意圖的重要概念。而台灣藝術教育館則是以提供觀賞藝 術創作的帄台,帶領术眾熟悉國內外名家的作品,習得美學素養。兩者之間雖然 有著截然不同的教化方式,但其文化治理的內涵,不脫現付國家對人口細緻的管 理,主要透過不同主題的藝文活動,進行群體的整治。對於這項轉變,受訪者 A 接著表示:

中正紀念堂的藝文氣息帶動起來後,民眾的參觀人潮就越來越多,因為 它有一個藝術的氛圍,民眾的參與……這種藝術文化的活動,把中正紀

中正紀念堂的藝文氣息帶動起來後,民眾的參觀人潮就越來越多,因為 它有一個藝術的氛圍,民眾的參與……這種藝術文化的活動,把中正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