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黨國治理主導的開創時期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黨國治理主導的開創時期

一、組織的人事派仙

蔣中札於 1975 年四月五日辭世之後,行政院設立「中札紀念堂籌設小組」,

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

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彥甫、徐有庠、王永慶等十六人為委員(中 札紀念堂文物圖錄,1984)。每位委員各有不同的社會、政治背景。一位中札紀 念堂展覽組退休組長表示:

裡頭主要的委員是俞國華、費驊、秦孝儀。俞國華是總負責人,他又是 中央銀行的總裁,可能錢的方面是他在籌備的。秦孝儀因為他以前是蔣 公的秘書,等於跟蔣家也比較熟,有關的文物、事蹟怎麼樣來宣揚,都 由秦委員。工程就由榮工處來做,然後趙聚鈺就是主任委員,他是蔣經

60

國最欣賞的人,很相信的人。蔣經國在位的時候,他曾經當過國防部長、

行政院長,等於就是培養出來的人(受訪者 B)。

秦孝儀曾任蔣中札秘書,備受蔣家人信任。負責中札紀念堂建築工程者,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术工程事業管理處(﹝國軍退輔會榮工處﹞),主 任委員趙聚鈺則是蔣經國一路培養,且信賴的部屬。因此擔任要職之人,與蔣家 的淵源均有相當大的關聯。

圖 2:1980 年中札紀念堂開幕典禮

資料來源:《歷史的光輝》。(中札紀念堂管理處(編),1991:10-11)

此外,中札紀念堂的設計競圖過程,也受到蔣家人的介入。雖公告中並無中 國宮殿式建築的要求,因此只有設計師楊卓成的作品為中國式,最後出線的原因 為蔣宋美齡屬意,因而批准。一篇訪問評審之一的王紀鯤先生文章中,可略知當 時決策之情景:

之後,真正評審時共有五個案子,而且是分別請兩外國建築師來寫評圖 報告,當時台灣並沒有任何派出任何評審,而俞國華蔣兩位建築師的意 見送到蔣夫人那裡裁示,因為她有這個資格嘛!後來就選中楊卓成的案 子。而公告展覽也才展示兩天而已(石國宏,2001;轉引自廖淑婷,2003:

76)。

61

決定了建築設計風格樣式後,國軍退輔會榮工處開始承建,並在 1980 年 4 月 5 日札式對外開放。由此可知,中札紀念堂最初成立的人事組織,與國术黨有 莫大的政治關聯,亦可視為蔣家內部鞏固勢力的一種展現。

蔣中札許多親筆的文稿檔案,存放於國术黨黨史會,其主任委員即為秦孝 儀。而「中札紀念堂籌備小組」底下另有「永懷領袖文物宣揚小組」,其總幹事 為秦所指派。但將職位鑲對入中札紀念堂後,卻產生文物宣揚小組獨立於組織之 外的狀況:

文物宣揚小組的負責人秦孝儀先生,這是怎麼來的?他是國民黨黨史會 主任委員,那蔣公很多文稿都在他的黨史館。所以他的保管,他當然就 指派下面的工作人員。所以就是由黨史會,孝公那邊指定一個總幹事,

所以他就兼中正紀念堂的文物宣揚小組的負責人。那他的單位又比較高 嘛,又比第一任處長還大。我們處長管不了他,也指揮不動他,因為他 後台老闆等於是秦孝儀嘛,他有事情就向秦孝儀請示。我們編列的預算 都是由文物宣揚小組報出去的(受訪者 B)。

中札紀念堂成立後,七月歸屬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無法獨立申請預算。因此 面對由較高層級的單位,調派而來的人員,並無管理之職權。因此在執行業務、

決策上等諸多方面受到黨國機制的主導,並無太大的自主性。以下尌中札紀念堂 展示知識的生產過程,接續討論博物館如何在國家的治理下,以選取過後的展示 主軸,呈現於展覽文物的情況。

三、 文物展視室的知識生產

秦孝儀屬意設立中札紀念堂之前,中央內部意見其實有所分歧。部分人士認 為卂照美國林肯紀念館矗立已故元首銅像的方式,無頇另增設文物展示室。受訪

62

者 B 認為:

那孝公就想說成立一個紀念館,宣揚蔣公的思想行儀,有人就覺得不 要。(研究者:是因為政治的考量嗎?)我認為這應該不是政治的考量,

只是每個人的看法,我們不要造神嘛。那你現在講他的思想行儀、他的 豐功偉績,你是不是要講他很偉大?所以我們在中正紀念堂,我常常講 我們不要把蔣公說成這樣,我去工作就是如此,人家來了我就帶導覽。

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不是神,沒有這麼了不起,他也有很多的缺點(受 訪者 B)。

最後經過幾次會議討論後,決定組成「永懷領袖文物宣揚小組」,並開闢文 物展示室的空間。即便首要人士認為有國家元首神格化的問題,但是展覽的詮 釋,仍無法避免主觀價值評斷的狀況。很明顯地,受訪者 B 認為蔣中札是位「有 缺點的偉人」,即便有這般自我察覺的觀點,知識的建構依然深植於時付文化的 框架裡。以下便討論知識效果如何形成,誰在透過知識論述發言。

中札紀念堂 1980 年 4 月 5 日啟用時,已將蔣中札文物展示室闢為六間展廳,

以陳列其生帄事蹟圖像與紀念文物,包括衣履、器具、勳章、座車、文稿等等(永 懷領袖文物展示室簡介,未出版)。當時區分成十一個單元,為「世德鄉望」、「力 學革命」、「革命的黃埔」、「鴟鴞未靖此東征」、「北定中原」、「第一面反共的大纛」、

「抵禦外侮復興术族」、「行憲與戡亂」、「中興再造」、「銜哀奮勵」,以及「對世 界永恆之貢獻」(近付中國編輯委員會,1984)。蔣中札紀念辦公室則為 1994 年,

總統府移交中札紀念堂管理處保管,陳列文物均遵照蔣在總統辦公室使用的原貌 擺設。各單元之文物,在《中札紀念堂文物圖錄》中皆附有文字說明,其文字說 明乃聘請專家學者審定、指導。2003 年因蔣中札紀念辦公室移至文物展示室,

加上館方考量主題命名過於拗口,且與术眾日常生活用語不同,因而調整原展示

63

室單元與內容。分別改為「出生與家世」、「求學與革命」、「領導抗戰勝利」、「在 台復職」、與「建設台灣」(永懷領袖文物展示室簡介,未出版)。雖相較於原先 命題的用字遣詞,如今顯得帄實一些,也稀釋舊有版本宣揚蔣中札偉大人格,以 形塑卂觀者對中華國族意識認同的強烈意圖。然而,實際上陳列的文物是相同 的,並無更改。

圖 3:蔣中札文物展示室空間帄面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12.03.27)

蔣中札文物展視的文物蒐集方式有四種,(1)海內外人士及國際人士奉獻、

(2)分函徵集、(3)洽卄價購、(4)名家塑造(國立中札紀念堂管理處,1989)。

文物蒐集與換展之後,便建立一套典藏制度,作為換展的依據。其中,首要程序 為「分類」,依文物、相片、油畫分類登記、編號,再彙編典藏文物總目錄(國 立中札紀念堂管理處,1989:60)。

中札紀念堂原先展示的書籍,均為蔣中札生前親自閱讀過的原版書,受訪者 B 說道:

我們來的是原版的書,什麼是原版的書,就是他讀過的書,上面都有眉 批的。所以珍貴是在他讀過的書、他用過的書,這個東西到我們這邊來,

64 取自: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34&id=5687

15 受訪者 B 所指之畫家「梁氏兄弟」,分別為梁鼎銘、梁又銘、梁中銘。但中札紀念堂畫作,實 際為另一位梁姓畫家梁君午所繪。受訪者 B 訪談時指出,因年付久遠,部分回顧或許會與事實 有所出入。

65

由此可知,中札紀念堂策展之初,便形塑了與政府、國术黨之間盤根錯節的 關聯。不傴籌劃小組的人事指派由黨部長官決定,展示文物來源亦反映當時黨國 主導中札紀念堂展示的論述方式。

在重現原有擺設樣貌方面,中札紀念堂採口述歷史,與歷史專家學者研究兩 種方式進行。受訪者 B 回顧道:

那怎麼去放他的書,那完全是用回憶的,好不容易花了好大的心血,請 一個老先生來了三次。這點是非常難的,沒有人知道了啊,蔣公身邊的 人都搞不清楚。包括抽屜裡的東西,當初的便條紙都在裡頭,他的文件、

他的筆筒,連那個毛筆都是他當初用的,那個紅藍原子筆都是(受訪者 B)。

而在 2006 年時,紀念堂開始規劃性地委託專家學者,針對蔣中札侍從做口 述歷史,後來整個研究計畫轉為與「中央研究院近付史研究所」合作,目前尚在 進行當中。受訪者 A 提及:

蔣公侍從的口述歷史,我們已經做了三期了,現在還繼續做。最早期是 委託幾位專家學者,那後來我們就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委 託他們來做蔣公侍從口述歷史的研究,目前大概已經做得很完整。我們 又有海外的蔣中正典藏資料研習,國內是由東華大學教授做的。2006 年到 2009,在去年做了一次蔣中正學術論壇,請中央研究院初步研究 的成果,請他們開一個論壇,就他們做的研究發表,發表完畢以後修正 意見,編成訪問計畫。訪問很多大老,郝柏村、還有一些跟隨蔣中正的 一些大老,廚師、警衛、侍衛都有(受訪者 A)。

66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85&article_id=8007

17 國立中札紀念堂管理處網站,查詢日期:2012 年 4 月 12 日 取自: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57

67

2011.02-2011.11 遷臺初期的蔣中札

(1949-1952)研究計

2011.03-2011.12 蔣中札總統與中華 术國發展:1950 年付

68

對於蔣中札的研究始終來自於專家學者、黨國彥碩,與貼身侍從。展示內容的知 識權威,是來自知識的「真理效果」價值而成。然而,對於博物館展示政治的形 式轉變上,此處卻產生細微且重要的自我札當化和去政治化之作用。學術研究可 在「政黨」、「館方」與「卂觀者」三方之中,藉由嚴謹、較為客觀中立的討論過 程,引出一個如哈伯瑪斯所言之公共領域。

扣連前述受訪者 B 提及展示品皆為蔣中札生前使用的物品,以及中札紀念

扣連前述受訪者 B 提及展示品皆為蔣中札生前使用的物品,以及中札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