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亞傳統的正統論與中華觀

第五章 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型中華觀之特色

第二節 東亞傳統的正統論與中華觀

在探討越南李文馥的中華觀之前,先針對中國、朝鮮及越南的傳統中華觀 進行研究,以資對照。第三節分析李文馥〈夷辨〉中的中華觀。最後再提出三 種中華觀之比較與李文馥中華觀之特色。339

朱雲影指出,中國正統觀念的形成,源自於儒家的大一統思想。關於正統的 判準為何?他歸納出三點原則:1.割據為不正。2.篡奪為不正。3.夷狄之國為不正。

割據、篡奪為不正,不可以為統,因此要求擁護中央。夷狄之國為不正,不可以 為統,故要求抗拒外族。340

林義正認為,「正統」一詞當推源《公羊傳》義。根據北宋歐陽修(1007-1072)

《正統論》的觀點,「統」偏取「合天下之不一」的「合」義,於「大居正」拈 取「正」,合成一新詞,遂張正統史觀,評論先前各朝代政權的合法性。而「正」

早蘊含於「一」之中,故「一統」本攝「正統」。341中國歷史上對「正統」之辯,

在於爭取政權繼承的正當性,但怎樣才具有正當性?並非擁有武力完成「統一」

就算數。342根據張其賢的研究,傳統思想家在論述「中國」時所賦予的意含有三:

地理「中國」、族裔「中國」與文化「中國」。凡持地理「中國」論者,認為擁

339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 52。

340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1981 年),頁 249-250。

341 林義正:《公羊春秋九講》(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年),頁 203-204。

342 林義正:《公羊春秋九講》,頁 214-215。

有地理上之「中國」即具有政權的正當性;持族裔「中國」論者,認為在地理「中 國」上由其族裔(黃帝子孫)承統才具傳承系譜的正統性;持文化「中國」論者,

認為誰接收了中國文化誰就具有「中國性」,由具有「中國性」的人來繼統就具 有立足「中國」的正統性。343

越南的獨立建國從吳權開始。吳權趁著五代時期諸國林立的紛亂局面,在 939年白藤江之戰擊敗南漢軍隊,遂自立稱王,因王權未鞏固,故一般越南史家 並未判定其為正統,唯黎文休因吳權能驅逐北人,故而主張應尊其為越南之正 統。344

由於朱子學說由中國傳入越南,越南到了十五世紀陳黎之際,正閏問題引 起了學界普遍的關注。越南史家基於大義名分理論,對於篡奪陳朝皇位的胡季 犛父子皆加以筆誅撻伐。345

東亞的正統論主要有兩個典型:首先,以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為理論基礎,

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正統論。其次,以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為理論基礎,為一 種理想主義的正統論。朝鮮時期,朝鮮知識分子推崇朱子學傳承,因此所依據的 主要是朱熹的正統論。中華觀與正統論息息相關,愈具正統性者,其「華」的程 度愈濃。346

比較司馬光、朱熹兩者的正統論,在朱子看來,真正的正統朝代只有夏、商、

周、秦、漢、晉、隋、唐,所以三國時,蜀漢是正統,曹魏非正統,以反駁司馬 光《資治通鑑》中以魏國為正統的作法。347元代理學家許衡(1209-1281)闡揚程

343 張其賢:《正統論、中國性與中國認同》,《政治科學論叢》,第 64 期(2015 年),頁 7-9。轉引 林義正:《公羊春秋九講》,頁 215。

344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頁 270。

345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頁 271。

346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 53。

347 湯勤福:《朱熹的史學思想》(濟南:齊魯書社,2000 年),頁 158-165。

朱學說,使朱熹學說在元朝定於一尊,但是盡量消除朱子中華觀的影響,於是以 遼、金、元為正統王朝,因此許衡成為朝鮮儒生們論述正統論的反面典型。348基 於共時性研究的觀點,筆者以與李文馥同時代的朝鮮儒學家成海應(1760-1839)

的正統觀與中華觀來作對照,成海應有一篇重要著作〈正統論〉,他說:349

周室之東也,有天子之名,無天子之實。〔…〕自是以來,得天下之正統 者,唯漢、唐、宋、明四朝。然唐高祖值隋主失德,生靈塗炭,舉兵而聲 其罪、吊其民,可也。乃為裴寂等所誑,出師既苟且,又立代王侑為天子,

自為之禪授,不已垂乎?是篡也,非正也。宋太祖出師陳橋,為諸將所立,

露刃犯闕扼幼主而奪之位,雖非其志,得國與後唐璐王、後周太祖無異,

是亦篡也,非正也。350

他認為正統性具有程度的差別,並非只是有無的二分而已,從周室東遷以來,

只有漢、唐、宋、明四個朝代得到天下的正統。而四朝之中,唐與宋皆篡奪前朝 帝位,得位不正。351所以這四個正統朝代中,漢、明兩朝的正統性又高於唐、宋 二朝。他又進一步比較漢、明二朝的正統性高低,他說:

得天下而無疵議,人戴之、天與之,如三代之盛,唯漢與皇明也。

皇明之世,閨門正於上,權柄不移于下,將帥不敢恣,直士奮舌 強諫,朝廷清明純粹,比漢又過之。352

由此觀之,在成海應的評比架構下,能夠跟三代媲美而無爭議的正統朝代為

348 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頁 28。

349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3。

350 〔朝鮮〕成海應:〈正統論〉,《研經齋全集》(漢城:旿晟社,1982 年),本集 2,卷 32,頁 304-305。

351 〔朝鮮〕成海應:〈正統論〉,《研經齋全集》,本集2,卷 32,頁 305。

352 〔朝鮮〕成海應:〈正統論〉,《研經齋全集》,本集 2,卷 32,頁 305。

漢朝與明朝,而明朝又勝於漢朝。因此他下了一個斷言:353

焉有辮髮左衽、服馬蹄袖、袖戴絨帽、為犬羊之服,以據皇極之 尊哉?不寧惟是,且壞堯舜以來上衣下裳之制,使天下泯然皆為 臊羯,莫克自異,天下之變極矣!若是者,可謂正統之歸乎?362

以成海應為代表的朝鮮儒者究竟採取何種中華觀呢?成海應以清代違逆傳 統的髮飾衣裳之禮制,而認定清代非正統,這明顯是基於「文化中華觀」。下面 再舉另一位朝鮮儒者金平默(1819-1888)的論點加以證明之。他對元朝評論道:

363

今元氏之主中國,未聞用夏變夷,脫落菱甲,滌去腥膻,徒能竊 據疆土,肆然以令於衣冠之族,則是乃陰反統陽,天地古今之變 逆,豈復有大於此哉!364

由上可知,「用夏變夷」為異族征服王朝正統化及華夏化之關鍵。這代表統 治者的種族是否為漢族並非華夷分判之標準。關鍵在於,統治者能否以華夏文化 來統治,這就是典型的「文化中華觀」。綜上所述,朝鮮儒者採取文化中華觀的 論點。事實上,朝鮮民族因為受到聖人箕子的教化,而用夏變夷,因此朝鮮也自 稱華或稱小中華。脫夷入華是可能的,只要在文化上脫去夷風狄俗,採用華夏文 明之教化,自然也屬於中華的範圍。365

越南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中華觀,以「禮」等文化核心價值為判準,判定周 邊民族為「夷」。在《大南寔錄》中,有記載暹羅送禮至越南的情況。其文如下:

366

362 〔朝鮮〕成海應:〈正統論〉,《研經齋全集》,本集 2,卷 32,頁 306。

363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5。

364 〔朝鮮〕李恒老(考定),柳重教、金平默(編):《宋元華東史合編綱目》(堤川:大由文化 社,1998 年),〈附錄〉第 4,〈發明〉下,頁 1381。

365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5。

366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 55。

暹羅遣使丕雅捷姑仕等來上進香慶賀,二禮使至河僊鎮,臣鄚公 榆索觀國書草,不予公文又多不合禮,公榆詰使者不能屈以報嘉 定,黎文悅疏言:「暹人欲占上風,受之則屈體,卻之則傷好。」

帝以問羣臣,阮德川曰:「夷狄無禮,不如卻之。不和,惟有戰 耳,無徒受人欺也。」367

這裡指出暹羅送禮及外交舉措多不合禮,越南大臣阮德川(1758-1824)368即 以「夷狄」稱呼暹羅,而以「禮」之有無作為「夷狄」之判準。369

至於越南皇帝對滿清的態度為何?這可從越南皇帝之言行得知。明命帝

(1791-1841,1820-1841 在位)曰:370

大清其先滿人也,既得中國,政教之職漢滿竝用,而滿人常居漢 人之上。夫滿,夷也。且猶如此,况我國南河之物之地,非此之 比。師表之責,豈可獨以北人專席邪?371

本段講到了滿清入主中國之後的用人原則是「漢滿並用」及「滿在漢上」。 更重要的觀點是,越南皇帝認為滿清是「夷狄」,這裡隱約透露出越南在中國淪 為異族統治後,自居中華的觀念。關於這一點,亦可從之後將述及的李文馥的中 華觀之中看出來。372

另外,在皇宮的建築上,越南則是師法明代建築。明命帝諭尚寶卿曰:373

367 〔越〕張登桂等:《大南寔錄》(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1971 年),第 5 冊,

頁 1503 上。

368 阮德川卒於明命五年冬,年六十有七。見〔越〕張登桂等:《大南正編列傳初集》,收入《大 南寔錄》(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1971 年),第 4 冊,頁 1114。

369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 55-56。

370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6。

371 〔越〕張登桂等:《大南正編列傳初集》,頁 1757 上。

372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 56。

373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6。

我皇考建中和殿,寔比大明乾清宮,乃天子起居之正殿也。374

明命帝的父親嘉隆帝(阮福暎 1762-1820,1802-1820在位)建設中和殿時是 比照明朝所建立的乾清宮,以此作為正殿。體現出越南在文化上較為認同明代,

南以外,還包括大部分高棉及現今寮國東部大部分地區。見Christopher Goscha 著,譚天譯: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譯自: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新北市:聯經,2018 年),頁 58。

378 張哲挺:〈越南燕行使李文馥文化中華觀之特色〉,頁57。

中原號「大越」,曆書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襲用安南之別稱「大

這個自改國號的舉動未經清朝批准,在「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封貢體制」382 的脈絡中是一種離心力的表現。這種表現除了與越南領土大增、國力增強有關之 外,也顯示出中國實力衰退的傾向,明命帝應該得到很多來自中國的情報,在明 命帝宣布改國號為大南的半年多後,就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1839年9月4日-1842 年8月29日),中國以失敗告終。總之,版圖擴大與國力提升是越南改國號的內部 因素,清朝國力衰退是外部因素。以此為背景,進一步探究1831年李文馥〈夷辨〉

這個自改國號的舉動未經清朝批准,在「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封貢體制」382 的脈絡中是一種離心力的表現。這種表現除了與越南領土大增、國力增強有關之 外,也顯示出中國實力衰退的傾向,明命帝應該得到很多來自中國的情報,在明 命帝宣布改國號為大南的半年多後,就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1839年9月4日-1842 年8月29日),中國以失敗告終。總之,版圖擴大與國力提升是越南改國號的內部 因素,清朝國力衰退是外部因素。以此為背景,進一步探究1831年李文馥〈夷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