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文獻材料說明與介紹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文獻材料說明與介紹

本論文旨在研究18 世紀至 20 世紀越南文人的中華觀。因此本論文針對

《皇越春秋》、《越南開國志傳》、《皇黎一統志》及《皇越龍興志》等四部越南 歷史演義小說(成書於 18 世紀至 20 世紀之間),以及黎貴惇(18 世紀)、李文馥 (19 世紀)兩位燕行使,加上一位近代 20 世紀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等以探究越南 文人的中華觀。

本論文以歷史演義小說與歷史兩大面向來分析。歷史演義小說的部分,本論 文以四部越南歷史演義小說參照史書以探究越南的中華觀。透過本論文的比較與 分析,可窺見「中華觀」在四部歷史演義小說之間的差異性。歷史的部分,選擇 三位越南歷史重要人物黎貴惇、李文馥、潘佩珠為代表,其中黎貴惇、李文馥為 燕行使,黎貴惇為越南著名的政治家與哲學家,李文馥為曾周遊列國的華裔文人。

65「取勝於最後之五分鐘」為潘佩珠獨特之用法,表示用盡各種手段與方法堅持到底以達成功 的目的之意。此亦見於其自傳中評論日俄戰爭日本戰勝的原因之處,他說:「此次日本勝俄,

原因頗多,而日人能耐勞忍苦,其最大原因也。君等曾讀日本報紙,當能知之。征俄凱旋各報 紙多歸功於大根,即蘿蔔根。日本醃此根為最普通之食品,當非戲言。夫以我國地瘠民貧,供 應極苦,浩大之戰費,至於二年。使日軍人亦嗜牛肉酪醬如俄人,其何以堪?惟飽茹大根,與 黑蕎麥,所以能收最後五分鐘之勝利也。」見〔越〕潘佩珠:《潘佩珠年表》(抄本),編號 VHv.

2138。

66 〔越〕潘佩珠:《潘佩珠年表》(抄本),編號 VHv. 2138。

67 相關內容之拙著〈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之雙元性中華觀〉一文,預計刊登於《漢學研究》 第 38 卷第 3 期(2020 年 9 月)。

潘佩珠為 19 世紀末 20 世紀前葉的越南愛國志士。

越南燕行使黎貴惇中華觀的部分,旨在透過黎貴惇所撰寫之文章,以深入詳 細分析其中華觀之類型與特色。並分析黎貴惇在出使中國時,面對中國官員,是 如何處理彼此之間中華觀之差異,以凸顯自身的觀點的。在研究越南燕行使李文 馥中華觀的部分時,主要在探究其中華觀之特色,並針對中國、越南、朝鮮的傳 統中華觀及中越韓日各國人物的中華觀進行研究,以分析其中華觀的特色,並歸 納其中華觀之類型。

在研究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的中華觀時,由於潘佩珠所處的時代正處於越南 歷史的轉折點上,在法國殖民與亞洲主義的背景下,於是他產生了強烈的抗法意 識與行動。因而本論文旨在研究分析在當時這樣的背景下,潘佩珠為順應時勢而 產生的特殊中華觀為何?並進一步瞭解其漢文化的意識。

因此本論文為了針對上述兩大面向加以研究分析,所採用之主要文獻材料,

分為三大類:1.歷史演義小說。2.燕行使著作。3.史書及其他,茲分別扼要說明如 下:

一、 歷史演義小說

《皇越春秋》是一部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敘述了天聖元年(1400 年)至順天元 年(1428 年)越南史事及其反抗明朝的故事。全書分初、中、下三集,每集 20 回,

共 60 回。回有回目,回前回末均有套語及回末聯,諸多詩讚評論,又有雙行批

註,評論史事、人物。68全書強調德治主義、忠義愛國的精神,統治正當性來源 於天,由天賜與其統治權與國祚。69

《越南開國志傳》這部歷史演義小說主要描述了黎英宗正治 11 年(1568 年) 至黎熙宗正和 10 年(1689 年)間南朝阮主政權之崛起,以及與北朝鄭主政權之間 的對抗過程。全書共分為八卷不分回,以編年體書寫。後阮氏終建立阮朝,至 1802 年改國號為越南,故稱《越南開國志傳》。70

《皇黎一統志》,原名《安南一統志》,全書十七回。敘述鄭主森寵妃,廢 長立幼,致驕兵為變,卒致西山之亂,滅鄭扶黎,以成一統。後言西山據國,黎 朝滅亡之事。最後以西山之主就擒,阮氏稱帝,黎帝歸葬為結。本書為越南歷史 演義小說中,最重要且最具特色之一。本書之故事,均見於正史記載,而鋪敘更 加精詳。71

《皇越龍興志》是一部成書於 1899 年至 1904 年之間的歷史演義小說,共有 6 卷 34 回。其書所敘之故事,起自景興 34 年(1773 年)西山阮岳起兵,至明命 元年(1820 年)明命帝即位止。72本書為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回目主要為七言 聯語,間有八言、九言。作者吳甲豆為續修先祖《皇黎一統志》之業,遂有本書 之作。未達此目的,吳甲豆費盡心血去研讀相關史籍,如《大南實錄》(前編、正 編)、《大南列傳》等,希望以章回小說的形式來反映詳盡的歷史。73

68 〔越〕佚名:《皇越春秋》,收入陳慶浩、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臺北:臺灣學 生書局,1987 年),第 3 冊,頁 3。

69 〔越〕佚名:《皇越春秋》,頁 9。

70 〔越〕阮榜中:《越南開國志傳》,收入陳慶浩、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第 4 冊,頁 3。

71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收入陳慶浩、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 小說叢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第 5 冊,頁 3-4。

72 李時人:〈中國古代小說與越南小說的淵源發展〉,《復旦學報》,2009 年第 2 期,頁 139。

73 陳慶浩:〈《皇越龍興志》提要〉,收入孫遜、鄭克孟、陳益源主編:《越南漢文小說集成》(上

二、燕行使

國境內停留約半年(1833 年)所作詩文。書中內容大致包括往來酬應、風土人情、

懷鄉之感等。78明命十二年(1831 年),李文馥奉命陪駕瑞龍大船,護送失風官 眷陳棨等人返回福建省,此次的福建行,前後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對廈門、泉州、

福州等地作了深刻的觀察,創作出一部《閩行詩話》(又名《閩行雜詠》),書中 收錄了李文馥的〈夷辨〉、〈御名不肯抄錄問答〉等文章,體現出他的華夷之辨的 正統論與忠君思想。79

三、史書及其他

史書涉及越南與中國的幾部,在越南史書的部分,《大越史記全書》為編年 體通史,收錄自鴻龐氏時代以來至 1789 年之傳說與歷史,《大越史記全書》分 成外紀、本紀、續編。外紀記載越南獨立之前的史事,共 5 卷;本紀紀載越南獨 立後,自丁朝開朝歷代皇帝的史事,共 19 卷;續編則是增補了後黎朝熙宗皇帝 以後至 1789 年的史事,共 5 卷。80《大越通史》為紀傳體,黎貴惇編著,成書於 景興十年(1749 年),本書記載自黎太祖高皇帝至黎恭皇之歷代史事,包括本紀、

志、列傳。81《大南實錄》是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的實錄,越南統一之業於世 祖嘉隆帝在位時完成,《大南實錄》於嘉隆十年(1811 年)開啟編輯之事業,第 二代皇帝明命帝繼承父業,在京城內建構國史館,之後阮朝歷代皇帝也傳承父祖 之遺緒。本實錄是越南近世史上最重要的史書。82

78 陳益源:〈清代越南使節於中國廣東的文學活動〉,《嶺南學報》,第六輯(2016 年),頁 259- 260。

79 陳益源:〈在閩南與越南之間─以越南使節李文馥家族為例〉,《應華學報》,總第 17 期 (2016 年 6 月),頁 7。

80 〔越〕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收入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 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ー刊行委員會,1984-1986 年)。

81 〔越〕黎貴惇:《大越通史》,收入《黎貴惇全集》(河內:越南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1 冊,頁 245-251。

82 〔越〕張登桂等:《大南寔錄》(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1961 年),第 1 冊,

〈序〉。

中國史書的部分,《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記錄明太祖朱 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 15 任皇帝執政的重要事務,包括地方大員的奏陳、朝臣 的商議擬辦以及皇帝的裁決,為研究明代歷史的重要典籍之一。83《清實錄》是 清代歷朝官修編年體史料彙編,在編年體的框架下,兼採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及 典章制度體等體例的優點,較為全面地記載清代近三百年的社會歷史全貌,為一 部最有系統、最全面的清史史料彙編。84

《潘佩珠全集》於 2001 年出版共十冊,幾乎囊括了潘佩珠之著述,並加入 考證與註釋,這是當時越南學界彙整潘佩珠文獻之成果,亦是日後研究潘佩珠者 之重要參考著作。第一冊內容為潘佩珠出洋前時期(1882-1905)的詩文,第二冊是 潘佩珠在國外頭幾年(1905-1908)的詩文,第三冊是潘佩珠在國外 1908-1916 年的 詩文,第四冊是潘佩珠的小說和傳奇作品,第五冊是潘佩珠在 1917-1925 年的詩 文,第六冊是潘佩珠自傳,第七冊是潘佩珠 1925-1940 年的散文,第八冊是潘佩 珠 1925-1940 年的詩文,第九冊是關於易經譯註的部分,第十冊是《孔學燈》,

其中談論儒家思想的現代化。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