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皇黎一統志》的中華觀

第三章 越南歷史演義小說之中華觀(二)——以《越南開國

第三節 《皇黎一統志》的中華觀

越南人以越南的領土為天下的概念在此小說中充分體現出來,後黎朝 (1428-1789)將領阮整(1741-1787)說道:

公能為此,足舉天下之兵,朝廷不能制,且保境安民,徐觀天下之變,

非特目前免禍,將來必有奇功。230

這裡面講到的「足舉天下之兵」中的「天下」指的是越南的「天下」,與 中國觀念中的「天下」的視角及領域範圍有所不同。但是有趣的是,越南人語 境中的「天下」這個概念是有歧異的,「徐觀天下之變」中的「天下」則明顯

229 〔越〕阮榜中:《越南開國志傳》,頁 94。

230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收入陳慶浩、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 小說叢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第 5 冊,頁 46。

是指包括越南及其周邊相關的國家,範圍比前者更大。而有時「天下」指涉的 範圍又更大,指的是「普天之下」,也就是「全世界」的意思。對此,我們可 以從瑤忠侯與阮整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此對話的內容如下:

瑤忠侯曰:「去將安就。」

整曰:「天下萬國,何患無地可投?」231

很顯然,這裡的天下是指普天之下,萬國是指天下的外延,亦即天下所包含 的萬國。因此越南的天下觀有一種能變性,能適應各種情況變化而收放自如,範 圍由狹至廣可以指「越南全土」、「越南加上周邊相關國家之有機整體」、「全 世界」。因此越南人的天下觀的內涵與外延具有多樣性,隨者語境的需要而有所 變化,這是越南天下的的重要特色。

《皇黎一統志》第五回題為「扶正統上公覲闕締鄰婚公主出車」,在此道 出了「正統論」的議題。杜世龍對阮整說:

公所行雖仁義,而其迹則殘賊。公今日回山倒海之勢,誠得助於貴國,

而公出身之始,典兵封侯,疇非王家之恩。公此舉以滅鄭扶黎為名,則 甚矣!倘以王家脅制皇家為有過,何不念二百年尊扶之功!懷新而背 舊,不義;索過而掩功,不仁,不義不仁謂之殘賊。232大丈夫立身而可 以殘賊自居耶!233

231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46。

232 此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 之一夫。」〔清〕阮元校:《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0 年),《孟子.梁惠王 下》,頁 41。

233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80。

黎太祖黎利驅逐了明朝外來政權的統治,光復越南,因此後黎朝具有正統 性,也就是統治正當性(Legitimacy)。阮整打著滅鄭扶黎的旗號,卻被杜世龍所 批評為不仁不義的行為。杜世龍認為,阮整之所以勢力強大,主要是依靠西山 國,但是阮整的出身是出自鄭王,因此他認為阮整以滅鄭扶黎為名,其實有背 棄舊主之情況,這其實是不義的行為。雖然鄭王有挾天子(後黎朝皇帝)以令天 下之過失,但是鄭王也有兩百年尊扶後黎朝之功勞,畢竟若沒有鄭王,黎朝早 就被莫朝所滅。因此杜世龍認為鄭王是有功有過,阮整不應該只觀過而不念其 功,有失公允。只觀過而掩蓋其功的作法是不仁的表現。因此他批評阮整不義 不仁,為殘賊。因此他認為阮整扶後黎朝正統只是表面,其實是不仁不義的殘 賊之人,不具備正當性。

阮整被杜世龍扣上不仁不義的罪名之後,非常不悅,加以大力反駁道:

封殖者,一己之私恩;綱常者,天下之大義,吾為尊扶而舉,所以扶植 綱常,自是至仁大義,而君反以為殘賊,無乃太甚耶!非吾見之差,則 公言之過也。234

這裡涉及阮整本人的價值取捨的問題。阮整認為鄭王對自己過去的培植是 對自己私人的恩惠,所以對其報恩是小義;而與後黎朝天子之間的綱常道義則 是天下的大義。因此阮整認為自己的作法是至仁大義的,是杜世龍曲解他。而 杜世龍駁斥這種說法,他說:

君本自尊,何待尊扶?不過假此以遂其攘奪之謀耳!235

234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80。

235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80。

杜世龍認為黎朝天子自然尊貴,不需要阮整來尊扶,阮整的尊扶之說只是 一種奪權的謀略而已。

而關於一統的定義,再阮整與阮平(1753-1792)236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整謂 平曰:

公來此以尊扶一統為名,天下莫不想望,然所以一統者,須軍國事權皆 聽專決,方為尊扶之實,公宜有以實之。昨日萬壽之見,猶為私謁,其 事未公於天下,須擇吉日,朝見成禮,俾天下共知,方為正大之舉。237

所謂「天下一統」,「一統」與「天下」這兩個概念是相關聯在一起的。所 謂「尊扶一統」必須軍國事權皆讓皇帝專決,才有專扶一統之實,否則皆是有名 無實。可見,皇帝有沒有實權是天下一統與否的關鍵。若皇帝沒有實權,天下是 處於分裂、割據、混亂的狀態,並非一統。而且一統還必須符合事必公於天下的 標準,必須天下為公、正大光明。這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統的具體內涵。大權旁落 於大臣之手,則天子無天下,在第九回「武文任提兵掠境陳公燦奉使議疆」中,

吳儒238有言道:

鄭氏專國,黎君已無天下。239

236 阮平即阮光平,原名阮惠,又作阮文惠,為越南史上著名的軍事人物,後擔任西山朝第二任 皇帝(1788-1792 年在位),年號光中,史稱光中皇帝。

237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82。

238 吳儒,越南富川知止人,乙未科進士。見〔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 志》,頁 156。

239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158。

此言意謂天子大權在握而不旁落是天下一統的必要條件。璉郡公丁錫壤對 黎朝皇帝說:

臣受詔而來,惟願聖天子居上攬權,一統四海,天下之福。240

這裡更是表達了天子總攬大權,一統天下,是天下人整體最大的利益與福 祉。這裡點出了天下大一統的利益之所在。而關於一統天下的天子所扮演的角 色,琨郡241奏本上進,言道:

今聖天子一統天下,包含覆戴,以天地為心。242

由此可知,要扮演好一統天下之天子的角色,應以天地為心,方能善政。而 越南一統天下的正統性(統治正當性)的來源又是來自中國。1788 年,越南西山朝 北伐攻破後黎朝首都昇龍,後黎朝昭統帝(1765-1793,1786-1789 在位)出逃,乃 命為書先向兩廣總督孫士毅(1720-1796)求救,其文略曰:

本國三百年來,仰賴天朝威德,世守藩封,國內綏靜,不幸運遭中否,故 王殂落,〔…〕,統祈上憲,體恤遠情,〔…〕追軫臣先世恭順之誠,憫 臣弱息羈棲之苦,勅下提兵壓境,討罪定亂,再造臣國,萬荷天恩,大皇 帝之德,難以名言,上憲幫護之功,當與本國山河同其流峙矣。243

這裡講的本國三百年來是指後黎建國三百多年來,天朝是指中國(明朝、清

240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104。

241 即鄭槰(1749-1791),是後黎朝末期的政治、軍事人物,1782 年受封為琨郡公,也是鄭氏政 權的末代領袖,1786 年至 1787 年在位。

242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102。

243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198。

朝),正統性的來源來自天朝的權威與德行。昭統帝希望清朝乾隆帝(1711-1799,

1735-1796 在位)能發兵平亂,使後黎朝復國。

後黎朝上表向清廷討救兵,內容稱:

本國城自丙午年被西山賊阮惠攻破,國君殂落。嗣孫以嫡派主祀事,往丁 未冬,惠復遣將來攻,嗣君出亡,大小諸臣亦皆播山海。居者被他拿捕,

行者被他遮截,獲即殺之。嗣孫前奔山南,與一二從臣糾集兵民,將圖收 復,又為他所攻破,奔歸清華。今因尚義之民,情猶戴舊,咸願潛歸珥北,

以事奔告天朝,仰蒙軫及下藩,提兵為援。即可於國內舉事,憑仗天威,

驅策義士,克復乃有其機。今嗣孫現住鳳眼地方,使卑等潛往,計程到關 不過四日。卑等懼為賊所獲,迂途跋涉,逾月始達。伏念小國臣事天朝三 百餘年,職貢不絕,一旦為他所占,社稷丘墟。人窮則反本,不得不呼天 訴之。大皇帝下國之君,列憲大人佐天之吏,萬望體恤遐荒,興滅繼絕,

俾貢臣黎氏得以邀天之福。244

越南把中國視為天朝,這裡講小國臣事天朝三百餘年的天朝不僅僅指清朝,

而且也指明朝,可見基於國家繼承原則,明朝中國與清朝中國具有某種同一性,

也就是同為天朝中國。政府會變(明朝政府、清朝政府),而天朝、中國是不變的。

「興滅繼絕」原則是東亞傳統政治哲學一個重要原則。源自於《論語.堯曰》:

「興滅國,繼絕世。」在這裡的意思是說,希望天朝能幫助復興已被滅亡的後黎 朝,延續被西山朝斷絕的後黎朝世系。這個原則也隱含著國家的正統性在,也就 是後黎朝為清朝所承認的政權,而西山朝則被清朝認為是非法政權。

244 〔越〕吳俧著,吳悠續,吳任輯編:《皇黎一統志》,頁 207。

興滅繼絕原則是中華世界的秩序原理之一,此乃中國存有「存國主義」與

「存祀主義」所致。進而言之,這是因為中國與周邊諸國之間存在宗藩關係,

也就是宗主國及藩屬國之關係。中華世界乃是由「華」之中國,及「夷」之周 邊諸國所組成,華夷合一,因而「中華世界帝國」形成。所以中華世界亦即華 夷世界。中華世界的皇帝既為儒家倫理之象徵,亦為儒家倫理之體現者。中華 世界的皇帝既要維護「天下一家」之倫理秩序,對屬藩王國之存亡,基於宗藩 之政治倫理,被要求須採取「存國主義」的政策。基於宗藩之家族倫理,被要 求須採用「存祀主義」。因此中華世界之皇帝必須高舉「興滅繼絕」的大旗,

出兵救援保護被侵略的藩屬國。這也符合《中庸》的「繼絕世、舉廢國、治亂 持危」之義。245

在小說中孫士毅(1720-1796)表現出將安南併為中國的郡縣之野心。他在進 攻安南前對其僚屬說:

安南在漢唐為內屬,至宋丁氏崛強始為貢臣,更代相沿,以至於今。復 不能保有其國,天其或使為中國之郡縣乎!246

兩廣總督孫士毅在此有將安南內屬中國加以郡縣化的打算,並與廣西巡撫

兩廣總督孫士毅在此有將安南內屬中國加以郡縣化的打算,並與廣西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