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程序

本節欲探討研究之程序,以下將研究規畫分為三大階段七步驟,三階段涵蓋 進入研究場域前的準備階段、研究階段、及蒐集、分析完研究資料後的研究完成 階段。當中再細分為七大步驟,分別是選定研究主題、文獻蒐集、確定研究對象 與研究方法、研究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資料、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最後完成 論文。詳細內容如下所述:

80

壹、 準備階段

此階段在確定研究主題、研究目的以及選定研究對象,並且進行文獻蒐集與 閱讀,並持續回頭檢視文獻與研究目的之間的關聯性。本階段大抵包含選定研究 主題、文獻蒐集與閱讀、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以及進行先導研究與擬定研 究計畫。

一、 選定研究主題

首先針對研究興趣尋找研究主題,廣泛閱讀文獻資料,在文獻閱讀過程中,

對於中間領導、教師領導以及領導實踐的過程等方面的研究主題較感興趣,逐步 釐清研究方向,由研究意識發展出研究主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認研究主題 之意義,聚焦研究主題,提升研究聚焦度以及可執行性。

二、 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確定研究主題之後選定研究方法,比對研究所欲研究之目的與對象,選擇臺 北市恆遠高中做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思索研究問題與方法,持續閱讀文獻資料,

以利未來進入研究現場後,有較完備的理論基礎,以及清楚研究方向。

三、 進行先導研究與擬定研究計畫

在指導教授協助之下,研究者得以在確定研究方向後,於2015 年 10 月即 進入個案高中進行先導(pilot)個案研究,有助於研究者確認正式進行資料蒐集之 內容與程序,澄清研究設計與概念。在正式進入研究階段之前,共進行了五次的 田野觀察,並於事後整理成觀察記錄,研究者更進一步了解個案高中核心小組的 運作方式以及會議中成員的互動關係與溝通方式,亦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資訊來 源。

貳、 研究階段

本階段實際進入研究場域進行資料的收集、觀察與訪談,立即紀錄與整理資 料,以利日後能有效地進行分析。此階段大抵包含進入現場蒐集資料、整理與分 析資料。

81

一、 研究資料收集

個案研究強調對於研究對象脈絡環境的了解與詮釋,因此文件分析有助於研 究者瞭解上述所需資料。在資料蒐集上,本階段研究者蒐集閱讀個案學校相關文 件如:競爭型計畫報告、學校官方網站上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執行情形,取得學校 課程發展概況,作為文獻分析的依據。由於研究者加入指導教授之相關計畫研究 小組,因此在進入實地研究前,得以進入現場進行先導研究。經由指導教授的引 薦,研究者已徵得恆遠高中的同意,並透過校長引薦,聯繫相關受訪教師、人員,

參與相關會議與活動,包括核心小組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小組會議及教師研習 會議等場合,紀錄觀察到有關研究主題之現象,詳實記錄成筆記,以作為未來研 究分析參考。訪談部分,進入研究現場之前先取得受訪者之同意,並與受訪者維 持良好關係,重視研究倫理。

二、 整理與分析資料

資料收集完畢之後,將編碼的訪談資料與觀察記錄、文件檔案進行交叉比對 與分析,在發現資料不齊全或有疑慮時,再次進入研究場域進行資料的蒐集與現 象的釐清,並且隨時回顧文獻,予以佐證與釐清。

參、 完成階段

本階段針對分析資料結果撰寫研究結果與建議,呈現出完整的研究結果,完 成論文撰寫。將訪談資料、觀察記錄以及文件加以分析,描繪出中間領導理論與 實踐藍圖。

綜合上述,本研究研究流程如圖3-3 所示,經過選定研究主題、文獻蒐集閱讀、

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研究資料蒐集、資料整理分析、論文撰寫提出研究結 果與建議,最後完成論文。然而在進入研究現場進行資料蒐集到最後論文撰寫的 過程中,尚必須隨時閱讀文獻並隨時修改論文,以扣緊研究目的,提升論文有效 性。

82

3-3 研究實施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壹、 資料整理與編碼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資料來源包含訪談、觀察以及文件蒐集。在徵得研究 對象同意後,使用錄音器材作為記錄輔助工具,訪談及觀察結束後,整理成逐字 稿及觀察紀錄,加以分析。以下進一步說明訪談資料、觀察紀錄以及文件檔案的 整理與編碼:

一、 訪談資料

研究者於訪談時取得受訪者同意,使用電子錄音器材將訪談過程轉錄為電子 檔,並且將檔案繕打成逐字稿。每份逐字稿上方標示訪談基本資料,包括訪談日 期、時間和地點以及受訪者的基本資料、身分編碼等。逐字稿編碼方面,研究者 為確保資料的隱密性,所有受訪者皆匿名處理。如校長以「P1」表示;行政人員 以「A」表示,行文中以編碼加上職稱稱呼,如 A1 秘書。老師以「T」表示,依

83

84

85

86

段是「概念化」,即對文字賦予概念,再依概念的性質分門別類,形成概念系統;

第三階段是「命題化」,研究者對資料求同存異,發展出好命題,反映出資料的一 致性;第四階段是「圖表化」,讓資料綱舉目張;第五階段則是「理論化」,將研 究結果與理論相互印證。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根據文獻探討所發展出的理論架 構為資料蒐集的方向,資料蒐集完畢後,以系統性的方式,整理訪談逐字稿、觀 察紀錄以及相關文件檔案,並進行第二次編碼,透過開放式、關聯式、核心式登 陸,萃取出研究資料之表面現象,進一步依據理論架構,嘗試將主題概念歸類。

並繪製成概念架構圖,強化概念間的關聯性,清楚呈現資料間的相互關係。最後,

根據研究資料,與第二章文獻探討理論作相互印證。

參、 資料信實度 一、 三角檢證法

本研究採取三角檢證法(triangulation)來提高研究的信實度。三角檢測法係 指研究者在同一個研究中,結合多元研究方法、資料類型、理論,來進行三角交 叉檢驗,以確定資料來源、蒐集策略與理論架構的效度(Denzin, 1970)。Denzin

(1978)將三角檢證區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1)「方法」的三角校正:採多種 蒐集資料的方法,檢核研究發現的一致性;(2)「來源」的三角校正:在同一資料 來源中,檢驗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性;(3)「分析者」的三角校正:以不同研究者 的角度審視研究發現;(4)「理論」的三角校正:引用多種觀點和理論研究、詮釋 資料(吳之儀、李奉儒譯,1995)。

本研究在方法上,蒐集訪談、觀察、文件檔案等相關資料進行比對與交互檢 核;在研究來源上,獲取個人訪談資料後,亦透過其他受訪者的訪談問題間接驗 證訪談資料的真實性;在研究者方面,為增加研究信實度,避免個人觀念的偏頗,

故邀請指導教授以及研究所同窗,協助檢視研究內容,並對內容作指證與建議;

在理論上,經由交叉比對;最後,在理論方面則多方蒐集理論資料,作為校正資 訊來源。

87

二、 研究者的反思

在研究者撰寫訪談或觀察分析時,皆有紀錄進行過程的情境及個人反思,並 且在分析資料時,再次思考當中詮釋觀點是否保持中立、客觀,在研究過程中亦 持續閱讀相關資料,減少個人主觀的判斷,以提升研究結果的客觀性與信實度。

第五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法,牽涉到觀察人的行為或特質,藉以瞭解教育的現象

(林天祐,無日期),研究者需與被研究者互動與接觸,對於被研究者進行深度的 了解,因此應特別注意倫理規範,遵循研究倫理準則,以保障被研究者之權益與 確保研究之品質。對於研究人員應遵循的論理準則,大致包含尊重個人的意願、

確保個人隱私、遵守誠信原則、以及客觀分析與報告等項。於以下詳述之:

壹、 尊重個人意願

以人為對象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多少都會對研究對象的正常作息會造成 某種程度的干擾,基於保障個人的基本人權,任何被選為研究對象的個人,都有 拒絕接受的權利。因此在進行研究之前,研究者先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動機、目 的,並取得研究對象同意後簽署同意書使得開始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也會秉持 尊重當事人意願的原則,如當事人過程中感受到壓力或是不願意對外說明、拒絕 錄音或是要求停止研究,研究者會遵行研究對象之意願停止研究。

貳、 確保個人隱私

為保障研究對象之個人隱私及興趣特質,本研究所涉及關於個人隱私部分,

均遵守匿名及私密性原則,透過資料整理的方式,如學校名稱、受訪對象、課程 名稱等容易判別之對象,均採取匿名以及編碼方式處理,做到確保個人隱私原則。

參、 遵守誠信原則

研究過程恪守誠信原則,誠信原則規範強調不隱瞞研究目的及身分,若依研 究需要不可避免使用隱瞞途徑,應於事後告知研究對象。本研究事前皆會向研究

88

對象表明研究目的、動機及資料使用方式,避免讓研究對象有受騙的感覺影響到 研究結果。事後進行資料分析與應用時,也確保資料絕不外流。

肆、 信實分析與報告

包括研究結果的分析與結果呈現兩項,以確保讀者的相關權益。在結果分析 方面,研究者秉持忠實呈現的立場,僅對事件作如實的敘述,進行分析,不預設 立場與評判,不刻意排除負面以及非預期的研究資料,旨在真實呈現研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