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有關「全球化」概念之分析

Social Educational, 53(8), 399-404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有關「全球化」概念之分析

在前三節分析全球化及全球教育的定義及其發展之後,本小節就由九年一貫 課程中的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探討目前的國小階段社會領域在面對全球化 趨勢的走向為何,並根據文獻分析初步規劃本研究「全球化課程」之架構。

壹、社會領域的內涵與特色

國內已於九十學年度起逐年推行九年一貫課程,並於九十三學年度國民中小 學全面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培養學生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

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課程綱要中並列 出十項基本能力以作為課程設計的架構,從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 個面向,提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 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並將性別、環境、資訊、家政、

人權、生涯發展等六大議題,融入相關的學習領域中(教育部,2003)。

其 中 社 會 領 域 是 統 整 人 與 環 境 間 之 互 動 關 係 所 產 生 的 經 驗 性 知 識

(experienced knowledge)的一個學習領域。之所以採用「社會學習領域」一詞,

暗示「社會科」不是學術上的一個科目,而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範圍,並作為教 學時間分配上的一個單位(黃炳煌主編,2002:13、25)。社會領域的十項課程 目標如下(教育部,2003):

(一)了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二)了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 源開發的重要性。

(三)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四)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五)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六)培養了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發展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

(七)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九)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十)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李秋芳(2002:19-20)比較目前的社會領域和八十二年國小社會課程目標,

認為現階段社會課程的目標,除了重視社會科基本知識概念的獲得外,更重視兒 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過程目標的實現,同時培養 平等、互助、合作的世界公民。陳國彥(2001a:38)歸納國內外學者的看法,

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有以下的特徵;

(一) 獲得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等層面的基本知識,以及與其他領域知識 的關聯,發展出較高層次的知識,如通則、應用與理解等。

(二) 獲得學術研究與解決問題的技能。

(三) 發展出民主社會、多元文化與全球相互依賴所需的態度與價值觀。

(四) 提供機會給學生發展在群體行動的能力,並建立起未來為社會貢獻 的意願、評價社會的知覺與改善社會的能力。

其次,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以九大主題軸為經,分段能力指標為緯。九大 主題軸包括:(一)人與空間;(二)人與時間;(三)演化與不變;(四)意義與 價值;(五)自我、人際與群己;(六)權力、規則與人權;(七)生產、分配與 消費;(八)科學、技術與社會;(九)全球關連(教育部,2003)。此次社會領 域以主題軸方式整合原先之地理、歷史、公民、社會等學科型態存在的學科知識、

概念、價值和技能,形成社會領域課程的主要組織核心,藉以達成初步水平組織 之統整概念。在這九大主題軸之中,特將「全球關連」列為其中之一項,可見全 球化趨勢在教育層面亦相當重視。吳美娟(2003:66-67)就指出全球化影響下社 會領域之趨勢,從認識論基礎分析,包括強調空間之關連性以及時間的彈性利 用;從經濟全球化角度分析,包括折衝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衝突、為後工業與後福 特社會作準備、新型態的階級複製、以經濟利益為核心;從政治全球化角度分析,

則涵括新認同與公民訓練;從文化全球化角度分析,包括同質與異質並行的文化 生活型態、全球資訊網路的建立。

此外,社會領域強調「統整」的功能,因此,課程設計主要考量在於「協助 學生之學習」,而就現象本身而言,人、時、空與事件是不可分割的,教師需將 學科知識作為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重要參照,讓學生藉此發展實用的、有意義 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增進個人與社會的統整性。統整課程強調將知識應用到具有 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問題和關心上,在這些問題的脈絡中,知識被重新定位,

學科領域的界線被消除,而強調參與的計畫、脈絡化的知識、真實性的爭論以及 統合的知識,能提供不同學生廣泛的接近知識(歐用生,2000:53)。社會領域 正是整合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互動關係的一種統整性領域(教 育部,2003),「統整」成為社會領域(甚至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之一,而「課 程統整」躍上這一次國內課程改革的舞台,正與世界課程改革的潮流是同步的(歐 用生,2003:243),似乎也顯示出全球化浪潮的另一種影響。

貳、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中所包含的相關概念及議題

根據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全球化」的概念分別在其 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十大基本能力、學習領域及新興重大議題中均有提及,在

「學習領域」部分,有關「全球化」的概念主要放置在社會領域當中。九年一貫 課程社會領域以「鄉土與國際意識」(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為基本內 涵,以培養「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之基本能力,能讓學生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 文化,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深切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 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最後採主題軸的模式,將所有生活均關 連在一起,彙整成地球村的生活,歸結第九軸「全球關連」。研究者以圖 2-15 分 別表示之。

圖 2-15 九年一貫課程中有關「全球化」概念分析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1. 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2. 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基本內涵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

社會領域

1. 人本情懷:了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不同文化。

2. 鄉土與國際意識: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理解與欣賞本 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深切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 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全球關連 重大議題

1.了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 面對的問題。

2.了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 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3.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4.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5.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 能力。

1.資訊 2.環境 3.性別 4.人權 5.生涯發展 6.家政教育

若從「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之基本能力來看,其設置背景在於台灣處於現 今天涯咫尺、多元文化交互衝擊影響的社會中,人口背景變得愈益多樣複雜,人 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也是更加頻繁密切,越來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紛紛參與主 流社會的活動;再加上科技的突飛猛進,拉進了人與人、國與國的交通距離,彼 此往來迅速頻繁,相互的依存關係也就越來越密切(教育部,2003)。

其次,再由九大主題軸中之「全球關連」17來看,其內涵在於:(一)全球的生 態環境互相關連,形成一個開放系統。(二)各種關係網路的全球化,促使全球的 關連性愈趨緊密,極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三)不同文化的接觸、互動與交流會 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等各種關係。(四)強勢文化的支配性、商品的標準化 與大眾傳播的廣泛深入,使全球趨於一致,因而影響文化的多樣性,並進而引發 人類的適應問題。(五)利益的競爭會引起衝突、對立與結盟。(六)許多課題如 環保、飢餓、犯罪、疫病與科學研究等,可賴全球或區域合作共同解決。(七)環 境的維護與人類的永續生存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具體來比對九年一貫課程社會 領域在「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這項能力及主題軸之能力指標相互對照,其在國 小階段所欲達成的目標如表 2-10。從十大基本能力之「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和 九大主題軸中「全球關連」的規劃理念來看,這樣的觀點恰好與 Robertson 對於 全球化概念的發展一致,皆認為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17 美國「社會學習全國評議會」(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tudies ,簡稱 NCSS),在 1994 年公布 的社會學習課程標準,其實大主題軸依序為:(一)文化;(二)時間、連續與轉變;(三)人類、地 方與環境;(四)自我發展與認同;(五)自我、群體與制度;(六)權力、權威與統治;(七)生產、

分配與消費;(八)科學、技術與社會;(九)全球關連;(十)公民楷模與實踐(NCSS, 1994)。其 中尤為強調「在這相互依賴的世界之中,作為一位身為文化差異、民主社會的公民,幫助年輕人對於公

表 2-10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能力與主題軸、能力指標的對應表

Robertson 的全球場域模式賦予全球場域一種有機、動態衝突競爭的意象,使 得人類與全球場域之互動類型,突顯出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之間在全 球場域互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競爭、掙扎與制衡關係(陳錦瑩,2003:189)。相 對地,從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指標當中,卻缺乏不同層面之間的關連性,所以從 Robertson 的全球場域模式可以有機地擴展社會領域中有關全球化議題的連結。

Robertson 的全球場域模式賦予全球場域一種有機、動態衝突競爭的意象,使 得人類與全球場域之互動類型,突顯出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之間在全 球場域互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競爭、掙扎與制衡關係(陳錦瑩,2003:189)。相 對地,從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指標當中,卻缺乏不同層面之間的關連性,所以從 Robertson 的全球場域模式可以有機地擴展社會領域中有關全球化議題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