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九年一貫數學教育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知識的完整面為教育的主軸,以終身 學習為教育的目標。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且處於高度文明化的世界中,數學知識及 數學能力,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及職場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數學被納入國民教 育基礎課程的三個重要原因如下:(教育部,2003)

(一)數學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數學被公認為科學、技術及思想發展的碁石,文明演進的指標與推手。數 學結構之精美,不但體現在科學理論的內在結構中及各文明之建築、工技與藝 術作品上,自身亦呈現一種獨特的美感。

(二)數學是一種語言

簡單的數學語言,融合在人類生活世界的諸多面向,宛如另一種母語。精 鍊的數學語句,則是人類理性對話最精確的語言。從科學的發展史來看,數學 更是理性與自然界對話時最自然的語言。

(三)數學是人類天賦本能的延伸

人類出生之後,即具備嘗試錯誤、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的生存本能,並具 備形與數的初等直覺。經過文明累積的陶冶與教育,使這些本能得以具體延伸 為數學知識,並形成更有力量的思維能力。

二、九年一貫數學課程之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所九年一貫數學課程期望達成之教學目標如以下六項:

(一)掌握數、量、形的概念與關係。

(二)培養日常所需的數學素養。

(三)發展形成數學問題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發展以數學作為明確表達、理性溝通的能力。

(五)培養數學的批判分析能力。

(六)培養欣賞數學的能力。

三、九年一貫數學教育之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規劃不僅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性,也要考量環境條件的限制。首 先要考量的是教學時數。目前國民中小學數學領域教學的時數每週三至四節。然 而,數學領域新題材的學習(包括操作觀察、概念學習、新演算方法或應用問題 解題等),往往需要較寬裕的時間來融會貫通;而且,數學領域的學習仍以課堂活 動為主體,家庭作業與溫習僅能輔助學習,因此上課時數將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 成效。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的課程綱要之界定之原則為:參考施行有年且有穩定基 礎的傳統教材、採用國際間數學課程必備的核心題材、考慮數學作為科學工具性 的特質、現有學生能夠有效學習數學的一般能力。然而,具體而言,九年一貫數 學學習領域的教學總體目標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演算能力、抽象能力、推論能力及溝通能力。

(二)學習應用問題的解題方法。

(三)奠定下一階段的數學基礎。

(四)培養欣賞數學的態度及能力。

在國民小學階段之目標為:

(五)在第一階段(一至三年級)能掌握數、量、形的概念。

(六)在第二階段(四至五年級)能熟練非負整數的四則與混合計算,培養流暢 的數字感。

(七)在小學畢業前,能熟練小數與分數的四則計算;能利用常用數量關係,解 決日常生活的問題;能認識簡單幾何形體的幾何性質、並理解其面積與體積公式;

能報讀簡單統計圖形並理解其概念。(引用自教育部,2003) 四、世界大部分國家所期望達成之數學教育目標

(一)提供內容充實之數學教育給每位兒童,而非菁英份子。

(二)提供不同教與學的機會給個別兒童,並注意個別差異。

(三)評估兒童數學潛能,以達成較高的數學學習與教學之目標。

(四)聚焦在個別學習者的需求及興趣上,為個人和社會參與的活動作準備。

(五)發展兒童自重與自信,使其能獨立和自動思考,培養探索和研究的態度,

產生經驗和愉悅。

(六)強調兒童的數學活動,而非被動的學習知識。

(七)強調數學的過程,例如:探究、推測、解題、發表、證明,不能僅重結果,

例如:概念、結論、方法、技能。

(八)培養數學之思考及創造力,要強調數學是人類活動五千年的生活成果。

(九)不論是純數或應用數學方面,都要賦予孩子去定義、提出、形成和解決數 學問題。

(十)要孩子去瞭解與鑑賞數學本質。

(十一)要讓孩子去使用數學,對數學以外的情境產生模式和模式化意義。

(十二)讓孩子去分析和判斷數學外之數學使用。

(十三)讓孩子去洞察社會文化中的數學角色。

(十四)塑造孩子精通於有關數學的資料處理。(引自鍾靜,2002)

由上可知,數學教學不僅要教與孩子基本的數學能力,更是要讓孩子能將所 學之數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瞭解數學的本質,並與真實世界相連結。

第三節 國內外數學教科書選用之相關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