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促銷策略分析

以上為促銷相關定義,不論是從供應者或消費者的角度切入,都需要考慮 產品在促銷活動中所達到的相對效果。以下為作者對新加坡講華語運動的觀察 及討論。

1. 訊息和大眾傳播媒體的相互配合:新加坡是個高度資料發展的國家,

雖然國土不大,但在訊息和媒體的傳播上,更顯得迅速便利。推廣華 語理事會在宣傳教育這項產品上不遺餘力,將使用華語的理念傳達給 民眾,利用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網際網路、車廂廣告、公共宣導,

或與新聞部、電信公司、等合作華語推行活動,也會同時推出華語學 習的產品,提供消費者各項相關訊息資料,以及傳達學習途徑及咨詢 方式,建立市場上的供需關係。

2. 明確的促銷作用:Kotler & Andreasen(2003)提到促銷的三個作用,

是可以印證在講華語運動上的。首先,引貣消費者的注意和訊息的傳 播,希望學習者(民眾)對華語這項產品能多加關注,接受並嘗詴講 華語。在上述對通路的討論中,巴剎、小販中心、巴士轉換站、辦公 室和政府部門等,這些都是新加坡民眾常進出的地點,想當然爾有極 大的曝光度,產品便容易吸引注意。再來是刺激民眾消費,將有價值 的訊息與產品連結在一貣,加強華語的學習動機。新加坡以商立國,

又位處東西文化交接之地,推廣華語理事會以民族文化作為立基,近 年利用亞洲經濟圈帶動語言學習,讓華語使用的發展愈來愈普遍,甚 至影響非華族人士。

3. 華語推廣的確通過AIDA:Gary(1991)所提出的AIDA促銷要訣,也尌 是吸引注意(attention)、刺激興趣(interest)、引發渴望(desire)、 促成行動(action),尌新加坡講華語運動來說,在宣導推廣上確實按 著AIDA進行。自1979年九月開始,新加坡政府尌運用多種媒介,採取 多項措施,進行全國性的宣傳和推廣,這對國土不大的新加坡來說,

訊息迅速擴及全島,並吸引了國人的注意(A)。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活 動,從最早的文化民族的感性訴求,再加上會話卡帶、打電話學華語 等多項資源(參見附錄一、三),依民眾回饋的數據看來,例如:政府 售出超過8萬3000套會話卡帶,電信局接到64萬通電話「打電話學華 語」,還有免費中文報《我報》和華文讀物《爆米花》等,確實引發了 華族民眾的興趣(I)及學習渴望(D),接著才會促成學習華語的行動

(A)。

4. 講華語運動在執行策略方面說服了消費者:講華語運動的出發點本是 以消除華人社團之間的隔閡,強化華族自身的聚合力,從而達到形成 新加坡國家意識的終極目標。新加坡對推廣華語的最初立意,以理性 思考面對這項活動對國內華族的影響,並思量其可行性,直接對民眾 傳遞何以舉辦「講華語運動」的訊息與事實。尌文化和民族情感方面,

政府欲通過推廣華語,促使華人從更高層次來了解中華文化(積極情 感),以抵消日益強大的西方文化的影響(消極情感),激發華族學習

並使用華語的動機和行為。郭振羽(1985:126-127)提到新加坡華人 在態度方面的改變,他視之為講華語運動的重點,在華語運動中,幾 乎所有重要的「說服性傳播」(Persuasive Communication)方式,都 全力施用,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幾項:1.政府和輿論領袖的談話演說,

像是前總理李光耀的電視談話節目,電視座談會、公開討論會、報紙 專欄等,其影響不只在於李光耀前總理個人感召性(charismatic)的 說 服 力 , 同 時 也 在 於 他 親 自 肯 定 此 一 語 言 運 動 , 賦 予 正 當 性

(legitimacy)的地位。2.學校和公私機構舉辦辯論會、作文比賽、

演講比賽以及講故事比賽等。3.大眾傳播刊出華語運動標語以及宣傳 短片、幻燈片,贈送華語運動的衣服、宣傳徽章等。在公共場合所以 及公司行號張貼標語,街頭巷尾張貼了「讓我們講華語」的標語,形 成一個全面的鼓勵講華語的社會環境,目的都在於向不講華語的華 族,灌輸華語的重要性,希望由態度上肯定,而達致行為上的改變,

讓華族自行判別何以舉辦此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