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華族家庭語的使用情況和讀寫能力

第四章在語言行銷的討論中,新加坡將華語視為一產品向華族民眾推廣語 言的使用,自 1979 年至今已屆 30 年,從表 2-2(P.14),分別從 1980、1990、

2000 這三個時間點對華人家庭中常用語言的調查,已顯示二十年間家庭成員語 言使用的變化,華語使用的比例從 13.1%、30.1%到 2000 年的 45.1%,已超過方 言,而且方言使用的比例也年年降低,這符合推廣講華語運動的立意之一:以 華語取代方言的使用。表 5-3 為詳細使用人口數據。

表 5-3:2000 年,5 歲以上華族家庭常用語23 華族人口總數 2,236,016 100.00%

英語 533,948 23.88%

華語 1,008,489 45.10%

23

調查對象為 5 歲以上的華族家庭,Singapo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http://www.singstat.gov.sg/pubn/popn/c2000sr2/t29-37.pdf。 P.2。

方言 685,760 30.67%

馬來語 5,270 0.24%

印度語(淡米爾及其他印度語) 61 0.00%

其他 2,534 0.11%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2000 年。

表 5-4,是以十歲作為一個階段的觀察,尌 15-24 歲年齡層的語言使用變化 最大,華語使用提高超過一倍,方言則降低 33%左右,這個時期大約在高中和 大學階段,正是校園裡的黃金歲月,以同儕之間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制度之下,

學生多用華語交談。25-39 歲年齡層的語言使用變化很不小,華語使用提高 16.5%,方言降低了 16.8%,這個時期大約是尌職階段,由於新加坡政府當時已 推行了許多有關使用華語的政策(求職、進修優勢),也間接影響了華族民眾的 語言使用習慣。

表 5-4:1990、2000 年,華族家庭各年齡層的語言使用情況

5-14 15-24 25-39 40-54 55 以上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英語 23.3 35.8 19.9 21.5 24.6 25.2 16.1 25.1 5.3 9.9 華語 57.6 59.6 28.5 59.8 30.4 46.5 24.8 43.9 6.1 17.8 方言 18.9 4.3 51.5 18.4 44.8 28.0 58.8 30.7 87.7 71.8 其他 0.2 0.4 0.2 0.3 0.3 0.3 0.4 0.3 0.9 0.5 小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2000 年。

表 5-5,為 2000 年對華族民眾讀寫能力的調查,單語使用人口僅占 14.34%,

其中仍以英語為最多數。雙語一直是新加政府的語言政策,這在讀寫能力調查 中也顯示了其推行成果,超過 80%,且絕大多數以英語華語並用,由於語言政 策明訂英語為第一語言,所以在人口普查的項目中並未出現「華語、方言」,故 無以評估。

表 5-5:2000 年,10 歲以上華族讀寫能力情況24 華族人口總數 338,309

100.00%

無讀寫能力 3,151

0.93%

單 語 使 用

單語使用人口總數 48,512

14.34%

華語 6,679 1.97%

英語 41,809 12.36%

馬來語 10 0.00%

淡米爾 - 0.00%

非官方語 14 0.00%

雙 語 使 用

雙語使用人口總數 284,782

84.18%

英語 華語 283,274 83.73%

英語 馬來語 1,368 0.40%

英語 淡米爾語 5 0.00%

英語 非官方語 111 0.03%

其他兩種語言 24 0.01%

24

調查對象為 10 歲以上的華族民眾,Singapo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http://www.singstat.gov.sg/pubn/popn/c2000sr2/t20-28.pdf。 P.20。

三 語 使 用

三語使用人口總數 1,864

0.55%

英語 華語 馬來語 778 0.23%

英語 華語 淡米爾 10 0.00%

英語 馬來語 淡米爾語 5 0.00%

其他三種或以上 1,071 0.32%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2000 年。

上述各項新加坡統計局所提供的數據,都明確地顯示了一個現象,尌是華 語使用習慣的改變,講華語運動在這 30 年來,的確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論是 語言態度、學習動機、讀寫能力和家庭語言,對於華族民眾而言,雖然破除華 人社團隔閡或凝聚國家意識等,強大的情感意識是我們無法從外在數據觀察得 到,另一方面,從語言的看法(七個優點)、態度(情感、功利),還有家庭常 用語、語言使用狀況和讀寫能力,華語確實在新加坡華族教育和使用習慣上有 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甘于恩(2000:16-32)年發表的<進一步提升中文水準 重新認識方言的價 值>一文中,認為推廣華語運動在華族社會的語言使用情況,已取得很大的成 尌,以下參考並分析其意見:

1. 「華人說華語」已基本成為華人社會的共識。講華語運動從剛開始所 受到社會各方冷淡和觀望的態度和阻力,到後來只要懂得華語,在華 人社區便能通行無阻,這便是語言看法和態度的轉變。

2. 作為講華語運動不可分離的內容,普及、提升中華文化也取得一定成 績。因為華語具有容易和好用的優點,在推廣上也較能增添內容的強 度,再加上華語讀寫能力的基本要求,不僅有利於繼承傳統文化,也

作為新加坡華人的一個表徵。新加坡相關部門利用廣告牌張貼經典格 言以及詵文佳作,還舉辦了華文文化節、文藝(文化)營等活動,這 些都對講華語運動有正向的幫助,讓更多民眾從各個不同面向來了解 華語文的內容和價值。

郭振羽(1985)指出,講華語運動的最終目的,在於改變華人的語言行為 和語言習慣,在此之前一定要先讓華人培養或提高華語能力,還有態度的改變。

依郭振羽所設定的三項目標,再觀察新加坡華人的語言行為改變,推廣華語確 實有一定的成果。

1. 認知方面,促進華人的華語能力:從家庭用語、讀寫能力的數據顯示,

使用華語的比例,在華語推廣後超過半數華族家庭,普遍認為具有「好 聽、親切、友善」等優點,而「容易」更表示語言使用的熟稔度,可以 掌握語言的運用。

2. 態度方面,說服華人接受華語的重要性:華語被認為具有一些用途和功 能,可分別從情感性和功利性兩方面來考量。在用途中,當華人在面對 情感性議題時,不論受到哪個源流的教育,對於身份都具有高度的認同 感;功利性設定的功能取向,求職、升學,再加上亞洲經濟圈的發展,

也讓愈來愈多人(其實不只有華人)重新審視並接受華語的重要性。

3. 行為方面,促使華人在不同場合(domains)中,使用華語,不講方言:

1980-1990 年的宣傳對象設定是方言使用群,宣導地點在巴剎、小販中 心、巴士轉換站等,這些對象和地點的設定尌是在於降低方言使用,希 望以華語取代方言,而這十年的推廣成效尌是將華語使用的地點從家庭 轉移至公共場合,前總理李光耀說:「

我國華人現在都接受華語為家庭和社交

用語。

」加上雙語政策的施行,英語、華語的使用已佔絕大部分的比例,

社會環境的普遍使用,便會加速方言及其他語言的使用下降,不論是學 校、行政機關,或巴剎、公車站等,由此可見,華語的推廣確有相當成 績,已取代了方言的使用。

第二節 講華語運動的限制與負面影響

除了上述各項成尌,講華語運動在推行上仍有許多限制,如政策、種族,

還有教育、課程等。強勢語言的成長代表了弱勢語言使用的消亡,社會現況與 理想似乎離現實環境還有一段差距,以下討論講華語運動的限制和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