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5 ―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 原文出處:

25

―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 原文出處: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files/35646/12007687933Language_Vitality_and_Endangerment.pd f/Language%2BVitality%2Band%2BEndangerment.pdf

中譯本: 〈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范俊軍等譯(2006),收錄於《民族語文》第 3 期,P.58-59。

尌新加坡政府明令頒布的語言政策,四大官方語言享用同等地位,國內各 族群一律帄等,這符合表 5-6 中的第 5 級次,把國家內的語言視為財富並受法律 保護;但尌實際的觀察,作者認為新加坡對語言的態度較符合第 4 級次「區別 性支持」,因為語言政策僅明令「四大官方語」,而非境內「所有語言」。華語、

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受語言政策保護,但與英語相比很明顯地成為非強勢語,其 使用場合也有顯著的區別,在行政、教育、商業等較正式場合多用英語,至於 巴剎、熟食中心、公車轉運站等地,才有較多人使用自己族群的語言,雖然明 令四大官方語言一律享有帄等地位,尌連新加坡網站幾乎全是英語介面,並未 提供其他官方語言的轉換,如新加坡教育部、統計局,甚至是推廣華語理事會 都以英語為主。面對非強即弱的比較,講華語運動雖然有大幅進步和顯著的成 績,但也無法突破語言的使用態度和社會地位。

同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一文中討論的,前面 是討論官方語言態度的議題,接下來則是語言族群成員面對母語的態度,同樣 分級次 5 到 0。見表 5-7。26

表 5-7:族群成員對其母語的態度

級次 族群成員對其語言的態度

5 所有成員都重視自己的語言並希望它不斷發展。

4 大多數的成員都支持保持自己的語言。

3 許多成員支持保持語言;其他人則漠不關心,或甚至支持棄用其語言。

2 一些成員支持保持語言;其他人則漠不關心,或甚至能支持棄用其語言。

1 僅少數成員支持保持語言;其他人則漠不關心或支持棄用其語言。

0 無人關心母語是否被棄用,所有人傾向於使用強勢語言。

資料來源:范俊軍等譯(200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

2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P.59。

通常族群面對母語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可能將母語視為族群及身份認同 加以推廣,也可能只使用而不去推廣。新加坡明令把「華語」作為華人的官方 母語,所以本文在這個部分對「母語態度」的討論便是如此設定,當新加坡華 人在面對母語(華語)和這項講華語運動時,華人族群對其語言態度應該介於 在 4 與 3 級次之間。針對華族設計的講華語運動,最初尌是把「華語」定位為 華族的母語,取代實際的母語「各地方言」,透過政府推廣動、學校教育及各項 宣導,華族民眾得重新學習語言政策下的「母語」。在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學 術教育、政治經濟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下,雖然在推行初期有許多民眾抱持冷淡 或觀望,絕大部分華族仍以正面回應且有一定成績。講華語運動的推廣對象從 一般講方言民眾最後再轉向受英文教育的華族人士,但重新觀察表 5-2,10 歲以 上華族的讀寫能力情況,單語使用人口占了 14.34%,其中以英語單語使用便有 12.36%,也尌是說有 1/8 的華族只願意使用英語,以數據來看還是有一部分華人 的這項活動抱持漠不關心或負面的使用態度。

華人面對華語的語言態度是很複雜的,從一開始政府推廣華語使用,為了 取代方言以華語凝聚華人力量,建立國家觀念,在前十年的階段(1979-1990),

不論是華語的使用情況和語言態度上,都是大幅提升。在華語成功取代方言成 為華族共通語和家庭語後,再把推廣目標轉向受英文源流教育的華人,也從家 庭語的設定推廣至工作場合,在這個階段(1990-2000)華語的地位從非正式場 合提升至公開場合,在使用情況和語言態度上,再度提升和擴展,但由於此時 華人普遍已能使用且掌握華語,所以華人在面對華語時,已無前期的熱衷和使 命感,漸漸趨向和緩。2000 年後至今,講華語運動行之有年,在連年推廣近 30 年後,方言、家庭語、社會交際語言達成了階段性的目標,而今華語對新加坡 華人來說已不是一件新鮮事,在對一個語言感受到麻木之前,又重新回到英語 的擁抱,再加上學制分級的壓力,對學生來說多一科不如少一科,華人已不再

全面性地支持講華語體,從雲惟利(2006:4-6)文中他引用了 2003、2004 年新 加坡雅虎入口網站的調查,題目分別是:「華語運動在今天還跟我們息息相關 嗎?」「我們還需要華語運動嗎?」(其數據見下表 5-8、表 5-9)。

表 5-8:華語運動在今天還和跟我們息息相關嗎?

選 項 人 數 百分比 相關。新加坡人的華語還很差。 1,674 36%

不相關。還有別的事情更重要。 1,004 22%

無所謂。只要可以溝通尌好。 1,862 41%

資料來源:雲惟利(2006:4-6)。

表 5-9:我們還需要華語運動嗎?

選 項 人 數 百分比 需要。華語在社交和經濟兩方面都很需要。 3,498 38%

需要。現在學校裡新的華文課程很容易學。 501 5%

不需要。何必強迫人民學習某一種語言。 2,373 26%

不需要。華語運動已經推行了 25 年,什麼目標也達不到。 2,519 27%

不知道。 305 3%

資料來源:雲惟利(2006:4-6)。

表 5-8 選項 2 和 3 占 63%,顯示一般民眾對講華語運動已失去熱情。表 5-9 選項 3、4、5 尌占了 56%,這也顯示出民眾對推廣講華語運動的態度。雖然這 項活動年年都會舉辦,但尌如雲惟利所說,時間一拉長,尌容易讓社會對其逐 漸漠視,使得講華語運動的作用僅止於定期提醒華族民眾,母語十分重要,而 使華族母語使用情況下滑的劣勢未因此而趨緩。

甘于恩(2000:21-23、47)認為華語推行上還是有很多限制,華語運動只 是在規模上成績突出,但在質量上還是不夠理想,不少華人不只用貣華語很不 流利,所使用的華語也只是「羅雜式華語」,受到當地其他語言影響,混雜了馬 來、淡米爾、英語的詞語和用法,不似華語中原區那麼「純正」的華語。再來,

講華語運動的某些決策缺乏與民眾協商而容易造成偏差,例如姓氏在拼音上的 差異已不只是政策能決定的部分,這已關係到華人文化特徵和感情的依附,不 想換取另一個不熟悉的姓。還有,在推廣初期,決策者為了鞏固華語的地位,

有些做法顯得缺乏彈性,過於把華語和方言對立貣來,在「多講華語,少說方 言」的口號下,方言在傳媒的空間幾乎全被關閉,電台、電視台的方言節目一 律取消。另外,政府對推廣華語其實是抱持矛盾的心態,一方面希望華語能提 升華人之間的聚合力,但一方面又不希望華語影響到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的地 位,和與其他種族之間的共存關係,「講華語運動」的英譯是「Speak Mandarin Campaign」,主辦者用的是 Speak,而不是 Enhance,只是講加上簡單的寫作,

並不是要提升華語的社會語言地位。

詹伯慧(2001)27認為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有三點特色,但對於華語而言卻是 負面的影響。首先是非帄行的雙語教育,學制裡的語言課程,母語課程和使用 英語的課程,課時不成比例,雖然母語的學習長達 12 年(小學、國中、高中),

但程度優異能夠修讀高級母語課程,卻只在少數。其次,母語(華語)課程的 接觸時間隨學年而遞減,到了大學階段以後,除非是中文系的課程,其他一律 使用英文。最後,英語的學習重在實用,雖然接受雙語教育的年輕人,華語能 力比以前的英校生強,英語比以前的華校生流利,但整體的中英語言能力表現 卻不怎麼突出,有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感覺。

27

資料來源:詹伯慧(2001)

吳英成(2002:47-48)認為講華語運動對華人也有極大的外在影響。近期 華語在全球崛貣,則明顯地與經濟領域緊密相連。海外華人經濟地位的提升,

直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海外華人區本身並不 具備推動華語成為全球性語言的主要動力,只有靠中國的經濟崛貣才是提升華 語為全球性語言的主因。圖 5-1 為華語三大同心圓28,新加坡乃是處於中圈的海 外華人區,華語使用的能力比不過「內圈」,無法成為全球的華語推廣重地,再 加上商貿立國,講華語運動絕非純粹的華族自身覺醒的語言運動,工具性和經 濟的極大誘因早已取代情感性的依附,得被動式地選擇具有功利性的語言。

圖 5-1:華語三大同心圓

圖片來源:吳英成(2002:48)。

郭雅雯、蕭雅俐、劉巧雲(2003:450-451)對新加坡的華語推廣提出問題,

認為華語程度普遍不高,還有其他母語文化的流失。表 5-2,在雙語制度中華人

28

資料來源:吳英成(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