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比較研究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比較研究之探討

本節以目前參與「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比較研究」國家已發表的研究成果,

進行文獻探討。「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比較研究」計畫是2015年由來自韓國、香 港、新加坡的國際團隊成員所設計,問卷調查由6個部分組成,包括博士班入學 及指導教授的選擇、學習經驗、研究活動、就業規劃、個人背景資料。韓國首爾 國立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日本廣 島大學、臺灣的國立政治大學均已加入此國際合作研究案。韓國、香港、新加坡 及美國是以單一所具代表性的旗艦研究型大學博士生為調查對象,中國大陸以獨 立方案形式進行,日本以全國博士生調查方式進行,臺灣對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博 士生發出2,000份問卷進行調查。以下以韓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

美國、臺灣等7個國家(地區)8篇發表成果為探討內容,重點放在各國研究的主 題、樣本與調查方式、研究構面及變項、主要研究發現,藉以規劃本研究之研究 設計。

各國在名稱使用上略有不同,韓國「東亞旗艦大學博士生調查(Doctoral Student Survey in East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香港「亞洲旗艦大學博士教 育 比 較 研 究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新加坡「亞洲旗艦大學和博士訓練方案(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 and Doctoral Training Project, AFUDTP)」、美國「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調查

(Doctoral Student Survey in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臺灣「亞洲旗艦大學 博士生調查(Doctoral Student Survey in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以及本研 究使用的「亞洲旗艦大學博士生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均指同一份國際合作研究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韓國

Shin、Kim、Kim 與 Lim(2018)以韓國最具聲望的國立研究型大學博士生 為調查對象,探討學生對博士課程的滿意度與社會環境因素及動機因素之間的關 係。研究探討博士課程的滿意度是否因個人背景特徵而不同,以及在控制了個人 背景變項之後,社會環境因素和動機因素能解釋博士課程滿意度的程度。研究方 法和樣本方面,研究資料來自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發起的「東亞旗艦大學博士生調查(Doctoral Student Survey in East Asian Flagship Universities)」,共包括 56 個問題,使用李克特氏 7 點量表調查博士生對 就業市場的滿意度和看法,以及個人背景與學術背景。調查項目由來自韓國、香 港特區和新加坡 3 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問卷調查是在 2015 年夏季透過個人聯繫方式執行,以提高回覆率。資料收集的案例大學是韓國最具 聲望的國立研究型大學,2015 年世界排名 QS 排名為第 31 位,在校生 28,490 人,

其中研究生約占 42%,碩士生 8,309 人,博士生 3,670 人。研究樣本包括工程、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教育 5 個主要學科領域的博士生,排除了與健 康相關的學科,如醫學、衛生科學、獸醫學以及公共行政,因為這些領域側重於 專業培訓,學生攻讀博士學位的動機以及他們的就業前景與研究中選擇的其他一 般學科不同。研究小組拜訪了研究實驗室(特別是在工程和自然科學領域)和圖 書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來執行調查。3,760 位博士生中,最終用於分析的 樣本包括 418 位受訪者,回收率約 11.4%。由於低回收率,非全日制學生和國際 學生被排除在最終樣本之外。

研究變項和使用的問卷測量項目如下:

(一)博士生對課程品質的滿意度 1、研究方法課程。

2、紮實的理論知識課程。

3、全球溝通能力養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性別

(三)近親繁殖

攻讀博士學位之前畢業於案例大學。

(四)學科領域

硬學科(工程、自然科學)、軟學科(社會科學、人文、教育)。

(五)獎學金

有無受領獎學金。

(六)博士階段年數

1-2 年、3-4 年、5 年以上。

(七)每位指導教授的學生

指導教授目前共指導幾位博士生。

(八)民主學術文化

1、可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想修讀的課程。

2、可以自由向教授與學者發表言論。

(九)與指導教授的互動

1、我的指導教授在我的研究上提供我可行的建議。

2、我的指導教授能幫助我釐清我的研究議題。

3、我的指導教授對我的研究議題展現出熱情。

4、我的指導教授會考量我個人的處境。

(十)與同儕的互動

1、同屆博士班入學人數多,讓我有機會向同儕學習。

2、我可以向博士班的學長姐學習。

3、同儕們是我修讀博士班期間重要支持來源。

(十一)動機

想進學術界工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十二)就業市場前景

1、一旦獲得博士學位,我可以選擇各種工作。

2、我對完成博士學位後所預期獲得的薪資應會感到滿意。

分析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和 OLS 迴歸分析,研究的依變項「博 士生對課程品質的滿意度」3 項測量是從因素分析中萃取,藉由理論知識品質、

研究方法、能力等學習經驗來衡量。自變項分成 3 區塊,基線模型區塊 1 是「博 士生的個人背景和學術地位」,包括性別、近親繁殖、學科、訓練年數、每位指 導教授的學生數、是否獲得獎學金。區塊 2 是「社會與環境因素」,包括民主學 術文化、與指導教授的互動、與同儕的互動。區塊 3 是「動機」與「就業市場前 景」。

Shin 等人(2018)的研究結果發現博士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 影響,包括學生背景特徵(近親繁殖、學科)、社會環境因素和動機因素,同時 結合其研究中的案例大學之社會文化背景脈絡提出可能的解釋。

(一)性別、每名指導教授的學生人數、入學博士課程的年數,對博士課程的滿 意度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而學術近親繁殖和學科背景特徵與博士生對課 程的滿意度顯著相關。非近親繁殖的學生對博士課程的滿意度比近親繁殖 的學生高。案例大學是韓國學生最渴望進入的大學,非近親繁殖的學生大 多在案例大學以外讀學士班,相對比畢業於案例大學學士班或碩士班的同 儕可能更滿意目前的博士課程。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生比工程和自然 科學的學生對博士課程更滿意。學科上的差異可能源於各個學科領域的教 學和研究方式、指導教授行為上的差異,以及案例大學存在的硬學科領域 勞動力剝削情形。

(二)與指導教授和同儕的關係,是博士生對課程品質滿意度的極重要因素。韓 國高等教育中,博士生與學術指導教授和同儕之間的互動不只是個人關係,

網絡是畢業後就業和晉升的一項核心因素,對教師招聘有很大的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建立民主的學術文化對博士生的滿意度至關重要。Shin 等人引用 2015 年 Shin、Kim、Lim、Shim 與 Choi 的研究指出,階級文化是韓國學術界氣氛 融洽文化的一個障礙,在韓國高等教育中,學術指導教授和博士生之間的 密切關係促進了「以資歷為基礎(seniority-based)」的社會文化中嚴格的 等級制度。這一發現也存在著相互矛盾的訊息:韓國博士生和他們的指導 教授之間的密切關係是實現課程滿意度、完成度和未來職業成功的關鍵,

但如果導致封閉的學術文化,可能會成為不滿意的來源。

(四)學生進入學術界工作的動機與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呈正相關。對學術界工 作有高度抱負的博士生可能會更正面看待自己的學習過程,動機是學生滿 意度和課程完成的一項核心因素。如果學生的博士學習動機與職業抱負和 目標緊密連結,學習過程的壓力源可能可以被克服。

(五)學生是否顯示積極的就業市場展望對博士課程滿意度有顯著影響。案例大 學的大多數博士畢業生在韓國獲得學術職位的機會更佳,但是博士生對未 來就業市場的前景卻並不十分樂觀。Shin 等人引用 2017 年 National Statistics Portal 的數據指出,在韓國,新的博士學位持有者的失業也成為 一項嚴重的社會議題,2017 年獲得學位的博士畢業生中,只有 30.9%的人 有確定的固定工作。

綜上,對於前述 Shin 等人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的觀點認為:

首先,Shin 等人的研究結果中,博士生生進入學術界工作的動機與博士生對 課程的滿意度呈正相關,在「動機」的變項,測量指標是「想進學術界工作」,

在「博士生對課程品質的滿意度」變項,有 3 個題項作為測量指標:我的博士班 能提供有用的研究方法課程、我的博士班有開設專業的課程,能讓我建立紮實的 理論基礎、我的博士班課程對我在外語溝通和國際移動能力養成很有幫助。Shin 等人於期刊內兩度引用 Teichler 在 2006 年的研究結論,認為博士教育正迅速的 轉變,從培養下一代研究人員朝向專業訓練,博士生學習不再僅僅是培養下一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者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專業人員進入知識社會的一種手段。研究者認為,

如果博士教育已經不再只是培養研究人員和學者,那麼「動機」因素應該也不只 限於「想進學術界工作」,如果加入問卷中其他動機題項的分析,博士生對課程 的滿意度是否會有所不同?

其次,研究結果中,與指導教授的關係、民主的學術文化、就業市場前景、

學科、近親繁殖的網絡,這些因素的影響和提出的建議都與「指導教授」密切相 關。研究建議需要政府和學校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個別教師的努力,透過提升民主 的學術文化、高品質的課程設計和有效的職業建議來確保博士生對其課程的滿意 度。就以上觀點而言,指導教授似乎是博士生對課程品質滿意度最關鍵的影響因 素,高品質的課程設計也需要指導教授高品質的教學來執行。可以反思的議題包 括應如何提高指導教授的教學品質與指導品質以及由誰監督。

學科、近親繁殖的網絡,這些因素的影響和提出的建議都與「指導教授」密切相 關。研究建議需要政府和學校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個別教師的努力,透過提升民主 的學術文化、高品質的課程設計和有效的職業建議來確保博士生對其課程的滿意 度。就以上觀點而言,指導教授似乎是博士生對課程品質滿意度最關鍵的影響因 素,高品質的課程設計也需要指導教授高品質的教學來執行。可以反思的議題包 括應如何提高指導教授的教學品質與指導品質以及由誰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