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兩岸的經貿交流與互賴

第四節 人員及社會交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隨而來的擴散外溢效果,無論強度或廣度均非早期兩岸經貿交流可比擬,將對兩 岸關係產生實質且重大的影響,將科技產業全球化與兩岸分工的合作機制,擴大 往兩岸政治上和解的方向發展。

第四節 人員及社會交流

兩岸雙方人員及社會交流始於台灣方面於民國 76 年 11 月行政院通過並頒布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正式實施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的政策。

自 1987 至 2006 年底,中國大陸人民赴台灣人次約 154 萬人,台灣赴中國大陸旅 遊人次更高達 4,240 萬人次,兩岸通婚亦突破 25 萬對之多,顯見民間社會交流 往來極為頻繁。

表 3-11 及表 3-12 顯示,1987 至 1988 年,中國大陸人民來台人次僅約 414 人,1999 年超過 10 萬人次,10 年間,增長了 256 倍之多,而中國大陸人民赴台 從事觀光活動自 2002 年 1 月起開放,人數增加更快速,到了 2006 年,兩岸人員 往來再創歷史新高,單年即有超過 24 萬人次來台從事觀光、旅遊、經貿、文化 等各項交流等,較上年同期成長約 40.58% 。而台灣自 1987 年 12 月開放赴中國 大陸探親開始,赴大陸旅遊的人數也逐年穩定成長,至 2006 年,台灣人民赴大 陸旅遊已超過 441 萬人次,較上年同期成長約 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1 中國大陸人民赴台灣人數

單位:人次

年度 當期

人次 較上年同期成長率 (%)

1987-1988 414 --

1989 4,849 --

1990 7,524 55.17

1991 11,116 47.74

1992 13,177 18.54

1993 18,445 39.98

1994 23,654 28.24

1995 42,295 78.81

1996 56,545 33.69

1997 73,848 30.60

1998 90,387 22.40

1999 106,254 17.55

2000 116,311 9.47

2001 133,988 15.20

2002 154,770 15.51

2003 134,811 -12.90

2004 139,344 3.36

2005 172,982 24.14

2006 243,185 40.58

合計 1,543,899

註:1. 赴台灣人數包括從事經貿交流、觀光活動及其他交流。

2. 中國大陸人民赴台從事觀光活動自 2002 年 1 月起開放。

3. 2003 年上半年因 SARS 疫情,台灣對中國大陸人民採行入境管制措施。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 170 期,(台 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 年 1 月),頁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2 台灣人民赴中國大陸旅遊人數

單位:人次

年度 人次 較上年同期成長率

(%)

累計

1987-1990 1,934,979 -- 1,934,979

1991 946,632 -- 2,881,611

1992 1,317,770 39.21 4,199,381

1993 1,526,969 15.88 5,726,350

1994 1,390,215 -8.96 7,116,565

1995 1,532,309 10.22 8,648,874

1996 1,733,897 13.16 10,382,771

1997 2,117,576 22.13 12,500,347

1998 2,174,602 2.69 14,674,949

1999 2,584,648 18.86 17,259,597

2000 3,108,643 20.27 20,368,240

2001 3,440,306 10.67 23,808,546

2002 3,660,565 6.40 27,469,111

2003 2,731,891 -25.40 30,200,002

2004 3,685,250 34.95 33,885,252

2005 4,109,188 11.50 37,994,440

2006 4,413,470 7.40 42,407,910

合計 42,407,910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 170 期,(台 北:行政院陸委會,2007 年 1 月),頁 39。

此外,兩岸信件往返亦非常頻繁,台灣郵寄中國大陸的信件數量自 1988 年 至 2006 年底累計約 1.2 億封,而中國大陸寄來台灣的信件累計近 1.6 億封(見表 3-13);另外,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的統計,兩岸來去電話量更是持續升高,從 1989 年累計至 2006 年底,大陸撥到台灣的電話量高達 18 億次、48 億分鐘,台 灣撥到大陸的電話量更高達 21 億次、80 億分鐘 (見表 3-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3 兩岸信件往返統計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 170 期,(台 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 年 2 月),頁 37。

年度 台灣寄往中國大陸信件 中國大陸寄往台灣信件 合計 總信件數 成長率(%) 總信件數 成長率(%)

1988-1992 24,840,480 -- 35,256,100 -- 60,096,580 1993 7,104,266 11.29 10,627,895 1.56 17,732,161 1994 6,887,026 -3.06 12,224,631 15.02 19,111,657 1995 6,714,478 -2.51 10,943,909 -10.48 17,658,398 1996 6,532,580 -2.71 11,510,345 5.18 18,074,925 1997 6,018,077 -7.88 10,283,669 -10.66 16,301,746 1998 5,751,680 -4.43 8,930,255 18.00 14,681,935 1999 5,031,834 -12.52 8,492,073 -4.91 13,523,907 2000 5,409,559 -7.51 8,577,556 1.01 13,987,115 2001 5,004,283 -7.49 7,626,377 -11.09 12,630,660 2002 9,224,488 84.33 7,045,970 -7.61 16,270,458 2003 10,268,325 11.32 7,698,078 9.26 17,966,403 2004 9,280,017 -9.62 6,907,013 -10.28 16,187,030 2005 9,398,239 1.27 6,769,875 -1.99 16,168,114 2006 5,985,106 -36.32 6,501,617 -3.96 7,386,171

合計 123,450,449 159,395,363 282,845,8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4 兩岸來去電話量統計

年度 大陸撥打電話至台灣 台灣撥打電話至大陸

次數 分鐘 次數 分鐘

1989-1994 75,650,048 242,156,377 91,057,352 281,475,343 1995 36,286,354 102,222,867 41,519,318 133,795,616 1996 42,956,178 115,162,620 53,541,006 168,739,603 1997 56,652,934 151,719,608 69,007,688 198,068,887 1998 69,203,243 180,643,371 79,951,814 236,140,690 1999 82,295,197 214,145,259 96,033,222 286,033,653 2000 95,048,691 241,113,377 111,604,019 342,987,929 2001 114,970,716 321,953,043 154,668,202 509,835,107 2002 169,332,270 473,223,614 213,866,226 758,784,078 2003 185,782,187 523,941,755 249,859,666 986,967,613 2004 228,595,500 645,109,422 280,035,219 1,286,702,911 2005 298,044,463 790,814,715 318,610,184 1,369,443,937 2006 358,902,498 875,980,140 350,297,538 1,505,975,668 合計 1,813,720,279 4,878,186,168 2,119,121,454 8,064,951,035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 170 期,(台 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 年 2 月),頁 38。

綜上可知,自從 1987 年正式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以來,雙方各層面的 往來日益頻繁,交流的形式、管道和層次也不斷地擴增及提升,對兩岸關係的影 響從量變到質變。 兩岸人員交流的熱絡,除了旅遊因素以外,還有以下其他幾 個面向值得探討:

一、學術及文教交流

自中華民國政府於 1987 年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後,兩岸學術交流活動亦在 政府支持下陸續推動,兩岸學人互訪與研討活動亦絡繹於途。兩岸學術及文教交 流在雙方的互動中亦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兩岸學術交流政策具有下列特質16

16 陳德昇、陳欽春,〈兩岸學術交流政策與運作評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6 卷第 2 期,(民 國 94 年 4 月),頁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台灣採「去鬆來緊」原則,大陸採「來鬆去緊」原則

台灣方面對學生赴中國大陸求學,或學者赴中國大陸學術交流原則上並無限 制措施。近年來公教人員僅需辦理核備手續便可逕赴大陸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活 動。不過,對於中國大陸學者來台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政府當局政策似趨保守,

影響交流的頻率與廣度。儘管如此,學術交流仍是兩岸各項交流互動最為寬鬆之 領域。

中國大陸方面,雖對台灣學人學術交流入境採較寬鬆政策,但是對往訪次數 較多或較具政治敏感性之團體、個人則採取管理措施,尤其 2004 年總統大選後 政治色彩傾向執政之學者,赴中國大陸進行學術交流即面臨相當大之阻力。此 外,中國大陸學人來台交流之審核則頗為嚴格,其中不僅涉及政治審查、研討主 題與邀訪單位之考量,更需面臨層層官僚程序以及國台辦審核。

(二)制定兩岸文教交流規範

兩岸在 1980 年代末、1990 年初相繼制定涉及學術與人員交流之法規,台灣 方面法規多為規範性與政策性之內涵為主,於 1992 年 7 月,兩岸關係史上第一 部法典《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隨後訂定《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 台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建立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審查制度,之後《各級學校 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查要點》及《大陸地區出版 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進入台灣地區或在台灣地區發行銷售製作播映 展覽觀摩許可辦法》等法規也相應陸續制定公布。之後,為改善兩岸互動與交流 法制規範落後於現實的問題,政府再於 2003 年 10 月完成《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修訂的三讀程序。其中有關文教部分包括:就兩岸學校交流合作、

締結姐妹校及簽訂協議的行為採申報異議制規範。此外,亦針對台商子女教育、

教師權益與大陸出版品來台銷售、展覽與觀摩亦修法納入規範。

中國大陸方面的法規制定則有較多政治顧慮與考量,反映出其對兩岸交流之 防衛心態。大陸方面迄今雖未制定全盤性有關兩岸民間交流的立法,但針對對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教交流的需要,個別制定了零星的單獨法規或透過「通知」、「規定」等文件來 取代法制作為,如於 1993 年下達「關於新聞工作員赴台採訪的規定」以及「對 台出版交流管理暫行規定」、「關於台灣記者來祖國大陸採訪的規定」、「關於歸口 管理對台文化交流工作的通知」、「當前加強對台文化流活動管理的有關注意事 項」、「關於對台灣進行教育交流的若干規定」、「關於對台灣影視交流的暫行管理 辦法」、「關於對台體育交流歸口的意見」等。

(三)採取鼓勵與促進措施,但程度與型態有別

兩岸的政府皆對學術交流採取鼓勵與促進之措施,其中包括相互邀訪、提 供交流機會,以及促成交流的領域擴大與深化。台灣方面,行政院陸委會於 1994 年 1 月成立非營利性的「中華發展基金會」,來推動學術交流,以及提供經費獎 助學人互訪與教學。該基金會並不實際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的邀訪工作,僅針對民 間辦理文教交流進行補助、委託或奬勵,舉凡能增進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項目經 審核通過均予以補助,並獎勵兩岸研究生至彼岸從事短期研究以及獎助兩岸學者 專家至彼岸進行講學與研究,另為鼓勵台灣新聞從業人員加強對兩岸關係暨大 陸、港澳之新聞報導,以提昇新聞報導品質,並加強國際及民眾對兩岸關係暨大 陸、港澳現狀與發展之認識,該基金會於 1997 年起辦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 報導獎」。此外,台灣其他民間基金會與團體亦提供頗為豐沛的學術交流機會與 資源,促成雙方交流的實質發展。

中國大陸推動之學術交流多由官方主導,也由於中國大陸民間社會相對弱 化與涉台問題的政治敏感性,因此多由官方操控,其運作之鬆散或取向,亦受兩 岸關係敵對程度影響。由於兩岸官方尚未接觸,只進行民間交流,中國大陸為加 強兩岸文教交流工作,紛紛在國務院相關部會及各省市成立民間機構,以推動兩 岸交流活動,如文化部的「中華文化聯誼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中華 廣播影視交流協會」;省市部分,如福建成立「閩台交流協會」、湖北省成立「鄂 台交流協會」、浙江省成立「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促進會」等等。一方面組團來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行交流,同時也邀請台灣相關文教團體到大陸參訪。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出入境管理局資料,核准中國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文 教活動主要包括:文教活動、大眾傳播、產業交流、傳統民族藝術、宗教、衛生 及法律活動。圖 3-1 顯示,大陸專業人士來台人數明顯逐年增加,可見,兩岸文 教交流呈現持續增長之趨勢。

圖 3-1 中國大陸專業人士赴台灣從事文教交流活動統計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內政部出入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統計資 料,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fo9806.asp。

兩岸長期政治關係處於敵對狀態下,可透過相互文教交流所建構的情感與信 任之網絡關係,皆有助於減緩兩岸敵我意識之深化,兩岸學術與人員交流將可對 兩岸關係產生正面而有效的實質效果。當前兩岸兩政治僵局與對立,學術文教文 流的介面與平台不僅具有學術互惠之效果,也能發揮間接政治溝通與對話之功 能,因此,對於減緩兩岸衝突與對立具有正面的效果。

二、勞力交流

隨著兩岸人員交流逐漸增加,在台灣中低級勞力短缺之際,是否應引進大陸 勞工一直是一個具爭議性的議題。基於中國大陸地區勞工與台灣人民同文同種之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人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血緣關係,溝通上極為便利,但開放大陸地區勞工至台灣工作,除須付出一般社 會成本(例如危害社會治安、不利疾病管制、逾期不歸、與棄職逃跑等)外,可能 相對於引進外籍勞工而言,須要額外負擔政治成本(例如影響兩岸情勢穩定、國

血緣關係,溝通上極為便利,但開放大陸地區勞工至台灣工作,除須付出一般社 會成本(例如危害社會治安、不利疾病管制、逾期不歸、與棄職逃跑等)外,可能 相對於引進外籍勞工而言,須要額外負擔政治成本(例如影響兩岸情勢穩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