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妻日記》:愛情成長紀錄

第四章 愛的成長

第三節 《人妻日記》:愛情成長紀錄

上兩節中,筆者藉由《迷宮中的戀人》來探析陳雪創作風格的轉變。也就是 在她數十年中所書寫的匱乏主題中跳脫出來,進一步的直視她筆下曾經不斷叛逃 的愛情關係。

然而在接下來,陳雪遂以在網路平台「臉書」(facebook)上,不定期書寫的 文章中,聚集超高人氣,而擷取下來制訂成冊,以日記的形式集結成書,是為《人 妻日記》的由來。

《迷宮中的戀人》與《人妻日記》皆描述主角本身內心的轉變到進一步的影 響外在表現,可被視為是個人主體意識的覺醒,進而造成個人行為上的開展,「成 長」可以說是這兩部作品的共通點,也是人在情感交流中,不斷進行磨合、修正 的動力,進而達到修復。在此本文欲透過成長小說理論的觀點,來探析《迷宮中 的戀人》與《人妻日記》是否具備成長小說的概念。

「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小說一詞源自於十八世紀德國所發展出來的 文類,到二十世紀後,成長小說幾乎已成為西方小說的創作模式,然而此名稱卻 遲遲無法直接定義,在德文,有 Bildungsroman、 Entwicklungsroman、

Erziebungsroman、Kunstlerroman;在英文譯稱,有 Initiation story,Growing-up novel,

Novel of youth,Novel of adolescence,Novel of life、apprenticeship novel;至於中 文譯稱,除了最常被譯為「成長小說」一詞外,還可見「教育小說」、「修養小說」、

「發展小說」、「塑造小說」等別稱。221其中,即便有不同指稱,其所共同指向的

221 「成長小說」以外的多種譯法,可分見於下列學者的論述中:馮至將 Bildungsroman 譯為「修 養小說」;Entwicklungsroman 譯為「發展小說」(《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譯本序,台北︰光 復書局,1998 年,頁 11);楊武能則將 Bildungsroman、Entwicklungsroman 共同譯為「教育小

120

一個癥結點是:文中的主人翁均有自覺的從生活中經歷中汲取養分,盡可能的成 長自我222;抑或是從辭源學的角度分析” Bildungsroman”一字,上探中世紀用 於神學討論,表示「上帝塑造」,至啟蒙時代演變為「內在塑造」,到十八世紀才 行的概念,誠如,高曼(Susan Ashley Gohlman)所言:「成長小說不應僅將它視 為一種人的發展的小說而已,更應該把它看作主角積極地從內外去塑造自己,使 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 年,頁 13

222 Jerome Hamilton Buckley, Season of YouthThe Bildungsroman from Dickens to Golding,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13.

223 許君如,《一九六○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

121

122

與歷程使之成長的過程,透過各種經歷,是否從內外形塑自我才是「成長小說」

的關鍵。

《人妻日記》的日記體文體有別於《迷宮中的戀人》小說體,但如以內容來 看,其中心都以書寫主人翁內心的成長到外部的改變,因此本文以此病相討論。

《人妻日記》主要以陳雪與伴侶早餐人婚姻生活的點滴記錄為核心。此書的出版 有別過去同志書寫的悲鳴與哀戚,反以正面明亮、篤定自信的態度立足於世人眼 前,陳芳明如此說道:「這可能是 1983 年白先勇《孽子》出版以來的重要里程碑

229。」肯定了此書在同志文學中所開創出的新局面。然而在這本標榜著「同志生 活」的作品,實際上是陳雪在臉書所集結下來的文章,在這些書寫著家庭生活瑣 事的文章,呈現了什麼樣的議題,使得可以因此成書出版?日記體方式出版的《人 妻日記》中顯現了陳雪脫下作家身份後的現實生活,讓讀者可以更靠近的觀看作 品背後的真實樣貌,然而,陳雪在此書中所記敘的婚姻生活的用意為何?在過去 文本中的匱乏書寫到此書的盈滿愛意,有何轉變?在這些轉變中是否也顯現出陳 雪在現實生活中所經驗的人、事、物給予了她巨大的衝擊,而影響了她的心靈,

進一步的影響的她的創作手法?

網際網路的發展在高度發展下,不僅加速了資訊傳播的發展,也拓寬了傳播 的廣度和深度。臉書(facebook)作為現代熱門的社群平台之一,具有高度的連結 性、即時即性、互動性與打破時空與個人化等特性,成為當今火紅的社群網路平 台之一。其中臉書能成功擁有眾多使用者的原因,主要是可隨時隨地發佈最新動 態於塗鴉牆上,使親朋好友能立即得到資訊230,方便朋友們相互連繫。

229 引於陳芳明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enxue1970/posts/360735520673811?comment_id=2364901&of fset=0&total_comments=7

230林羿妏、陳昭秀,〈大專院校生的批判思考意向與 Facebook 特性對其資訊驗證行為的影響〉,《國 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2012 年 8 月,頁 17-36

123

在這波熱潮中,許多作家也投身成為臉書的愛用者,如陳芳明、紀大偉、駱 以軍、陳雪等。而臉書高自主性,發文與否取決使用者,加上多種貼近生活的情 境功能(如:戳、心理遊戲、心情感受),使之平台更顯得輕鬆,成為可以抒發 心情、看法的發表平台,甚至是練打字的地方,駱以軍就如是形容臉書之於他的 特性:「臉書變成我的個人副刊。」231由此可知,臉書作為一個公眾媒介,除了 抒發個人情緒、刊登作品,也使其與讀者關係更加密切。

陳雪與伴侶早餐人結婚的消息在臉書上公布後引起了廣大注目,臉書上所關 注的人有別以往對同性戀者的攻擊與苛責,而是給予一連串的祝福與肯定,在此 之下,陳雪也進一步的在網路平台臉書上,書寫她們的婚姻生活的點點滴滴與讀 者分享,在熱烈迴響下,陳雪遂以臉書中所發表的文章加以整理出版,成為《人 妻日記》。

陳雪過去的創作中,皆可以明顯感受到她作品中濃厚的陰鬱感,即使在《迷 宮中的戀人》中,以愛情做為書寫的主題,她筆下的愛情仍舊帶著糾結、痛苦、

包袱的沉重感。然而在《迷宮》之後,《人妻日記》卻一掃陰鬱,陳雪帶著自身 經驗,逐一的訴說婚姻帶給她的轉變與磨練。更準確來說,她在婚姻這段愛情關 係中,為了珍惜自己心愛的人,藉由書寫日記來不斷的反省與修正自我,「書寫」

成為了她與自我對話的方式,卻也開啟她透過回顧生活來校正兩人間的情感。在 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她的伴侶「早餐人」成為關鍵,帶她走進不同思維與創作 模式。

「早餐人」的存在改變了陳雪的人生。《人妻日記》中陳雪曾自述:

231 資料來源: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1021〈作家駱以軍:認真耍寶,讓臉書 變成我的個人副刊〉,陳怡如撰,2014 年 2 月 10 日

124

是她(早餐人)讓我知道我能夠停止悲傷與混亂,我能獲得短暫甚至是較長 的平靜,甚至,是一種類似於,快樂;是那種人們稱之為快樂,或者幸福,之類 的;我從不知道我可以真實擁有的,我曾經以為極其困難、難以描述、不可名狀,

總之與我無關的。一種生活狀態。232

過去的陳雪,將快樂、幸福視為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是與自己無關的生 活狀態,然而在與早餐人結婚後,她引領陳雪進入了曾經不可及的人生。

有別於《人妻日記》的書寫策略,《迷宮中的戀人》雖是以小說形式書寫,

卻也道出了陳雪在現實中相似的生活經歷。《人妻日記》更可視為《迷宮》中現 實生活主角的延續。兩部作品中陳雪皆提到了曾經錯失一段深刻入裡的愛情,後 來失而復得,也就是阿撒/早餐人的歸來,使虛擬中的我(鹿月)與現實中的我

(陳雪)不斷進行自我思考與修正,企圖彌補在這段關係中所失去的自我與他者。

其中可窺見文本與現實有部分的連結關係。小說中,鹿月在與阿撒的愛情關係中,

不斷進行自我詰問,企圖透過各種辦法來維持這段情感:阿撒改變鹿月以往以自 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改採他人的角度來重新思考,鹿月的突破,使兩人得以繼 續這段關係。也就是說,在這段愛情中,為了把握阿撒,鹿月揭開自我過去內心 所防衛的機制,讓愛情的面貌得以真正進入自己的內心與生活,進行自我蛻變的 過程;現實中的陳雪則是藉由書寫與早餐人的生活,進一步的檢視自我與內在的 不斷反省,並在愛情這段關係中能夠保有自己,也給予伴侶空間,內心的成長在

《人妻日記》中展露無遺。

在上述關於「成長小說」的論點中,可以回到本節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迷 宮中的戀人》與《人妻日記》是否具備成長小說的元素?無疑義的,《迷宮》中

232 陳雪,《人妻日記》,台北:印刻,2012 年,頁 6

125

的主人翁鹿月在受困於疾病與愛情中時,最後藉由經歷了與情人的衝突困境,不 斷對自我提出質疑、批判與反省,經過心靈與精神層面的考驗後得到啟蒙,用分 居的形式,看似為關係破裂的兩人,卻因此得到解套,從而建立起新的情感模式;

《人妻》則有別於《迷宮》的書寫方式,雖非以小說方式寫成,然而陳雪將文中 主人翁,也就是她自己當作挑戰的對象,藉由不斷「書寫」與早餐人的日常生活 瑣事,來提醒與檢視自己,在退下作家身份之後,那些真正實質的生活如何得以 順利運轉,建立起家常的力量,在看似簡單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經營兩人之間的 關係。猶如她自己所言:

臉書是我私人生活的寫照,是我期望自己擁有的狀態,針對某一個主題 的思索,我會適可而止,更多的時刻像是對自己反覆的提醒,對生活的 紀錄,對往事的檢視,對於現狀的珍惜,小說家總是擁有兩種人生,這 兩者之間互相滲透,相互補足。233

而在《人妻日記》,看似清爽明朗的筆調,如何呈顯她的在書寫中的不斷反 省與修正呢?

因為過去種種而自我評價為「沒有能力愛人」,將許多行為,或戀情的結 束,都當作是自己「無法愛人」的證明,扛著這個印記,使我失去與自 己辯論的能力,也無法解決問題,只能一個又一個,在不同的戀愛關係

因為過去種種而自我評價為「沒有能力愛人」,將許多行為,或戀情的結 束,都當作是自己「無法愛人」的證明,扛著這個印記,使我失去與自 己辯論的能力,也無法解決問題,只能一個又一個,在不同的戀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