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仕紳化

仕紳化(gentrification)是由社會學家 Glass 於 1964 年於《London: Aspects of Change》一書中提出,而仕紳化(gentrification)現象最早被發現在英國倫 敦的老舊城區中,主要現象從原本聚集以低收入者為主的群落,在經過重建後 發生地價及租金上漲,而後吸引較高收入者遷入,並取代原有低收入住戶的現 象。簡言之,仕紳化其結果是形成該地區雖然生活水平的指數提高,但原住戶 卻因收入不堪負荷,或遭新住戶歧視而導致原住戶不得不前往更偏遠或條件更 差的區域遷徙。在仕紳化地區在吸引第一批新住戶後,會吸引其他與新住戶相 同階層的人遷入,從而使仕紳化的過程加快也直接導致仕紳化的範圍擴大,最 後使整個行政區人口結構轉變。爾後亦有許多學者發現有其他不同的驅動力促 使仕紳化現象的發生,例如 Gotham 以政府企圖發展紐奧良觀光產業,而興建 大量高級住宅並扶植當地觀光旅遊業,然而在觀光產業蓬勃的發展過程中,卻 是不斷藉由壓迫原住戶藉以取得土地,最後導致新舊居民在居住區之間巨大落 差的觀光仕紳化象(Gotham,2005)。又或者在大學設立下,因校內學生在居住上 的需求,使致周遭社區房東提高租金,使社區原住戶的結構改變,並因租金上 漲而造成原住戶離開的學仕化(吳貞儀、簡博秀,2009),又或是隨都市發展空 間不足,且河岸納入都市治理環節後,將過去被視為都市貧民窟的河岸空間優 化,使致河岸高級住宅與貧民窟的強烈對比的綠色仕紳化(王志弘、李涵茹,

2015)。乃至於臺北都市居民因嚮往鄉村生活而進行臺北-宜蘭兩個地方的移動 所形成的鄉村仕紳化(李承嘉,2010)。以上都為仕紳化的發展類型帶來不同的 可能。

對於仕紳化的發展論述,學術界普遍將仕紳化分為三個時間段落來研究(簡 博秀,2015)。

- 20 - 成為都市發展的政策工具,當中以 Neil Smith 的仕紳化發展論述最為核心,Smith 認為第三波的仕紳化,已從過去觀察、討論現象逐步成為一個都市治理的工具。

政府透過對於政策引導一個區域的仕紳化過程,促使區域產業進行轉型。Leslie 則認為當代的仕紳化以出現開發中國家都市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型態與品味而 特意引進已開發國家的文創與美學,造成一股由都市治理型態的轉變,而出現 的仕紳化現象(Leslie and Brail,2011)。

然而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仕紳化案例,仕紳化的發生往往與人口的遷移緊密

- 21 -

化、生活、品味的軟體進行都市軟體再造(林文一,2015)。

隨著仕紳化進入都市治理環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都市中仕紳化的 焦點指向了對地方文化的影響。例如 Flew 則認為政府為了地方產業轉型,藉由 補助來快速培育文創產業來達到經濟效益(Flew,2012)。Leslie 認為開發中國家 模仿已開發國家的生活品味與文化,除了無法培育多元文化與創意外,還可能 將都市自身的傳統文化抹去,造成文化均質化與仕紳化(Leslie and Brail,

2011)。國內學者林文一則認為,創意城市的論述,雖然看似都市治理的一環, (2015)認為,在臺灣當代都市仕紳化問題中,政府過度挪用 Gotham(2005)於 Florida 案例中對於政府以獎勵觀光旅遊、文化創意產業(以下通稱文創產業)來 達成地方振興,然而過於草率的挪用與對地方傳統文化的不尊重,最後會使仕

- 22 -

串連彼此的網絡,使 URS 基地在迪化街快速發展的後續行動中,已無法引導街 區的發展趨勢。再者對於政府無力干預市場機制下所形成的仕紳化狀況,地方 傳統產業與文創店家是如何看待仕紳化的發展並且利用組織網絡來面對仕紳化 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