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迪化街仕紳化議題

第五章 迪化街網絡發展經驗探討

第三節 迪化街仕紳化議題

第三節 迪化街仕紳化議題

由於近年來迪化街的快速發展,迪化街仕紳化的議題逐漸浮出檯面,不論 是平面媒體報導迪化街租金水漲船高,或是更新處所屬的村落之聲所舉辦的「大 稻埕仕紳化?」講座,都一再反應出外界看待迪化街已經出現仕紳化的事實。

在過往文獻資料中,仕紳化用於都市發展議題,大多指向對於弱勢群體可能會 因付不起租金而遭到驅趕或是對於地方人口結構的改變,例如 Gotham(2005)提 及紐澳良做為全美國著名的觀光勝地,隨著觀光快速的發展,紐澳良已成為老

- 71 -

舊街區與觀光產業、私人住宅等兩種鮮明的對比。又或是賴柏志(2011)所提在 商業仕紳化下,師大商圈傳統的夜市攤販逐漸被新進駐的「仕紳階級的品味」

所取代。與上面不同 Miriam Zuk(2017)則認為仕紳化現象在現今美國的案例 中,可能已經從過去單純市場機制導致居民開導向,演變成與公共投資如交通

不過去,他就被仕紳化的現象給淘汰掉。(A3,2017/12/06)”

6 大稻埕店租漲 老舖苦撐新店轉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96594

- 72 -

(圖 5-7 迪化街一段 90 號地價)資料來源:內政部地政司

除了對街區商家品質的篩選,受訪者也提到在迪化街仕紳化過程中,應要 避免的是觀光對地方所帶來的產品均質化,並認為在仕紳化過程中,只有地主 與房東對於地方未來的發展想像,才是決定迪化街是否會成為一條與其他老街 相仿的關鍵角色。

“那另外一方面我這樣看,因為前面講的是,你房租一上漲,你沒辦法營業就只

好被淘汰。但是另外一方面講早期先進來的這些新藝術家、設計師、或是新的文

創團隊,它們可能本來就沒有這麼好的商業模式去經營,才讓有些人看到這個街

區有一個很好的發展面向。那你把這些人趕跑了,未來迪化街是不是就變得像其

他老街一樣。像去掏寶網批一些便宜高利潤的獲利模式,或是去賣烤香腸那些,

去因應這樣的高房租問題。現在東區就自嚐惡果,因為就是那幾個大地主,他不

- 73 -

願意把房租降下來,所以很多店家就被迫離開。(A2,2018/01/27)”

在迪化街的仕紳化的過程中,研究者也發現地方商家除了認為仕紳化是一 種市場淘汰機制外,也透過在電子載具上建立社群團體來進行資源串聯,藉以 達成社群網絡內成員資訊共享以及擴大店家各自的客戶群體。

(圖 5-8 文創網絡讀書會社群)資料來源:研究者翻攝

綜合上述迪化街商家對於仕紳化的看法,在文創商家的網絡中較為傾向將 仕紳化視為市場的淘汰機制,所以如果進入文創產業網絡的商家有辦法找出適

- 74 -

合自己的經營模式即可繼續待在網絡中,而如果無法在街區競爭中生存,網絡 成員則認為這是市場機制下被淘汰。另一方面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則是統一由 公司負責人與地主商談租金與租期,並藉由公司負責人與在地地主的社會資 本,節省租金與拉長房屋租期來達成對抗仕紳化的租金上漲問題。

簡言之,迪化街在面對仕紳化的作為與其他地區不同,雖然仕紳化一樣造 成地方租金上漲與產業離開,但是迪化街的行動者仍能從中找出適合自身對抗 仕紳化的方法,例如文創產業與傳統產業藉由建立社群網絡來擴大客群以及分 享資訊,而世代文化則以公司負責人的社會資本來進行對於租金的控制,減輕 其下店家租金上的負擔。而傳統地方網絡則因為無法維護對於傳統產業復興的 轉譯過程,在這波迪化街仕紳化過程中,成為最為弱勢的一方。

第四節 小結

在迪化街網絡發展過程中,藉由不同的徵招與轉譯發展出三種以迪化街歷 史建築做為強制通行點的地方網絡,首先是以地方傳統產業為主的地方傳統網 絡,再來是近年來數量不斷攀升的文創產業網絡以及藉由外來企業家個人社會 資本所形成的世代文化公司。

藉由對受訪者訪談的編碼,研究者認為當前三種網絡中,以文創產業網絡 的轉譯過程最為成功,就面對仕紳化所造成租金上漲的結果來說,文創產業網 絡藉由對網絡成員間轉譯過程的凝聚與維護,成功凝聚網絡成員的發展方向與 共識,例如在地方公共事務的討論中,網絡成員對於徒步區設立的幾乎持以認 同的態度。然而相較於文創產業網絡成功將對於街區的發展想像納入轉譯過 程,地方傳統網絡則無法有效將復興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向納入轉譯過程,進而 造成如部份南街傳統中藥行脫離地方傳統網絡,轉而加入文創產業網絡。

藉由對網絡轉譯維護的成功與否,研究者認為轉譯在迪化街行動者的重要 性,在於能否將轉譯中的異議排除於網絡之外,以成功的文創產業網絡來說,

- 75 -

- 76 -

- 77 -

下,URS329 選擇透過加入文創產業網絡來對地方公共空間事務提供意見。

藉由四、五兩章對迪化街各網絡的描繪,可看出迪化街近年來在網絡的變 化可歸結於在行動者在各自徵招的 OPP 相互碰撞,藉由與早期的迪化街網絡相 比,地方與外來專家學者之所以沒有太多的交集,乃是因為各自所擁護的徵招 主因並不相同。反之在文創商店進駐迪化街後,由於對迪化街未來發展的想像 不同以及同樣選擇以商業作為轉譯主軸,促使地方傳統、文創產業、世代文化 的三個網絡不斷在迪化街的公共空間事務有所互動。然而相較以商業作為轉譯 主軸所互動的地方網絡,URS 基地成員則因現階段擾動街區的目標達成,但下 階段目標不明的狀況下,逐漸失去對迪化街公共事務空間與未來發展藍圖的話 語權。

-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