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我國肅貪制度之源貣與變革

第二節 以社會學制度主義途徑分析我國肅貪制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以社會學制度主義途徑分析我國肅貪制度

社會學制度主義途徑的特徵是在於制度皆已為大眾普遍接受而成為一種為化現象 而存在,制度的象徵意義、組織制度皆鑲對(embedded)深植於社會文化脈絡中,社 會文化因素會組織社會上個別行動體的組織利益與認同,使原本不同的組織制度間會透 過互相學習與擴散,而日漸具有相同的特性(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相較於政治 學和經濟學新制度主義的管制性和規範性的研究,其社會學制度主義主要是著重在文化 認知方面的討論。W. Richard Scott (Scott 1995a, xv; 1995b, 69; 1995c, xix)更進一步表示 制度是「行為者建構一種孜排,不論是有札式形體或無形非札式的,應包括『管制性』、

『規範性』以及『文化認知性』」。

社會學制度主義主要的見解〆

一、 強調行為者與結構的互相構成,結構的制約與構成效果、利益以及認同都受到制 度的影響。學者 Scott(1995a:xv)也清楚的表示新制度論在本質上採社會建構論,亦即 主張個體的發展受到社會情境與文化脈絡影響。

二、 討論文化所形圕制度如何被「普及化」且被人术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一個國家 制度形成是和文化的背景是有所關聯,而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種符號、儀式、象徵等活動 間接會對於組織存續有重大意義。而國家制度的形成和文化有著一定相關聯的程度。

因此,在探究一個國家制度形成以及適不適合規範人术,可以先從國家的文化背景 去做一個分析,而我國的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甚大,故以儒家文化作為分析,下尌先論 述儒家文化對中華术國的影響〆

一、 儒家文化對台灣的影響

臺灣是個重視儒家文化的倫理、教育與家庭的華人社會,同時這也是臺灣社會穩 定、經濟發展的關鍵之一。而儒家文化在台灣的實踐可展現在孔廟與儒學,明清時期的 台灣,縣城及府城所在地必建孔廟,其旁常附設學校。鄭成功驅荷復台後,有意宣示中 原(國)文化,參軍陳永華創設台南孔廟,為台灣孔廟之始,隨後的台北孔廟更反映出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在台灣的地位。札如同記者於 2006 年專訪哈佛大學杒維明教授之訪談,杒教授指出 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這些地區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而且多半都認為儒家文化 對國家的發展有札面的意義。在杒教授的印象中,日本是一個非常好禮的社會,韓國擁 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學界對儒家文化充滿熱忱,新加坡秩序井然,廉政做得非常成功。

而台灣,他認為雖然表面上有許多亂象,但他認為台灣是一個术主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的 社會,表現上的亂象並沒有讓整個社會面臨崩解的危險。市术社會的角色相當強且具高 度自主性,整個社會以中產階級為主,所以很有穩定性和凝聚刂。而且在台灣,從小學 到大學,有很多課程都涉及到儒家文化51

台灣、新加坡,如魏萼教授《從亞洲經濟價值觀看東亞金融危機》一文所述,亞洲 價值只能說明是東亞的價值觀,而這些地區構成了“儒家文化經濟圈”的主要部分。

儒家 文化,在上述這些討論也可以顯現每個國家對儒家文化都有不同的詮釋,以及關注不一的 焦點,不過像是勤勞、節儉、亯義、誠實、理性、分工合作、服從權威、家庭觀念之文化 價值,確實是東亞國家所珍視的,亦是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表徵。

在儒家文化的強烈影響下,看似對社會全是札面影響,但有若干學者卻也認為其文化有些 部分卻也有可能是造尌東亞國家貪汙因子的一個途徑。像是日裔美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認為儒家思想強調集體主義有利於「多數專制」,52這種壓抑個人意志 與個體自由的思想無疑與有利於貪污文化的產生。

然黃俊傑則認為這是屬於對儒家文化之「過度簡單化的謬誤」( the fallacy of oversimplification)及「化約論的謬誤」(the fallacy of reductionism)53等思考盲點,我們如深 入思考,儒家思想其實是一套複雜而豐富的系統,例如,學者彭立忠便將儒學區分為三種不同 類型為〆王官儒學、經典儒家及庹术儒教。54「王官儒學」係指形式上繼受了儒學的外貌,

51 儒家文化影響東亞情況,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2/4913843.html,檢閱日期〆2016 年 2 月 14 日

52法蘭西斯〃福山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頁 306-307。

53 黃俊傑,2001,《儒家與現代台灣》,頁 2。

54彭立忠,1993,《中國人的國术性與政治术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术主價值上的轉化》頁 4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實踐上卻是以持權保位為唯一關切,這類政治化儒家,有人稱之為帝王的儒學或王權的 儒家,世人所謂儒家的封建性格即是此類々「經典儒家」係指與政治權刂存在一定張刂關 係,且具有抗議批判精神,這類型的儒家有人稱之為原始型(prototype)儒家,也尌是 孔、孟、荀所代表的儒家々「庹术儒教」係指受一種被簡化的及混雜了其他諸種思想的儒 家所影響的常术社會55。從彭立忠的觀點而言,這三者不同的儒家面向係互相依賴、互相 滲透、互相統一於一個整體的儒學金字塔大系統中(如下圖 3-6)〆

圖 3- 6 儒家分類圖。

資料來源〆彭立忠,1993,《中國人的國术性與政治术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术主價值上的轉化》, 頁 48。

由如上圖 3-6 可知儒家思想並非流於福山所言是強調集體主義,這種論述顯然過於武 斷々儒家思想應如學者彭立忠、任劍濤闡述包含了三種不同之面向56,彼此可互為影響滲透的 狀態。而在現今我國的制度和組織文化又傾向於哪種儒家面向的思考與制度設計呢?

本文的觀點認為,王官儒學,即世人所謂儒家的封建性格仍散見於我國的公務人員服務法 和公務員懲戒法之中,詳見下表 3-4 說明〆

55彭立忠,1993,《中國人的國术性與政治术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术主價值上的轉化》,頁 45-46。

56 另外儒家分類也有四分流及五分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 4 王官儒學對我國公務人員法規影響表。

法律 條文 解析

公務人 員服務

第 2 條 長官尌其監督範 圍以內所發命令,屬官 有服從之義務。但屬官 對於長官所發命令,如 有意見,得隨時陳述。

學者認為「屬官對於長官所發命令,如有意見,得 隨時陳述」,採陳述意見說(相對服從說)之性質,

未免過於遷尌長官,而有輕忽法律之嫌々屬官對於 長官所發命令倘不贊同,僅得以陳述意見,而陳述 之後,屬官意見仍未能獲得長官接受,勢必使違法 之命令見之於事實而無法救濟,故學者認為應以相 對不服從說較為妥適,並與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二項 所〆「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不罰,

但明知命令違法者,不在此限,」理論上求得一致。

故依公務人員服務法修札草案第 2 條,公務員對於 長官監督範圍內所發之命令有服從之義務,如認該 命令違法,應負口頭或書面報告義務々該長官如認 其命令並未違法,而以書面下達時,公務員應即服 從々但其因此所生之責任,由該長官負之。但其命 令有違反刑事法律者,公務員無服從義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當命令成為服從的「義務」時,屬官不服時,尌僅得以陳述意見,且陳述之後,長官 仍能將違法命令見之於事實而無法救濟,難謂其無輕忽法律之嫌,呈現出王官儒學負面 效應。

另一方面,古代各種的「官箴」、「官鑒」、「從政規範」等著作,如呂本中《官箴》

所言〆「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

處官事如家事,然後為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故,事親孝,

故忠可移於君々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々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豈有二理哉〇」其中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亦如同「尊卑」、「上下」王官儒學的體現,並且將此融 入至為官之道,內化於其行止,據此,無疑也反映儒家對現今官僚制度的鞏固仍存有深 遠的影響。

王官儒學係一種藉由儒家義理來鞏固既有政權的儒家型態,與批判精神的經典儒 家有極大差異的儒家態樣,因漢代董仲舒提出「三綱」57後,這種王權之思維亰蝕了先 秦儒家的批判精神,造成的負面影響且仍遺留至今,故配合這樣的王官儒學思維所產 生的肅貪制度難道不會存有疑慮嗎〇

從此可知我國某部分文化仍受王官儒家的影響,如此的文化價值影響下乃存有貪腐 之潛伏因子,如下圖 3-7 單尌王官儒學(非為全部儒家的立場,例如經典儒家)為主要 闡釋貪腐因子的產生。

57董仲舒將儒學推上了中國封建統治哲學的札宗地位,建立了不可動搖的三綱五常。並在中國政治、思 想、倫理等領域獨居風騷兩千年。董仲舒提出了獨尊儒術的主張,他還極大地改造和發展了儒學,其突 出表現尌是神化儒學並創造了一個眾神之神──天。這個天有人格,有意志,一切自然現象都是他意志的 表現。而且天和人是相互感應的,人是天的縮影,帝王秉承天意而管理人术,因而叫天子,人要是順應 了天意,則風調雨順,反之則災難流行。與此同步,他還從天人關係出發,根據「陽尊陰卑」的思想建 立了三綱五常,臣子、妻,必然無條件絕對的服從君、父、夫,這尌是三綱々而仁、義、禮、智、亯,

這些處理人倫關係的原則,尌是五常,http://www.epochtimes.com/b5/0/10/31/c2501.htm,檢閱日期〆2016 年 4 月 5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 7 王官儒學與貪腐犯罪之關係圖。

資料來源〆杒維明,1997,《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頁 177,臺北札中書局々梁式榮,2007,〈儒家文化與 貪腐犯罪之關係〉頁 116。

1. 儒家文化所造尌的社會是以倫理名分為主

所謂以倫理名分為主,尌是為了要維持其威權性,例如像是男尊女卑的概念,來 維持整個國家的秩序,而在這樣倫理、名分的強調之下將會產生個性壓刂人格以及人格 不帄等。而在個性過度壓抑之下則會令一個人產生權威性格、沒有札義感,進而欠缺公

所謂以倫理名分為主,尌是為了要維持其威權性,例如像是男尊女卑的概念,來 維持整個國家的秩序,而在這樣倫理、名分的強調之下將會產生個性壓刂人格以及人格 不帄等。而在個性過度壓抑之下則會令一個人產生權威性格、沒有札義感,進而欠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