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句法啟動與句法表徵

一. 以節點假說為基的句法啟動模型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的實驗發現,啟動句與產出句之間的人稱、

時式等語法特徵重複與否不會影響到句法啟動的強弱,而動詞的重複卻會增 強句法啟動效應,他以此提出節點模型及詞彙殘留刺激假說(lexicalist

21

residual activation account)。該研究以完成句子殘幹來做為實驗手段,以英 語的雙賓句與介賓句為目標,一共進行五個實驗。在實驗一中,目標是操弄 動詞的重複與否,例如(2.3.1a.b.)作為啟動句,(2.3.1f.)產出,實驗結果發現 啟動句與產出句動詞相同的話,啟動句與產出句結構相同的機率比結構不同 顯著高出 17.2%,但當動詞相異時,結構相同機率就掉到 4.4%。在實驗二 中則排除動詞相同的句型干擾,驗證了即使動詞不同也仍有句法啟動的現象。

實驗三、四、五則比較了過去式與現在式(2.3.1a.c.)、現在進行式的動詞差 異(2.3.1c.d.),還有動詞在第三人稱單數與複數的差異(2.3.1c.e.)是否會造成 影響,但都未產生顯著差異。

(2.3.1)

a. The racing driver showed the torn overall…

b. The racing driver gave the torn overall…

c. The racing driver shows the torn overall…

d. The racing driver was showing the torn overall…

e. The racing drivers show the torn overall…

f. The patient showed…

Branigan et al. (1999)繼續進行了一個相關的句法啟動實驗,發現句法啟 動具有快速消退的特性。此實驗手段與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年的實 驗一相同,但增加操弄啟動句與產出句之間的間隔句(filler)數量,實驗發現,

隨著間隔增加、時間拉長,句法啟動的效應降低得很快,在無間隔句或僅有 一個間隔句的情況下,仍可觀察到顯著的句法啟動效應,但當輸入與產出之 間的間隔達到四個句子後,句法啟動的效應就降低至無顯著效果了。

這樣的現象與語意激發(semantic priming)的情況接近,於是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提出詞彙殘留刺激假說(lexicalist residual activation

account)來解釋句法啟動的機制。所謂的語意激發是指人在辨認詞彙的時候,

會受到辨認前看到的其他詞彙的語意影響而加快或減緩辨認速度,例如先看

22

到「方向」再看到「東方」,人辨認「東方」這個詞彙所需的速度就會減少,

而語意激發的持續性不超過一秒。因此那些不認為句法具有獨立於詞彙外的 表徵的學者認為,基於語意激發與句法啟動都具有很快的消逝速度,兩者的 產生機制應該都與顯性記憶有關。於是 Pickering and Branigan 認為句法啟動 的機制與控制語意的 lemmas 有關。此假說發展自 Roelofs 提出的模型 (Roelofs, 1992, 1993),該模型認為動詞與名詞等實詞的 lemmas 與語法特徵 (例如性別、單複數)的資訊是以網路節點(node)的方式連結的。以之為基礎,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更加入了「句法節點」,這種儲存著個別語句抽 象結構的節點,它與其他節點都儲存於被稱為 lemma stratum 的語意處理系 統中。這些節點以特定規則互相連結,lemmas 節點與語法特徵節點、句型 節點相連,但句型節點與語法特徵不相連,句型節點與句型節點、語法特徵 節點與語法特徵節點之間也不相連,其連結方式可參考圖[2.3.1]。當意念進 入語法編碼程序後,會先根據語意意念提取對應的 lemmas,並激發與之相 連的節點,例如指涉事物的 lemmas 就會激發與之相連的表達詞性的名詞節 點、表達數量的單數(single)節點等等,而指涉動作的 lemmas 則會激發動詞 節點、時式節點等等,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句型節點,這些節點上的資訊會隨 著 lemmas 一起被提取出來,並產生一個帶有完整特徵的實詞,然後根據動 詞激發的句型節點的資訊組合成一個句子。

23

圖[2.3.1] (Pickering & Branigan, 1998)節點模型中節點連結方式示意圖 同樣都是以詞彙為基的觀點,Pickering and Branigan 的節點模型與 F.

Ferreira (2000)的 TAG 理論模型的相似之處是,語法特徵及句型資訊都是在 意念提取 lemmas 時附著於 lemmas 上出現的,不具有自己的獨立表徵。而 相異之處在於,TAG 理論中這些語法特徵或句型的資訊是個別依附在實詞 的 lemmas 上,而 Pickering and Branigan 的模型則是認為語法特徵及句型的 資訊儲存於 lemma stratum 的節點中。在 TAG 理論中,The dog eats the cake,

dog 與 cake 都帶著「定指」訊息,但這兩個定指訊息是分離儲存於兩個詞 彙中的。但在節點模型中,在 lemmas 激發時,不同的實詞連結到的句型或 語法特徵指涉同一個節點,例如 The dog eats the cake,dog 與 cake 都會連到 同一個儲存「定指」資訊的節點。

這樣的差異使得 Pickering and Branigan 的節點模型能夠解釋句法啟動 的現象。在動詞 lemmas 激發了句型節點後,這些節點仍會保持「活躍 (activation)」的狀態一段時間,使它較為容易被提取,而因為這些節點是獨 立存在且與其他 lemmas 相連,所以當說話者使用其他 lemmas 時,就會傾 向連結這個較活躍的句型節點,而不是其他較不活躍的句型節點。例如當說 話者說了「I will give you a pencil.」(我會給你一枝筆。)後,give 的 lemma 激發了「雙賓句型(NP_NP)」的節點,使得它變得較活躍,然後當說話者接

24

著打算說出一句包含動詞 send 的話時,這時因為 send 的 lemma 節點跟 give 一樣與雙賓句型的節點連結著,所以雙賓句形節點殘留的活躍性會拉高 send 與它連結的可能性,使說話者說出如「My friend is going to send us this gift.」

(我的朋友要送我們這個禮物。)的雙賓句,並降低介賓句(NP_PP)的使用機 率。除了句型節點的激發效果,句型節點跟 lemmas 間的連結路徑

(combination)也會殘留激發效果,因此在重複使用相同動詞時,會有「連結 路徑」加上「句法節點」的雙重刺激,比 lemma 不重複的情況有更高機率 產生句法啟動。另外,因為句型節點與語法特徵節點不相連的關係,所以這 模型也能解釋為什麼句法啟動現象獨立於詞綴、時式、動詞一致性等語法特 徵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