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七節 研究焦點

第七節 研究焦點

句法啟動是指一種語言產出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會傾向重複使用他經 驗到的抽象句法結構的現象,即使語言產出者產出的是另一個談話主題、實 詞、語意角色、詞綴、句子韻律、時式不同的句子,這個傾向仍不會消失。

而這樣的偏好改變往往包含了兩個可以在語意不變的情況下互相轉換的句 型,例如授予句中的雙賓句與介賓句、把字句與主動句等等,此外不牽涉論 元轉換的結構,如動助詞(verb-particle)的位移等也會發生(Konopka & Bock, 2009)。句法啟動現象發生於各種語言中,也發生於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 上,除了改變句型偏好,句法啟動還有加快理解速度的效果(F. Y. Hsieh & Lee, 2014; Y. F. Hsieh, 2017),此外除了母語之外,早期雙語者的雙語之間,晚期 二語者的第二語言中(Cao & Mu, 2013; Hsu & Lin, 2014; McDonough, 2006;

McDonough & Vleeschauwer, 2012; Shin & Christianson, 2012),也都存在句法 啟動現象。

句法啟動現象可用於探究語言產出者心智中的句法處理機制與語意處 理機制是否是互相獨立的,認知功能學派的學者以句法啟動強度會受動詞重

62

複與否影響為證據,提出節點模型與詞彙殘留刺激假說(Pickering &

Branigan, 1998),呈現句法受語意處理機制管轄的語法編碼系統。另一派認 為句法機制獨立於語意機制外的學者們,則以句法啟動的持續時間遠長於語 意激發,以及失去獲得陳述性記憶能力的腦傷患者仍可產生句法啟動等研究 結果做為證據,認為句法啟動是一種與詞彙激發等依賴顯性記憶產生的現象 本質不同的現象,是一種隱性學習,也可說是程序性記憶的調整,而這樣的 現象本質差異則反映了句法處理機制具有與語意處理機制不同的性質,句法 機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過往句法啟動的持續性研究多關注於母語者身上,其中在延遲時間的相 關研究中觀察到了維持長達一周的句法啟動(Kaschak et al., 2014; Kaschak et al., 2011)。在晚期二語者的部分,也有研究觀察到了長期的句法啟動效應 (McDonough & Kim, 2009; McDonough & Vleeschauwer, 2012; Shin &

Christianson, 2012)。但是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所觀察的目標句式是受 試者本身母語有近似結構的雙賓句與介賓句,而 McDonough 的句法啟動操 弄則未設計目標句式的轉換句為啟動句來進行對比(McDonough & Kim, 2009; McDonough & Vleeschauwer, 2012),也未觀察受試者在啟動句輸入後 產出時的句型偏好是否確實上升,僅以相較操弄階段不嚴謹的對話任務方式 做為後測(e.g., 設計一份訪談問句、完成故事等),觀察受試者在後測中是否 使用了更進階的英語 WH 問句形式,其後測所測得表現是否真是操弄階段 句法啟動的持續較令人存疑。

相較於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以介賓句/雙賓句的轉換為目標句式,

Hsu and Lin (2014)在晚期中文二語者身上發現到了把字句/主動句轉換的句 法啟動效應,這些把字句的句法表徵能排除受到受試者母語表徵影響的可能,

是受試者後天隨著語言熟練度上升而生成的,本研究希望進一步觀察其句法 啟動的持續性,以期了解在晚期二語者的心智中,晚期形成的表徵是如何運 作,處理它的句法處理機制是否獨立於語意處理機制之外。

句法啟動現象也被應用於其他研究議題上,例如用於探討雙語者雙語之 間相似的句法結構是否互相連結(Loebell & Bock, 2003),以及雙語者雙語之 間的同義詞是否共用同一 lemma(Cai et al., 2011),另外還有探討不同的語句 輸入方式對句法表徵的影響(Shin & Christianson, 2012),又或是用於觀察晚

63

期二語者的句法表徵是否隨著語言熟練度上升而逐漸成熟(Hsu & Lin, 2014)。

本研究關注的第二個議題是中文簡單動補結構(e.g., 吃光 拿走 嚇跑)歸屬 於構詞結構或句法結構。有學者主張該結構是一種單一詞彙,但也有學者主 張其是由兩個詞彙組成的詞組。Du (2004)顯示晚期中文二語學習者如同中 文母語者一樣,具有在使用帶有簡單動補結構的把字句時,產生帶補語的把 字句或不帶補語的把字句兩種不同句型的現象,這樣的現象類似一對成對的 轉換句式,符合句法啟動的條件。藉由觀察晚期中文二語者對此結構是否會 產生句法啟動現象,以及了解現象的強弱與持續性,本研究期望能夠以此找 到相關的實驗證據來探究簡單動補結構的構詞說與句法說兩種假設何者為 真。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提出兩個研究問題:第一、對於母語沒有相對應結 構的把字句,晚期中文二語學習者是否會在收到啟動句後,改變其在把字句 與主動句上的選擇偏好?這樣的句法啟動現象若在短時間內能被觀察到,那 麼一周後此現象是否還能被觀察到?第二、晚期中文二語學習者在產出把字 句時具有帶補語或不帶補語兩種可能,那麼在收到啟動句後,其是否會改變 其在動補結構上的偏好,產生句法啟動現象?若產生了,那麼此現象的持續 性及強弱為何?

為了探究這兩個問題,本研究設計了一個三階段式的實驗,包含前測-

句法啟動操弄-後測,其中前測與後測中皆包含語句產出與語法判斷兩個任 務。句法啟動操弄階段除了輸入啟動句外,也用於觀察受試者對把字句/主 動句的偏好是否改變,而前測與後測的目的則是為了測驗受試者對把字句動 補結構的使用傾向以及規則認知。實驗的句法啟動操弄階段以 Bock (1986) 設計的圖片描述測驗典範及 Kaschak et al. (2011)的累積型句法啟動為參考,

而語句產出階段則以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的完成句子殘幹測驗為參 考,強制受試者產出實驗欲觀察的句型,在語法判斷階段,則是以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施行的語法測驗為基礎,將答題選項從對錯二分式改成五 級距式,以期進行更細緻的觀察,獲知更細微的改變。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