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二節 句法啟動對簡單動補結構的影響

本研究的第一個實驗結果,支持晚期二語者心智中的句法處理機制獨 立於語意處理機制之外,那麼接續本研究將探討第二個問題:中文簡單動 補結構是一種構詞結構還是是一種句法結構?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收 到帶有補語的啟動句後,顯著提高了其在後測使用帶有補語的動補結構的 偏好(受試者分析達臨界顯著,項目分析達顯著),而且延遲時間並未使此 效應消失,也就是說,研究在受試者身上觀察到了簡單動補結構也能產生 如同把字句與主動句轉換般的句法啟動效應。在過往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針對晚期英語二語者的研究中也發現無論元轉換的簡單結構能夠產 生句法啟動效應達一天,本實驗結果顯示晚期中文二語者也有類似的現象。

而簡單動補結構能產生這樣的現象,代表其是一種由句法處理機制管轄的 句法結構,而根據 Chomsky (1970)提出的詞彙假說(lexicalist hypothesis),

構詞與句法互不隸屬,既然簡單動補結構由句法處理機制管轄,那麼就可 以反推其並不是一種構詞結構。假若動詞與補語之間是兩個獨立的詞彙,

那麼補語的性質為何?是如 Huang 與 Sybesma 所認為的是一種位移後的動 詞(C. T. J. Huang et al., 2009; Sybesma, 1999)?還是如 Teng (1977)所認為的 是類似英語動後助詞的存在?這點仍待未來進一步研究。

實驗的結果也顯示出原本所考慮的補語與動詞間的語意搭配限制並 沒有造成顯著的干擾,這可能與受試者的語言水平夠高有關係,他們在產

114

生使用此結構的傾向後,知道該使用哪些補語,因此沒有產生顯著的迴避 補語使用的現象。此外在進行產出的語句的紀錄與判定(coding)的時候,因 為重點是觀察受試者在抽象結構方面的偏好,我刻意不剃除動詞與補語搭 配得不適當的句子(e.g., 野狼把房子吹掉了。),而將之視為帶有動補結構 的句子記錄下來,這也使得補語與動詞間的語意搭配限制所造成的干擾降 低。

與第一個實驗結果相似的,在此實驗結果中也可以看到啟動句的類型 並沒有對句法啟動的效果產生顯著差異,不論輸入的是主動句還是把字句,

都成功提升了後測中動補結構中補語的使用傾向,這可能與第一個實驗不 同,並非是前測干擾所致,首先在前測的語句產出階段,這個部份雖然會 強制受試者產出把字句或主動句,但對於動詞結構沒有任何操弄,第二,

在語法判斷階段,受試者聽到的把字句中,有一半的動補結構是帶補語的,

另一半的動補結構則是省略補語的,根據 Du (2004)的研究結果,以及這些 受試者在前測的表現,不省略補語的動補結構才是高頻的結構,因此應該 不會是逆轉頻率效應產生了影響。另一個解釋是這可能與操弄階段中的主 動句與把字句都同樣帶有簡單動補結構有關,因此收到不同啟動句的受試 者都同樣被啟動了。若是如此,則顯示簡單動補結構與其所在句子的句型 似乎是脫鉤的,以 Chang et al. (2006)的連結系統為例,就好像不同類型的 句子中的相同結構的輸入在句法處理機制中會被歸入同樣的權重計算中,

比如輸入的英語的主動句與被動句都帶有 Konopka and Bock (2009)所研究 的動助詞結構的話,動助詞中助詞位移位置的權重是共通的,不會有輸入 的被動句的動助詞位置偏好只影響產出另一個被動句時的動助詞位置偏 好的情況。

第三節 句法啟動對把字句不同結構接受度的 影響

本研究延續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所做的語法判斷測驗,但修改 該研究的回答選項只有對與錯這點,改以更細緻的五等距答題選項來觀察 受試者更細微的變化,以此探究句法啟動是否會帶來任何語法規則認知上 的改變。實驗結果顯示,僅有「S 把 OVC」這個結構共同在受試者分析與

115

項目分析的前後測中產生變化,受試者們變得更不接受這個結構了,另外 在項目分析中,「S 把 OV」這個結構也同樣變得更不被接受,不過在受試 者分析中卻無此現象。剩餘兩種結構雖然有不同組別的人接受度不同的情 況,但都沒有因為句法啟動而在前後測顯現出變化。可以看到即使受試者 在後測中使用帶有補語的動補結構的傾向上升了,但受試者在認知上卻反 而變得更不接受「S 把 OVC」的結構,此外「S 把 OVC 了」的結構的接 受度也沒有提升。這樣的結果接近 Shin and Christianson (2012)的發現,句 法啟動的表現與語法判斷的結果似乎不相關,在該研究中,即使特定句型 的使用偏好顯著提升了,在語法判段上仍不會產生顯著的變化。在本研究 中則是發現認知方面的變化與使用傾向的變化可能有不同的結果。

Williams (2009)提到語法判斷測驗是一種會受到相當多的顯性記憶影響的 測驗方式,因此若要用於探詢隱性知識的變化,則必須要加入一些搭配的 手段,例如壓縮答題時間讓受試者無法回想規則,或是在每題的旁邊額外 加上一個問題,要答題者自我後設分析他為什麼會選這個選項,是直覺、

規則,還是隨機選擇?而其中受試者訴諸直覺的答案比較可能反映他的隱 性知識。這個結果也反映過往文獻發現的句法啟動可以在受試者喪失陳述 性記憶的情況下產生(V. S. Ferreira et al., 2008),而語法判斷卻相當仰賴陳 述性知識。

不過語法判斷實驗仍提供了一個讓我們比對這些受試者的句法知識 跟前導實驗中受試的中文母語者有何不同的機會,雖然實驗的語句使用的 名詞與動詞不完全相同,實驗的程序也不同,但是這些晚期二語學習者與 母語者在四種把字句結構上的接受度的排序卻是相同的,接受度最高的都 是「S 把 OVC 了」,第二高的是「S 把 OVC」,第三的是「S 把 OV 了」,

最後不太能接受的是「S 把 OV」的光桿動詞把字句。這四種句型在五級 距判斷的分布中也類似,前三種句型的分數都位於中間至正確(或是非常可 接受),只有最後光桿動詞把字句是位於中間至錯誤(或稱非常不可接受)。

這樣的結果顯示此實驗所招收的受試者的語言程度及過往的課程訓練或 生活經驗已讓他們形成與母語者語感相當接近的把字句規則認知了。

116

第四節 研究總結

本研究關注的議題之一是語言產出機制中句法處理機制與語意處理 機制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接續過往此議題研究範圍,繼續聚焦於研究資料 較少的晚期中文二語學習者身上,以句法啟動為工具,藉由觀察受試者句 法啟動的持續性來論證其心智中句法處理機制與語意處理機制之間的關 係。研究結果顯示,晚期中文二語者在成年後才建構出的把字句句法表徵 在語言水平熟練度足夠的情況下,不但如 Hsu and Lin (2014)研究顯示般可 以產生句法啟動現象,而且在本研究中這個現象還能持續達一周不消散,

這樣的持續時間與母語者最長時間的句法啟動相當(Kaschak et al., 2011)。

藉由這樣的結果,可以推論在晚期中文二語者的心智中確實存在獨立於語 義處理系統外的句法處理系統,該系統不受語意系統的管轄,也就是抽象 結構知識的處理並非如 Pickering and Branigan (1998)所提出的節點模型般 需要透過 lemmas 提取,相反的,兩種機制之間的關係應該更類似 Bock, V.

S. Ferreira 與 Slevc 的模型般互相獨立並處理不同的資訊(Bock, 1995; V. S.

Ferreira & Slevc, 2007)。這樣的結果也顯示不同時間習得的語言在句法處 理的方面具有共性,就算是晚期從無到有建構的句法表徵,只要足夠成熟,

也會同母語的句法表徵由同一個句法處理機制管轄。

本研究關注的議題之二是中文的簡單動補結構的結構類別歸屬問題,

部分學者認為該結構屬於一種構詞結構(Chao, 1968; C. N. Li & Thompson, 1981; Y. F. Li, 2005; Packard, 2000),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動詞與補語是獨立 的詞彙,此結構應歸類於詞組(C. T. J. Huang et al., 2009; Sybesma, 1999;

Teng, 1977)。過往的學者在探討此議題時多半以語感做結構分析,或是以 英語的類似結構做對比。本研究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切入,嘗試以句法啟 動為工具,藉由觀察簡單動補結構是否會產生句法啟動現象來論證其結構 是否由句法處理機制管轄。實驗結果顯示,晚期中文二語者對此結構確實 會產生句法啟動現象,且此現象可達致一周,而且此結構使用傾向的變化 並未反映至受試者對把字句動補結構規則認知的變化,這兩個結果顯示促 成受試者產生句法啟動的可能是一種隱性學習,而非由顯性記憶影響產生,

這樣的結果也代表簡單動補結構受句法處理機制的管轄,其中的動詞與補 語是兩個獨立的詞彙,動補結構為一詞組。但動詞與補語之間的關係仍尚

117

待其他方法探究之,為什麼這兩個詞彙間不像動詞與其他後置成分間可以 插入”了”(e.g., 我們可以說:弟弟把杯子拿了過來,然後放在桌上。可是不 能說:*我把杯中的果汁喝了光,然後放在桌上。)?此類補語的詞性該如 何劃分,是動詞還是功能詞?這些問題無法用句法啟動探究,有待後續研 究進一步探討。另外這樣的結果也顯示句法啟動可以用於檢驗特定結構是 否受到句法處理機制的管轄,對於像中文這樣因為漢字特性而在詞彙與詞 素間劃分模糊的語言來說是一個好用的工具,其他具有類似特質的語言 (e.g., 韓語)可能也可以藉由此方法解決類似議題。

第五節 教學上的延伸應用

在教學上,句法啟動的特色是它是一種無意識的學習,因此可以在不 打斷學習任務的情況下讓受試者練習目標句型。例如 McDonough,

Trofimovich, and Neumann (2015)在研究中就嘗試將句法啟動應用到英語

Trofimovich, and Neumann (2015)在研究中就嘗試將句法啟動應用到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