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可程式化類比陣列之文獻回顧

2.2 可程式化類比陣列之系統架構

2.2.1 以切換電容電路為架構之 FPAA

(A) 基本電路原理與分析

切換電容電路常做為系統輸出入介面,藉此達成類比與數位訊號的轉 換與處理,如 AD 轉換器、DA 轉換器、濾波器與相鎖迴路等應用。基本 原理以切換電容電路代替電阻,其等效阻抗值則由取樣頻率與內部之電容 值來決定。因此當切換電容電路用於濾波器電路時,根據奈氏取樣定理 (Nyquist sampling theorem),取樣頻率至少大於兩倍以上的訊號輸入頻率,

故訊號輸入之頻寬大幅受限於切換電容電路。

在 分 析 切 換 電 容 電 路 前 , 首 先 需 建 立 一 組 非 重 疊 時 脈 產 生 電 路 (Nonoverlapping Clock),確保切換電容電路的兩個電晶體不會同時導通,

造成電荷的流失。在圖 2.1(a)中,為兩個同頻率φ1與φ2時脈訊號,但相同 時間兩訊號並不會互相交疊。圖 2.1(b)為非重疊時脈產生電路方塊示意 圖,其中延遲器可由偶數個串接的反相器或是 RC 電路所構成。

(a) (b)

圖 2.1 非重疊時脈產生電路 (a) 時脈訊號φ1與φ2時序圖 (b) 非重疊時脈 產生電路方塊示意圖[10]

切換電容電路在系統中常用來取代電阻。以圖 2.2(a)為例,V1與V2為 Insensitive Integrator),如圖 2.3 所示。

圖 2.3 非反相積分器[10]

分析此離散電路前,可將圖 2.3 拆成兩不同的時間點來做討論,其推 導如下所示:

1. 如圖 2.4(a) (c)所示,在時間點

(

nTT

)

時,φ1為高態φ2為低態,積 分器輸出端電壓為Vco

(

nTT

)

,跨於C2上之電荷量為C2Vco

(

nTT

)

。 2. 當φ1正由高態切換成低態而φ2仍為低態時,此積分器輸入節點

的 電 壓 為

( )

t

Vci Vci

(

nTT

)

, 因 此 跨 於 C1 上 之 電 荷 量 為

(

nT T ,而C V

C1 ci

)

2上之電荷量仍為C2Vco

(

nTT

)

3. 如圖 2.4(b) (c)所示,當φ2為高態φ1為低態時,由於帶負電之C1層平板虛接地,放電電流將由C2流至C1的接地端,強迫儲存於C1C2上之電荷達成平衡,積分器輸出端的電壓將保持至切換時間點 (nT-T/2)。

(a) (b)

( ) ( )

際值。第三,切換電容電路的設計參數是由電容的相對値決定,而非由電 容的絕對値決定,而電容相對值之精確度在 CMOS 製程上可以得到很好的 控制,故在 CMOS 製程上實現切換電容電路將有相當高的準確性。縱使有 上述的優點,在現今以高速產品為主流的情況下,頻寬一直是設計者所追 求的目標。根據奈氏取樣定理,切換電容電路架構的訊號操作頻寬將大幅 受限,故此架構在頻寬上的劣勢仍待改進。

(B) 可配置類比方塊(Configurable Analog Block,簡稱 CAB)之設計 可配置類比方塊為可程式化類比陣列中最小單元電路,經由可配置類 比方塊與互聯網路電路的規劃與控制,將使系統達成不同功能之函數。可 配置類比方塊可透過不同架構之電路所實現,本節中可利用切換電容電路 實現可配置類比方塊之設計,如圖 2.6 所示。經由此積分器電路的連接,

構成了閉迴路系統,其中右半部為非反相積分電路,而左半部為一階濾波 器電路[9]。在程式化系統電路的過程中,可配置類比方塊具有三項特別的 機制

1 反相或非反相的積分器電路可經由非重疊時脈產生電路所實現。

2 經由加入被動或主動元件,或是打斷非必要的互聯網路電路可增 加電路功能性

3 透過可程式化電容陣列的規劃,可提供不同的電容値。

圖 2.6 以切換電容為架構之可配置類比方塊[9]

如圖 2.7 所示,互連網路電路可以由切換電容電路或非切換電容電路 所組成。藉由切換電容電路做為互聯網路電路連線的開關,能提供可配置 類比方塊具有一個非常彈性的歸劃架構。透過切換電容電路的傳遞,可選 擇適當的電壓訊號加總在一起。當切換電容電路以足夠高的頻率做取樣,

此時切換電容電路可視為兩端點間的等效電阻。然而,當切換電容電路的 取樣頻率不夠高時,此時切換電容電路上的電容可視為單純的電容器,做 為可配置類比方塊兩端點間電壓傳遞用。

圖 2.7 以切換電容為架構之互聯網路電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