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高階主管薪酬之相關文獻

以下為本小節之安排,先就高階主管薪酬之決定因素進行介紹,再探討影響 高階主管薪酬與績效關聯性之文獻。

一、高階主管薪酬之決定因素

公司高階主管薪酬制度之設計,應藉由適當的獎勵,減少股東與經營階層的 代理問題。代理理論即建議,公司應將高階主管薪酬適當地與績效連結,使經理 人和股東利益一致。然而,由於公司整體價值難以觀察(如債務未在市場上交易), 加上財務績效的可分割性,使得會計盈餘成為最適合薪酬契約的衡量標準(Watts and Zimmerman, 1986)。Watts(1977)亦指出,早在十九世紀末,英國公司已在 章程中載明,使用帳列盈餘作為計算經理人報酬之基礎。

然而,亦有學者持相反的看法。例如,Antle and Smith(1986)指出,會計 盈餘指標和公司股東財富間無直接的關聯,且高階主管可能為了增加個人財富,

利用職務之便,操控公司的實際盈餘(Crocker and Slemrod, 1005)。Sloan(1996)

亦認為,雖然會計盈餘可以避免績效衡量受到市場上其他不可控制因素之干擾,

卻可能導致高階主管有動機去操縱會計盈餘。

另外,公司的代理問題亦可藉由適當的組織結構來解決,相關文獻顯示,具 有效能的董事會,可有效地控制股東與高階主管間之利益衝突(Walsh and Seward, 1990)。Boyd(1994)探討高階主管薪酬與董事會功能,研究結果顯示,在規模 及獲利相近的公司中,當董事會的監督效能愈低,則高階主管的薪酬愈高。此外,

Boyd(1994)認為,若外部比例董事愈高,則監督愈有效率,愈能保護股東之 權益。

Core, Holthausen and Larcker(1999)則持不同的看法。Core et al.(1999)

認為,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較低,所以較無誘因去監督經理人;或者外部董事之聘 任係由控制股東所決定,權利因而受限於控制股東。此外,外部董事因多屬兼職,

19

投入決策的時間有限,對公司的幫助自然不大。因此,當外部董事比例增加時,

高階主管薪酬水準亦提升。

Finkelstein and Hambrick(1989)認為,大公司的高階主管相較於小公司的 高階主管而言,必頇監督較多資源,責任較重,因此應該給予較優渥的薪酬。

Agrawal(1981)及 Simon(1957)指出,大公司因組織層級多,高階主管的工 作複雜度較高,故必頇支付較高薪酬,以彌補其額外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當公司的投資機會愈多,必頇仰賴較高品質或能力之高階主管;但是,高的 投資機會也意謂公司頇承擔較高之風險。因此,公司必頇提供較高薪酬以吸引人 才,或補償高階主管承擔之風險(Smith and Watts, 1992;Finkelstein and Boyd, 1998)。

二、高階主管薪酬與績效關聯性

Matolcsy(2000)同時考量會計和市場績效指標,探討在不同的景氣循環下,

高階主管薪酬與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當經濟蕭條時,公司除了考量內 部之評估指標,亦會輔以經濟情勢予以調整,故高階主管薪酬與公司績效間有正 向之關聯性。若景氣低迷時,即使公司當年度績效表現不如以往,但只要達成公 司預定之目標,高階主管仍可獲得應得之報酬。

國內之相關研究中,林淑惠與胡星陽(2003)以 1996 至 1999 年之台灣上市 公司的總經理薪酬為研究對象,使用股東價值和稅前淨利作為績效之代理變數,

探討薪酬契約的連結程度。研究結果顯示,若以會計基礎衡量績效時,成長機會 較高的公司,相較於成長機會較低的公司,其經理人薪酬與會計指標的連結程度 較高。

洪玉舜與王泰昌(2005)則探討會計與市場兩績效指標對總經理誘因薪酬之 相對重要性,是否受到績效指標本身之特性、公司特性、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產 業特性、景氣循環等因素所影響。就績效指標本身特性而言,在制定總經理現金 薪酬政策時,若市場績效指標相對而言較具干擾性,則會提升總經理現金薪酬與

會計績效衡量之正向關聯性。就公司特性而言,當公司具高度成長機會時,相對 於市場績效,總經理現金薪酬與會計績效間之正關聯性會顯著降低。若公司規模 愈大,則會顯著降低總經理現金薪酬與會計績效間之正關聯性。

蔡柳卿(2006)探討產業之競爭程度,是否影響到高階主管薪酬契約之相對 績效評估。每個產業的競爭程度為該產業各公司市場佔有率的帄方和,若該值愈 低,表示產業集中度愈低,因此競爭程度愈高。蔡柳卿(2006)認為,高階主管 在較競爭的環境下,可能面對較多的不確性以及有較多的同業主管可比較,因此 較能自同業績效中萃取出共同不確定性之資訊,故相對績效評估在競爭的環境下 愈有用。其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產業競爭程度愈大,產業績效指標的負向薪酬權 數愈大,相對績效評估的有用性愈高,與代理理論(Holmstorm, 1982)之預期一 致。

蔡柳卿(2007)探討依會計盈餘時效性設計之高階主管薪酬契約,和董事會 有效性之關聯性。若監督管理者之能力及誘因愈大,則董事會有效性(或稱董事 會誘因融合度)愈高。其研究結果顯示,當董事會有效性愈高,則盈餘時效性和 高階主管薪酬與盈餘敏感度間的正向關聯性愈強,顯示當董事會誘因融合度愈高 時,總經理之誘因契約較會依據盈餘時效性來決定盈餘的薪酬權數。亦即驅使總 經理必頇考量當期決策對當期及未來各期公司價值之影響,以避免總經理短視近 利,進而降低代理問題。

21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說

本小節首先依據文獻探討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及定義,決定企業社會責任之 構面為員工、社會及環境。接著針對研究問題提出假說,依序為企業社會責任與 薪酬之研究假說、及企業社會責任對薪酬與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假說。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高階主管薪酬

Bansal(2005)之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近年來企業已逐漸從視企業社會責任 為費用支出的觀點,轉變為可為企業帶來長期經濟效益的投資觀點。其中,扮演 關鍵角色的高階主管,必頇連結其薪酬與公司的經濟效益,亦即高階主管需考量 公司肩負的社會責任,並作出攸關的決策,以增加公司的經濟績效,進而反映在 其薪酬水準上。因此,本研究預期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愈好的公司,其高階主管薪 酬水準愈高,形成假說 H1 如下:

H1: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愈好的公司,其高階主管薪酬水準愈高。

依據效率工資理論(efficiency wage theory),給予員工較高薪資之公司,有 較高的生產力及產品品質(Rebitzer and Taylor,1995)。薪酬的多寡,對公司經營 的績效也有所影響,Ingham and Thompson(1994)認為,具效率的工資使員工 有較佳的工作績效。Konings and Walsh(1994)提出,若企業自願支付較高的薪 資予員工,則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此外,員工分紅和福利制度亦可達到照顧員 工之責任(Cable and Fitzroy,1980)。

本研究認為,照顧員工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高階主管為使公司之經營績 效提升,必頇關注員工之利益。員工生活有所保障,才願意付出心力及勞力為公

司奉獻,進而提升公司之經營績效。隨公司經營績效之提升,高階主管薪酬水準 亦能增加。因此,本研究預期,員工利益保障愈高之公司,其高階主管薪酬水準 愈高,形成假說 H1a 如下:

H1a:員工利益保障愈高之公司,其高階主管薪酬水準愈高。

別蓮蒂(2002)認為,今日的企業並非單純贊助慈善活動,而係基於自利動 機或純粹為善,提供有形或無形之幫助,參加對社會整體公益有貢獻之活動。就 自利動機而言, Masher(1984)提出企業贊助公益活動是一種行銷的手段。

Galaskiewicz(1985, 1989)進而提出企業從事慈善公益作為的動機,包含行銷動 機、來自競爭者的壓力及節稅的考量。Carrigan(1997)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最 重要的動機為建立良好商譽和提升企業形象。就純粹為善而言,Marx(1999)

以美國 226 家贊助公益活動之企業為對象,發現其較重視社會的生活品質和企業 形象,與行銷相關的目的較少。Murray(1991)與 Grahn et al(1988)則強調,

企業在參與公益活動時,同一個活動可能同時達到自利與利他的效果。

然而,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無論是出於自利或純粹為善,與公司經營績 效的連結並不明確。若出於自利,亦即公司認為從事慈善活動,可提升公司之經 營績效;若出於純粹為善之目的,亦即公司認為從事慈善活動,係投入費用,反 而降低公司之經營績效。高階主管若將從事社會活動納入決策之考量,是否能提 升公司之經濟效益,進而與其薪酬連結,有待驗證。本研究並不能確定高階主管 係出於自利或純粹為善,故不能預期關注社會利益之公司,對高階主管薪酬之方 向影響為何,形成研究假說 H1b 如下:

H1b:關注社會利益之公司,與高階主管薪酬水準有關。

部分研究支持環境績效對經營績效有正面影響,認為減少污染量有助於提升

23

企業獲利能力(Bragdon and Marlin, 1972;Morris, 1997;Russo and Fouts, 1997;

Al-Tuwaijri et al., 2004)或創造市場價值(Konar and Cohen, 2001),但亦有部分 研究不支持環境績效對經濟績效有正面影響。例如 Fogler and Nutt (1975)認為,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考慮企業是否負社會責任,因此投資者對於沒有承 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會有較低的評價。但是 Fogler and Nutt(1975)的研究結果 卻與預期相反,其分析結果顯示,企業污染防治績效與投資者對企業評價間呈現 負相關,但未達顯著水準;Rockness et al.(1986)檢驗化學業的危險物質排放量 和企業財務指標的關係,結果發現企業的環境績效與企業的財務指標不存在關聯 性。

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政府訂立環保法規亦日趨嚴格。例如,近來的裁罰判 決,以台塑六輕連續火災最為聲名狼藉,台塑除被罰款外,還受雲林縣府勒令停

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政府訂立環保法規亦日趨嚴格。例如,近來的裁罰判 決,以台塑六輕連續火災最為聲名狼藉,台塑除被罰款外,還受雲林縣府勒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