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國小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分析

面對資訊時代,教師必須體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使命,並裝備足夠的 專業知識與提升本身的資訊素養,提升教師資訊素養不僅可營造活潑主動 與豐富的學習環境,更有助於建立教師專業形象。教師資訊素養的培訓必 須是有計劃且依需要而設計(何榮桂、藍玉如,2000)。

從教育部資訊素養指標,資訊教育方面之在職進修培育課程的內容、

國內外師資培育機構的電腦網路相關課程內容、美國教育科技委員會建議 所有老師應具備資訊素養、Fisher 的十項教師科技能力以及國內學者看法 分析,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如下:

一、教育部資訊素養指標

教育部為推動資訊教育增進教師的資訊素養,希望教師具備五項資訊 素養指標:能上網、能收e-mail、能利用e-mail為聯絡簿成為學生家長聯 絡的工具、能利用網路進行教學、能利用電腦命題等五項指標。為了達成 這些目的,教育部公佈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如表2-2所示。

表2-2 教育部公佈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

壹、資訊課程專業素養

會利用校務系統進行教學管理,並分析研判學習成 效。

料處理

會使用校務系統出評量試題,進行教學評量。

會簡易軟體安裝、文書軟體操作。

了解學校電腦系統、會操作電腦教室教學網路廣播系 統。

三、會系統操作及相關應用

會處理學生基本資料登錄及學生輔導資料追蹤。

參、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

會簡易設定網路連結、以使資料快速擷取。

會利用簡報系統剪貼設計教學。

一、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 個人教學活動

利用網路配合各科教學活動。

會指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學習。

能與科任老師配合協同教學活動。

利用學校網頁做簡易互動式學習活動。

二、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 參與互動式教學

能利用電腦設備做班際、校際之聯絡教學。

了解遠距教學之意義與所需設備。

會操作遠距教學所需週邊設備。

三、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遠 距教學與活動

利用視訊會議功能、進行互動式遠距學習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資訊教育方面之在職進修培育課程的內容

對於電腦及網路素養教育中包含的內容,針對不同對象有不同程度之 設計與規劃,有關教師應接受之電腦及網路素養教育內容,根據教育部針

對教師在資訊教育方面之在職進修培育課程綱要,電腦及網路素養教育的 內容主要為對於視窗系統之硬體與軟體能有基本程度之認識與操作能 力,並瞭解如何連結網際網路。茲將其詳細內容列於表2-3(教育部,

1999):

表2-3 資訊教育教師在職進修師資培訓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單元名稱 上課內容

新手上路 (1)視窗簡介 (2)啟動視窗 (3)滑鼠走天下 (4)退出視窗系統 簡易文書 (1)基本編輯 (2)複製與搬移

(3)儲存檔案 (4)開啟舊檔 視窗環境應用

活用中文 (1)輸入法之切換 (2)螢幕小鍵盤 (3)輸入法的設定 (4)文件列印 電子計算機

概論

(1) 電腦系統的功能架構(2)輸出入及記憶裝置 (3)資料表示法 (4)作業系統與平台 (5)數據通訊與電腦網路

CAI 作品 評鑑

(1)CAI的效益與範圍 (2) CAI的發展趨勢 (3)CAI腳本設計 (4)CAI評選與使用 電腦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 應用及實例

(1)多媒體的介面組織 (2)媒體教學資源整合 (3)多媒體應用與實例

表2-3 (續) 資訊教育教師在職進修師資培訓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單元名稱 上課內容

設定網際網 職前的電腦課程,整理如表2-4(陳美靜,1999)。

表2-4 國內外大學職前師資培育之電腦課程一覽表

學校名稱 課程名稱 上課內容

各師範學院 資訊科學 1. 緒論

2. 電腦基本概念與操作 3. 中文系統及文書處理 4. 程式語言

5. 電腦網路的概念與應用 6. 應用軟體的介紹與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 1. 電腦基本概念

2. 電腦網路應用(含網頁製作)

3. 應用軟體操作 4. 展示教學軟體 亞利桑那大學 電腦素養 1. 應用軟體製作

2. 網頁製作 印地安那大學 微電腦在教育上之使用 1. 應用軟體製作

2. 網頁製作 3. 電子郵件 4. 多媒體應用 5. 展示軟體 表2-4 (續) 國內外大學職前師資培育之電腦課程一覽表

學校名稱 課程名稱 上課內容

賓夕維尼亞州立大學 教學科技概論 1. 應用軟體製作 2. 網頁製作 3. 電子郵件

4. 多媒體應用 5. 展示軟體

6. 整合科技到教學上 維吉尼亞大學 電腦及多媒體教學概論 1. 應用軟體製作

2. 網頁製作 3. 電子郵件 4. 多媒體應用 5. 展示軟體 6. 學科知識整合

四、美國教育科技委員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簡稱ISTE)建議,所有老師應具備下列三大領域的資訊素養

(ISTE, 1995):(引自張雅玲,2000)

1.電腦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概念:亦即能夠使用電腦系統執行軟體,取得、

產生及分析資料,並且呈現結果;同時能評估軟體的效能,以及具有 基本的操作技術。

2.將科技應用於個人或專業發展上:亦即能運用資訊工具,例如文書處 理、資料庫管理系統、電子試算系統、或是電子通訊來提高生產力以 及促進專業成長;能夠規劃及參與終身學習的活動,並且確保在使用 電腦資源時,能夠合乎公平、合法的原則。

3.將科技應用於教學上:亦即能運用電腦和相關技術來支援未來任教的 級和學科領域。例如,能夠設計並應用整合多種軟體、技術及學習工 具的教學單元。對於發展出來結合電腦科技的學習活動能夠採用有效 的分析及評量策略。

五、Fisher的教師科技能力

Fisher 在1997 年參考美國田納西州教育委員會(Tennessee State Board of Educaion)訂定的科技基本能力、相關的教育科技教科書、及 一些電腦教師的意見,整理出十項教師科技能力,其中更強調教師應具備 以下幾點能力(引自吳正己、陳美靜,1998):

1. 使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瞭解教材內容,並鼓勵學生使用適當的媒體。

2. 軟硬體的維修、操作及故障排除。

3. 使用新的科技,如資料庫、試算表以及網際網路。

4. 視情況選用適當的媒體。

5. 瞭解影音及光碟科技的相關知識。

6. 以適切的標準選擇及評估教學和資訊管理的媒體和硬體。

王千倖(1997)認為教師的資訊素養包括:對電腦科技有正確的認知、

能運用電腦科技處理教學及學習上的事務、能運用電腦科技引導學生從事 分析、具備批判及篩選資訊的能力。郭鴻儀(1997)所進行的國小教師科 技與資訊素養課程目標之研究中,根據文獻探討與針對專家學者的調查結 果歸納出,國小教師科技與資訊素養課程目標可分為四大類,依次為科技 教學專門能力、科技素養能力、資訊教學專門能力、資訊素養能力。其中 資訊素養能力內涵八項能力,分別為:瞭解資訊科技的定義及內涵、認識 電腦之基本軟硬體設備及運作原理、瞭解電腦的功能與應用的範圍、瞭解 電腦科技對社會環境的衝擊與影響、瞭解電腦發展歷史及未來發展方向、

建立使用軟硬體的道德觀平等觀智慧財產權等觀念、瞭解電腦網路通訊的 基本原理並利用它來傳輸查詢資訊、熟悉套裝應用軟體的操作使用。溫明 正(2000)亦指出教師的資訊素養應包括:網路應用、學科整合、軟體選 用、行政電腦管理能力及電腦應用之知能。謝琇玲、郭閔然(2002)更歸 納出教師最須具備的資訊素養包括:一般電腦基本操作、套裝軟體的使

用、網路在教學上的應用、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等四類。

歸納以上學者的看法可以發現,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內涵在於培養教 師資訊科技的認識與操作學習,體會電腦使用與功能,進而將電腦運用於 教學中創新教學,並以電腦進行診斷及補救教學的工作。此外,也培養學 生將電腦科技有效融入於其學習歷程中,以提升學習成果。可分為下列各 項:

一、資訊認知:認識電腦之基本軟硬體設備及運作原理、瞭解電腦的功 能與應用的範圍。

二、資訊操作:熟悉套裝應用軟體的操作使用。

三、資訊應用:能運用電腦科技處理教學及學習上的事務、引導學生從 事分析應用於學習上。

四、資訊整合:能夠使用電腦科技進行溝通、合作、研究及問題解決;

並且能夠利用電腦科技規劃及參與終身學習的活動。

五、資訊倫理:建立使用軟硬體的道德觀、平等觀、智慧財產權等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