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效能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陸、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教學效能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本節探討教學效能的意義、教學效能的內涵以及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說明如下。

壹、教學效能的意義

大部分學者認為教師效能是解釋教師動機的一個複雜且多層面的概 念(孫志麟,1991;陳木金,1997; Marsh,1991)。也有的學者從教學情 境來看,教學效能是教師相信他們能幫助學生學習,影響學生學習程度(吳

清山,1992;Borich,1994)。有的則著重在有效教學行為部分,認為可以 透過一連串的策略行動達成教育目標(林海清,1994;張碧娟,1999)。 綜 覽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效能的定義,可對此一領域有更加明確之認識, 說 明如表2-6(白慧如,2004)

表2-6 教學效能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Marsh(1991)

McHaney

&Impey(1992)

Moneys(1992)

教學效能是一種多向度的評鑑,其內容包括學習價值、

教學熱忱、表達清晰、團體互動、和諧師生關係、課程內 容、評量方式、課外指定作業、學習難度等九個向度來評 鑑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包括:課程設計和課程發展、教學的觀念化、

教學的統整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呈現課程教材的方式、

指定課外作業以及教學活動的評鑑。

良好的教師教學效能應包括:有效教授教材的知識、良 好的親師溝通、具備教材組織的能力、具有激勵學習動機 的能力、親切的態度以及良好的教師管理技巧。

Borich(1994) 教學效能是指教師能促進有效教與學,包括教學必須是明 確性、多樣性、任務取向、全心投入、並能提高學習成功 率,以達成教育目標。

表2-6 (續) 教學效能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李俊湖(1992) 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的互動歷程,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 邏輯的策略行動,來改變學生行為,達成教育的目標,此一

活動能符合教學有效性謂之。

吳清山(1992) 一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 良的表現,以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

林海清(1994)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透師生互動的歷程,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 邏輯的策略行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其內容包括:教學 計畫、教學策略、教學評鑑、教學氣氛。四者得分愈高表示 其教學效能愈強,愈能掌握影響教學成效。

張俊紳(1997) 教學效能是指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肯定自己的教學 能力,且能表現出適當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有優秀的表現,

以達成教學目標。

陳木金(1997) 教師對學校教育的力量、學生學習成敗的責任、學習的作 用、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各方面自我信念以及能有效溝通學 習目標,有系統呈現教材,避免模糊不清,檢查學生瞭解情 形,提供練習和回饋,營造良好教室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 學習,提高教育品質,達成教育目標。亦即教師透過教學自 我效能信念、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多元有效教學技術、有效 運用教學時間、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班級氣氛等六 個向度來創造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表2-6 (續) 教學效能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吳明隆(1999b) 將教學效能定義為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信念、認知、教師 教學效能感的高低,顯示教師對教學工作所持效能信念的強 弱。

蔡麗華(2001) 教師在教學各方面表現績效,以及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 度。其內容包括:教學準備與計畫、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技 巧、班級經營管理、教學成果與評量。

馮雯(2001) 教學效能之意義界定為: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肯定,並能 在教學過程中,依照學生差異,安排適當且有效之教學活 動,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觀知覺及評價。

簡玉琴(2001)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能夠依據教學計劃教學,以達成教育 目標,促成有效教與學。

因本研究著重教學目的達成為出發點,故將教學效能意義界定為「教 師在教學活動中,透過有計劃蒐集教材、組織教材並擬定完善教學計劃,

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行動,並可透過評鑑來檢視,一連串完成教學目標的 活動。此活動可促成學生有效學習並達成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