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結論與省思

丁校長並非原住民族且初任該校,可想而知對當地文化是一知半解,但他認 真思考在地文化、當地特色應要與學校願景結合,發現獵人學校的推展正可以呼 應「特色學校」願景的實現,因此開始積極正視與推動部落文化傳承。

丁校長將此特色課程定位為「獵人學校」,不僅著力文化的推動,更關注於 建立傳承部落文化貼近日常生活理念的學校文化。他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塑造人 的主要動力,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個成員的思維與行為,而因為原住民文化的 內涵極其複雜與多元,因此仍須藉由系統化的實施以及多元化活動的推展,才能 幫助師生深刻體驗文化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學習尊重、關懷與珍惜部落文化態度。

一位在地教師說:「文化認同是一種族群自身族屬的反省,他期待這樣的特 色課程,能帶給沙阿嚕阿族的孩子有文化認同的體會。」(訪 J2981023)

丁校長當時推展獵人學校有一種心情,就是要送給孩子人生中最美好的禮 物,因此十分積極地致力於學校文化的塑造、教師觀念的轉化、課程的規劃以及 多元化活動的推展,雖然丁校長不免會受限於升學主義的框架及經費不足的限 制,但是整體而言,三年來在學校所推動的特色課程,仍然獲得不錯的評價與回 饋,甚至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特優學校。

在校園中校長與每一位師生能夠互動的時間是那麼的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 取得大家的認同與信任,就必須要有能力論述自己的理念與期待,而事實上,大 多數的老師、學生及家長對丁校長的都相當期待,他明確指出學校發展的方向,

並且有能力帶領大家朝向願景前進。

他透過創新、多元的管理角色,促使學校內、外部力求突破、改變現狀、發 展特色,以創新經營為目標,提升學校績。在學校與社區這複雜情境當中,他發 揮有領導才能,讓偏遠的小學透過學校文化變革,提升組織文化價值,達成學校 目標。丁校長具有靈活轉變的角色特質,他運用自身影響力,及校長所賦予的權 力,整合組織文化、運用創新領導策略,讓這偏遠原住民小學能夠再生契機。

參考文獻

王秀雲(1998)。社區總體營造與學校教育。輯於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主編,

在地文化、社區之華—86 年全國在地文化社團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 記實(頁113-119)。臺北:文建會。

王淑美(1996)。花蓮縣原住民校長在主流文化中的學校適應經驗。國立花蓮師

2010「教育行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範學院碩士論文,花蓮。

史考特.安東尼、馬克.強生等、李芳齡(2008)。創新者的成長指南天下雜誌。

江明曄(2006)。中等以下學校校長創造性領導、學校創造性組織氣氛與教師創 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俊憲 (2006)。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9-62。

李新鄉(2004)。創意領導與創新的學校經營─組織心理學的探索觀點「面對新 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42-49。

李國明(2003)。尋找阿美族學生學習的互動情境與節奏-一位原住民校長的實 踐與省思。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宸邦(2006)。創意生活產業藍海策略價值創新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研究 生學術論文研討會,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

林振豐(2002)。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 社區為觀察焦點。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邱曉音(2007)。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

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

倪靜貴(2007)。高級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2,123-150。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

陳聖謨(2004)。從更新到革新─談學校創新經營的進化論(第 94 頁),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現代教育論壇︰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

陳智明(2009)。回歸部落的原住民校長課程領導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論 文,新竹市。

陳木金(2009)。從校務經營關鍵能力看原住民學校校長的培育。原教界,25,8-9。

許添明、蘇美琅 (2007)。教育政策在學校執行之研究:以原住民學校推動傳統 文化之教育政策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55-82。

莊王池(2005)。辦理一個原住民學校之教育理念與實踐歷程。國立東華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湯明哲(2000)。購併的策略,遠見雜誌,163。

湯志民(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藍海策略。載於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辦,海峽 兩岸教育發展與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34-66。臺北市。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 刊,124,52-58。

獵人學校的文化傳承-一位原鄉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

黃懿嬌(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秀媛譯(2005),W. Chan Kim & Renée Mauborgne 原著,藍海策略,天下。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自我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藍 鳴(2006)。傑克.威爾許給領導者的 11 條執行準則。大利文化。

蘇秀美(2006)。原住民學校教學與學習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旭日國民 中小學國小部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市。

蘇竟同(2008)。一位國小原住民校長的生命故事和教育觀點。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Boyd, T. C. & Mason, C. H.(1999). The link between attractiveness of

‘Extrabrand’ attributes and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on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 27, 306-319.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rumbaugh, J. C. (1973). Everything to gain: a guide to self-fulfillment through logoanalysis. Chicago: Nelson-Hall Company.

Csikszentmihalyi, M. (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313-338).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siks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A. Heller, F. J. Monks,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s (pp. 81-93). New York: Pergamon.

Drucker﹐P. F.(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Harper Row:

New York Litterst, J. H.,& Eyo, B. A. (1993). Developing classroom imagination: Shaping and energizing a suitable climate for growth, discovery, and vision.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7, 270-282.

2010「教育行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課程統整策略選擇之賽局分析-以國民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