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低成就學童口語敘事能力特徵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低成就學童口語敘事能力特徵

本節旨在探討二年級低成就兒童的口語特徵。帅兒是發展口語能力的重要階 段,因此,國內外口語發展的研究,大多以帅兒為對象,唯,低成就學童常見能 力落後的情形,因此,其口語能力可能反而與帅兒較接近,本節的目的,即是希 望透過參與兒童的語料分析,找出低成就學童口語敘事樣本的特徵。

一般兒童通常在 3-4 歲能開始使用簡單句、否定句及疑問句,4 歲左右,對話 能力大致已形成,5-6 歲的孩子使用的詞彙更多,能使用代名詞、動詞及被動語 態來形成句子,並發展講故事、角色扮演等語言表達來達成目的,此時的帅兒,

已可根據故事書來重述聽過的故事,並依據圖畫的內容自編故事,Engel 發現 5-10 歲的孩子能清楚以邏輯的方式描述事件因果關係,並加入個人的評論(引自黃孟 嬌譯,1998),Botvin & Sutton-Smith(1977)也提到,4 歲的孩子在敘述故事時,

是傾向單一事件的描述,事件之間的關係較不關心,5 歲時,開始建構簡單的故 事情節,直至 7 歲時,漸漸發展故事的因果關係,並擴展故事的情節(引自洪慧 娟,2000)。

根據以上的文獻可發現,一般小二學生的口語能力,在事件的描述上,應該 能注意到事件間的關係,也能描述事件的因果關係,並擴展故事的情節。本節的 資料分析,將以一般兒童的口語能力做為參照點,分析小二語文低成就兒童的口 語能力,分析對象包括全部參與兒童的補救教學前後測的資料。

一、只會描述簡單的概念

大部分的低成就學童看到圖片,傾向只描述圖片內的動作,而不會連成一個 句子,也看不出前後的因果關係。「他們在騎單車,放手,跌倒了……哭了!因 為撞到,他們好了,笑了,握手,危險,道歉(T1A04.S)」。有些低成就學童僅能 說出部分的語彙,並可聽出,從他們限有的語彙中,想重述對故事的了解,但學

童的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較弱,只能使用簡單句重述。「五塊錢,腳踏車,四十 元,五十元(T1A02.R)」,「賣五塊錢,拍賣會,腳踏車,只要賣五塊錢(T1A06.R)」,

「五塊錢,今天,公園裡,有一台腳踏車(T1B23.R)」。

二、較少為主角命名

低成就學童在看圖說故事中,對於圖片出現的人物即主角,不會使用命名的 方法為主角取名字,從頭到尾使用代名詞來替代。「他們騎很快(T1A01.S)」,「他 們在騎單車(T1A04.S)、(T1A25.S)」,「他們就是騎太快了(T1A11.S)」,「他們在騎 腳踏車(T1A05.S)、(T1A24.S)、(T2A18.S)、(T1B10.S)、(T1B19.S)」。有些學童是 將主角以兄弟姐妹相稱,「哥哥放兩隻手騎(T1A06.S)」,「哥哥和姐姐在騎腳踏車 (T1A16.S)」,「哥哥和妹妹騎腳踏車(T1B01.S)」。部分學童是一邊敘述故事,一邊 用手指著故事中圖片的人物,「有兩個人在騎腳踏車(T1A22.S)、(T1A28.S)、

(T1B01.S)、(T1B24.S)」,「那個人跟他媽媽說(T1A22.S)」,造成聽者需要看學童手 指的地方,才不致於將人物混淆。也有學童沒有為主角命名,在陳述故事到後頭 時,常發生人物錯亂,或是哥哥說成弟弟等現象。

三、使用較多的指示詞

低成就學童在敘說時,常找不到適合的語彙,或是還在思考過程中,只好使 用「這個/那個」來取代要表達的詞彙,或是有帶詞頭的意思存在。「這個人跟那 個人在玩,後面的那個人沒有抓好,手放開那個(T1A19.S)」,「買了那個腳踏車 (T1A12.R)」,「那個小男孩(T1A11.R)」,「他把那個手放開(T1B23.S)」。

四、過度使用連接詞

絕大部分的低成就學童,在句子和句子串連時,只會使用和、然後、結果為

連接詞,而且句子從頭到尾常使用同一個連接詞,不會使用其他的連接詞,如接 著、最後等。「然後就跌倒了,然後他媽媽……,然後他們……(T1A01.S)」,「然 後一個有賣腳踏車……,然後小男孩……,然後老闆說(T2A03.R)」,「妹妹和哥 哥騎很快,哥哥和妹妹就到了,媽媽就說,你和妹妹別打了(T1B07.S)」,「結果每 人……,結果那一輛腳踏車……,結果小男孩用五元去拍賣(T2B08.R)」。在學童 學習詞彙的順序中,名詞是最先學會的,其次是動詞,使用連接詞在國小二年級 階段才慢慢接觸,但低成就學童在先前的名詞和動詞,有許多都沒有完全了解,

因此,對連接詞的認識更是相對的減少,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才會從頭到尾只使 用單一的連接詞。

五、常有重複說的現象

低成就學童在敘說時,常會說錯或放棄、重新再說的現象發生,或是在訊息 運作的思考過程中,一直重覆某個詞語或詞彙。「他們倆,哥哥在後面,姊姊在 前面(T1A31.S)」,「有一個人在,有兩個人在騎腳踏車(T1B02.S)」,「今天在公園…

裡…,在公園裡發生了…發生了…發生了拍賣會(T1B05.R)」,「今天,公園有在 賣,三輛車的腳踏車,有在賣一台腳踏車(T1B21.R)」。會發生這樣的情形,推論 是低成就學童認識的語彙本來就比較少,要在短時間內將看到的圖片或是聽到的 故事重述,以限有的語彙程度並配合正確的語法組合句子,且表達出該圖片的意 思或聽到的故事內容,對低成就學童來說,訊息的運作沒辦法立即反應,自然會 發生敘述不流暢的情形。

六、故事內容跳躍、省略或加入個人經驗

低成就學童在敘說故事內容時,常會每個段落交待不夠清楚或不夠完整,甚 至某個情節並未描述完畢即跳到下一段。「腳踏車,出五塊,因為只有五塊,別

人都出三十、四十就贏他,就買走了,小男孩到最後有買到一輛腳踏車,然後全 場的人都鼓掌(T1A04.R)」,「有兩個人在騎腳踏車,有一個男生就撞到女生,然 後女生就告訴媽媽,他們兩個人就變好了(T1B17.S)」。甚至有些學童會加入自己 的想法編纂故事「一個小弟弟他偷偷的出來,他撿到五塊錢(T1A16.R)」。

七、不易完整描述故事的因果關係

部分的低成就學童在陳敘故事時,對於故事的前因後果較不易察覺,在敘說 時,沒有辦法將故事的因果關係連結,而不能表達明確或清楚。「他們兩個人在 騎腳踏車,兩個撞到了,小男孩跟她對不起,他們兩個變成好朋友了(T2B09.S)」, 圖片中兩個人會撞到跌倒,是因為小男孩放開手把,但低成就學童並沒有把關鍵 原因說出來;「他看到很漂亮的車,他只有五塊錢,他買不起,他就說三次,五 塊錢、五塊錢、五塊錢,他就買了,臉上就笑著,那個小男生就把單車帶回去了 (T2A07.R)」,在故事重述中,為什麼小男孩可以買到腳踏車的真正原因,是其他 人察覺到小男孩只有五塊錢,而不再喊價,但低成就學童並沒有發現這一層關係。

八、不易察覺主角的內在反應

不管任何故事,在舖陳時,故事內的主角會有情緒上的起伏和變化,對低成 就的學童而言,對於人物的內在反應和感覺較不易察覺或是忽略。「最後小男孩 還是出五塊錢,然後他就得到這個腳踏車(T1A01.R)」,「小男孩最後大聲的喊,

他就買下來了(T1A07.R)」,「小男孩終於得到那台車了(T1B08.R)」,在故事重述 裡,本來快要放棄的小男孩,最後卻得到腳踏車,露出燦爛的笑容,小男孩失而 復得的心情轉變,溢於言表的笑容,對低成就學童來說,內在反應在故事結構學 習的發展來說,是較晚形成的,因此,情緒上的起伏也不易觀察到。

綜合來說,低成就學童說的故事長度較短,較常使用簡單句表達,且會有自 我修復的現象產生,這與李宛靜(2003)、Roth 與 Spekman(1986)的發現一致,原 因在於低成就學童了解的詞彙量較少,瑝他們嘗詴想說更多的故事內容時,認知 處理的詞彙庫並不能馬上提供適瑝的語彙,在訊息處理的過程中,容易發生重覆 說、或重新再說的情形,造成所說的內容有限,這在本研究的量化資料中,由學 童在故事長度的前測成績也可以看出來,兩組學童說出的總字數僅有五十字左 右,對照組的後測成績(55.23)還比實驗組的前測成績(56.48)低;再者,低成就學 童在重述故事時,會遺漏較多的部分,或出現不相關的訊息,這也和 Copmann 與 Griffith(1994)的發現相似,畢竟,要一字不漏的重述故事,涉及的層面很廣,

聽覺的理解和記憶、語意的了解、句子和句子的連接,再經口語的表達,有一個 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口語敘說的能力。另低成就學童口語敘事時,故事結 構較不完整,以看圖說故事來說,容易以單張圖片來進行表達,而沒有將四張圖 片連貫成一個有故事性的內容,而故事重述牽涉到的因素更複雜,從本研究的數 據中也可發現,學童在整個故事結構的總分雖呈現進步的情形,但每一個結構元 素都只有些微的進步,因此,要包含完整詳盡的故事結構更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