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使用者類型分析

麥孟生(2000)的研究指出,不同人格特質會影響使用者對電腦自我效能 以及認知上的有用、易用性的差異。性別與人格特質的交互作用下,亦會對使 用電腦產生不同的態度(林建妤、林珊如,2003)。而針對入口網站,邱郁文、

方國定(2005)的研究指出,使用者對入口網站的接受程度同時受到個人內在 動機的知覺玩興程度與外在動機的知覺有用程度的影響。因此本節分別就使用 者行為模式與使用者人格特質的分類方式進行探討。

一、使用者行為模式

鐘閔衛(2007)將網路使用行為模式分成四個層面:

(一)實體互動層面

也就是使用者與介面之間的互動。當使用者遇到需求較低的網頁時,會快 速瀏覽甚至是不閱讀超過一頁的資訊;而遇到所需資訊,則會展現不同行為,

將頁面做保存的動作。因此,使用者的「行為記錄檔」會是分析使用者的重要 資源,但仍頇搭配使用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加以比對分析。

(二)情境因素

指的是使用者尋找資訊時所處的變動中環境。不同使用者各自擁有不同的 認知基礎與使用經驗,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皆會展現不同的使用方式,但網路 知識較不會影響使用者搜尋行為,因在使用過程中,會快速累積使用經驗,並 藉由經驗來改良自己的網路使用行為。

(三)認知風格

是指每一個人獨特的性格。使用者與網站互動過程中,會依循先前的認知 經驗來做為互動的依據,就像對某些事物會產生既定的反應及預想可能產生的 問題。網站設計時可歸類使用者可能產生的認知類型,將其熟悉的認知架構套

入網站中。

(四)社會文化

在社會文化的層次中,主要談論的是使用者的互動關係。網路是使用者與 社會互動的管道,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論壇、BBS、社群性網站等與其他使用 者交換資訊、切磋意見,偏向內容性的互動。另外,使用者亦可與網站介面(機 器)產生互動,使用者會期待某些網站必頇具備某些特殊功能,也就是使用者 期望與電腦的互動會是遵循使用者的認知來進行,若網站功能無法滿足使用者,

則會被認為是不易於使用的介面。

Wilson(2000)將網路使用者之資訊行為分為兩大類型:

(一)以使用者為觀點

以使用者為觀點,強調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個人認知、情境、作業 等因素交換作用下的完整脈絡,代表的學科像是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

消費者行為(consumer behavior)、行銷(marketing)、心理學(psychology)。

(二)介面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

詴圖了解使用者瀏覽(navigate)系統的需求,扮演解決系統設計不佳、介 面呈現不清等問題的角色,代表的學科如人機介面互動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

等。

二、使用者分類方式

人機介面是人與機器溝通的管道,因此電腦系統設計者除了開發功能性的 系統機器之外,也需考量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能力,「人」、「機」兩者必頇相互 衡量,否則亦無法讓使用者與電腦產生溝通互動。李青蓉、魏丕亯、施郁芬、

邱昭彰(1998)認為認知型態與學習型態都是影響人機使用介面的因素,而每 個人無論質與量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存在,心理學家便根據這些相似或相異之 處加以分類。其分類方式有助於了解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機器時,所可能遭遇的

問題,介面設計者將能依此需求,設計出最適宜大眾的使用者介面。

最簡易的分類方式,是將使用者分為「場景獨立型」與「場景依賴型」,場 景獨立型的人善於主動思考與獨立批判,不易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想法;場景 依賴型則是習慣與社會產生互動,較為被動與依賴,在思考上也顯得較容易受 周遭環境影響。兩種型態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有很大的差異,對應到與電腦機器 的互動關係,獨立型的使用者較喜歡獨自操作或是願意摸索使用方式,不會受 到介面複雜的程度影響;而依賴型使用者,喜歡接受明確的指引,因此需要較 為簡單清楚的介面。(李青蓉等人,1998)

心理學家Jung(1971)將心理類型論發展出感覺、直覺、思考及感情四構 面 。Myer & Briggs (1977)則根據 Jung 的理論,設計出梅氏風格量表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並將認知型態區分為兩個獨立極端之構 面上,也就是判斷與知覺兩構面,判斷主要是以感覺及直覺來代表而知覺則由 思考與感情來衝量,因而組合成四種兩極分類指標; Keirsey 發展的柯塞人格 氣質量表(The Keirsey Temperament Sorter)同樣以四對偏好風格為分類方式(王 甫昌,1984)。

(一)四對人格特質偏向變數 1.「外傾」與「內傾」

發洩及獲得心靈能量的方向。外傾型(E,Extraverts)偏向專注於外在的人 和事,傾向將能量往外釋放。內傾型(I,Introverts)則專注於自己的思想、

想法及印象,傾向將能量流往內。根據Bradway(1964)的研究指出,外傾 偏向的人佔75%,內傾偏向者佔 25%。

2.「感覺」與「直覺」

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非理性方法,即外界知覺,所說的是人們如何處理接收到 的資料。感覺型(S,Sensing)喜歡著眼於當前事物,慣於先使用五官來感 受世界。直覺型(N,Intuition)則著眼未來,著重可能性及預感,從潛意識

及事物間的關聯來理解世界。根據Bradway(1964)的研究指出,感覺偏向 的人佔75%,直覺偏向者佔 25%。

3.「思考」與「感情」

思考及感情是下決定時內心鬥爭所側重的方向,思考型(T,Thinking)偏好 用「是-非」及「如果...就」的邏輯來作分析結果及影響,也可說是用頭腦來 作決定。感情型(F,Feeling)偏好使用價值觀及自我中心的主觀評價來作 決定,也就是用內心來作決定。根據Bradway(1964)的研究指出,此對偏 向人數各半,思考偏向的人佔50%,感情偏向者佔 50%。

4.「判斷」與「知覺」

處世態度及生活模式。判斷型(J,Judging)傾向於井然有序及有組織的生 活,而且喜歡安頓一切事物。知覺型(P,Perceiving)則傾向於自然發生及 彈性的生活,對任何意見都抱開放態度。根據Bradway(1964)的研究指出,

此對偏向人數各半,判斷偏向的人佔50%,知覺偏向者佔 50%。

2-3.1 認知偏向與人口比例對照

認知偏向 認知偏向─人口比例 認知偏向─人口比例 1. 個人態度偏向 外傾型─75% 內傾型─25%

2. 知覺程序偏向 感覺型─75% 直覺型─25%

3. 判斷程序偏向 思考型─50% 感情型─50%

4. 應付外在世界程序偏向 判斷型─50% 知覺型─5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Keirsey 的四種人格氣質

Keirsey 認為人格氣質會決定行為,因為行為是人們用以獲得所需的、所想 要滿足的一種工具(王甫昌,1984)。麥爾(Myer & Briggs)的四對認知偏向 排列組合的結果,會呈現 16 種人格氣質類型,而 Keirsey 則將這 16 種人格氣 質類型加以歸類,便將人格氣質區分為四類,此四類人格無論是在行為模式或

是思想態度上,都有明顯地不同。

1. 享樂型(SP)

享樂型又稱為迪奧尼索司式的人格(The Dionysian Temperarent),是人格偏 向中知覺程序偏向的「感覺型」加上應付外在世界程序偏向的「知覺型」所 組成的人格氣質類型。享樂型的人較不喜歡受到束縛與限制,崇尚自由,並 且把握任何可以擁有行動的機會,相對於為了明天而去做準備,更喜好活在 當下的感受。(王甫昌,1984;趙丕慧譯,1998/2001)

2. 責任型(SJ)

責任型又稱為艾匹美修士式的人格(The Epimethean Temperament),是人格 偏向中知覺程序偏向的「感覺型」加上應付外在世界程序偏向的「判斷型」

所組成的人格氣質類型。責任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責任的渴望,

和享樂型一樣會敏銳的觀察四周環境,只是目的不同。責任型的人認為一切 都要有規矩,每件事情、舉止都必頇經過嚴格監督後執行,因此此類人格特 質較為保孚穩重,依循慣例,不衝動行事。(王甫昌,1984;趙丕慧譯,1998/2001)

3. 理想型(NF)

理想型又稱為阿波羅式的人格(The Apollonian Temperament),是人格偏向 中知覺程序偏向的「直覺型」加上判斷程序偏向中的「感情型」所組成的人 格氣質類型。理想型的人追求的是極不尋常的目標,甚至是他們自己都很難 形容的,理想型的人要求的是能夠自我實現,完成自我,也非常關心群體間 的倫常,也十分注重身邊朋友們的自我形象,所以此類的人較重視人情,也 較具有同情心。(王甫昌,1984;趙丕慧譯,1998/2001)

4. 能力型(NT)

能力型又稱為普羅美修士式的人格(The Promethean Temperament),是人格 偏向中知覺程序偏向的「直覺型」加上判斷程序偏向中的「思考型」所組成 的人格氣質類型。能力型的人要求自己在行動上要始終理性,因此十分堅持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理論基礎,所說的話也必頇有道理,無論任何事都持有追

根究柢的態度,並且對自身相當嚴格,在意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會強烈要求 自己要有所改進。(王甫昌,1984;趙丕慧譯,1998/2001)

除了依認知類型來區分使用者,也應考量使用者的經驗程度。李青蓉等人

(1998)將使用者分類如下:

1. 專業使用者(Non-discretionary User)

專業使用者指的是有特殊功能需求的使用者,其使用上較為複雜且困難,甚 至必頇擁有相當的專業背景知識才能夠順利使用。

2. 一般使用者(Discretionary User)

一般使用者則是指男女老帅不分年紀性別行業等,為能讓大眾皆能輕易使用,

所設計的電腦系統介面會貼近一般實體使用方式,例如:傳送E-mail、網路 ATM。

因此,專業使用者與一般使用者,在電腦使用上,有不同的需求,在介面 設計上都需有所考量,才能設計出最合宜的人機介面。

另外,李青蓉等人(1998)亦將使用者分為:

1. 初學的生手(Novice User)

初學的生手容易犯錯,需要依靠系統的指示一步步學習,才能完成工作任務,

但也從中認識電腦系統,了解使用與操作方式,長期練習後,便能減低錯誤

但也從中認識電腦系統,了解使用與操作方式,長期練習後,便能減低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