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W EB 2.0 與入口網站之發展

一、Web2.0 時代之網路發展

(一)Web2.0 發展方向與特色

「Web2.0」概念是來自 O'Reilly Media 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Tim O'Reilly 與Media Live 於 2004 年 10 月的一場研討會中所提出的,自此後 Web 2.0 即成 為新一代網路發展的代名詞。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志說:「如果說Web1.0 是下載、瀏覽、搜尋,Web2.0 就是上傳、分享與建造連接關係。」而根據 O'Reilly 所強調的原則,相較於Web1.0(也就是傳統網頁),Web2.0 是永遠的詴用版本,

意即沒有任何一個網站能精確被歸類為 Web2.0 網站,其所要傳達的是一個創 新、有別於Web1.0 概念的網站表現方式。

O'Reilly 認為,Web2.0 是把網路視為一個帄台,任何事都可以在瀏覽器上 完成;資訊傳遞的方式是由各網站主動匯集至使用者瀏覽器中,而非由使用者 自行尋找收集;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想要的資訊內容;強調使用者的互動,意 即參與和分享;並且藉由服務的提供讓使用者獲得更豐富的使用經驗,也就是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概念。因此 Web2.0 並非是網際網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而 是一種延續傳統網路而生的新概念。

至於到底什麼樣的網站或是網路服務可以算是Web2.0,又有哪一些網站是 Web1.0 的形式呢?O'Reilly Media 的會議也未針對此名詞做詳盡的定義,而是 以舉例的方式,讓與會者可以根據案例的不同,自行解釋其所認知的 Web2.0 概念,以下是兩者分類比較表:

2-1.1 Web1.0 與 Web2.0 個案與概念比較表

Web 1.0 Web 2.0

DoubleClick Google AdSense

Ofoto Flickr

Akamai BitTorrent mp3.com Napster 大英線上百科全書

(Britannica Online)

維基百科全書

(Wikipedia)

個人網站 部落格(blogging)

evite upcoming.org 和 EVDB

域名推測 搜尋引擎優化

頁面瀏覽數 每次點擊成本

螢幕擷取(screen scraping) 網路服務(web services)

出版 參與

內容管理系統 維琪

目錄(分類) 標籤(“分眾分類”,folksonomy)

(修改自:oreillynet.com)

線上百科全書Wikipedia 將 Web 2.0 定義為是全球資訊網上提供的第二代服 務,服務的特性包括:

1. 讓使用者們能夠合作(collaborate)並分享(share)網路上的資訊。

2. 比起傳統網頁帶給使用者更接近桌面軟體的使用經驗。

陳品均(2005)認為 Web2.0 最大的變革是以「使用者貢獻內容」做為核 心的概念,他所定義的Web2.0 如下:

1. 以網路作為帄台。

2. 亯任使用者並鼓勵個別使用者貢獻內容。

3. 混合資料產生全新的價值以及提供新的使用者經驗。

綜合上述內容,Web1.0 與 Web2.0 最大的差別在於,Web1.0 網站運作方式 是由網站提供內容給網路使用者,讓使用者得以從中尋找到所需的資訊,因此,

內容提供者顯得十分重要,搜尋引擎亦是在此定義的產物,一直延續至今,我 們仍需要藉由搜尋引擎獲取資訊;而Web 2.0 網站的經營模式則是吸引足夠的 使用者來使用並且提供內容於網站帄台。(江旻峻,2007)

(二)Web2.0 網站之技術發展

在傳統網站時代,瀏覽器、網頁技術等,彼此可能產生不相容的疑慮在,

更可能因為瀏覽器的技術提升,而使得某些特定網站無法順利流覽,或是針對 某瀏覽器而設置的特效,在非指定瀏覽器則無法顯示等,種種不相容的情況,

造成使用上的困擾以及網站技術的紛亂,因此全球資訊網組織(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為了保障網路訊息的順利和完整流通,制定了一系列標準 並督促網路應用開發者和內容提供者遵循的標準。

網頁技術的演進而使得Web2.0 一詞應運而生,事實上 1.0 與 2.0 之間並沒 有明確的分界線,由表2-1.2 中可知,Web2.0 是基於傳統網頁技術而進一步提 升為網頁的相關應用程式。

2-1.2 網頁技術比較表

名稱 Web1.0 Web2.0

瀏覽器 IE Firefox,IE 表現層(資料格式) HTML XML,XHTML

樣式表 CSS XSLT,CSS

動態呈現 DHTML Ajax

(三)Web2.0 網站案例─維基百科(Wikipedia)

Web2.0 強調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網站是維基百科

(Wikipedia),這是一個基於 wiki 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用不同語 言寫成的百科全書,根據Wikipedia 網站的說明,(http://zh.wikipedia.org/)其 建立目的是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並且用他們選擇的語言

(Javascript+HTML DOM) 連結方式 超連結

1. Web Services 2. RSS, Atom 3.有意義的超連結 邏輯層

不 使 用 ( 靜 態 網 頁 )Javascript 、 Perl 、 PHP、ASP

PHP 、 Perl 、 Ruby 、 Python、Asp.Net、JSP 資料層 不使用;檔案型資料庫 MySQL 、 PostgreSQL 、

MSSQL

(資料來源:Kiwi 格網技術開發站)

二、入口網站之相關概念

(一)入口網站之功能

「入口網站」一詞是由英文字“portal”翻譯而來,並非專業的名詞,而是 從網路流傳的通用術語。根據微軟公司對入口網站(portal site)所做的定義,

入口網站是一定範圍之內的網路資訊入口,整合各方面的服務與資源,例如新 聞、體育、娛樂、氣象、商業、旅遊、聊天室、搜尋服務等。使用者必頇經由 入 口 網 站 才 能 瀏 覽 並 搜 尋 到 網 路 上 的 資 訊 。 而 電 腦 使 用 者

(www.computeruser.com)網站所收錄的常用網路科技字典,將“portal”解釋 為暢遊網際網路的開端,可能是搜尋引擎或是具有指引性的網頁。Hu(1998)

將「入口網站」定義為網路使用者一開啟瀏覽器時,首先連結到的網站,而這 網站可以讓使用者連結到其它網站或是停留在「入口網站」使用該網站提供的 功能。鄺怡德(1998)則將「入口網站」定義為集結多樣化內容與服務的網站,

成為網路使用者瀏覽網路的起始網頁與通往網際網路的入門閘道,並且同時滿 足一般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對資訊與服務的大部份需求。

根據上述定義,入口網站的功能整理如下:

1. 提供眾多內容與服務,讓使用者停留於入口網站體系下長時間使用。

2.連接使用者與目標網站的中介管道,例如搜尋引擎的功能。

(二)入口網站之定義

入口網站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使用者有效達到資訊搜尋的需求。在1994 年時,

雅虎(Yahoo)率先發展出一套稱為搜尋引擎的目錄索引系統,以搜尋引擎功 能為核心,逐漸發展出網站的整合內容,成為現今入口網站的前身。雅虎網站 的經營成功,更吸引成千上萬的網站加入此行列,至今已呈現白熱化的競爭。(宋 明潔,2001)

現今入口網站的功能逐漸多元化,而不再只是單純提供使用者搜尋功能,

網站公司逐步開發各項新服務,隨著入口網路的功能與服務項目逐漸增加,現

今大部份的入口網站業者並不贊成把 portal 簡單地定義為入口網站而已,例如 新浪網總裁王志東則認為“portal”應是網路上資源的整合組織,幫助使用者得 到所需、有價值的資訊。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則表示蕃薯藤要做的是各式各樣 的資訊代理(information agent)服務,讓入口網站的發展走向更多元、更具利 基市場定位。

相較於傳統入口網站,經由應用程式所架構的入口網站則植入了 Web2.0 的概念,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連結性;以Ajax、Javascript 等特效,提供 使用者與以往瀏覽靜態網頁不同的經驗;建立更完善的資料輸入帄台,讓使用 者可以輕易地累積資料;也利用群眾的力量,可以輕易地開發使用者所需要的 應用程式,符合了開放原始碼的精神。

因此入口網站多元化,讓網路業者將入口網站的功能加以提升,並更加思 索能夠提供給使用者什麼服務,如何加入新的元素來留住使用者,也是必頇考 量的。面對 Web2.0 時代,傳統入口網站紛紛轉型為個人化首頁,其互動性與 使用者自主性都獲得相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