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的考量

面對質性研究方法之信度與效度問題的爭議,經許多學者的努力 下,已經發展出一些科學的「客觀性」為判定標準。Lincoln 和 Guba(1984)也曾對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提出見解,認為信度是可重 複性(replication),效度是指可靠性(depend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 、 一致性(consistenc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引自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一)確實性(credibility):即內在效度,指質性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

即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的,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的真實 性:(1)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機率,包括研究情境的控制、資料一致性 的確定、資料來源多元化;(2)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peer debriefing);

(3)相異個案資料的收集(negative case analysis);(4)資料收集上有足夠 的輔助工具(referential analysis);(5)資料的再驗證(membercheck)。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即外在效度,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 感受與經驗,能有效的做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述,增加資料 可轉換性的技巧為深厚描述(thick description) 。受訪者在原始資料所 陳述的情感與經驗,研究者能謹慎的將資料的脈絡、意圖(intention)、

意義、行動轉換成文字資料。亦即資料的可比較性與詮釋性。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指內在信度,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 唯一性。因此,如何取得可靠性的資料,乃研究過程中運用資料收集

策略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以供判斷 資料的可靠性。

綜合以上,質性研究結果之準確度與可信度,相當程度取決於研 究者之方法論、技巧、敏感度和誠實,因此,研究者在研究進行中,

將盡量做到下列的控制,以增進信度與效度。

(一)增加確實性(credibility):即內在效度

在研究情境上,於開始進行正式訪問前,事先對受訪者說明研究 目的與過程,讓受訪者能充分參與,並向受訪者確保研究的保密性,

且內容絕對保密,已獲得受訪者的信任與同意後,才開始進行資料的 收集。

在資料一致性的確定上:對於每位受訪者,除了進行訪談外,盡 可能索取相關的資料,包括檢閱受訪者資料及個案訪視紀錄、護理生 活紀錄、病歷資料等,配合訪談與觀察所蒐集的資料,運用三角測定 (triangulation)的方法,確認資料的一致性。

在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上:主要是於蒐集資料及分析資料上,和 指導教授及同一單位之工作人員與不同單位之工作人員討論,請他們 對所蒐集的資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異個案資料的分析:以立意抽樣方式,抽取各種不同類型與人 口特質的典型代表個案或異常個案,以加強資料豐富性,同時針對較 極端的資料情況時,研究者將再進行較深入的分析。

在資料收集的輔助工具上:主要是在訪談過程中,藉由受訪者同 意錄音,除了口頭的描述外,儘可能收集相關的書面資料,包括受訪 者之個案資料與紀錄,社工輔導紀錄、護理與生活紀錄、病歷資料等,

以補助訪談的不足。

(二)增加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即外在效度

對於蒐集到的資料,以紮根理論登錄後,形塑出核心類屬,並不 斷來回檢視與思考分析資料,以發現資料在理論上的意涵,另外以編 輯式分析法將受訪者陳述之感受與經驗,有效地探尋之有意義的類型 與關聯,並對換文字敘述,來說明影響老人自覺健康狀態之因素與過 程。

(三)增加可靠性(dependability):即內在信度

在研究報告的呈現上,研究者將詳細說明如何選擇研究方法、研 究對象、如何接近受訪者並維持關係、資料如何蒐集、如何分析等整 個研究過程,以加強研究的內在信度。

(四)三角測定的運用:提高研究之信效度,並避免單一方法、單一 觀察者及單一資料產生之偏見。

研究中,除了研究者在研究之機構中實地參與觀察老人在機構中 影響自覺健康因素的人、事、物所發生之生理、心理與行為之情況及 老人在機構之人際互動、參與活動情形及過程外。研究資料包括:實 地觀察的札記、老人的個案紀錄、老人護理照護紀錄及訪談老人之紀 錄。同時以立意抽樣方法對典型具代表性之老人進行深度訪談,以蒐 集老人在面臨健康問題時的過程之資料。

而蒐集文獻部分,經查閱相關文獻,對於老人自覺健康的影響因 素,擷取與研究目的有關之發展理論、醫療利用率模式、健康信念行 為模式、疾病行為模式等觀點來探討老人自覺健康因素之分析,可由 不同基礎下來描繪老人在機構中的現象,以提昇研究結果之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