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三節 醫療照護問題:為何和如何?

因應老人長期的慢性病所設置的機構最先的立意,是要以居住者 的特徵為出發點來經營長期照護機構。但在強勢的醫療體系及公共福 利、衛生政策主導下,長期照護機構在醫療照護上就如同醫院的延伸 (post-hospital),並沒有走出以治療疾病為主的機構模式。所以,在老 人需求與機構主導的方向不一致的情況下,勢必引致許多醫療專業無 法解決的問題與衝突,也會影響老人對於疾病態度的傾向因素。

由於老年人因經驗及生活情境之不同,在面對健康問題的表現 上,異質性頗高,當其罹患慢性病,健康狀況受到衝擊時;若老人當 初選擇是迫於無奈或不情願的狀態下進住,會影響到日後在機構生活 適應。因此,研究者第一部分先從養護老人進住機構的因素;二、探 討老人目前接受的照顧服務模式;三、進而分析老人自覺健康狀態採 取的行為。

一、當初選擇進住機構的因素

許多學者認為健康狀況是決定老人居住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 (Soldo等人, 1994)。老人可能因為健康狀況的改變、喪偶、經濟能力 改變及有無子女或是親人、個人喜好等因素來選擇居住型態(Wolf, 1990)。居住在機構的老人有很多居住時間都超過二年以上,隨著年 歲增高,大多數的老人住較久的原因多是身體狀況仍需要它人的照 護,家人無法親自照顧又請不起看護的狀況下。

老人年老時很需要家屬的關心與照顧,尤其在重病、生活無法自 理時,他的需要與期盼會更明顯,若此時子女無法照顧老人,則家屬 需與老人做良好溝通,並得到老人的同意,再將其轉介至機構。大部 分老人從未想過或不能接受至機構安置,理所當然地認為年老時,是

要在家頤養天年或受到子女的照顧,因此大多數係家屬主動至機構幫 老人提出申請,於申請進住之前,家屬應先與老人做好溝通協調,使 其了解到子女無法繼續照顧的原因,進而取得老人的諒解與同意,再 行申請,這對於老人進住後的心理適應有正面的助益。

而老人多是在兩種情形下面臨「已經沒有選擇」的結果,一是因 為生理功能上的退化、損傷,需要它人的從旁協助才能維持一般的生 活作息,所以無法住在家中。二是因為無論是與子女住或住在其他的 機構都是不可行的方法;因此,研究者將老人當初選擇進住機構的因 素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出於自願型、被迫選擇型、無奈接受型、再次 遷居型。

1.出於自願型

此類為最多的情形,大部份的家屬白天因工作、上班或自營生 意,老人獨自在家無人照顧,因顧及老人獨自在家所隱藏的危險性,

如中風、生病、突發性狀況發生,只好尋求機構來安置。

另外,由於工商業之社會,家庭型態主要為小家庭,大部份子女 未與父母同住,而在外地生活。若老人生病時,就必須到子女之住處 接受照顧,但子女白天要上班,而無法在這段時間照顧老人,會有許 多的不方便,因此將老人送至機構安置也是可能之一種選擇。

而老人本身也願意接受機構的照護方式,老人在選擇入住時,會 親自到機構來參訪,在確實的瞭解的機構的環境及提供適當的服務 後。誠如受訪者A06、A08、A09、A11及A12認為自己在生活中均需 要他人的幫助,因此選擇在機構中安享晚年。

「我的身體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很怕替人帶來麻煩啊!唉…(沉默了六

秒),後來有鄰居跟我說了這裡的環境,我覺得還不錯!來這裡住也很好啊!

而且家裡面的人也常常來看我,關心我在這的生活。」(A06-02)

「卡早住的生活環境,你可能也想不到啦!我住的那無水無電,我常常 攏是一個人生活,有時也會去廟裡提水回來,也瞴熱水,我也是在過。在遮,

什麼攏有,每件代誌攏有人替你想好、做好。」(A08-04)

「後來卡袂走,我擱是家己一個人住,生活常常攏不方便,也是要靠別 人來到相扛(幫忙),有一個○○基金會會有人送飯來乎我,我一頓攏分三頓 吃,擱安怎艱苦的生活攏過去啊!我以前袂想啥,現在有倘安呢,是上天乎 我另外一種的生活啦!」(A09-04)

「我卡早是一個人住,後來因為開刀就攏無法度走,需要人照顧,以前 是我一個朋友在幫忙,後來伊體力也不好啊!所以就幫我申請來住在遮。我 也沒結婚,兄弟姐妹一人一家,來住在遮對我也卡好,至少生活上攏無用煩 惱東、煩惱西,要吃的、要穿的、要用的、需要的,遮的人跟護士攏會替我 準備好。」(A11-02)

「我本來是住在台北那裡的私人養護中心,費用一個月要快三萬塊,我 自己當初退休也才那麼一點錢,所以後來朋友就幫忙我,幫我申請到這裡來 住」(A12-03)

2.被迫選擇型

此一類型為老人年輕時未婚,且沒有配偶、子女之獨居老人;等 到年老時一旦身邊無財產,即很容易列為低收入戶,尤其一旦老化、

退化或生病無法自理生活時,其遠親、村(里)長或公所承辦人,則會 協助轉介安置於機構。因此,他們若得到政府的安排至機構養護,心 理上會較能接受及心存感謝,一方面也是因為感覺到晚年將特別需要 生活照顧及疾病看護醫療,若有人照應,晚年才能無憂無慮。

如同受訪者A01所述,因妹妹忙於工作無暇照顧,老人就無從選擇

回到自己的老家,那時的身體狀況不佳,洗澡、吃飯等生活事務都需 要他人協助,但是因為同住屋簷下的家人默視,他只好再次返回原居 住地,來來回回的舟車勞返之苦,又因為與弟媳相處不佳,最後在其 他人的協助下轉介入住機構。

「大家攏有個人的生活要過,剩我一個人,誰要顧?有時想想,像流浪 狗一隻!… … … … 本來住在我小妹那,但伊工作很忙碌,常常要作工作,

後來轉來(回去)老厝遮,但是我那個弟媳心肝很壞,常常要計較這、計較 那,我小弟也四處作工作,啥人有時間倘照顧我,所以來來回回一擺擱一擺

(一次又一次),後來人幫我申請來住遮,我也不免攏曖靠別人照顧,住在 遮,生活方面每項攏有人替阮筏落(準備),啥代誌也不免煩惱。」(A01-05)

3.無奈接受型

許多家庭在老人退化、中風而致生活無法自理時,初期大都自行 照顧,而這類型的主照顧者,以配偶、媳婦或子女為主。事實上,許 多家庭在照顧初期,皆會有盡心之照顧老人念頭與責任感。當老人係 由其配偶照顧時,配偶與老人的年齡相當,長期的照顧過程,常因體 力不濟及無人可接替喘息等因素,導致心理及生理過重的壓力,而最 後決定將老人安置於機構。

如受訪者A02因生活無法自理,加上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無人可照 顧她,因此只有接受子女的安排進住機構;另外則是因為家庭照顧者 年紀大了,無力再負擔照護的責任。其中受訪者A03因妻子年紀大 了,照顧頗感吃力,再加上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在其子女的勸說下 願意進住機構,讓專業人員照顧一段時間。

「伊(兒子)講我人在艱苦,先住在遮。我就是因為這雙腳在袂走,骨 頭退化去啊!連厝內的工作我攏無仔調(沒辦法)做,身體安呢也要人照顧 我,想要做啥、去兜位,攏要靠厝內的人。哪無,我也是想要轉去厝裡!家

己有厝倘住,若不是沒人倘照顧,啥人會想來住遮!」(A02-03)

「因為查某囝嫁來彰化市這附近,伊有來看過遮(這裡)的環境,阮某 年歲較大,照顧我有時陣會覺得吃力,無法度照顧料很好,如果不是因為生 病,我不會來這種地方!我查某囝講,先來住遮住一陣子,如果身體狀況有 卡好,再決定什麼時陣轉去。」(A03-02)

另外,身受腰椎發炎的受訪者A04,因子女皆年歲已大,身體不如 從前,在照顧阿嬤上頗感吃力,加上其女為養護中心的護理人員,因 此阿嬤只好選擇住在機構;而受訪者A10則是面對到身體各種衰竭、

限制的打擊,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之後其家人擔心阿嬤再度輕生,於 是在中心人員的介紹下,加上阿嬤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給家 人帶來困擾,因此選擇進住機構生活。

「我活到現在九十幾歲了啊!照護我的後生(兒子)的也差不多七十幾 歲,這幾年,伊(兒子)家己的身體也愈來愈不好,是要安怎照護我,吃到 這麼老,老來才來想講要住在兜位,我的身體是不可能會好起來,情形是一 年卡壞一年,後來我查某囝(女兒)就調來遮工作,伊(女兒)就在跟我講 遮,我想了想,也瞴知影講要安怎,就聽伊的安排啦!吃老啊!人要安怎幫 我安排,就聽人的就好啊!我是會使講啥抑是想安怎。」(A04-06)

「我已經生病了,連走路都有問題,生活上都需要別人幫忙我、照顧我,

我一個人根本做不了什麼事情,那時候我好難過,晚上經常都睡不著,有時 候要靠安眠藥才會睡著,所以後來有一次就多吃幾顆,想說就結束自己好了!

但是天不從人願,我現在還是在這裡啊!後來就是有鄰居朋友介紹我來住在 這裡,我自己也想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住再這裡雖然要很多人一起生活,

但至少我生活上不會讓家人時時刻刻都看顧我一個人。」(A10-04)

4.再次遷居型

受訪者A05、A07原本居住在私立安養機構,由於經濟因素,不 得不接受家人其他的安排,轉介到公費養護機構。受訪者A05描述的

自己,「像是沒人要的物件(東西)」,回答中充分反應了現在老人

「無處去!」的窘境;受訪者A07則是因為二度中風,家人因經濟原 因且考量阿公仍繼續復健治療,因此選擇公費養護的方式。

「無處去!」的窘境;受訪者A07則是因為二度中風,家人因經濟原 因且考量阿公仍繼續復健治療,因此選擇公費養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