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

壹、信度

信度涉及研究指標的「可信賴程度」,也就是測量工具不會有太多的隨機誤 差。換言之,信度是指測量工具的可重複性及測量結果的一致性(朱柔若,1996;

高敬文,1996)。在質性研究的立場而言,信度隱含著雙重意涵:外在和內在信 度(Bauer & Gaskell,2000)。前者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如何透過對研究者地位 的澄清、報導人的選擇、社會情境的深入分析、概念與前提假設的澄清與確認、

及收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等;後者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同時運用數位觀察員,對 同一現象或行為進行觀察。

運用 Kirk & Miller 在 1988 年所提出的信度測量方式:

(一) 狂想信度

對不同研究對象,持續採取同一種方式來回應,避免不同回應可能影 響研究結果。

(二) 歷史信度

在不同時間點所測得的結果之間的相似性。

(三) 同步信度

同一時間內產生相似的研究結果。

二、 測量策略

(一) 重視對事件的描述與組合。

(二) 使用低推論性描述。

(三) 利用錄音、錄影或拍照等工具,協助記憶整理。

總之,為提升研究之信度,研究者運用 Kirk & Miller 所提出的信度測量方式,

持續不斷的以交叉方式來比照與對應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在這程中利用錄音、

受訪者所提示的參考文獻書籍、學校正式文件檔案、受訪者個人服務年資及工作 內容等,做全盤性整合與深入的分析。

貳、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工具可以測量到正確答案的程度,或是測量工具是否可以正確 的反映研究者要探討的摡念之真實意義(Bauer & Gaskell,2000)。由此可知,效 度所重視的是「真實」和「正確」兩個特性。在質性研究立場而言,效度是研究 者透過研究過程獲得正確答案的程度,而正確答案即指研究者所設想、精練、或 測試的命題,吻合日常生活的情境(高敬文,1996)。簡言之,質性研究的效度 就是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可預測性與正確性。從紮根理論的觀點而言,效 度包含了兩個意涵: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前者指研究過程所收集到的資料之真 實程度及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的;後者指可以有效的描述研究對象所表達的感 受與經驗,並轉譯成文本資料,再透過厚實描述與詮釋過程,以文字、圖表與意 義的交互運用達到再現的目標。

一、Kirk & Miller 效度測量類型

(一)明顯效度

即指測量工具與觀察現象相近吻合,能提供有效的資料。

(二) 工具效度

測量工具所取得的資料,與某一項被證實有效工具所測量的結果相似。

(三) 理論效度

所收集的資料能和研究的理論架構柤互呼應。

二、效度概念的反省與思考(胡幼慧&姚美華,1996)

Altheide & Johson(1994)提出質性研究效度──的思考,其實是涉及質 性研究的倫理議題。並敘述效度即是文化、意識形態、性別思考、授權賦權、

語言及標準等六個概念;也認為研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反思。

三、效度威脅與測試檢核

Maxwell(1992)指出質性研究常被提到的兩種效度威脅即研究者的偏見 與情境或個人的反應。前者指研究者本身已經知道或先入為主的想法及刻意 選擇一些突顯的資料作為詮釋的基礎;後者指研究者本身對研究場域或被研 究對象的反應,將左右研究的效度。

有關質性研究效度的檢核,Maxwell(1992)提出八項指標(高薰芳、林 盈助與王向葵,2001):

(一) MO 法

Modus Operandi 法(MO 法)是 Scriven(1974)所提出的,是指研究者 將影響效度的因素視為事件,而不是將知識視為變數來處理,找出排除可能 的替代性解釋。

(二) 找尋矛盾的證據與負面案例

嚴格檢查是否有矛盾性的資料,用以比較評估資料是否修正或保留。

(三) 多元驗證

運用多種研究對象、方法與理論觀點,以減少單一研究方法所產生的系 統化偏誤。

(四) 回饋

請教對研究對象或場域十分熟稔的人或完全陌生的人,對於辨識研究者 本身的偏見或預設立場,是有效的方法。

(五) 參與者查證

有系統的向研究參與者徵求有關資料與結論之意見,以確認效度。

(六) 豐富的資料

對資料細節詳盡的展現,而非重點式的記錄以豐富研究者的論點。

(七) 準統計資料

利用簡單的統計數字結果,來測試並強化研究結論。

(八) 比較

運用多重場域的研究報告或結論,來進行研究本身的比較分析,力求研 究可靠正確性。

為達研究信度及效度的可靠性、一致性、可預測性與正確性,研究者曾 持續就教服務學校的郭明德博士、沈易利副教授及相關在教學專業領域的教 授與同仁,不吝給予指導與批判,諸如:受訪者的推荐人選、訪談大綱內容 潤飾、訪問的技巧方法與人際關係之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