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背景在自然連結感上表現差異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個人背景在自然連結感上表現差異

99

第三節 個人背景在自然連結感上表現差異

本節依據問卷調查之資料,以獨立樣本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 法,瞭解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在自然連結感整體層面上,是否會因為個人背景不同 而有所差異,以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目標「探究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個人背景變 項在自然連結感上之差異情形」。以下分別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以及「居住地類型」等五個背景變項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

一、 性別在自然連結感之差異

研究者採用獨立樣本t 檢定,檢驗關渡自然公園志工是否因為不同性別而在 自然連結感上有差異。在全體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的性別組成中,男性有 53 人,

女性有77 人,不同性別在自然連結感及其三個構面上之差異情形,如表 4-13 所 示。

表4-13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性別在自然連結感的差異檢定

變項/構面 自然連結感 自然連結我 自然連結觀 自然連結經驗

組別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1. 男性(n=53) 3.82 .444 4.02 .49 3.63 .59 3.78 .48

2. 女性(n=77) 3.93 .381 4.16 .41 3.77 .52 3.80 .60

t 值 -1.465 -1.786 -1.407 -.229

顯著性 .145 0.76 .162 .819

從表 4-13 的分析結果可得知,不同「性別」在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 感上之差異情形,未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t = -1.465,p > .05)。進一步分析自 然連結感三個構面的性別差異,可以發現「性別」在志工「自然連結我」、「自 然連結觀」與「自然連結經驗」上無顯著差異。

由此可知,不同性別的志工在自然連結感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100

二、 年齡在自然連結感之差異

研究者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析關渡自然公園志工是否因為不同年齡而 在自然連結感上有顯著差異。研究者將年齡分組,分為「20 至 29 歲」、「30 至 39 歲」、「40 至 49 歲」、「50 至 59 歲」、「60 至 69 歲」以及「70 歲以上」

等六組。志工不同年齡在自然連結感上之差異檢定如表4-14 所示。

表4-14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年齡在自然連結感的差異檢定

變項/構面 自然連結感 自然連結我 自然連結觀 自然連結經驗

組別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1. 20-29 歲 3.82 .40 4.03 .51 3.76 .44 3.62 .54

2. 30-39 歲 3.84 .42 3.94 .52 3.73 .46 3.83 .55

3. 40-49 歲 4.10 .38 4.32 .39 3.84 .53 4.11 .64

4. 50-59 歲 3.86 .46 4.13 .43 3.67 .67 3.74 .57

5. 60-69 歲 3.83 .40 4.06 .47 3.67 .57 3.69 .49

6. 70 歲以上 3.93 .33 4.11 .39 3.73 .43 3.91 .51

F 值 1.389 1.462 .283 2.015

顯著性 .233 .207 .922 .081

從表 4-14 的分析結果可得知,志工們不同「年齡」在自然連結感上的差異 檢定,皆未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F = 1.389,p > .05)。進一步分析年齡在自然 連結感三個構面上的差異,可以發現「年齡」在志工「自然連結我」、「自然連 結觀」與「自然連結經驗」上,亦無顯著差異。由此可知,不同年齡的志工在自 然連結感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三、 教育程度在自然連結感之差異

研究者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析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的教育程度在自 然連結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將教育程度分為「國小及以下」、「國(初)

中」、「高中(職)」、「專科」、「學士」、「碩士」以及「博士」等七組。

志工不同教育程度在自然連結感上之差異檢定如表4-15 所示。

5>3,6>3,

7>3

102

四、 職業在自然連結感之差異

研究者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析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職業在自然連結 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將職業分組,分為「軍」、「公」、「教」、「警」、

「農林漁牧」、「工」、「商」、「服務業」、「家管」、「學生」、「無(含 退休)」、「自由業」以及「其他」等 13 組。志工不同職業在自然連結感上之 差異檢定如表4-16 所示。

從表 4-16 的分析結果可得知,志工不同「職業」在自然連結感上的差異檢 定,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 = 2.424,p < .05),表示不同職業的志工在整體自 然連結感上有明顯的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在自然連結感的得分上,志工從事

「教」職(M = 4.13,SD = .42)顯著高於「公」職(M = 3.80,SD = .33)、「服 務業」(M = 3.66,SD = .48)、「家管」(M = 3.74,SD = .25)以及「自由業」

(M = 3.49,SD = .34);志工從事「農林漁牧」(M = 4.05,SD = .24)、「工」

職(M = 3.90,SD = .45)以及「商」職(M = 3.91,S = .31)顯著高於「自由業」;

志工從事「商」職顯著高於「服務業」。

進一步分析志工不同職業在自然連結感三個構面上的差異,可以發現在「自 然連結我」構面上,志工從事「教」職(M = 4.34,SD = .38)、「學生」(M = 4.46,SD = .44)、「無(含退休)」(M = 4.25,SD = .43)得分顯著高於「服 務業」(M = 3.86,SD = .59);另外,志工從事「教」職、「農林漁牧」(M = 4.29,SD = .07)、「商」職(M = 4.11,SD = .36)、「學生」以及「無(含退 休)」,得分顯著高於「自由業」(M = 3.70,SD = .23)。

3>9,3>12,

5>12,6>12,

7>8,7>12,

10>12,11>8,

11>12

3>8,3>12,

5>12,7>12,

10>8,10>12,

11>8,11>12

3>8,3>12,

6>8,6>12,

7>8,7>12,

11>8,11>12

*

104

五、 居住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之差異

研究者採用獨立樣本t 檢定,分析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居住地類型在自然 連結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依據 Tseng(2016)所發展的題項,將居住地類 型分為「鄉間」、「都會區」兩個類別。志工不同居住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上之 差異檢定如表4-17 所示。

表4-17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不同居住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的差異檢定

變項/構面 自然連結感 自然連結我 自然連結觀 自然連結經驗

組別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1. 鄉間(n=39) 3.95 .41 4.17 .42 3.80 .54 3.84 .54

2. 都會區(n=91) 3.85 .41 4.07 .46 3.68 .55 3.77 .56

t 值 1.255 1.195 1.177 .584

顯著性 .212 .234 .241 .561

從表 4-17 的分析結果可得知,不同「居住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上的差異 檢定,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t = 1.255,p > .05)。進一步分析不同居住地類 型在自然連結感三個構面上的差異,可以發現「居住地類型」在志工「自然連結 我」、「自然連結觀」與「自然連結經驗」上無顯著差異。表示志工之不同居住 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六、 小結

本節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個人背景在自然連結感整體層面 上之差異情形,統計分析結果以及所使用之檢定方法整理於表 4-18。從表 4-18 可以得知,志工之不同性別、年齡以及居住地類型在「自然連結感」上並沒有差 異。

另外,志工之不同「職業」在「自然連結感」上達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其 三個構面,可以發現「職業」在「自然連結我」構面上達顯著差異;「教育程度」

與「職業」兩者皆在「自然連結觀」構面上達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志工之

5>3,6>3,

7>3

F 檢定

4. 職業

3>2,3>8,

3>9,3>12,

5>12,6>12,

11>8,11>12 F 檢定

5. 居住地類型 t 檢定

106

第四節 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本節依據問卷調查之資料,以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瞭解關 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及自然連結感對心理幸 福感的解釋與預測力,以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目標「探究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 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一、 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欲探索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兩者之間的關係,相關分析結果如表 4-19 所示。由表 4-19 可以得知,「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達顯著相關

(r = .507,p < .01)。另外,自然連結感之三個構面與心理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自然連結我」構面與心理幸福感達顯著相關(r = .611,p < .01);「自 然連結觀」構面與心理幸福感達顯著相關(r = .221,p < .01);「自然連結經驗」

構面與心理幸福感達顯著相關(r = .394,p < .01)。

表4-19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相關係數矩陣表

變項 自然連結我 自然連結觀 自然連結經驗 自然連結感

心理幸福感 .611**

.221**

.394**

.507**

*

p < .05 **

p < .01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心理幸福感與自然連結感及其所涵蓋的三個構面,

皆呈顯著的正相關。

107

自然連結感與其所包含的三個構面,與心理幸福感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研究 者亦探討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六個構面的相關性,相關分析結果如表 4-20 所示。由表 4-4-20 可以發現,心理幸福感之六個構面與自然連結感的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正向關係」構面與自然連結感達顯著相關(r = .424,p < .01);「自 主」構面與自然連結感達顯著相關(r = .317,p < .01);「環境精熟」構面與自 然連結感達顯著相關(r = .412,p < .01);「個人成長」構面與自然連結感達顯 著相關(r = .523,p < .01);「生活目的」構面與自然連結感達顯著相關(r = .420,

p < .01);「自我接納」構面與自然連結感達顯著相關(r = .413,p < .01)。

表4-20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相關係數矩陣表

變項 正向關係 自主 環境精熟 個人成長 生活目的 自我接納 心理幸福感

自然連結感 .424**

.317**

.412**

.523**

.420**

.413**

.507**

*p < .05 **

p < .01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發現,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及其所涵蓋的六個構 面,皆呈顯著的正相關。顯示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感」得分越高,在

「心理幸福感」的整體分數表現會有較高的傾向。

108

二、 自然連結感對心理幸福感之解釋與預測力

藉由相關分析瞭解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之間存在正向關係之後,研究者 進一步以多元迴歸分析的同時迴歸法,探究志工們自然連結感對於其心理幸福感 的解釋力。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如表4-21 所示。

表4-21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自然連結感與心理幸福感同時迴歸分析摘要表

變項

未標準化係數

B SE B β t p

(常數) 1.380 .431 3.198 .002 自然連結我 .894 .133 .632 6.719*** .000 自然連結觀 -.142 .094 -.122 -1.509 .134 自然連結經驗 .083 .098 .072 .850 .397

整體模型

R2=.387 adj R2=.373

F(3,126)=26.561(p < .001)

***p < .001

由表 4-21 可以發現,自然連結感對於心理幸福感具有解釋力,整體的調整 後R2達.373,表示自然連結感可以解釋心理幸福感 37.3%變異量。模式考驗的結 果,指出迴歸模型效果達顯著水準(F(3,126)=26.561,p < .001),具有統計上的 意義。

研究者進一步對於各個構面變項進行事後考驗,係數估計的結果指出,「自 然連結我」構面對心理幸福感具有最佳的解釋力(t = 6.719,p < .001),標準化 Beta 係數達.632。研究結果顯示,志工自然連結我構面得分越高,其心理幸福感 得分越高。

109

藉由同時迴歸法,可以發現自然連結感對心理幸福感具有解釋力,研究者再 進一步以多元迴歸分析的逐步迴歸法,探究志工自然連結感的三個構面中,何者 對於其心理幸福感具有最佳預測力。逐步迴歸分析結果如表4-22 所示。

由表 4-22 可以發現,自然連結感的三個構面中,在第一階段即被選入的是

「自然連結我」構面,自然連結我構面獨立可以解釋心理幸福感的37.3%變異量

(F(1,128)=76.522,p < .001),以調整後的 R2來表示,仍有36.8%的解釋力。

再由係數估計可以得知,「自然連結我」構面可以獨立預測心理幸福感,標準化

再由係數估計可以得知,「自然連結我」構面可以獨立預測心理幸福感,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