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個案分析

第三節 個案教師三:李老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個案教師三:李老師

一、 學習經驗 

      李老師的學習經驗跟前面兩位老師不一樣,因為李老師只有 30 餘歲,15 年教學經驗的他沒有經歷過政府將私立學校國有化的階段。李老師目前在臘 戌地區的某所華文學校擔任初中部的教務主任一職。 

(一) 學習經歷 

        李老師表示她從小學習中文,也有一段時間一邊學習緬文,一邊學 中文,但學習緬文的時間只維持了一年。高中畢業後也參與過中國雲南 大學之函授漢語語言學專業班,為期兩年。自初中畢業後開始在學校任 教,直到現在:

我是從小就學習中文的,然後我中間有一面學習中文一面學習緬 文,但是只維持了一年,最後我決定放棄緬文,專心的學習中文,

這樣子會比較好,因為我比較喜歡中文。我可以說從小到大都是 一直學習中文,以中文為主。我是在初中畢業以後開始任教。然 後就開始上午教書,下午就讀高中。高中畢業後二年去就讀雲南 大學辦的函授漢語語文學專業,然後畢業以後也一直在從事漢語 教育的工作,就一直教到現在。沒有緬文學歷。函授班每年來緬 甸二次,每次來一個月,一共四個月。上課前我們會先收到課本 和上課的資料,讓我們先看,也有考試不及格的要重考﹝的制 度﹞。(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教材與對教材的看法 

        李老師表示從小就使用臺灣國立編譯館所編的舊版教材上課,現在 教學生所使用的教材是南一版的教材,只是比較新的版本:

我們目前用的是南一版的,明年會改用康軒版。我以前小時候是 用統編版上課大概是民國 84 年﹝出版﹞,現在用的是比較新的版 本。(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李老師覺得小時候所使用的教材和現在的教材區別不大,只是小時候的 教材文言文課文比現在多了一些。李老師表示她比較喜歡文言文多一點 的教材:

我覺得區別不是很大,因為都是在上台灣的教材。我個人比較偏 向文言文多一點的。因為我覺的白話文的話太過簡單。我覺得還 是比較喜歡文言文多一點的,因為上文言文的話主要是看老師的 教學方法,如果有一點難度的話更會提升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 透過文言文了解歷史背景,了解歷史上的文人的事情,主要是看 老師的教學方法。如果老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的話學生就會覺得 學習文言文很頭痛,如果老師用的教學方法恰當的話學生就會覺 得透過學習文言文有學習上的成就感,這是我自己的看法。(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李老師覺得臺灣教材的內容雖然和學生們的生活有點距離,但是科技發 達的社會可以用多媒體去降低教材和學生們的距離感:

比如說我們在這邊的學生他可能會覺得用台灣的教材,說實在他 會有一些距離,就是不切實際的,很多東西好像是很遙遠的,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在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圖片哪,電視畫面哪,就可以把它連接起 來。不像跟我們以前一樣會覺得很遙遠,現在能接受的程度比以 前好多了,也就是說透過現代的媒體把這個中間的隔核變得最 小。(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李老師認為針對緬甸地區所設計的在地化教材不是很有必要,因為學生 可以透過教材去了解他們不認識的地方,去認識臺灣:

我個人覺得﹝在地化教材﹞不是很有必要,因為緬甸學生對於當 地的風土民情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了,就算他們想要進一步了解更 多,他也可以透過報章雜誌去了解,他們沒有必要說一定要透過 學習課文來了解。比如說:「在課文裡面有台灣的教材的話,他們 可以透過在學習過程中去認識台灣,我覺得這樣還是比較好的。」

(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三) 學生時期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與對該方法的看法 

        李老師表示小時候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用填鴨試的方法來教授他 們。雖然有部分的老師試著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遇到學生們無法適應 或配合的情況:

我覺得大部分的老師還是用填鴨式的方法。但也有少數的老師會 用不同的方法,如:問答法,但效果不是那麼好,就是只有部分的 學生有勇氣直接站起來回答問題,有部分的學生就好像事不關己 的坐在那裡,就會有這樣的情況。(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李老師小時候親身感受到有位老師因為來臺灣培訓後,他的教學方法變 得很不一樣。這樣的改變,除了讓李老師學到很多之外,也留下深刻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記憶:

我記得初一的時候有位老師,他之前也的教書方法也是用填鴨式 的方法。但在之後老師去了台灣半年去接受培訓回來,那時他也 當我初中三國文老師,他用的方法完全會就有些改變,我覺得這 跟他到台灣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他在課堂上會用比較輕 鬆的方式來跟學生提問一些問題,然後上課也不在像以前一樣死 板板的填鴨式的教育,但是我覺得每次他問問題的時候很少同學 會回應老師,每一次我看到沒有人回答問題,那時候我就站起來 回答回題。然後除了我以外還會有其他幾位同學也會被老師激 發,然後鼓起勇氣向老師回答他所提問的問題。這讓我覺得楊老 師受到台灣的教育方式的影響,所以到現在還記憶深刻。因為他 是第一個這樣子,就是說每一課在學習之前,在講課以前他就會 先提問問題。那我覺得這是讓我記憶很深刻的一點。因為初中離 我現在已經十多年了,但是我還是記得很清楚。(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李老師覺得小時候有些老師的教學方法並不可取;有些老師當眾否定學 生亦不可取:

我覺得一些老師教學方法是不太可取的,就填鴨式的教育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其實是不可取的,因為它沒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還有一些老師會因為提高不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他還會給學生一 些負面的評價或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但有些老師會比較看重那些 學習成績比較好的那些學生,然後就否定那些學習差的學生,這 個也是不可取的。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我們的老師不是很成 功。(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李老師表示有一位數學老師讓他印象非常深刻,李老師覺得該老師會注 意到每位學生的個別差異,而且發現學生有困難為成績變差時會針對學 生找出相應的補救策略,而李老師在數學老師的帶領下從不及格的成績 考到 95 分:

有一位數學老師,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很會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 異,還有就是,比如說:我的數學,有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很用 功,或者是覺得這些太難了,老師肯定不會考,我就沒有去看,

也沒有去做,到最後那次考試我就考不及格,結果那次段考,就 是期中考結束以後,他發現我的成績下降,然後他每一節課,剛 開始上課的時候,他都讓我上去默寫上一次他所教的公式。然後 就是,他就是讓我去複習上一次他所教的內容。然後兩次以後我 就自動自發地練習,上課比較更專注,然後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 成績是 95 分。所以我就覺得,他這樣子真的很關注學生的學習情 況,就印象比較深刻。(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另外一位讓李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寫作的啟蒙老師。因為該老師上課前非 常認真地準備,上課時也認真講解寫作的每個細節。出題讓學生寫作時 也給學生提出很多的提示,讓學生知道從何著手。這位寫作老師讓李老 師的寫作功力進步很多:

還有一位老師就是董老師,他是我初中二寫作的啟蒙老師。他上 課比較著重於寫作。每一遍課文的寫作技巧,寫作的結構,他都 會跟我們講很仔細,然後當他出一個作文題目的時候,他也會給 我們很多啟示。讓我們知道要從哪一個方面著手。然後教我們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麼樣去佈局?怎麼樣去選材料?我覺得這個是對我寫作方面影響 很深的一位老師。(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四) 成為華語教師的原因 

李老師從小就對教育感興趣,她初中畢業時,決定利用讀高中三年的時 間內也順便投入教書工作。原本只打算投入三年的她,不知不覺就服務 到現在:

我初中畢業的時候我是想說,以前就對教育很感興趣。那我是想 說,在高中畢業以前這三年的時間,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心思投入 到教育。我當時只打算投入三年,後來就一直覺得對這分工作很 有興趣,然後一直捨不得割捨。然後期中也有過幾次想要放棄的 念頭,但在需要真正取捨的時候,又覺得還是想要繼續投入這個 工作。(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二、 教師專業訓練 

(一) 教師職前訓練 

        李老師表示她沒有接受過任何職前訓練,工作後兩年左右才開始有 機會接受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到緬甸舉辦的師資培訓課程:

我進入這個教師行列前,其實沒有受過任何的訓練,也沒有職前 培訓等等。後來在我擔任教師兩三年以後,才開始有台灣那邊過 來的師資培訓。但是台灣過來的次數比較少,大陸派來的師資培 訓比較多。在期間幾乎每一年都有接受師資培訓。目前只有台灣 和大陸過來緬甸培訓。(訪談 2013 年 1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教師進修 

        李老師曾經到中國大陸去參加過兩次師資培訓班。培訓班的內容有 普通話課程、教育心理學、中華文化與中國歷史:

我們在接受的一些師資培訓時,有到大陸上過兩次的普通話課

我們在接受的一些師資培訓時,有到大陸上過兩次的普通話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