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緬甸華文學校與華文教學現況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緬甸華文學校與華文教學現況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老師:招靜琪博士   .    .  . 學. 緬甸華文學校與華文教學現況之探討 . ‧. ‧ 國. 立. 政 治   大. Chinese Schools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yanmar.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常慶芬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9 月.  . v.

(2)  . 謝    辭 .         能順利完成本論文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招靜琪老師,在完全不了解我的 情況下願意接受我,帶我走出研究生涯的低潮。謝謝老師在百忙之中也願意抽出 時間耐心地指引我慢慢找到研究方向,讓我看見了光芒;謝謝老師總是能以鼓勵 的方式讓我一步步靠近目標,直到完成論文;謝謝老師總是能以學生為優先,在 第一時間回覆與指導,讓在國外寫論文的我有安全感與存在感;謝謝老師每次的 關心和慰問,讓離鄉背景的我感到特別溫馨,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我前進的力量,. 政 治 大. 在此對我的指導教授招老師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 立. ‧ 國. 學.         接下來要感謝的是我的論文口考老師駱藝瑄老師與黄淑真老師,耐心地閱讀 我的論文,並在口試時提出很多寶貴的建議,讓學生受益良多。感謝在研究所期. ‧. 間給我很多啟發的詹惠珍老師、黄麗儀老師、洪煌堯老師,在課堂中帶領我進入. sit. y. Nat. 新的學術領域增廣見聞。在此也要謝謝願意接受我訪談的緬甸華文教師們,幫我. al. n. 富。 . er. io. 填問卷的老師、學長姐、學弟妺們,因為你們的幫助,本論文的內容才能這麼豐. Ch. engchi. i n U. v.         再來感謝慧凌學姐,因為妳讓我遇見了我的指導教授。感謝仲青學長介紹我 擔任研究員,才有機會開始我的論文。感謝惠芳學姐,雖然很忙但也願意抽出時 間多次幫我檢查論文中的錯字與提出很多對論文有幫助的建議。謝謝法郎克與培 真幫我看論文、糾錯以及對論文的建議。謝謝榮玉、孟鈺、欣惠、玉婷在研究生 生涯的陪伴和關懷。謝謝所上的學長姐們大方地分享撰寫論文與報告的心得,讓 我可以參考。也謝謝一直為我們忙碌的幼群助教。還有要感謝我的好朋友貝貝、 仕梅、財美在我讀研究所期間,沒有地方住的時候,收留我、幫助我、陪伴我渡 過每一次的難關。.  .

(3)  .         還要謝謝的是在政大兩年多的時間裡,為了能讓我順利繳交每一個學期的學 費與生活費,幫助我找到工讀或工作的詩韻老師和嘉慧老師。也謝謝和我一起在 莊敬九舍服務的每一位舍顧對我的幫助和體諒。 .         最後要感謝的是遠在緬甸的家人與高雄的妹妹一直以來都支持著我所做的 每一個決定。雖然一個人隻身在臺北面對論文、生活費等等的壓力,但家人的支 持和關心是讓我奮鬥的動力。謝謝你們給我機會在這諾大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         當然要感謝的人還是很多,有提到名的沒提到名的,你們都是我的貴人,感 謝大家! . 立. ‧. ‧ 國. 學.     . 政 治 大.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慶芬  筆於政大  2003 年 9 月 28 日             .

(4)  . 緬甸華文學校與華文教學現況之探討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緬甸華文學校與教學現況。研究資料來源分為四個階段:第 一階段為來自十四所緬甸華文學校之 35 位教師;第二階段為第一階段研究參與 者中挑選 14 位不同學校的教師作為學校代表;第三階段為第一個階段中選出四 所學校各一名教師作為個案深入訪談對象;第四階段為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 治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就讀的緬甸籍大學生以及研究生,共 20 名作為研究對象。 第一階段採用開放式的問卷請教師們填答,第二階段以訪談方式收集資料。第一. 政 治 大. 階段和第二階段所收集的內容為了解緬甸十四所學校的基本概況。第三階段為延. 立. 續性訪談,主要目的為透過四名個案教師之學習經驗、專業訓練、教學環境以及. ‧ 國. 學. 實務教學深入了解緬甸華校以及教學現況,即本研究的重點。第四階段透過 20 位緬甸僑生在緬甸學習的經驗和在臺灣的各大學校學習的經驗,從學生的角度了. ‧. 解他們對於來臺灣前和來臺灣後的華語文能力自我評量以及就讀緬甸華文華校. y. Nat. sit. 的感受。四個階段由學校、師生與各個層面深入了解。研究發現緬甸華文學校在. n. al. er. io. 緬甸社會環境與文化下雖然歷經很多困難,但仍然在緬甸開花結果。緬甸華文學. i n U. v. 校大部分為獨立運作的單位,因此各校的學校運作模式、上下課時間和課時、教. Ch. engchi. 授的課程有不一樣的情況。緬甸華文學校、教師、教學與教材跟當地環境、社會 和文化的關係之間有著很緊密且複雜的關係,因此如想了解華校的內幕必須先了 解緬甸的環境、社會和文化。若想改善教學則必須從教師們的學習經驗、教學經 驗、所接受過的專業訓練、目前的教學狀況、學生、教學環境以及所形成的原因 等找出答案。最後研究者針對緬甸華文學校、教材、教學以及教師提出相應的建 議,以便各界人士與相關單位參考。. 關鍵字:緬甸華文教育、華文學校、華文教育、華文教學、僑校、華文  . i   .

(5)  . Chinese Schools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yanmar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chool and Chinese instruction in Myanmar. The research data collected in four phases: First phase, 35 teachers from 14 Chinese schools in Myanmar answed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Secondly, 14 teachers selected from the participants in stage one as school representatives were interviewed.Thirdly, four teachers from stage one are selected for in-depth case studies. Fourth, 20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Burmese students from. 政 治 大 Normal University filled out a survey on this Chinese learning while in Myanmar. The 立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Taiwan.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study are that Chinese teaching has been blooming in. ‧ 國. 學. Myanmar a long time even when the country underwent many political turmoil. Most. ‧. of the Chinese Schools in Myanmar are independent. Therefore, the system, teaching. sit. y. Nat. hours, schedules, contents all vary. There is a close yet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io. er. among Myanmar Chinese schools, teachers, instruction, teaching materials, local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l. n. v i n C hit is important to get Chinese Schools in the country, an inside’s view into the engchi U. Myanmar social an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local Chinese cultura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truc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understanding the teachers’ experiences,their. professional training,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students,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for Myanmar Chinese school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and teachers are provided.. ii   .

(6)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4 第一節 緬甸華文學校之概況 ....................................................................................... 4 第二節 教材方面............................................................................................................. 7. 治 政 第三節 教學方法方面 .................................................................................................. 12 大 立 第四節 教師之經歷、環境和教學實務 .................................................................... 20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3. ‧.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3. sit. y. Nat.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 24. al. er. io.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 .................................................................................................. 25. v. n. 第四節 訪談策略........................................................................................................... 29. Ch. engchi. i n U. 第五節 研究分析法 ...................................................................................................... 29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31 第四章 緬甸華文學校現況 ........................................................................................... 33 第一節 學校概況 ......................................................................................................... 33 第二節 教師訪談........................................................................................................... 39 第三節 教師評估學生學習表現 ................................................................................. 43 第四節 留臺緬甸僑生之問卷分析 ............................................................................. 44 第五章 個案分析 ............................................................................................................ 56 iii   .

(7)  . 第一節 個案教師一:方校長 ..................................................................................... 56 第二節 個案教師二:楊老師 ..................................................................................... 92 第三節 個案教師三:李老師 ................................................................................... 122 第四節 個案教師四:林老師 ................................................................................... 144 第六章 跨個案討論 ...................................................................................................... 170 第一節 問題一討論 .................................................................................................... 170 第二節 問題二討論 .................................................................................................... 182 第三節 問題三討論 .................................................................................................... 195. 政 治 大.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205. 立. 第一節 研究概要......................................................................................................... 205. ‧ 國. 學. 第二節 建議 ................................................................................................................. 208. ‧.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11 第四節 結論 ................................................................................................................. 211. sit. y. Nat. io. al. er. 參考書目 ........................................................................................................................ 213. v. n. 附錄一 ........................................................................................................................... 217. Ch. engchi. i n U. 附錄二 ........................................................................................................................... 219 附錄三 ........................................................................................................................... 220 附錄四 ........................................................................................................................... 222 附錄五 ........................................................................................................................... 224 . iv   .

(8)  . 表次 表  1  :參加 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專班各校概況表 ...................... 33  表  2:14 位老師之基本資料表 ................................................................................. 39  表  3:教師備課資料表 .............................................................................................. 43  表  4:老師對學生表現之評估表 .............................................................................. 44  表  5:緬甸僑生自評來臺前與後之華語能力表 ...................................................... 45  表  6:四位個案教師之基本資料表 .......................................................................... 56  表  7:方校長學校之上課時間表 .............................................................................. 76 . 政 治 大 表 9:方校長學校之糼稚園大班課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 ..............................  84  立 表  8:方校長學校之基本班級與人數分配表 .......................................................... 76   . ‧ 國. 學. 表  10:方校長學校之糼稚園大班課程表(星期六、星期日) ............................ 84  表  11:方校長學校之四年級課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 .................................... 84 . ‧. 表  12:方校長學校之四年級課程表(星期六、星期日) .................................... 84 . sit. y. Nat. 表  13:方校長學校之初中一年級課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 ............................ 84 . al. er. io. 表  14:方校長學校之初中一年級課程表(星期六、星期日) ............................ 85 . v. n. 表  15:方校長學校之初中二年級課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 ............................ 85 . Ch. engchi. i n U. 表  16:方校長學校之初中二年級課程表(星期六、星期日) ............................ 85  表  17:方校長學校之高中一年級課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 ............................ 85  表  18:方校長學校之高中一年級課程表(星期六、星期日) ............................ 85  表  19:楊老師學校之上課時間表 .......................................................................... 108  表  20:李老師學校之上課時間表 .......................................................................... 131  表  21:李老師學校之班級與人數表 ...................................................................... 131  表  22:林老師學校之上課時間表 .......................................................................... 154  表  23:林老師學校之幼稚園小班課表(幼稚園大小班科目相同) .................. 164  表  24:林老師學校之二年級課表(一到三年級科目相同) .............................. 164  v   .

(9)  . 表  25:林老師學校之四年級課表(四到六年級科目相同) .............................. 164  表  26:林老師學校之初中一年級課表 .................................................................. 165  表  27:林老師學校之初中二年級課表(初二和初三的科目相同) .................. 165  表  28:林老師學校之高中二年級課表(高一到高三科目相同) ...................... 165  表  29:東枝和並伍倫個案學校之課程表 .............................................................. 177  表  30:四所學校之上課時間表 .............................................................................. 178  表  31:四所學校的初中到高中班級與人數概況表 .............................................. 201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 i n U. v.

(10)  . 圖次  圖  1:教師認知圖 ...................................................................................................... 20  圖  2:緬甸僑生自評來臺前與後之華語能力圖 ...................................................... 45  圖  3:方校長學校之組織圖 ...................................................................................... 81  圖  4:楊老師學校的組織圖 .................................................................................... 111  圖  5:李老師學校之組織圖 .................................................................................... 135  圖  6:林老師學校之組織圖 .................................................................................... 161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 i n U. v.

(11) 1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由於緬甸開放程度不夠,因此讓緬甸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對緬甸的華文教育 了解的人鮮少。華文教育是對所在國家的華人所進行的一種民族語言文化教育, 是多元文化教育之一,目的是培養具有民族語言能力和文化修養的華人族裔後代 (范宏偉,2006)。陳文亨、盧偉林(1959)指出緬甸華僑教育在清光緒末年以. 治 政 大 (范宏偉,2006)。 道授業,1904 年緬甸華僑在仰光創辦了第一所華校「中華義學」 立 前就開始有少數私人設立的蒙館。1872 年,仰光開始有華僑開設的私塾、蒙館傳. 由此可見緬甸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藉由華文學校傳承中華文化了。. ‧ 國. 學. 1991年臺北出版的《華僑經滔年鑒》估計緬甸華人為150萬人(收錄於范宏. ‧. 偉,2006)。根據臺灣僑務委員會網站上的緬甸華人人口統計推估,至公元2011. sit. y. Nat. 年緬甸華人人口約為120萬8千人。雖然華僑的人數可能不是那麼的準確,但大概. al. er. io. 可以從僑務委員會網站上的緬甸華人人口統計推估,緬甸華人人口持續不斷增加. v. n. 的狀況,未曾減少。也可以從百萬以上的緬甸人口中了解到緬甸華人是不容忽視. Ch. engchi. i n U. 的。雖然,緬甸華文學校在1965年4月因緬甸政府頒布的《私立學校國有化條例》 以及1967年仰光發生的排華事件讓緬甸華文教育在緬甸被迫全面禁止,但緬甸華 僑仍然用各種可能的方式,頑強地堅持華文教育。方雄普(1999)指出當時全緬 甸由華人集資創辦的非正規華文學校己達到150餘所,學生人數共有6萬人,教師 1000餘人。由此,可以想像緬甸華人對華文教育的重視和華文對華人的重要。 雖然緬甸華文教育的情況鮮為人知,但也有一些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學者注意 到緬甸華文教育,對緬甸的華文教育作了一些相關研究,如郝志剛(1997)、范 宏偉(2006)、林錫星(2003)、盧偉林(1988)等,但學者們大部分都著重在 描述緬甸華文教育的艱辛歷史和發展概況。緬甸的華文教育因為是私人創辦的非  .

(12) 2   . 正規學校,從以前到現在都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雖然如林若雩(1999)、吳應輝, 楊葉華(2008)、鄒麗冰(2011) 、范宏偉(2006)等學者提到緬甸華文教育面 臨的困境,但至今尚未有針對緬甸華文教育之教師、教材以及教學方面系統性的 深入研究。 研究者自小接受緬甸華文教育,也曾在母校東枝興華高級中學,擔任過三年 (2002 至 2005)小學教師;大學則在臺灣國立師範大學就讀國文系。因為切身 經驗,對教育備感興趣,並在大學期間,修讀了 26 學分的教育學程。在 2008 年 暑假時參加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研習社「再見家鄉服務隊」至緬甸三所不同地. 政 治 大. 區的華文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之返鄉服務時,更加感受到緬甸華校存在的很多問. 立. 題。五年前學弟妹們用的教材仍然是研究者在小學或高中時用過的課本,老師都. ‧ 國. 學. 沒有教師手冊做參考,教書的方法大部分都是單一化的傳統教法。學弟妹跟我在 高中時候一樣沒有開口說華語的能力,主要的溝通方式還是雲南方言或果敢方. ‧. 言,說出來的華語都是破碎的,這讓我感慨很深。這些經驗讓研究者對緬甸華文. Nat. sit. y. 教育的問題有深刻體會,引起研究者對緬甸華文學校之現況、教材、教學和華文. n. al. er. io. 教育的困境想要深入探討的動機。. Ch. i n U. v. 2011 年的 7 月至 8 月,很榮幸有機會參與並擔任僑務委員會為緬甸高中國文. engchi. 教師舉辦之「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班」之研究助理。終於有機會 展開這項研究。研究者在參與過程中也進入研習班觀察學員的學習態度、參與 度,並和學員建立良好的關係,觀察日期共 15 日。參加培訓班之學員共計 35 名, 分別來自緬甸規模較大的十四所學校,學員皆是各校優秀的資深教師。這樣的機 會十分難得,因為儘管在緬甸,要聚集十四所不同華校的資深教師也都是非常不 容易的事,研究者於是決定掌握時機進行深入之了解。並於 2013 年 1 月至 5 月, 持續追蹤,進行此項論文研究。.  .

(13) 3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緬甸華文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因為問題牽涉的層面太廣泛, 本研究只針對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且影響緬甸華文教育品質的關鍵問題,特別是緬 甸華文學校狀況、教材、教學方法以及教學上的困境。這些重點,對每一所學校 而言都是關鍵。但針對緬甸華文教育的研究,目前在文獻上還沒有針對這些重點 深入研究。本研究藉由前述十四所緬甸華校資深老師以及在臺灣留學的 20 位緬 甸僑生的訪談及問卷資料,並從四位個案教師深入了解緬甸華文學校狀況、教材. 政 治 大 整理出緬甸華文學校目前的教學現況,讓各界從個案教師的經驗更進一步瞭解緬 立 及教學方法。從個案教師之學習經驗、所受過的專業訓練、教學環境和教學實務. ‧. ‧ 國. 學. 甸華文學校和華文教學。. 第三節 研究問題. sit. y. Nat. io. al. n. 一、. er. 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如下:. i n U. v. 緬甸華文學校的概況,特別是在當地特殊之社會文化環境之下學校狀況、. Ch. engchi. 教材運用與教學方法之現況為何? 二、. 四位個案教師之華文學習經驗、專業訓練、教學環境和教學實務為何?. 三、. 四位個案教師之華文學習與教學經驗如何與其所屬之社會、文化、教學環 境形成交錯關係?又如何反應出緬甸華文學校的狀況與困境? 希望能透過以上的研究問題,幫助各界了解緬甸華文教育的學校狀況、. 教材及教學方法之現況。研究者也將針對以上研究問題提出具體建議,藉此機 會讓更多人看到緬甸華文教育的現況與困境,也希望可以提供緬甸華校之領導 者參考,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改善緬甸華僑教育,提升教學品質。  .

(14) 4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依據研究範疇,本章分別針對緬甸華文學校之概況、教材和教學方法等領 域之現有文獻加以探討,透過論文、專書、期刊等多方面進行資料蒐集,以求 對研究現況有一整體性的了解,並從中整理歸納出相關學校概況、教材之使用 狀況及特色、教學方法等,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緬甸華文學校之概況. 治 政 大 緬甸華文教育經過了好長一段辛酸歷史。范宏偉(2006)在《緬甸華文教育 立. 的現況與前景》中描述,1872 年,仰光已有華僑開設私塾、蒙館,傳道授業。1904. ‧ 國. 學. 年,緬甸華僑在仰光創辦了第一所華校「中華義學」 。自 1904 年緬甸第一所華校. ‧. 建立到 1962 年奈溫軍人政變掌權,緬甸華僑華文教育在師資、學校規模、學生. y. Nat. 人數等方面都呈現不斷成展的趨勢。到 1962 年緬甸有 259 所華文學校,39000 名. er. io. sit. 學生。1965 年 4 月,緬甸政府頒布《私立學校國有化條例》 ,下令將全國所有私 立中小學收歸國有。不久,全緬甸 200 多所華校被緬甸政府接收。此後,一些失. al. n. v i n 業的華文教師在各地開辦華文補習班,但是到 1967 年仰光發生「6‧26」排華事 Ch engchi U 件後,華文補習班也遭到禁止。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一些華人華. 僑以講授佛經的名義,率先辦起了一些華文補習班,讓華人教育勉強恢復、發展 起來。因此可知曉華文教育事業在緬甸何其艱困。如果用曲線圖表示緬甸之華文 教學歷史,可以看到線段從最下方慢慢上升,再急速上升,上升到快一半時急速 下滑,到最下方,停了很久,然後再慢慢上升。但不管環境如何艱辛,緬甸華僑 仍然能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維持自己的文化與語言。這就是華僑的精神。 盧偉林(1989)在《緬甸華僑概況》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僑校遍及緬 甸各地,有十戶以上的華僑地區,就有一間華校。閩、粵、滇華僑各辦一間,甚.  .

(15) 5   . 至客屬之永定及梅縣,亦各辦一間,各校採用各自方言教授,故閩僑學校不聘請 粵籍教師,粵僑學校亦不聘閩籍教師,至使華僑力量分散,華僑之間無形中劃出 一條鴻溝,戰後這種情況漸漸消除,各地華僑集中人力、財力,興辦一間比較完 整的學校,由全體華僑推派校董成立董事會,如董事長為閩僑,校長則為粵僑, 以表示團結合作。可是族群問題無處不在,而這些族群意識往往成為不同族群之 間的阻礙。 從地理分佈來看,緬甸的華文教學可分為:緬北與緬南兩部分。緬北主要包 括緬甸末代皇朝胡都曼德勒市(又稱瓦城)及其以北的上緬甸地區(如:東枝、. 政 治 大 參考地圖) 。緬北地區華文教學開展得較好,主要表現在華文學校及學生人數多, 立 臘戌、密支那等地) ;緬南則包括了以首都1仰光為中心的下緬甸地區(附錄五為. ‧ 國. 學. 北部華文學校占緬甸全部華文學校的 94.3%,且規模較大,師資教育水準較高, 教學較符合規範。而緬甸南部的華文教育相較之下顯得零零星星,水平較低,不. ‧. 成規模,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的學校僅有兩所,只占緬甸華文學校總數的 5.7%(吳. sit. y. Nat. 應輝、楊葉華,2008) 。所以以目前緬甸華文學校的情況來看,華文教育主要地. al. er. io. 區分布在緬北地區。學生人數在 1000 人以上的華校大部分分佈在緬北地區,說. v. n. 明了緬甸華文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像。1965 年緬甸華校被收歸國有,特別是 1967. Ch. engchi. i n U. 年仰光發生排華事件後,華文教育進入被凍結的狀態。經歷 1967 年排華事件的 仰光華人和其他距離政治中心較近的緬南其他地區的華人,對華文教育採取了更 為謹慎小心的態度。緬甸南部的華文教育起步晚,發展規模要遠遠遜於緬甸北部 地區。可見,地理位置和政治都影響著華文教育的發展。 如果仔細看,不難發現緬甸校名大部分都以「佛經」 、 「華」和「果文」來取 名。方雄普(2001)在〈有關緬甸華僑華人族群的幾個問題〉中指出,緬甸 80% 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在緬甸政府禁止興辦華文學校之後,華人以宗教名義興辦佛                                                         1. 緬甸於 2005 年 11 月 6 日從仰光遷都,2006 年軍人節正式宣佈新都名為 Nay Pyi Daw(皇家首都 之意) 。   .

(16) 6   . 經或孔教學校,不但符合緬甸國情,又能在佛經與華文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體 現了華人的智慧。這也是我們可以在緬甸華文學校校名中所看到的普遍現象,華 人以宗教名義教授佛經為理由,興辦華文補習班,讓緬甸的華文教育得以保存到 現在。校名如佛經學校、孔教學校等。另外,也可以從校名看到華人對於中華文 化的重視,如,興華、崇華等校名可知。 「果文」學校也是緬甸普遍的校名之一, 郝志剛(1997)在〈華人華僑華文教育〉中提到,根據 1960 年《中緬邊界條約》 中國大陸和緬甸劃界時,雙方同意將片馬、崗房、古浪等三地給中國,果敢劃歸 緬甸,故果敢的原住民成為了緬甸少數民族之一。由於果敢原住民的母語教育是. 治 政 大 文」而稱「果文」。因此,華文在緬甸以「果文」的別名取得了少數民族語言的 立. 漢文,故漢文成為緬甸少數民族文字的一種。但是緬甸當局不再稱「華文」或「漢. 合法地位。我們不但可以從校名窺探華文學校是華人們經過多少努力,也可看出. ‧ 國. 學. 華人的智慧、華人的精神。. ‧. 大部分的緬甸華校上課時間因為要配合緬甸學校的作息,所以跟一般學校的. sit. y. Nat. 上課時間不太一樣。吳應輝、楊葉華(2008)在〈緬甸漢語教學調查報告〉中也. al. er. io. 指出,為了兼顧在公立中小學緬甸學校的學習,華僑子弟只能利用緬甸公立學校. v. n. 的課餘早晚時間到華文補習學校學習華語。以曼德勒為例,由於公立中小學上課. Ch. engchi. i n U. 時間為上午 8:00 至下午 4:00,華校上課時間通常為清晨 6:00-7:00 和下午 4:30-6:00。華人華僑子弟為了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不得不早出晚歸。也有少部 分的學校,如密支那的育成學校,因該校的學生都不在緬甸公立學校就讀,上課 時間為上午 7:30 至 11:20,下午 1:20 至 4:20。在緬甸學校暑假期間,(3-5)月,實 行全日制上課。因此,上課時間短造成華文教師和學生沒辦法很仔細地掌握課文 內容。 雖然目前針對緬甸華文學校的資料不多,但也有一些學者注意到緬甸華文教 育。從數量不多的文獻,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們研究的方面大部分都是針對整個緬 甸的華文教育和漢語教育概況,如:(陳文亨、盧偉林,1959)之《緬甸華僑教  .

(17) 7   . 育》 、 (郝志剛,1997)之(華人華僑華文教育) 、 (范宏偉,2006)之〈緬甸華文 教育的現狀與前景〉 、 (熊琦、張小克,2008)之〈緬甸教育概況〉 、 (吳應輝、楊 葉華,2008)之〈緬甸漢語教學調查報告〉等,大概介紹了緬甸華校的歷史背景, 興衰時期,也簡單介紹了緬甸華文教師的師資不足情況以及所使用的教材。但因 為是研究全緬甸,範圍太過廣泛,比較沒有針對性,並且論文寫成時期較早,資 訊較舊,無從得知華校之個別現況和教學方法等現況。. 第二節 教材方面. 政 治 大 《教學原理》中指出,學習教材是提供給學生以適應生活的行為方法,增進其適 立 教材或教科書對學校和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學工具。方炳林(1990)在. ‧ 國. 學. 應生活的能力和經驗,促進其自我實現,並且能夠幫助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更 新。教材是指導學生學習教材,並非要學生背教材。教師需要熟練教材,讓學生. ‧. 學習合適的教材。學校的教科書,並不一定都是合適的教材,教師必須了解選擇. sit. y. Nat. 和使用教科書的原理,同時也要把握補充教材的原則。張添州(2000)在《教材. al. er. io. 教法─發展與革新》中也指出,課程是指有計畫的學習活動,教材(teaching. v. n. materials)則是指學習活動的內容。一般是指國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專. Ch. engchi. i n U. 業學科、實習、體育、音樂等,以及各種課外活動所用的教學材料。教材應配合 學習者心理發展,由趣味化,生活化、實用化再過渡到抽象化、概念化、及符號 化,且教材應經得起事實與邏輯推理的考驗。 張添洲(2000)在《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中引自(孫邦正,1985)認 為,教學根據的管理原則,就教學的起點而言,有準備原則與類化原則。在類化 原則的教材方面,他認為,教材的選擇應切合學生的經驗基礎,教科書或教材必 須注意新教材是否與學生的舊經驗相互銜接,以便於他們瞭解和接受教學內容。 新教材若與學習者的舊經驗相去太遠,便會讓學習者感到困難重重,無法進行學 習。即使勉強學習者盲目地記憶或背誦,也無法將所學的教材應用於實際生活,  .

(18) 8   . 適應社會環境。教材的排列要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由近而遠、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體到抽象。就教學過程來說,有自動原則、努力原則、個性適應原則、社會 化原則。在努力原則的教材方面,張邦正認為,教材的難易要適合學生的程度: 教材的選擇要與學生的程度銜接,不能過於簡單或太難。太過於簡單的教材,讓 學生一目了然,不必努力學習;太難的教材則使學生一再受挫氣餒,失去信心和 勇氣,只有經過一番努力以後學成之教材,才會使學生因成就感而加倍努力。教 材的內容須切合學生的經驗及需要;教材的內容,要配合學生的身心成熟狀況, 要適應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教材若與學生的經驗基礎相差太遠,或不能使學生. 治 政 大劉珣(2000)在《對外 熟悉度、應用性都是選用教材或編寫教材時應考慮的。 立. 應用在實際生活,學生便不會去努力學習。因此,可知學生和教材的程度、經驗、. 漢語教學引論》中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敎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是總體設. ‧ 國. 學. 計的具體呈現,反映了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同時教材也. ‧. 是課堂教學和測試成果的依據。引述呂達、李雪華(1965)在《課程教材及教學. y. Nat. 法通論》中指出,教材是學習者適應生活的行為方法、是人類經驗的精華、不限. er. io. sit. 於知識、不限於教科書。毎一項教材都是一種行為方法,學會了一種教材,也就 是學會了一種適應生活、社會環境的經驗。教材是一種行為的方法,所以學會的. al. n. v i n 教材越多,適應生活的能力越好。教材的選擇和組織應如何適應兒童青年的能力 Ch engchi U. 和興趣,是教學上非常重大的問題。教學內容須根據教學的目標來編寫適度的教 材,並加以組織和排列。可見,教師選擇教材的能力和編寫教材的能力對華文教 學的重要。 各國華文學校在教材方面普遍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一份中國大陸對海外華 文教育界的調查顯示,從事華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對教材的最深的體會是缺乏實 用,統一規範(崔建新,2005) 。無論從質量、數量、還是從滿足教學需要和教 材體系各方面來衝量,華文教材的建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夠科學、不夠完備 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李嘉郁,2009:75) :.  .

(19) 9   . 一、. 教材內容脫離當地華人的實際生活狀況,較少考慮到學習者的興趣與 需要。教材成人化,讓缺乏與教材相應的生活體驗以及背景知識的學 生,無法對教材中的內容理解;相反,內容過於幼稚的教材,不能吸 引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過於中國化的教材讓學生語言學習和理 解兩個方面增加了難度,如「掃除」 、 「值日」等,對於不用親自清潔 教室的某些海外學生而言,不只是「生詞」,更是新鮮且需要特別解 釋的「中國現象」。. 二、. 教材有政治傾向性。有些教材內容不適合當地社會的政策,容易引起 社會敏感問題。. 立. 娛樂性和趣味性方面不如國外的少兒外語教材,教師很難讓學生快樂. 學. ‧ 國. 三、. 政 治 大. 學習,鼓勵現代的教學原則。. 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華語教學的特殊狀況,如在印度尼西亞需要加強. ‧. 四、. y. sit. al. er. 未考慮到海外華校各地教學的實際情況,主要表現為:1.教材的彈性. io. 五、. Nat. 拼音和語法,對某些老僑校則需要加強漢語拼音和簡體字等等。. v. n. 問題。海外華校的課程變動大,課時不固定,與正規的學校不同。教. Ch. engchi. i n U. 材的編寫者則先確認課時,課文內容的緊密與連貫性,造成「教學變 動性大,教材確定性很強」的局面。2.近幾年來,華文學校的漢語課 時有遞減趨勢,週末中文學校不只是課時很少,而且上課間隔時間較 長,「溫故」與自學應該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充分體現,這一點在教 材中並沒有做到。3.漢語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內容無法相互鞏固,相互 滲透。例如,漢語教材和歷史、地理教材的編寫內容互不相干,讓原 本可溝通的語言文化點各行其道,歷史、地理教材的語言難度遠遠比 漢語教材的難度高的情況比比皆是。4.教材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海外.  .

(20) 10   . 華文教師不足,專業素質不高,現有的教材一般立足於接受過一定華 文程度或師範教育的教師使用。 六、. 教材銜接問題。內容又過於艱深,不適合海外華裔學生的漢語水平和 語言學習能力,在中國大陸對外漢語教學界所編寫的華文教材中表現 得更為突出。. 七、. 形式問題。中國大陸出版的教材有大量文學內容,與國外少兒教材的 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差異很大,歐美地區的學習者對此應該更 加不能適應。. 八、. 治 政 大 現有對外漢語教材大部分都是漢英對照,而一些國家如蒙古和日本很 立. 多華裔漢語學習者並不通英文。. ‧ 國. 學. 總體而言,中國大陸原來編寫華文教材的大問題在於缺乏針對性,教材不符. ‧. 合學習者的需求和語言習得規律,華裔學生的生活環境、語言背景以及年齡等。. sit. y. Nat. 海外學習者特殊的學習目的及海外華文教學的特殊性在教材上未能得到應有的. al. er. io. 體現,而針對性則是教材的特色與生命力之所在(李嘉郁,2009)。雖然以上文. v. n. 獻充分說明了海外華文教材的普遍情況和問題,但每個國家又因不同的因素而有. Ch. engchi. i n U. 個別差異。如上所說「中文學校的課時少而且授課間隔時間長」,這個問題,在 緬甸華校雖然同樣有授課時間少的情形,但一般華校授課間隔時間不長,幾乎每 天都要上中文課,除星期日外。因此,雖然海外華文學校在教材上雖面臨一些共 同的問題,但緬甸華文學因政治、歷史以及華人自身背景關係,也有一些個別問 題,在教材上需要被考慮進去。 從有關緬甸華文教育的少量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學者們也注意到了緬甸 華文學校教材方面的問題,如:吳應輝,楊葉華(2008)在〈緬甸漢語教學調查 報告〉中寫道,目前緬甸的漢語教材以中國大陸版和臺灣版兩類為主,此外還有 少量新加坡、馬來西亞出版的漢語教材。中國大陸版又分作母語教學教材和作為  .

(21) 11   . 第二語言教學教材兩類。由於歷史、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因素,至今,緬北 90%以 上的華文學校採用臺灣版教材;中緬邊境地區以及一些特區,如瓦邦特區,果敢 特區,採用中國大陸中小學使用的教材,屬於母語教學;緬甸北部地區,如曼德 勒、東枝,以及緬甸南部地區主要使用中國大陸出版的對外漢語教學教材。中國 大陸出版的漢語教材以簡體中文,而臺灣版的教材為繁體中文。兩種教材的注音 方式也不同,大陸版的教材用漢語拼音,臺灣版的教材有的用漢語拼音,有的仍 用注音。范宏偉(2006)在〈緬甸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景〉中指出,華校使用的 教材主要兩種,第一種是臺灣編寫的繁體教材,是臺灣國立編譯館編撰的《國文、. 治 政 大 語言文化學校編寫的《漢語》(1-12 册)、 《說話、中國文化常識》等。通過這些教 立. 數學、公民、物理、化學、生物》等;第二種為中國大陸編寫的簡體教材:中國. 材,可以看出兩種華校不同的特點,使用大陸教材的華校是第二語言教育的語言. ‧ 國. 學. 教學,教學媒介語為緬語或雙語,教學內容是語言與文化。採用臺灣教材的華校. ‧. 是使用母語教育的華文教學,教學內容是知識和文化教育。鄒麗冰(2011)在〈緬. y. Nat. 甸華文學校國語課教學狀況分析〉中指出,緬甸華文學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是臺. er. io. sit. 灣所編的教材,以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為主,將臺灣課本在緬甸翻印成黑白教材。 教材有學生用書,無練習册、教師手册、課程大綱、課程標準等教學文件。教師. al. n. v i n 根據自己理解,從課文中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問答題練習。選項或答案由教師自 Ch engchi U 己編寫,沒有統一標準。教具只有黑板和粉筆,配套不全的教材和落後的教學設. 備都阻礙了華文教學的發展。雖然以上的文獻,讓我們了解到緬甸華文學校的教 材使用狀況以及問題,但設定範圍過廣、沒有說明目前教材之使用狀況、也未能 針對問題給予具體的建議。所指的內容不一定是每所華文學校的狀況和使用教 材,讓讀者無法看清緬甸華文學校教材使用的真面目,而只能看到朦朧的輪廓。 然而了解華文學校教材的詳細使用情況和問題,必須先了解該校之個別情況,才 能對教材做進一步處理或改善,但目前仍無這方面的研究。.  .

(22) 12   . 第三節 教學方法方面 緬甸華文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華裔青少年,家裡用中國雲南方言(中國西 南官話的一種)溝通,平常在家裡接觸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電視節目、媒體、廣播 等,從小在華校接受華文教學,所以緬甸華裔學生的中文有一定的程度;少部分 的學生是當地的緬甸人,中文是他們的外語,他們的程度跟班上華裔同學落差很 大。在緬甸特殊環境下,華文教學方法不只依賴一般教學法,也需要外語教學或 外語教學方法教學。因此,華文教學可以借助一般常見的教學法和外語教學法。. 政 治 大 扮演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等。 立. 一般常見的教學法如思考教學法、練習教學法、欣賞教學法、發表教學法、角色. ‧ 國. 學. 一、. 一般教學法. ‧. 孫宏安(1994)在〈簡論教學方法的定義、分類和選擇〉中指出,教學是. y. Nat. 人類自覺的對象性活動的其中之一,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 er. io. sit. 教學方法是人類在教學活動中由現實的生活條件實現教學目的所採用的所有 中介的總體結合。在教學活動中,人類能直接掌握的只是教學方法,所以教學. al. n. v i n 方法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對實現明確的教學目的而言,教學方法是教 Ch engchi U 學活動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陳峰津(1993)在《教學方法論》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採用什麼樣的教學 方法,應根據教學目的而定。如果教學目的是在於增進學生的知識,啟發思想, 就應當採用講述法、問答法、觀察法、啟發法、問題教學法、設計教學法等; 如果教學目的是在於養成學生的生活習慣技能,就應採用練習教學法;如果教 學目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理想和態度,就應採用欣賞教學法,如果教學目的是 在於培養學生表情達意,就應採用發表教學法。在一節課當中,有時只會用到 一種教學方法,例如作文時,可以使用發表教學法。有時要用兩種以上教學法,.  .

(23) 13   . 例如音樂課要使用欣賞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發表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運用, 是根據教學目的來決定,教學方法是用來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工具和技巧。 教學方法種類雖多,但不外可歸納為思考教學法、練習教學法、欣賞教學 法、發表教學法等四大類型。以下簡單介紹一般常見的教學方法(陳峰津,1993: 309-462) : (一) 思考教學法 1. 講述法. 政 治 大 把教師說明之全部或要點即席筆記。他認為小學、中學的教學方法不宜採 立. 講述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在台上講解,而學生在座位聽講,. ‧ 國. 學. 取此種方法。講述法又可分為講義法、講話法和說明法。講義法為完全按 照講義講述;講話法為以講話方式敘述教學內容;說明法為以說明教學內. ‧. 容或要點。若常時間使用一種教學法方,則任何教學法,必然會讓學生感. sit. al. er. io. 2. 問答法. y. Nat. 覺單調,失去吸引力,尤其是講述法此種傾向特別明顯。. n. v i n 公元二、三世紀,以亞歷山大(Alexandria)為中心之東方文化都市, Ch engchi U. 皆設立基督教學校。這些學校採用蘇格拉底之對話式問答法教學。現代教 育,雖然教學形態改變,但教師與學生之間,仍然採取問答方法進行教學 活動。教師教學之前,先以提問方式了解學生問題之關心了解程度。同時 也因為教師的發問,兒童之學習活動受到刺激並得到幫助,古今中外,雖 然採取的形式不同,但問答法均被採用。 3. 討論法 初等教育加強採用討論法之趨勢為近代之事。討論法依各種形式而分 類,但其形式依人員關係和依應達成之教育使命而定,可分為四種:1.陪  .

(24) 14   . 審式的討論會(Panel discussion) , 2.法庭式的討論會(Forum discussion),3. 座談會(Symposium),4. 對話法(Dialogic method) 。 4. 觀察教學法 觀察法就是以真實事物來取代語言、文字等較抽象的教學方法。此種 教學法為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J . H .Pestalozzi)所倡導。觀察教學法也 稱為實物教學(Object lesson) 。 5. 視聽教學法. 政 治 大 方法。搭配視覺、聽覺之感受經驗之學習。視聽媒體,包含收音機、電唱 立. 視聽教學法,是用一般視聽媒體(Audio- Visonal aids)提高學習成效之. ‧ 國. 學. 機、電視、電影、幻燈、投影機、錄放映機等各種硬軟體設備;與掛圖、 圖解、地圖、照片等。尤其以電視、投影機、錄音機等為主要學習媒體。. ‧. 視聽教學法在學習各種階段,為使學生之精神的想像(image)明晰並強化。. sit. y. Nat. 聽覺教學為使用聽覺資料,提高學習效率之方法,能促進學生之聽覺活動。. al. er. io. 唱片自早期的音樂欣賞的功能,發展至利用於外國母語使用者之發音,講. v. n. 述示範等用途,其後錄音帶開始普及,因此錄音教材開始廣泛使用於教學 上。. Ch. engchi. i n U. 6. 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以杜威的思想為背景而發展並成立。1910 年被起複盛倡 問題教學主要思想為,對問題意識,促進反省思考。在知識之習得上, 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把教學重點放在思考訓練。問題教學法,就是運 用有系統的步伐,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增進知識,培養思考能力。 問題教學法法學,並非把課本上的內容改成問題形式,而是由教師從學 生的學習生活中,找出有意義的問題,指導學生思考並解決。.  .

(25) 15   . (二) 練習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是以不斷反覆練習和操作,使某些知識、技能、動作和教材, 到達純熟以及正確的程度。練習教學法之教學目的為養成機械的習慣,如 人類生活中有很多的習慣,如整潔、運動等習慣,久而久之形成機械式的 自動動作或行為。技能學習需要熟練,如語文科中之閱讀、寫作、說話; 數理科的演算;歷史地理科的繪製地圖等,採用練習教學法,指導學生反 覆練習,達成熟練的地步,以便應用自如。練習教學法之教學步驟如下:. 2.. 教師示範. 3.. 學生模仿. 4.. 批評矯正. 5.. 反覆練習. 6.. 教學評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引起興趣. 學. 1.. n. al. er. io. sit. y. Nat. (三) 欣賞教學法. Ch. engchi. i n U. v. 欣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遠大的理想,養成正當的態度,正當的興趣。 教學上,興趣、態度、情操和理想的養成,大部分是各科目中「附學習」 的結果。每一節課的教學對於學生的興趣、態度和理想都會發生一些影響。 所以教師除了知識技能的教學外,要重視品格陶冶教育。欣賞教學法的目 的是培育學生健全的品格。如果能在教育上培養學生的品格,他們就能以 正確的態度和理想,指導他們的一切行為。欣賞教學的步驟如下: 1. 引起欣賞興趣與情感反應 2. 提示與講解  .

(26) 16   . 3. 培養鑑賞能力與指導欣賞 4. 發表感想 5. 評鑑結果 6. 應用與發表 (四) 發表教學法 發表教學法是以發表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方式不限於語 言、音樂、畫畫、舞蹈或設計等。是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式表. 政 治 大. 達出來。發表教學法的步驟如下:. 立. 1. 引起動機. ‧ 國. 學. 2. 準備發表. ‧. 3. 佈置場所. sit. n. al. er. io 5. 評鑑結果. y. Nat. 4. 正式發表. Ch. engchi. i n U. v. 除了上述的教學方法外,目前較常被使用的一般教學方法,如屬情意領域教 學法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態 度。很適合在課堂上應用,也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活潑,讓學生動起來。 (一) 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是設計模擬生活中各種真實的工作與生活情境,由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種不同的角色,以模擬的方式學習各行 業職位的功能與其人際關係,尋找具體的有關行業問題的解決方法。雖然 其他的教學方法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認識,但人際關係的問題卻不能得到.  .

(27) 17   . 深入的討論。角色扮演的活動使學生扮演和實際行業有同樣責任、工作的 人,讓學生有機會觀察各角色之間的關係,並學習這種各行業與各組織之 間的相關活動所提供的觀點和問題。以汽車銷售廠商討論如何分配利潤為 例,角色扮演的活動包括下列角色:雇主、銷售部主任、修理廠商、勞方 代表、法律顧問等。這些角色扮演者必須表達與探討他們對於利潤分配方 式、問題、優缺點的想法、看法,每一位扮演者應和其他未參加扮演的學 生共同討論。 在廣泛且複雜的教學架構中,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發揮讓學生深入瞭. 政 治 大 識,從中瞭解自己對某些行業和職位的適合性,能使學生從教學活動中得 立 解該角色的功能。學生可以從課堂中學習企業之間的特殊關係和相關知. ‧ 國. 學. 到第一手經驗的教育方法。(張添洲,2000) (二) 合作學習教學法. ‧. y. Nat. 張添洲(2000)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學習方法,進行方. er. io. sit. 式係依照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異質小組中,教師經由 各種途徑鼓勵小組成員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 al. n. v i n 習成效,並同時達成團體目標。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不只對自己的學 Ch engchi U 習負責,更要對其他學生的學習擔任共同責任。張添洲(2000)在《教材. 教法─發展與革新》中匯整(李錫津,1981;黄政傑、林佩璇,1996)的說 法,並說明合作學習理由如下: 1.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包括合作知識、技能和情意等 方面,而合作正是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2.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全體學生學業上的學習成效,進而培養健康的心 理,導正當前教育的缺失。.  .

(28) 18   . 以上教學方法,都有優缺點,在一堂課中,教師若能針對其教學目的與 內容搭配適合的教學方法,那麼,就是一個成功的教學。 二、. 外語教學法. 外語教學或外語教學法中最近比較被教師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如溝通式 教學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等。 (一) 溝通式教學法 溝通式教學法是從「聽說教學法」發展而來的教學法,是在原有的教. 政 治 大 題解決和小組互動等。溝通式教學法可以用來訓練學生溝通和表達能力。 立 學技巧裡中,增加了比較有意義和強調溝通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問. ‧ 國. 學. 接近真實生活溝通的實際情況的教學法,比機械式的練習更有效果。在溝 通式教學法中,語言的流利度和正確性是互補的,有時候為了學習者更加. ‧. 專注於有意義的語言溝通和運用,流利度會比正確性更為重要。因此,相. sit. y. Nat. 較於文法的正確性,溝通的內容及意思較文法重要,主要訓練學生能以外. al. er. io. 語直接思考。對於運用在教授外語能力在中高級程度學習者更為有效,因. v. n. 為初級學生比較不容易表達出完整的意思,但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多發言。. Ch. engchi. i n U. 但是也不能忽略發音與文法的正確性,如果是大班教學則可用分組教學實 施。(張金蘭,2009) 此方法很適合應用在緬甸中文課堂教學中,因為緬甸華校學生華文之 語音、語法、辭彙和文法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水準,但不能用標準的華語發 音以及流利地用華語表情達意。 (二)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使用任務進行語言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中心而不 是以練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在課堂採用的程序有利於學生之間.  .

(29) 19   . 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格局需適合於成對或小組進行課堂活動,強調學生 的主動性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最大 限度也控制學生的交際時間和交際量。教學步驟採用「深層策略」,也就 是前任務,任務階段和後任務三個階段。(廖曉青,2002) Long(1983)指出,語言須通過「對話性交往」才能習得。交往的方式是 學生之間的對話,所以小組活動在語言學習過程是極其重要的。Long(1985) 指出小組活動的五個優點:1.增加語言練習機會;2.改善學生對話質量;3.有 助於個性化教學;4.改善情感氣氛;5.提高學習動機。. 政 治 大. 廖曉青(2002)在《英語教學法》中認為,任務法可以培養學生說、寫正. 立. 確、複雜且流利的語言。根據 Skehan(1996)的觀點,正確性是指能說出符合. ‧ 國. 學. 目標語語法的語言;複雜性是指能使用相當複雜的語言,如使用豐富多元的 詞彙,組合較多的短語的和複雜的句型等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情景;流. ‧. 利性是指日常生活中談話時不做非必要停頓或者猶豫。任務型教學法若能適. y. Nat. al. er. io. 必能有效地訓練表達和溝通能力。. sit. 當的被放在緬甸華文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跟同學相互發表自己的看法,. n. v i n 教學方法如此重要,但有關研究緬甸華文學校的教學方法之研究非常 Ch engchi U. 少,目前有提到緬甸教學法的研究只有鄒麗冰(2011) 〈緬甸華文學校國語課 教學狀況分析─以曼德勒華文學校為例〉她在研究中指出,緬甸華文教師所 受教育是傳統教學,教師們又把這樣的教法依樣畫葫蘆傳授給學生。雖然大 多數教師具有敬業精神和較高的漢語水平程度,但因為他們的語言學理論基 礎不夠扎實,語言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薄弱,沒有經過有系統地學習教學法 知識。另外,有些教師課前準備不足,不會寫具體詳細的教案和規劃課程進 度,教學過程只是用完成課程任務的心態,不注重教學技巧和方法的運用。 雖然有不同類型的教師培訓班,但培訓之教材和教學法不符合緬甸漢語教學 情況,加上培訓時間短暫,所以緬甸華文學校的國語課教學仍然沒有得到良  .

(30) 20   . 好改進。作者指出了緬甸的教學是「傳統教學」 ,然而並沒有深入去研究緬甸 教師們在教學上所應用的教學方法、技巧和策略。因此也無法真正了解緬甸 華文老師們在課堂中實際運用的教學法,也無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 第四節 教師之經歷、環境和教學實務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人物。學校的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成效都決定於教師。談到 教師就會談到教師的認知問題。Borg(2003)指出教師認知的關鍵問題,如教師 有什麼樣的認知?這些認知如何發展?這些認知又如何和教師所學進行互動?這. 政 治 大 專業訓練可能會影響教. 些認知跟課堂實戰之間的互動為何?對以上的問題他提出了答案。參見下圖:. 立. 課堂的廣泛學習經驗奠. 師現有的認知,尤其是新. ‧ 國. 學. 定教師先前的認知和對. 知識還未確認時,新知識. 師培初階段的看法。 . 對教師的影響有限。 . ‧ 關於教師教學、學習、. n. al. 隱喻、概念、視角 . er. io. 信念、知識、理論、 態度、圖像、假設、. y. 專業訓練. sit. Nat. 學習經驗. 教師認知 . Ch. 教學環境因素 . v i n 料、教學活動、自我  U. 學生、教材、課程、材. engchi. 課堂教學  包括教學實務 . 教師會因為環境因素的. 教師認知和教學環境因素的互動. 改變影響教學實務。教學. 關係影響教學實務,課堂經驗讓教. 環境因素會導致教師認. 師在教學實務中,無意識的影響認. 知和實務之間的落差。. 知或有意識的反思教學。 . 圖  1:教師認知圖,譯自 Borg,2003(82 頁)        .

(31) 21   . Borg 提出四個影響教師認知的重要因素,如下: 一、. 教師的學習經驗. 教師通過以往的課堂學習經驗學到很多關於教學的知識。很多研究表示教 師的學習經驗對教師的認知有重大影響,而教師認知對教學實務有直接的 影響。Borg 透過大量的文獻及前人的研究指出,教學者本身的學習經驗 塑造了他們目前的想法,新手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從自身經驗出發。若想知 道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先了解教師的學習經驗。. 政 治 大 專業訓練過程使教師增加了新的知識和新的經驗,教師們透過專業訓練的 立. 二、. 教師的專業訓練. ‧ 國. 學. 過程中反思,並且重新建構他們的認知或想法。教師的想法和行為的改變 可能受到一些專業訓練課程的刺激。專業訓練對於教師在舊經驗和新知識. ‧. 的結合的過程非常重要。所以研究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可以從教師所接. sit. al. er. 教學環境因素. io. 三、. y. Nat. 受專業訓練歷程中探討。. n. v i n 教師會受到家長、學校、社會、學校政策、同事、考試、教學資源的取得 Ch engchi U. 等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或教師認知的改變將影響教學實務。在這樣的教學 環境下可能會導致教師認知和教學實務之間的落差。 四、. 教學實務. 教師在教學實務中使用哪一種教學方法跟教師的學習經驗與教學現場有 關,並受到教師的認知、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學的影響。而教師的課堂教學 方面則應再考慮教學環境與學生因素。課堂經驗讓教師在教學實務中,無 意識的影響認知或有意識的反思教學。 本研究雖以深入了解緬甸華文學校與教學為主要探尋目標,而非教師認知,  .

(32) 22   . 但希望藉著了解四位個案教師的學習經驗、專業訓練、教學環境因素以及教學實 務之間的互動關係和影響。因此,本研究藉此架構深入了解緬甸華文學校和華文 教學現況。本研究之教師學習經驗、教學經驗、教學環境和教學實務之分析架構 參考 Borg(2003)架構作呈現。.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33)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資料搜集方式有開放式問卷填答和訪談,旨在從緬 甸教師的個人經驗出發,了解緬甸華文學校現況、教材和教學方法。質性研究是 以故事作為最基本分析單位。質性研究者的任務就是把事件的背景、把牽涉到的 人物與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交代清楚,並作最詳盡且真實的描述。質性研究就是一 種強調詮釋的藝術性科學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所呈現的方式通常透過「個案」 (case. 政 治 大. study) 。在個案中,研究者需要去說明在某一情景、某些人、在某一時間點所互. 立. 動而產生的事件,呈現出一個鮮明的故事。然後透過個案了解問題內涵,讓人們. ‧ 國. 學. 看到原來看不到的複雜動態。而個案研究方法更能將研究者將所聽到的故事,對 話、經驗等有意義的資料,有脈絡的呈現,從中了解問題內涵和複雜的動態。 (蕭. ‧. 瑞麟,2011). y. Nat. er. io. sit.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首先採用的是開放式問卷調查,目的是透過 35 位教師 了解緬甸十四所學校的概況,以作為本研究之初步研究調查,如此便可以一覽緬. al. n. v i n 甸華校的基本概況,進而縮小研究範圍深入了解。但本資料某些部分如上課時間 Ch engchi U 只就高中部進行探討,因為研究者在 2011 年訪問時預期研究的部分為高中部,. 因此未將小學和初中部列入研究範圍。本研究希望透過受談教師的經驗以及其所 使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用說故事方式呈現出來,從故事中 重新認識問題,了解問題的內涵,尋求和整理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

(34) 24   .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參與者首先是參加「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班」研習 之學員共 35 人。「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班」研習之學員是來自緬 甸十四所不同華校的資深教師。他們分別來自東枝興華學校、東枝果文學校、曼 德勒孔教學校、曼德勒明德學校、並伍倫佛經學校、並伍倫年多學校、密支那育 成學校、臘戌果文學校、臘戌聖光學校、臘戌黑猛龍學校、臘戌明德學校、皎脈 崇華佛經學校、皎脈華文佛經學校、貴概勐穩學校。皆屬規模較大的華文學校。 緬甸地區設有高中部的華文學校並不多,有高中部的華文學校不是歷史悠久,就. 政 治 大. 是人數、資源都比其他學校充足。本案從制度較完整,較有系統的華文學校之老. 立. 師進行研究,可以掌握緬甸華文教學之最新情況。若這些較有制度、系統的華文. ‧ 國. 學. 學校都有某些需求和困境,更不用說是其他學校了。因此這十四所學校對本研究 之宗旨是合適的。. ‧. y. Nat. 另外研究者也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緬甸在. er. io. sit. 學生或已畢業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填寫半開放式的問卷。主要目的除了希望將緬甸 華文教育的面貌更完整地呈現外,也能進一步從學生的觀點去反觀緬甸華文教育. al. n. v i n 的優缺點。之所以選擇以上所述的三所學校之緬甸僑生為問卷填答對象乃因為此 Ch engchi U. 三所學校在臺灣已屬很好的大學,能進入這三所大學的緬甸僑生亦屬優秀學生。 若該學生在華語文方面有任何問題亦能推估其他大部分緬甸僑生能有同樣的問 題,甚至更槽。 如前如述,本研究的參與者首先是參與「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 文班」研習 35 位學員。這 35 位學員在 2011 年研習班結束時填寫了開放式問卷, 是為第一階段之資料來源。隨後再從 35 位學員中,擇取十四所學校之各一名代 表教師進行訪談,作為第二階段之資料來源。受訪者之選取條件為校長、副校長、 較資深之教師或是參與學校校務之學員每校一位代表,也就是說,這些參與者來.  .

(35) 25   . 自他們所代表的十四所不同的華校,受訪時間為一小時。為了能進一步深入了解 個案教師的學習與教學情況和形成目前的現況的成因,並進行第三階段之延續性 深入個案訪談。此階段之訪談在 2013 年 1 月至 2 月由研究者親自前往進行,受 訪者為四所學校之四名教師。選擇擇的依據係先從聯絡得上以及願意配合延續性 深入訪談之對象中考慮其職位、教學年資、年齡以及性別的不同,且四位老師須 在不同的學校服務以期能透過四所學校,更深入地了解緬甸華校的整體狀況,每 位訪談時間為兩小時。這四位老師的身份分別是校長、初中部教務主任、資深老 師、一般教師。前三位老師為女性教師,一般教師則為男性教師。.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 本案實施步驟如下:. (一) 「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班」35 名學員填寫研究者設. ‧. 計之開放型問卷調查表,重點為初步了解緬甸華文學校之整體概. er. io. sit. y. Nat. 況。. (二) 「2011 年緬甸華文師資專班-高中國文班」中十四所華校各取一位. al. n. v i n 代表教師,進行初步訪談,時間為一小時,重點在於了解學校、教 Ch engchi U 材和教法以及教學上的困境。. (三) 2013 年 1 月至 2 月時再從第一階段的 35 位教師中擇取四位教師在 其所居住的學校進行延續性訪談,時間為兩小時,重點在於進一步 從了解四位老師之經驗,依據 Borg 的架構深入了解教師學習背景、 專業訓練、教學環境和教學實務之間互動的關係。 (四) 2013 年 7 月至 8 月時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就讀的緬甸在學生或已畢業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共 20 名填寫 半開放式的問卷。重點在於能更多面向地了解緬甸華文教育。  .

(36) 26   . 以下詳述上述四項步驟之細節: 1. 2011 年 7 月至 8 月問卷調查 35 位成員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方式為,首先是採用現有資料,即在 2011 年 7 月至 8 月收集的問卷填答資料。2011 年 7 月時,開始進行訪談。因問卷設計內容跟 研習有關,所以在研習課最後三天(8 月 20 日)發給所有成員,問卷回收 時間為 22 和 23 日,以便讓學員有時間填答問卷。問卷設計的重點為,了解 緬甸華文學校各校的上課時間、教材、教師對教學的看法以及研習對教師是 否有實質的幫助。問卷內容詳見(附錄一)。由於這是既有資料,已不能作. 政 治 大. 修改。問卷中關於研習相關的內容,不會是本研究的重點,納入分析之重點. 立. 為教師經驗、學校狀況、教材與教學方法。. ‧ 國. 學. 2.. 2011 年 7 月至 8 月初步訪談 14 位成員. ‧. 此項資料亦為既有資料,是 2011 年 7 月至 8 月 14 位成員的初步訪談內. sit. y. Nat. 容。研究者在展開全面訪談前,先安排一位受訪者作為前導研究。研究者用. al. er. io. 先行設計好的開放型訪談問題進行訪談。訪談時,一邊訪談,一邊思考所設. v. n. 計的問題以及受訪者所回答的是否跟研究主題有關,以作為後續研究的參. Ch. engchi. i n U. 考。此後運用修改好的題目(見附錄二),向另外的 14 名教師作訪談。初步 訪談的目的為,緬甸的華文學校是由華人自己成立的學校,了解各所華校的 上課時間、人數、經費、設備等學校的情況。透過 14 位教師的初步訪談,可 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緬甸華文學校情況。 每位受訪者的訪談時間為一小時。主要訪談的內容為學校基本現況,如 學生人數、教師人數、教授科目、上課時間、教師如何教學、如何備課、教 學時所面臨的困難、教材、課外讀物、如何自我進修等內容。由於資料搜集 時間已逾一年,進行分析時若需要更進一步確認,則用網路或電話再次聯絡 或詢問。  .

(37) 27   . 因為 2011 年研究者實際進入研習班觀摩,所以大部分時間是跟受訪者一 起上課,訪談地點大部分是在教室內、教室外之中庭或受訪者(女)房間。 訪談時間大部分是在下課後進行,因為下課後的環境比較安靜,干擾相對較 上課前少,而少部分因訪談者的時間關係,在上課前進行訪談。有時也會到 女受訪者的房間利用受訪者休息的時間訪談,暑假期間較炎熱,所以房間可 以算是比較涼快,且不會讓受訪者不自在或緊張。 訪談前的前置作業是盡量跟受訪者接觸,讓受訪者跟自己建立友好關 係,跟受訪者約好時間、地點、準備訪談稿,準備錄音筆。為了讓受訪者不. 政 治 大 顯的狀況下進行錄音,例如有時也會用筆記本蓋住,讓受訪者不會因為錄音 立 會因為錄音而感到緊張,多半使用黑色的小型錄音筆。在受訪者知曉但不明. ‧ 國. 學. 而感到緊張。同時用筆記本邊聽邊記,以防錄音筆狀況不佳,而帶來困擾。 訪談後謄成逐字稿。. ‧. 訪談問題重點如下:. y. Nat. al. er. io. sit. 2.1.教師的背景介紹,如學歷、教師年資、所教科目、教學生涯等。. v. n. 2.2.學校基本現況,如學生人數、教師人數、課程設計、班級人數、上課. Ch. 時間,硬軟體設備等。. engchi. i n U. 2.3.目前所選用之教材為何?老師認為該教材是否適合學生? 2.4.教師如何備課?資料來源為何? 2.5.教師之教學方法為何?教師認為在華文學校和教學需要加強的是什 麼? 2.6.教師在華文教學上面臨的困境為何?(詳見附錄二).  .

(38) 28   . 3.. 2013 年 1 月至 2 月延續性四位教師之個案訪談 於 2013 年 1 月至 2 月,研究者親自前往緬甸到居住在四座不同城市的四. 位教師家裡進行延續性深入訪談。為能順利進行訪談,出發至緬甸前事先和 四位老師確認日期、時間和地點,依序路程至四位教師所在城市進行訪談, 也先將訪談內容用電子郵件告知受訪者,讓受訪者事先知道訪談內容。因研 究者和受訪者已建立良好的關係,因此訪談時氣氛很舒服愉快。第三階段的 訪談時間為兩小時。延續性訪談主要目的為透過四名個案教師之學習經驗、 專業訓練、教學環境以及實務教學深入了解緬甸華校以及教學現況,即本研. 政 治 大 或是繼續延用之前的教學方法?教師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教學方法為何?從 立 究的重點。了解教師們經過多方面的進修,在教學方法上是否因而進行調整. ‧ 國. 學. 教師的角度看學習經驗、進修課程、教學環境和教學實務之間的關係為何? 訪談時將因應受談者的回答補充或修改問題。為避免誤解受訪者的意思,訪. ‧. 談後將訪談容訪談後謄成逐字稿,用電子郵件寄給受訪者確認資料是否正. sit. y. Nat. 確,是否是受訪者所表達的意思。進行撰寫研究時,若有任何不確定或遺漏. al. n. 信賴度(trustworthiness)。. er. io. 的問題,研究者用網路方式和受訪者確認和請求訪者補充資料。以求資料可. Ch. engchi. i n U. v. 根據前述 Borg 之四大主軸設計訪談重點如下: 3.1. 教師的華文學習經驗為何?. 3.2. 教師專業訓練和進修課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為何?. 3.3. 教學環境為何?. 3.4. 教師的目前的所使用的教材、教學方法為何?從教師的角度看,自己 的華文學習經驗、專業訓練和進修課程、教學環境與教學實務之間的 關係為何?(詳見附錄三).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hinese Language Assessment Tools” tailored for NCS students and a longitudinal study, further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asures to support NCS students’

9 The pre-S1 HKAT is conducted in all secondary schools in July every yea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newly admitted to S1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Chinese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bamboo: Co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romoting reading literac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 – Hong Kong students in PIRLS 2011.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behavior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troduction to Leadership: Concepts

On top of the overall students’ attainment rates of a school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 (starting from 2014, individual primary schools are no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