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綜合討論

第一節 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歷程

本節為探討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歷程,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孤獨的工作,每個 人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共同為教育工作付出心力,但是,同樣一份工作做了近 30 年才能退休,教師教書還更需要教人、教智慧,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產生工 作困難或者承受倦怠感也就在所難免,研究者至今服務於校園 12 年,也時有相仿 的感受,不知如何排解。以下研究者透過訪談個案教師的方式,嘗試瞭解他們在 教育崗位上面臨工作倦怠的歷程、徵候及影響,每位教師的人生故事都能引作他 人的借鏡,因為,每一段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箇中代表意義也對他們產生深遠 的影響,延延續續。

本研究乃從個人層面、組織層面、社會層面、教育政策層面等四大面向進行 訪談,每一面向各包含一至三項子題切入瞭解,研究者對於每一子項的訪問都將 接續訪談個案教師發生工作倦怠事件的歷程、徵候與影響,以下的分析也從這樣 的區分著手進行。

62

壹、個人層面對於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歷程

一、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的探討 (一)工作倦怠的歷程

本研究的四位受訪教師皆認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造成他們工作倦怠的狀 況之一,然而,研究者也發現,不同的個體會產生相近的歷程。例如,初任教職 者都會對教育滿懷熱忱與抱負,但是,身為特教老師的 T1 就舉例說明她在教學上 曾經遭遇的困境,她表示:

初任時,沒有經驗,但我對自己還是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把身障生 帶好,因為我在大學的訓練是蠻充足的,可是那些抱負會一點一滴消 逝,因為我發現我無法把學生教好,問題來自他們也來自我的教材教

法,我覺得我的教育理想跟教學現場這個事實出現極大的差距(T1-20160204)。

由以上 T1 的描述可以得知,特教老師指導的學生,他們的特質會成為特教工 作者在教學上產生部份的落差,而這個落差就是理想與現實出現差距的一種區隔,

這種區隔是一般普教老師無法切身體驗的,因為普教老師會以一般生的標準看待 所有學生,這樣的觀點並非代表他們不具個別化教學的概念,只是這樣的感受在 特教老師身上尤為明顯,是故,T1 會認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她自我設限的一種 標準,即是站在這個出發點作考量,再者,任教科別對 T1 有影響,因為對學生的 期待會降低,尤其臺東子弟的學習態度更差,這是影響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情形 之一。

T2 則提到,他對教育滿懷教育熱誠與希望,但是,服務十幾年卻發現,他在 教學上的理想與現實產生了落差,T2 表示:

我們原住民的孩子,天生的環境,就是比別人弱勢,就是希望靠教育 可以改善未來的生活,我服務十幾年了,發現我沒有辦法把工作理想 與教育現場的熱忱做聯結,讓學生產生一股學習的動力,我沒有辦法 去掌握,在教學上,為孩子訂出比較高的目標,但,事與願違,學生 沒有辦法達到,就會造成我的理想與現實產生差距(T2-20160501)。

T2 是站在教師本職做思考,他認為學生往往可能因為其他許多因素而達不成 教師對教學的期待,一如李靜美(2011)發現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及程度參差不齊 的狀況,心理承受的壓力,而誘發倦怠感。這就是 T2 認為工作理想與現實產生差

63

距的原因之一。另外,T2 還表示,教師對工作的態度亦是影響這個議題的相關原 因,他說:

在行政方面,我個人認為,其實我們老師都有受過教育的專業訓練,

老師都有一定的專業程度,教育處,甚至教育部提出的一些命令與要 求,有些老師沒有辦法去瞭解,而與我產生一些衝突。而且,這些要 求其實都是屬於一般性的,但老師還是會產生抵抗的心理,造成在整

個行政的作業,產生一些問題,這也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T2-20160501)。

由以上 T2 的描述可知,主任與教師看待行政工作的看法不同,T2 從主任的 思維看待教師,認為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應該能夠理解主任的要求,且這個要求 並非全來自於他,大多是上級長官的政令,必須全體教師相互配合,方能使整個 行政運作正常,而教師抵抗的心理,造成 T2 認為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差距。

T3 認為自己是充滿愛心與熱忱的教師,將教職視為興趣與理想,原本以為可 以安穩的屆齡退休,但因時代潮流的不同與十二年國教的因素,學生自我意識高 漲,沒辦法拉動學生,挫折感不斷侵蝕著她的內心,而與當初的理想產生了差距,

T3 表示:

踏入教職是我的興趣與理想,原以為我可以 65 歲屆齡退休,因為我算 是一個蠻有愛心與熱忱的老師,可是,時不我與,才任職 20 年左右,

我就已經有倦怠,我覺得現實跟理想是差很多的,以前我們帶班的時 候,我們常說一個老師,他可以帶出什麼樣的班級出來,可是我發現 這幾年,尤其是從十二年國教開始,我發現不太有辦法,連要拉動學 生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學生個人的自我意識蠻高的,他不太在乎老師 你講的,他在乎的是他朋友,網路上的朋友或者是在村落的學長、學 姊,他們說的話比老師說的更重要,這些現象讓我在班級經營上更是

無力,所以,我覺得現在當老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T3-20160430)。

T3 擔任教職近 20 年,將現今的學生與早期的學生相比,她認為現在的學生自 我意識高漲而達不到教師當初所設定的理想,以及十二國教的政令而感到倦怠,

這樣的現象一如楊佳蓉(2014)的研究發現,多數偏遠地區國中教師認為教師一 職愈來愈難當,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行,以及學生正處於自主意識抬頭,

在班級經營及從事輔導工作更倍於國小教師。另外,T3 激動的表示:

64

以前跟孩子講要有公德心,要尊重別人,幾乎孩子都會聽,但現在的 孩子,建立公德心不太容易,根本不懂得尊重,一切都以自己方便就 好,不會考慮別人,譬如:穿班服或是穿制服來講,他會說我不喜歡 穿這一件衣服,我就穿自己的衣服來,不管同學跟他講,或者是老師 勸說,依然是我行我素,他還是穿著,他根本不理會這種事情,這種 孩子其實以前就有,但,只有少數,跟他溝通孩子會改進。可是現在 的孩子不太容易,他可能表面上會脫下來,可是等下他又穿上去,很 難說服他,所以,我覺得這對我的教育生涯,是蠻氣餒、蠻灰心的事,

距離我以前的理想,真的是很大的差距(T3-20160430)。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T3 從傳統的思維觀點來看現代的學生,過去教學以教師 為中心,教師下指導語,彷彿如聖旨般,學生大多是言聽計從,但隨著時代的改 變,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不願受別人擺佈,在思 想意識上嚮往自由,所以,T3 會認為理想與現實差異甚大。

T5 初任教職充滿熱忱,為強化自己成為理想中好老師的動機,什麼都願意為 學生付出,但因自己付出的愛被學生視為理所當然,與理想中懂得感激的學生差 距甚遠,是故,感到失望,她神情掩不住落寞地表示:

剛畢業滿懷熱忱,什麼都願意付出,想當理想中的好老師,但因為學 生受傷事件,讓我感到很失望,當時學生跳遠時,頑皮弄傷了腳,因 她住在深山,也沒有骨科醫生可以處理傷口,所以,我親自帶她下山 看醫生,並帶她到我家住一個星期,我像是她的貼身褓姆,但沒想到 學生覺得帶她看醫生及對她的生活照顧是理所當然,這樣的狀況,跟 我理想中會心存感恩的學生有一大段的差距,所以,當下我告訴自己,

以後對待學生要適可而止,我再也不會帶學生回家照顧(T5-20160430)。

好老師人人都想當,但碰到現實面的因素,常讓教師心靈很受傷,然而現今 有許多家庭將孩子視為寶貝來呵護,儘量提供充裕的物質滿足需求,因而讓孩子 視一切為理所當然,T5 覺得自己的付出,應從學生得到回饋,但現實狀況並非如 此時,則會造成落差,更影響未來她對學生的付出不再是百分百。

由上述個案的描述可知,T5 工作倦怠的歷程與 Edelwich 與 Brodsky 的理想幻 滅階段的熱忱期、挫折期、冷漠期相似,也與 Veninga 的工作倦怠歷程的蜜月期相 符。

65

(二)工作倦怠的徵候

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某些情況之下,他們也可能出現一些相似的 反應或情緒,本研究探討的主題是教師工作倦怠的情形,因此,他們在倦怠感湧 生之時,理所當然的在生理、心理與行為方面出現各種徵候,研究者試圖在眾多 徵候中作歸納,同時也多方參考過去相關文獻對於此議題的探討,研究者在訪談 個案教師時直接呈現歸結後的各類徵候,以供個案教師參酌。

個案教師對本訪綱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議題上,他們在工作倦怠期間浮現 的徵候,在生理方面,出現的現象,包括:失去胃口、疲憊、頭暈、頭疼,T2 身 負重任,排山倒海的工作不斷壓在他的身上時,會容易產生失去胃口的現象,T2 表示:

如果有很多事情要忙,甚至有壓力的時候,東西都吃不下,我會先把 事情做完,再去吃,但有時真的沒有胃口(T2-20160501)。

T3 在忙碌的工作下,會出現疲憊與頭暈的現象,而導致想要休息什麼事情也 不想做,T3 表示:

很忙的時候,最常表現的就是覺得很疲憊啊!有時候會頭暈啊!什麼 事都不想做(T3-20160430)。

T5 因為要照顧受傷的學生,如貼心褓姆般,對學生的照顧是無微不至,故因

T5 因為要照顧受傷的學生,如貼心褓姆般,對學生的照顧是無微不至,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