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綜合討論

第二節 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

本節為探討個案教師倦怠的調適方法,研究者同樣從個人層面、組織層面、

社會層面、教育政策層面分項探討。研究者對於調適做的操作型定義已明確指出 此乃個體進行各種主觀的努力與策略,試圖達到和諧與適應的狀態,本研究的五 位個案教師面對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不乏正向與被動的方法,有人憑靠休閒活動 放鬆身心壓力,有人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找人吐訴與交託心事等等,以下研究 者有詳細的討論與分析。

壹、個案教師在個人層面採用的倦怠調適方法

一、在「理想與現實出現差距」面向的選擇方法 (一)參與休閒活動

從訪談中可得知,五位參與訪談的個案教師均能採取較為一般可行的作法以 為調適,例如 T2 他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或者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參與戶外休閒活 動,這樣的方法可以讓他達到自我放鬆的效果,對於心理調適有很明顯的幫助,

他表示:

我會多參與一些活動,不管是運動或是戶外活動,讓心情放鬆(T2-20160501)。

(二)自我疏導情緒

化解生活與工作上的壓力,必須要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即使工作再多或 再累,教師都可以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化幽默為力量,使包圍在我們生活四周的 緊張和焦慮氣氛化解,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像 T2 說:

雖然工作很多,也很累,不過,我會用比較幽默的方式,比方講笑話,

大家笑一笑,讓自己不會那麼緊張(T2-20160501)。

很多人可能對藉酒消愁這檔事感到不妥,畢竟喝酒過量以致危害身心情形大 有人在,但是像 T2 就在訪談中提到:

102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我可能會尋求酒精來暫時遺忘不快樂的事情,

有時找一些朋友喝酒,透過喝酒盡量讓不如意的事情遺忘(T2-20160501)。

(三)自我對話

T3 藉由內心的聲音對話,聆聽內心的真正想法,對於工作產生負向的聲音而 備受困擾時,得盡力讓正向的聲音說服自己,轉換心境,讓雙方達到雙贏的局面,

像 T3 表示:

不斷告訴自己要控制,我不可以跟學生計較,把負面的心情轉向正面,

因為我再繼續下去,對自己與學生沒有好處,是雙輸的局面(T3-20160430)。

(四)尋求社會支持

T2 藉由身邊信任的家人、同事,以聊天的方式,向對方訴說自己在工作上遭 遇的事情,這樣可以幫助平衡心緒,例如 T2 說:

我會找家人、同事聊天,至少讓倦怠的感覺,可以再減少一些(T2-20160501)。

T5 同樣的也尋求信任的朋友給予支持,並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因應並調整未來 關注的方向,進而達到調適情緒的目的,T5 表示:

當我對學生受傷事件感到困擾時,會詢問信任的朋友,他們勸我不 要背負家長應負的責任,讓我知道我該怎麼做(T5-20160430)。

經由研究者整理分析,可得知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議題上,個案教師運用以 上四種調適方式,參與休閒活動、自我疏導情緒、自我對話、尋求社會支持,經 歷心理調適過程,來幫助自己達到心理健康狀態。

二、在「角色衝突」面向的選擇方法 (一)運用心境遷移法

所謂的心境遷移法,就是當個體的自我情緒處於焦慮消極的狀態時,如能適 當的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藉以調整負面的情緒,之後得以逐漸 回復到平穩,甚至是積極的一面,這便是心境遷移法的精神,它的實際作法有很 多,像是聽音樂、散步或者運動。本研究的 T5 採用這種方式來緩和自我心境與情 緒,她使自己不再侷限於同一事件,試圖讓自己跳脫既有的思維,轉換情境,也 換個好心情,她說:

103

我會去泡温泉來消除疲勞或是大聲唱歌來發洩不好的情緒,也會去外 面散步,讓自己有好心情(T5-20160430)。

(二)善用時間管理

有名的企業家彼得.德拉克,曾提出時間管理十分重要,妥善地將時間運用於 當下,確立切合實際期望的航標,按輕重緩急制定工作計畫,使自我效能感增加,

是故,如何掌管時間便顯得格外重要,T5 表示:

因為事情很多,一到學校先翻開筆記本,開始掃瞄有什麼事要做,好 好規畫時間,避免事情積太多,而負擔不來(T5-20160430)。

(三)宗教療癒

許多人會將精神的寄託交付神明,而宗教進行的各項儀式與精神便容易引領 人們將心裡的煩悶交託出來,經過教友間的互助與支持,宗教的療癒於是成為許 多人經常選用的一種方式,藉以獲得協助與慰藉。像是 T4 他透過去教會聽牧師講 道與教友一同唱詩禱告,與神交流,透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心靈上的寧靜以調適自 我,T4 表示:

我很喜歡去教會,聽道理或唱詩禱告,跟神說說話,這樣我可以暫時忘 掉一切,得到很大的平靜(T4-20160427)。

經由研究者整理分析,可得知在角色衝突的議題上,個案教師運用以上三種 調適方式,運用心境遷移法、善用時間管理、宗教療癒,與楊衛星、呂佳(2005)

所研究的教師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結果相似。

貳、個案教師在組織層面採用的倦怠調適方法

一、在「工作負荷」面向的選擇方法 (一)運用心境遷移法

人不可能做到處處盡如人意,T2 藉由運動的方式,調適心中不愉快的事情,

並藉由與家人一同散步,訴說在學校遭到的委屈,例如 T2 說:

我也會利用運動來發洩情緒,比方跑步、打桌球、打羽毛球,或帶太 太一邊散步,一邊聊聊自己在學校的委屈(T2-20160501)。

104

(二)提升專業知能與態度

終身學習乃身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必須不斷吸收新知, 西諺 有云「滾石不生苔」,不斷地自我進修,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藉由不 斷地更新自我的能量,來維持不斷的活力、熱情與熱忱,才能展現自己的專業態 度,T2 表示:

我會透過進修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教學的技能,例如:

我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從初階的認證一直到進階認證,我都會想 取得證書,希望用專業的方式來影響同事,讓他們改變自己,願意在 工作崗位上付出(T2-20160501)。

(三)宗教療癒

藉由宗教尋求心靈的歸屬是人類共有的現象,尤其是遭逢挫折的情況中,宗 教更能凸顯其力量,身心獲致平靜,心靈有寄託是個案教師調適自我的良方,就 如 T4 企盼讓自己的心能獲得平靜,藉由禱告、唱詩與神交流,神知道 T4 內心的 需求,T4 表示:

我喜歡到教會,它可以讓我得到很大的寧靜,最起碼在教會,不需要 做學校的事,藉由禱告與唱詩歌跟自己的神進行溝通。我常常這樣 想,累一點沒關係,撐過這個學年度,就會換人做學務工作了,天上 的神都知道我的需求,這是心靈的一個寄託(T4-20160427)。

T2 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認為去教會可得到慰藉與寄託,透過祈禱與祝福,

能夠化解不如意之事,獲享心靈的平安,因而以此作為調適自我的方法,T2 表示:

每個禮拜天,我都會去教會,這樣讓我心情比較愉快,而且,聽神父 說聖經故事,對我有一些啟發,不管是在人際關係,或者是處理一些 事情時,會讓我有一些新的想法,並透過禱告給自己一個安慰,祈求 生活都可獲得平安,希望工作順利;祈求耶穌可以去幫助所有的人,

大家一同為教育努力(T2-20160501)。

(四)尋求社會支持

T4 藉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獲得實質上的幫助,以緩和身心所造成的不平衡,

T4 說:

工作超過我的負荷時,我會找跟我同樣行政職務的朋友聊一聊,尋求 支持,聽聽他的建議,這樣可以幫助我調適(T4-20160427)。

105

(五)工作再計畫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教師必須對事情先做規劃,安排好工作節奏,既可 避免工作超載,亦可更有效地達成學校推動的各項活動,可謂兩全其美,T2 表示:

對於學校的運作,做主任的要事先規劃好,並一定要與學校的老師做 充分的討論與公平的工作分配,讓教師瞭解事情的重要性,這樣在工 作的推動上才會比較順利,比較不會所有的工作由我一人承擔,而讓 我產生工作負荷的情形(T2-20160501)。

經由研究者整理分析,可得知在工作負荷議題上,個案教師運用以上五種調 適方式,運用心境遷移法、提升專業知能與態度、宗教療癒、尋求社會支持、工 作再計畫,與張弘勳、蔡淑苓(2007)所歸納的教師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相似。

二、在「學生行為問題」面向的選擇方法

(一)尋求社會支持

T4 向家人傾吐內心的苦悶,調適身心,以避免負面情緒在心中積壓過久而身 心交病,T4 表示:

回到家跟太太訴苦,說完後,心裡舒服一點,不然放在心裡真的很難 受,可能會積出病來(T4-20160503)。

T5 也同樣會向同事或朋友宣洩心中之憂煩,透過彼此的對話,從中不但獲得 調適,也學得教學小祕方,T5 說:

找幾位同事或朋友說事情發生的經過,有些資深同事會給我很好的意 見,比方考卷訂正時,為避免竄改應該如何處理(T5-20160430)。

(二)運用心境遷移法

T5 藉由走出戶外,將心境轉移至大自然的美景,一抒心中不快,以達身心平 衡狀態,T5 表示:

帶小孩到森林公園騎單車散心,讓自己不要一直想不愉快的事,看看 戶外,心情也會舒服很多(T5-20160430)。

106

(三)自我對話

如能透過正向的自我對話,讓負面的情緒抒發出來,使心情平靜好過些,回 到工作崗位,這樣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自我的調適。T3 就採用這樣的作法,她就舉 例說:

我最常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幾個人的錯誤而影響到全班,我不可以因 為幾個同學對我的不友善,讓我失去愛心,這樣的對話,讓我比較好 過(T3-20160430)。

(四)時間淡化

T3 與學生間惡劣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流逝,雲淡風輕,回到相互尊重的師生 關係,T3 說:

時間久了,我們的僵化氣氛,就慢慢的不見了,後來大家就比較互相 尊重了(T3-20160430)。

時間久了,我們的僵化氣氛,就慢慢的不見了,後來大家就比較互相 尊重了(T3-20160430)。